第6章

第二天的葛根賣出了三十兩銀子,就在沈來秋準備繼續将山裏剩餘的葛根賣出去,留一點做種的時候,沈黎攔住了他。

沈來秋也沒生氣,在他看來,兒子才是他發財的原因,如果兒子現在不想叫他挖這些葛根,他也是可以停下來的。沈黎拿着葛根,看向山下的田地道:“爹,我們是不是還要買田,而且好田買不到?”

沈來秋道:“是啊,前些天我和你三爺爺說話你都聽到了?我們家頂多只能買林地,買荒地。好的旱地和水田咱們都買不到,不是錢不夠,是縣裏不給啊,這些田,縣裏老爺要擡高價格,賣給要買連片田地的地主,像我們這樣随便買兩塊,老父母是不願意的。”

沈黎道:“那是爹你沒有為族裏做貢獻,做了貢獻,族長爺爺就給你地了,還不用你買。到時候田就被族裏一起吃下去,縣裏價格定得高,我們也能買下來。”

沈來秋不是糊塗人:“你是說......”

“爹,把葛根可以賣錢的消息直接給族長吧,咱們家賺錢了,大家也跟着賺錢。我們村賺錢多的話,納的稅錢也多,到時候多到了一定數目,官府叫人服役,我們村就能少出人了。”

沈來秋驚訝地望着這個從小就格外安靜的兒子,心裏想着,難道兒子跟寺廟裏的僧人所說的“宿慧”是一類人?生來就懂得一些別人想不到的東西嗎?但是他打算連餘氏都不說,沈來秋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多聰明,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就好了。

沈來秋想了想,族裏人都還算不錯,就是他們沈家村窮了些。如今在他們家還窮着的時候,帶着村裏人一起發家,還更容易被別人記住情分,要是他們三房單獨富起來,反而遭人惦記。于是點點頭,同意沈黎的意見。

沈黎見父親同意了,也就不多說什麽了。他看到山上的葛根還算多,也就幫着沈來秋收集一些葛根留種,葛根的種法是什麽來着?他前世在百度百科還看過葛根的功效以及種植方式,只是如今倒是忘記了。實在不行,就叫父親先試一試吧,或者請教李郎中,葛根還在,就不愁沒有種植方式。

沈來秋果然在這天拜訪了族長,說明來意。得知葛根可以賣這麽多錢,族長沈昌壽驚喜又難以置信。但是沈來秋是族裏的忠厚後生,他嘴裏出來的話,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族長立馬看了沈來秋帶來的葛根,他其實也不太相信這個東西能賺錢,還需要族人試一試。假如真的能種,那林地還有旱地可以多買一些,價格便宜,還能為族人創收。他們沈家村太窮了,若是真的有進項了,于子孫後代都是有莫大好處的。

當然,因為這個村子是沈家人多,所以叫沈家村,其實遷到這裏來的外姓人近幾年也挺多的,所以具體事宜要和村長商議。好在村長也是沈家族裏的人,溝通起來要方便許多。

村長沈豐收道:“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去一趟縣裏,等大家都知道林地可以種葛根,葛根又能賣這麽多錢,旱地林地的價格又得漲了,到那時就晚了!”

族長還是很遲疑:“那要是種不了呢?誰知道葛根咋種?林地不适合耕種,買來了就是糟蹋錢。”

沈豐收笑道:“不用擔心,若是真的不成,那我們就種樹,左右買了山頭,種的樹就是我們的,長出果子也能賣,百年之後,說不定棺材木都有着落哩!”這就是機會,錯過了這個機會,族裏要是想壯大,就不容易了。

沈昌壽聽了,點頭同意:“那錢是族人們湊嗎?”

Advertisement

沈豐收道:“問問村人吧,願意多出錢,就多買,少出錢,就少買,不出錢,那就不買。”文書上一畝旱地六百文,一畝林地才八十文,除非乞丐,不然錢不可能湊不出來。縣裏不可能不顧及朝廷不準哄擡土地價格的法度,因此一畝旱地至多會以八百文賣出,而林地,本來就沒有地主願意買,價格頂多八十文一畝。水田也買,因為水田價格貴,一畝要一兩銀子,估計族裏會少買一些。

他們村的祖輩,早就開始置辦家業。到現在,沈家村一共也就攢了五百畝水田,八百畝旱地,三百畝林地。水田難得,旱地也不多。林地沒有什麽用,因此算是族裏的公産,村人會在裏面摘果子,砍柴,收集松毛(就是松針)。如今要是打算買地,那這三百畝就需要重新分配到各家各戶,每戶也能有兩畝林地。

村人每戶都派出了代表,簽訂了契約,沈昌壽一核對,愣住了:“村裏的有錢人家,還真不少哩!”

