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天氣漸漸暖和起來, 沈來秋把村裏的、莊子裏的、以及皇帝賞賜的那些好地,種了上了水稻,大麥, 大豆等常吃的糧食, 等收獲了的時候, 光是糧食就能賺他們一家十年的口糧錢。
沈黎沒有少爺脾氣,跟着他爹在田裏種地, 但是沈來秋心疼他,不叫他總是下地。
“你以後不缺吃, 不缺穿, 不用這樣辛苦, 我是做慣了活的。”沈來秋把沈黎抱到田埂上, 叫沈黎一邊吃果子一邊瞧着他種地。
沈黎确實不喜歡下田,如果他穿越過來的身份是個世家子弟,他是不會下地種田的。但是他依然是個農家子, 他爹是農民,哪怕現在家裏田地錢財都很多,也改變不了這個本質。他爹是農人, 他自然不會是什麽貴族。
吃完果子, 他爹叫沈黎給他拔去正在吸他的血的螞蝗。這種東西在田地裏特別多,而且吸人血的時候悄聲無息的, 又惡心又煩人。沈黎看着他爹腿上的小疙瘩和細細密密的血洞, 就特別想念現代的長筒膠鞋, 有的地方也叫膠靴。
沈黎在現代沒有種過地, 如果他種過,就會知道穿着膠鞋種地特別不透氣,能在春天的時候就把腿上都悟出痱子來。不過穿着膠鞋種地确實比不穿好,至少不用在腿上裹着厚厚的麻布來防止被毒蛇咬到,不至于被毒蟲或者螞蝗叮咬。
山地種上葛根,苎麻,茶樹,還有枸杞。都是上好的經濟作物,尤其葛根,根部值錢,莖可以編制籃子,或者做繩子,抽出纖維還可以織布。苎麻也可以做成麻布,就是工序有點多,但是古人不怕工序多,苎麻價格不算昂貴,但是種植一點都不麻煩,所以多的是人家種。等時機成熟了,再拿到布莊賣掉,也是一個進項。
沈來秋沒有種過茶樹,鎮子上有人懂,沈來秋就把人請來了,在山腳下搭了一座像模像樣的茅草屋子,能遮風擋雨,能休息,一間卧室,一間堂屋,一間廚房。那人是專門種茶葉的行家,一般人請不動他,就是聽說過沈來秋做肥皂的名頭,才覺得同是技術人員,可以幫個忙。當然,沈來秋給的工錢也是極好的。
枸杞是沈黎在行商手裏進貨來的,他碰巧看到有南邊的商人手頭上有好幾株枸杞樹,就都收來了。這東西在沈家村或者清河縣都不多,枸杞是好東西,以前沈黎在現代經常會買些回來泡茶喝。這種灌木類的植物,做籬笆也挺好,就是怕村裏有雞過來啄食,所以還是種在山上吧。
“你這收獲了,不知道能賺多少錢?”族長好奇地問道。
“一斤可以賣十幾文吧,這東西好養,族裏要是願意種,我下次叫那南商多帶些過來,想買的現在可以過來告訴我爹。”沈黎回答道。
族長一聽一斤十幾文錢,肅然起敬,好東西啊,可以種。
“這個上邊長啥樣的果子?”
“紅色的小果子,摘起來不太方便。紅色,而且很甜,可以泡茶,也能入藥。”
沈黎拿出南商送他的枸杞,給族長過目,族長撚起一小顆,嘗了嘗。味道有些像他年輕那會兒走南闖北吃到的葡萄幹,但是又不太一樣。
“好東西!我家也種得!”
族長願意種,那村裏都得跟着種了。沈黎就是單純覺得山地空着浪費了,錢如今夠花,對于他來說,支配這一大片地怎麽種植是一種快樂。
等差不多種完地了,整個春天差不多也過去了。沈家村的炊煙從來沒有斷過,因為熬制皂液,做豆腐都需要大量薪柴。這時候村人就特別慶幸這附近的山頭都是沈家村的,去砍柴劃草來燒火用不會有別的村争搶。
不過,沈黎跟沈來秋說了,山上的樹不可以沒有節制地砍伐,否則留給後輩的只能是荒山了。這時候山上啥都不多,就是樹多,好多人仍然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族長發話了,得聽沈黎的!小樹不給砍,得砍大樹的廢枝丫,一戶人家砍了樹,春天就得種點補回去!
族長人老了,可是不糊塗。沈黎這個孩子,在他們村裏以前不顯山不露水的,如今成長為一個連皇帝都嘉獎的人,可見他說話是有根據的,只是他們這樣的白丁,不懂罷了。不懂沒事,愚人只需要聽從智者教導行事,哪怕不會有大出息,只要別做出錯事便可以了。
沈黎得知族長這樣推崇自己的決定,懷疑族長是不是對自己有超級厚的濾鏡。但是族長願意約束族人,這是好事。因為這項決定,沈家村的村人甚至養成了沒事就去自己的山頭種點樹的習慣。其他村的人看到了,居然也有樣學樣地種樹。
“他們村發達了!跟着他們村學準沒錯!”
