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沈黎得到陛下賞賜的永業田, 村中人都很羨慕。以前還有媒婆打聽沈黎長大後,沈來秋想給他娶個什麽樣的姑娘,現在也不打聽了。
誰敢打聽?田産在沈黎的名下, 他如今得到的田算是清河縣頭一份的多, 占了清河縣大半的田地, 以後當個裏正,或者去捐個小官當當, 那就真的和他們這些老百姓不一樣了,一般媒婆都找不到能和他匹配的姑娘。
如今沈黎出門, 村人喊的都是黎小郎君, 沈黎剛開始聽得頗不好意思, 聽得慣了, 也就平常心對待了。
“黎小郎君,到我家吃一碗炒蠶豆吧,新炒的, 可香可脆了!”
“黎小郎君,我們家做的肥皂不知怎麽的,味道有些怪, 你得空幫我瞧瞧行嗎?”
“黎小郎君......”
沈黎都微笑答應着, 表面上看着還是個腼腆又能幹的孩子,其實村人也能感覺到, 這個孩子已經像他們這些大人一樣, 可以獨當一面, 無論是談生意, 談交情,這孩子都比一般人強許多。這孩子,是可以依靠的。
來買肥皂的行商或者散戶,都喜歡詢問沈黎的意見,比方說告訴沈黎自己是哪個行道上的,周圍人口如何,衣着風俗如何,氣候如何,然後沈黎就會給出合理的建議,提供一個模糊的進貨數量,以及貨物搭配,讓他們不要盲目進貨。願意聽沈黎分析的,最後可能會少賺一些,但是絕對不會虧損。沈黎也聽了許多故事,知道了許多風土人情。
本來沈黎還以為奶香味道的白色香皂會很受歡迎,結果很少有人喜歡白色,于是最終還是減少白色香皂的生産。就在沈黎把白色肥皂收起來,存到庫裏以後自己慢慢用的時候,卻得知今年流行守孝的時候子孫日常裏用白色香皂。
沈黎:奇奇怪怪。
但是市場是老大嘛,就得聽老大的。于是白色的香皂從庫裏剛拿出來了,價格翻了三倍。因為當初白色香皂剛剛問世的時候,鮮少有人問津,所以商人們也不傻,都不進貨了。市面上貨都沒了,又想起沈黎家裏恐怕有存貨,你争我搶,導致價格漲上去了。後來等白色香皂恢複生産,價格才正常回落。
這些天村中愈發熱鬧,村人為了來自南北各地的行商往來方便,把路用細碎的石頭鋪上,縫隙裏撒上泥沙,混着糯米漿,用石滾把路壓實了,看着也是一條不容易泥濘的好路了。
因為來沈家村進貨的人多,而且訂單也不會一天兩天就完成,行商的居住問題,吃飯問題不容忽視。沈黎叫他爹找裏長幫忙,買了好幾畝不能種地的荒地,在村中荒地上蓋了好幾間客棧,樣式和縣裏的差不多,兩層的客棧,上邊是上房,雅間,下面分三個部分,吃飯的大堂,廚房,還有單人客房。
請縣裏的匠人過來建造,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工期沒有耽擱,不到三月中旬,客棧就建造好了。嫌棄光禿禿的不好看,外邊種了許多鮮豔的花,還給做了木制花圃。松柏和竹子修剪好,栽種位置得當,從外邊看起來不比縣城裏的客棧差。
接着就是招人,客棧需要掌櫃,賬房,小二,跑堂,廚子。每一間客棧至少需要招十幾個人才能運轉得起來,人流量比較大,客棧的服務人員不能少。
沈黎招人不分男女,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進去工作。當然,未婚的姑娘們很有可能還沒有出來找工作就被家裏人攔住了,所以基本上來應聘的都是成了親的娘子。沈黎還是會注意影響的,一家客棧的員工盡量都得是一個性別,當然,老大爺和老奶奶無所謂。只有不存在不好的影響了,他才會讓異性在一家客棧工作。
地和房都是沈黎出錢買的,自然這客棧也屬于沈黎的,但是沈黎沒有想過要自己經營這些客棧。一是因為自己不是專業人士,二來他也不想操.心太多。所以等事情安排好,就把這些客棧交給他爹操心,自己核對一下賬目就好了。
村中田産少的人家就想讓自己年紀尚小的後生來客棧跑堂,或者當店小二。這時候沒有什麽童工的說法,家裏人讓來就得來。有些孩子看着木讷,聲音也不太洪亮,沈黎就不想用,但是轉念一想,村裏招人,能招到特別靈活的也沒有,需要慢慢教導。更何況,村中的孩子知根知底,用着也沒什麽不好。只看着力氣不差,也很勤勞,也就差不離地收下了。