尤其是沈來秋,居然想買十二畝水田,二十畝旱地,五十畝林地。村裏除了村長,就數他買的最多了。這下,沈昌壽反而安穩了。這說明,沈來秋确實是靠着葛根發了一筆錢財的。

沈昌壽不打算幹涉自家子孫的計劃,他自己也就随便買了二十畝。他年紀大了,買那麽多沒用。當然了,在林地價格飛漲,葛根成為穩定進項之後,他也後悔當初自己的守成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買地的手續不比賣地,手續不算繁瑣。很快,沈家村就買下了附近的山頭以及大片的水田和旱地。沈昌壽激動得眼淚都冒出來了,祖宗留下來的家業,在他手裏得到了擴大,這是要記在族譜裏的大事!

沈來秋大公無私地将葛根能賣錢的消息透露給村人,村長特意對村人着重強調在買地種葛根這件事,沈來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沈來秋建議村人,在自家的山頭裏發現葛根的話,賣一點就算了,最好留種。村裏人不傻,賣出一些發現葛根是真的值錢啊!他們請教了鎮子裏專門管農事的農官,問這個葛根到底是怎麽種的,可惜收獲不多。

沈來秋不管村人怎麽打算的,他如今除去開銷,還有四十兩銀子,就花了五兩銀子買了一大一小兩只毛驢。其實他本來想買騾子的,奈何鎮子裏沒有賣騾子的地方,只好請了懂驢子的村人幫他選驢子。

沈黎挺喜歡其中那只小毛驢,因為它一見到沈黎就親昵地用頭拱了拱沈黎的手。沈黎偷偷喂了它一口麥芽糖,沈來秋就當作沒有看見。小孩子嘛,喜歡小毛驢多正常啊,沈黎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萌萌”。

餘氏沒有喂過驢子,不過她試探性地喂了一些菜地裏的菜,驢子也吃得很歡。但是她沒有繼續喂菜,畢竟舍不得。驢子自己找到了吃的——堆在院子裏無人問津的稭稈,還有曬在院子裏的豆子。

沈大滿知道沈來秋買這麽多林地,氣得将一個碗都砸了,你說你買地就買地,買了那麽多沒用的林地做什麽?那葛根能賣這麽多錢,可見是精貴東西,哪裏是他們這樣啥也不懂的農民伺候得了的?

沈高氏也氣,氣的不是沈來秋買林地,而是沈來秋私底下居然有這麽多錢!先前找他要錢就推三阻四的,這會子自己買田又這麽舍得!

沈來秋滿不在乎爹娘對他的抱怨,他家兄弟在他的勸告下都買了十幾畝林地和旱地,可見如果沈來秋不賣葛根,家底跟其他兄弟差得有多少!他如今以德報怨,假如這些親人們還對他以怨報德,族長就第一個不答應!不過,族長願意為他說話,是因為他告訴族長,他知道了葛根的種植方式,并且願意無償告訴大家。當然,沈來秋自然不會自己突然明白葛根的種法,都是沈黎告訴他的。

沈黎以前看過百度百科對葛根的詳細介紹,他本該不記得這些的,可是這幾天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大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他在夢裏想起了自己曾經無意看過的農業頻道對葛根的介紹,還有百度百科上的內容,當下就驚醒了,将自己腦子裏面記下的東西告訴了沈來秋!

沈來秋沒念過書,但是種莊稼還算在行。沈黎跟他講了幾句之後,他居然反應過來了,這個東西,種起來也沒那麽麻煩嘛,沈黎說,十月份的莢果成熟後晾曬脫粒,去除雜質後儲藏起來,翌年春季氣溫回升,選一個土質還不錯,向陽,排水的地方種下去,等幼苗出來了,定植就好了。

畢竟不是每畝林地都有葛根,只有莢果能保證每個村人都能分到種子。

當然了,分到的林地裏有葛根的就不用那麽麻煩了,在挖葛根的時候将粗壯的根系切下十厘米的長度,直接栽到根系旁邊的土裏就好了,等來年春天長出苗來,就移植到其他旱地或者林地去。

族長買的那幾塊林地,就沒有多少葛根,于是沈來秋就送了許多莢果給他,還答應幫族長育苗。族長欠了人情,自然要幫沈來秋宣揚他那一心為了宗族,忠厚,良善,孝順的好名聲。這個時候,沈來秋還意識不到這件事情對他有多大的好處,他覺得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族長認為,無論是不與偏心的爹娘計較,幫他育苗,還是教大家種植葛根,購買林地,沈來秋在村子裏,都要算一個厲害人物了。

沈黎聽了村人嘗到甜頭後對他爹的感激與贊美,露出了深藏功與名的笑容。

作者有話要說:  稍微修改一下田地價格,之前把價格定的低了些,不好意思。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