這倒是沈黎沒有想到的結果,種樹不是什麽壞事。村人出于小孩子愛吃果子,大部分人種的是棗樹、梨樹、桃樹和柿子樹。紅果樹也種了些,但是紅果樹愛生蟲子,村裏随意種了兩棵也就算了。
沈來秋打算過秋了把糧店開起來,将多餘的糧食賣出去。現在就把鎮子上的糧店門面租出去,賺些租金,也能不叫房子閑置落灰。
四月初,沈黎收到了世子的包裹和信件,是他的随從快馬加鞭給送過來的,裏邊包了一袋子紅糖,一袋子白砂糖。沈黎看到這些還有什麽不明白?一定是時機成熟了。說不定如今京城裏都有專門賣紅糖和白糖的糖店了。
只見信上主要寫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沈黎,他建造了許多塘坊,目前由他自己經營。産糖的南邊世家被陛下罵走了,說不準什麽時候就要動手殺雞儆猴。第二件事就是告知沈黎,三皇子參與到了糖行業中,價格不會很貴,但是也不會便宜。一斤紅糖二十文已經是最低價格了,再低恐怕會惹皇帝不高興,如果沈黎想做糖的生意,需要給官府挂個條子,他會護着沈黎的糖坊。
沈黎收了信,還沒想好要不要給個回信,就讓這随從在客棧雅間住着,等他這兩天想好怎麽回信,再讓他帶着回信走。
沈黎:跟權貴說話,權貴還主動提出要罩着他,有點開心,也有點慌。
好吧,他承認看到這封信真的相當高興,在這個世界,世子算是他的第一個朋友了,講義氣,三觀也正,重點是,他長得帥,是個好大腿。
這些天,往來的商人總是能帶來許多消息,叫沈黎知道許多接觸不到的事情,尤其是壞事。
“聽說了嗎?南邊有個城鬧瘟疫呢!哎呀,官府都派人過去‘處理’了!”一個北地商人悄聲跟村裏人說這件事,滿臉的唏噓。
“處理?怎麽處理?”清河縣山多,消息閉塞,也就是這一年沈家村發跡了,往來商客才多些。
“嗐,這還能怎麽處理?不就是畫個圈,叫染病的進去,然後治不好了燒掉嗎?”
“可憐啊,怎麽就治不好了?”村裏人愛湊熱鬧的人都一臉同情。
“沒錢醫治啊!那邊藥材不夠用,醫者也不夠,朝廷倒是撥款了,可是還不夠貪官吃喝的,哪裏顧得上這些人死活?”
“朝廷沒派人看着?”
“這誰知道呢?”
沈黎突然道:“那我捐些錢糧,可以到那兒嗎?”
那人搖搖頭:“這會子,誰給你送去?你們村以前常來的南商,這幾次我進貨都沒瞧見他,不知他是不是那地方的人。這會子那座城都封起來了,也不知城裏什麽情況了。”
沈黎搖頭,封建社會,平頭百姓的命和草沒什麽區別。但是既然聽說了,世子又剛好派人送信,那就整理一下現代防治傳染病的一些方法給世子看看吧,希望可以對這樣惡劣的情況有幫助。
沈黎不知道,剛派人去絞殺完惡僧的聞柏鶴,正在看那座‘死城’中傳來的密報。
聞柏鶴皺着眉頭道:“爹,雲城告急。城中糧食不夠,瘟疫太嚴重,醫者不願意進去醫治,那群狗官也跑了,還貪了救災的糧食和藥物。”
安王嘆氣:“你我如此情境,太過尴尬。上次進獻曲轅犁,筒車,還有制糖方子已經讓陛下起了疑心,你若插手他兒子赈災的事情,恐怕......”
聞柏鶴定定看着他爹:“您已經安穩了這麽多年,不争不搶,處處小心,連兒子也裝病,甚少出門。陛下若是還不放心我們一家,是你我之錯嗎?”
安王也不忍看到一城盡毀,沉吟半晌,“三天,在等三天,若是陛下還不出手,我就去上朝觐見皇兄。”
聞柏鶴嘆了口氣,但是看着他爹花白的頭發,也不忍心再逼。這些年陛下喜怒越發無常,他爹擔驚受怕,一個王爺,竟然不如一個農戶活得輕松。
他突然想和沈神童換個位置,不知道沈神童處于他的位置上,會如何行事呢?
沈黎正在奮筆疾書,列了許多條款,從瘟疫的隔離,治療,還有防治進一步傳染都提到了。更提出幾個新的東西,比如醫用酒精怎麽做,口罩的好處,防護服等等。制度上,他無能為力,封建社會,不拿人命當回事很正常,只盼着能有個好官吧。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望君奉勸陛下,重視此事。”
太華麗的語言沈黎也不便寫出來,直接用荀子的話告訴世子,相信世子一定能理解自己的意思。随從帶上信還有特産,便朝着官道疾馳而去。
但是沈黎的心,并沒有輕松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