只是沈黎沒想到當年給他家辦宴席的燒菜師傅也來這裏找活做,他手下有兒子和徒弟,如今正好他兒子出師了,燒了一桌菜,沈黎嘗了覺着還行,也就讓這父子二人一人負責一家客棧,徒弟們打下手。
另外幾間客棧的廚子是沈黎在外村找的,本村廚藝好的不算很多。而且對當廚子這件事情,也沒啥熱情。
賬房主要找念過書會算數的,賬房可以算得慢,但是絕對不能算假賬,沈黎絕對不可能找個沒誠信的人給他添堵。他會算數,算得也快,如果有假賬,他也能看得清楚。
外村的得到消息比村中稍微遲一些,可也沒遲很久,村中人第一次讨厭自己村裏總是有這樣多的外村人做生意,他們把消息傳播出去,就會湧來太多競争對手,總之,幾乎沒有五天,招人的事情就已經完成了。
村裏的人如今副業越來越多。幫人傳送消息,傳遞貨物,甚至做起洗衣店的生意。客棧不夠住了,家裏沒有閨女的人家會收拾客房出來,租給行商們,住一天的價格比客棧還便宜一些。
沈家村的小娘子們,自己是有活計做的。
“阿娘出門給我從黎小郎君那裏接了香皂的單子,我每天做十個香皂,就能得十五文錢,做的多了,能賺更多。我想着,我要自己攢嫁妝,多賺些錢,置地,這樣夫家不敢小瞧我。”這姑娘才十三歲,這番話一聽便知是她阿母平日裏教育她的,她知道好歹,自然是聽着。
原先她賺不到錢時,白吃阿兄阿嫂的飯,在家裏呆的不安生。如今賺錢了,給阿兄阿嫂買些吃的玩的,兩廂相處也得宜些。原也該這樣,誰願意養着米蟲呢?雖然她原先在家裏也做活,活卻不如阿嫂做得多,終究也不能給家裏賺些東西回來。她阿娘身體不好,還缺些藥來補補,阿兄的孩子四五個,阿娘的藥就顧及不上。如今她賺錢,好歹把娘的病根除了,以後出閣了,她在夫家也放心些。
“我家給我置地了,可是我覺得閑着也是閑着,就跟大家一樣做些肥皂,香皂,然後賺錢買布做衣服穿,買絹花戴。”
“你可真是臭美,嘻嘻!”
兩個女孩子滾成一團,嘻嘻哈哈打鬧着,叫路過她們窗戶的村人也不由得露出微笑。
整個春天,沈家村看起來都是熱火朝天的。哪怕夜已經深了,還有許多挑腳夫來這裏挑豆腐,挑肥皂。他們是接了城裏的貨單子,城裏做豆腐還有肥皂生意的,若是春耕太忙,沒功夫來取貨,訂貨,就會把這些活派給這些挑腳夫。如今路稍微好走一些,但是路途遙遠,沈黎仍然可以看到他們腳上的爛草鞋上沾着些血跡,這是腳上的泡給磨破了。
“爹,我不要坐筐裏了,我下來自己走。”筐裏的娃娃才四歲的樣子,應該是走路走得累了,他爹給他抱到筐子裏去,然後挑着他走。這時候孩子懂事得特別早,可能是知道他爹挑着他,走路特別累,就鬧着下來。
這挑腳夫是沈黎聽別人說過的,他娘子生完了孩子,大出血去世了,他如今才三十歲,也不願意再另娶妻子,只顧着孩子長大。挑腳夫生意現在越來越好做了,來回一趟,自己帶點貨,再幫上家帶貨,能賺六七十文錢。
如今做什麽活計可以賺六七十文錢?再累也要幹這個,趁着他還能幹活,早些賺錢,給兒子起個房子,再賺彩禮錢,給兒子娶妻子,他這一輩子也算對得起死去的婆娘了。
“黎小郎君!我這次自己要三十塊肥皂,一百文錢豆腐。東家要一百塊肥皂,三百塊香皂,四百文錢豆腐。”
沈黎看着他擔子上的繩子磨損的厲害,趕緊去屋子裏給他拿一根粗麻繩換上。
“還是小郎君細心!多謝小郎君了!哎呀,這要是半路上繩子斷了,我該怎麽和東家交代!”這漢子懊惱自己粗心,一副後怕的樣子。
沈黎拿了一塊米糕,給這個孩子拿着,那小孩眨眨眼睛,看着他爹,見他爹點頭了才拿着小口吃,看起來很珍惜的樣子。
沈黎笑道:“賺錢也不能虧待自己,這孩子看着懂事,您也要好好保重,”然後指着那一堆貨物,“這些東西太多了,您還帶着孩子,大晚上的不安全,而且也怕您身體累壞了,到時候不劃算。不如少帶些,明早再來,這些我給你留着。”
這話也對,他肩膀恐怕都腫起來了,自開春,他的肩膀上一直挑着重物,如今再不停下來,恐怕要去藥房花錢了,是不值當。于是漢子道了謝,便挑着一半的東西,回家去了。
這樣的人家還有許多,他們都有着因為常年勞作佝偻的肩背。沈黎望着暗淡星光籠罩着父子倆,心中莫名有些酸楚。
此時這方圓二十幾裏的窮苦人家,為了家裏不斷糧,來沈家村找活計做,他們走的路途是遙遠的,但是村裏人鋪的路還算平坦,村中燈火通明,天上月色明亮,所以縱然艱辛些,總能得到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