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終于到了
--上班發現這章的已發頁面出現崩潰,進作家專區也看到的是亂碼,所以删掉了亂碼,把以前沒有修飾過的稿子發上來了,對不起,我也是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這一夜所有人都在吳家的過得很安逸,兩個腳夫和魯貴早早就睡了,錦娘和招娣兩人按照郁小閑的安排,繼續在車上把所有的布都分類裁剪成布料。蛐蛐帶着黃有才和吳家的兩個小哥哥一起玩耍,趙岐和吳家兄弟聊天,喝了些自家的米酒。郁小閑邊做針線邊和和吳家姑嫂聊天,也聊得很愉快。
錦娘一邊做事一邊暗自佩服太太的心眼,這撿來的垃圾過了太太的手就成銀子了,本來要花的錢,太太也有本事省下來。今天晚上這麽一夥人要是去縣城住店,加上兩頓的吃喝,牲口的飼料,肯定是要花五百文的。住在這農戶家倒好,住的自在不說,人也吃上了可口的飯菜,牲口被吳家小叔子牽去吃草,又省了草料錢。太太把撿來的布送給了吳家大嫂,想必就不用給食宿錢了,現在錦娘對太太是一百個心服口服。
郁小閑才沒有錦娘那種心思,她留下來住宿的目的是了解這邊的風土人情和一些農業知識,趙岐也被她交代了任務,打聽一些種植和收購糧食的事情。郁小閑本人則向吳家姑嫂了解此處主婦如何過日子,以後也好學着安排将來的生計,這也算是入鄉随俗。聊到晚上九點多,大家就散了,農家平日裏也舍不得點燈熬蠟聊天,今天吳家是拿他們當客人,才陪着說了這麽多話。
次日早上五點不到,吳家姑嫂就把飯做好了。家裏的男人要下田,客人也要起早趕路,吳嫂煮的是年糕泡飯,配着黃豆幹菜筍下飯,很經飽。郁小閑這幫子人也早早起身了,今天無論如何都要趕到那處山産去。正在吃泡飯的時候,吳嫂家出現了一個面帶羞澀的婦人,她拿着一個大包裹,拉着吳嫂說話。
吳嫂和那婦人說過話之後就進來問郁小閑說到:“太太的車還方便捎帶一個人嗎?我們村裏本家的三嬸子守寡養孩子不易,背了一大包布鞋和鞋底子,還有自己的雞蛋去縣城賣,想搭個車。”
郁小閑說到:“請她進來吧,要是東西還好,我們就收下,省的她背去縣城賣。”
吳嫂一聽趕緊把那個三嬸子叫過來,郁小閑檢查了她的活計,手工不錯,就是用料次了,于是問她多少錢肯賣。三嬸子看見有人全要了,馬上報了一個實價,只要四百文。郁小閑立刻掏錢買下,又把她攢下的三十五個雞蛋買了去,三嬸子只肯收一百錢,對郁小閑是千恩萬謝。
郁小閑就事論事,告訴三嬸子,下次用好一點的布料,不然可惜了她的好手工。三嬸子愣住了,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鞋做地挺好,可就是不怎麽好賣,這位太太一句話就點破了,讓她很是感激。站在旁邊的吳嫂立刻想起了郁小閑家的布,趕緊為三嬸子讨人情說到:“太太家的布不錯,就便宜賣些給三嬸子吧。”
看着眼前的女人可憐,郁小閑挑了一些只能做鞋面子的布送給了她,到底沒收錢,吳嫂在一旁直誇郁小閑心善。三嬸子離開後,郁小閑一家就準備上路了,吳嫂到底是拒絕了郁小閑給的食宿錢,還拿了一罐子酒漬的楊梅果給郁小閑帶着,另外又送了些梅幹菜之類的幹貨。
到泾縣的這段路,郁小閑請趙岐和他同坐一輛車,商議些事情。趙岐看着郁小閑收來的大包東西,問到:“妹子拿這些是想在南陵縣做些小生意?”
面對這個實誠的漢子,郁小閑只能說明白話,她說到:“不是,我在給自己結善緣呢,再說那些東西我們也用得着。大哥,出外經商切記與人為善,但也要多留些心眼。至于這小本生意講究的是眼力,不要為了辦貨而尋貨,這樣撿不着便宜。你記住這兩點,以後跟着方六爺,他未必會和我一樣點透,凡是還是要你去自己領悟總結。”
趙岐聽後憨憨一笑,郁小閑知道他暫時領悟不來,于是開始問起昨天托他了解的情況,趙岐把吳家兄弟說的農田耕種收獲的事情都說了。到了南陵縣城,車馬沒有停歇繼續向泾縣駛去。趙岐不便和郁小閑久乘一車,中途就換乘另一輛車,郁小閑給了他一兩銀子讓他到了泾縣之後先找衙門的鄧師爺說話,找人帶路去自家的山産。
趙岐的馬車故意跑快了些,等兩輛騾子車到了的時候,一個城門兵就已經坐上車了,這個人的老家就是那邊山裏的。方六爺已經托人打點過鄧師爺,他自然不肯收趙岐的銀子。趙岐把錢還給了郁小閑,卻悄悄拿了自己的兩百文給給小卒的打酒,當帶路錢。郁小閑想着将來通過鄧師爺和衙門搞好關系,她深知在封建社會,商人不和衙門搞好關系等于根基不牢,不論官家刮來的什麽樣的風,沒有權勢做後盾,多大的樹都要倒。
泾縣是塊好地方,境內多是山林,很少良田,盛産林茶糧棉,還有煤銅鐵金和石材等礦藏。傳統名産首推宣紙,在唐代就是貢品。所産宣紙宜書宜畫、不蛀不腐,享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之美譽。美中不足就是每隔二三十年會有中等強度的地震,雖然震級不算高,可還是讓人有些害怕,最近的一次就在崇祯九年,縣城裏的房子都倒了一半。
郁小閑在方六爺那邊得到了這些消息,也沒有什麽怕的。自然界的饋贈大多是禍福與共,自然資源多的地方,往往是地質活躍的地方。日本年年地震,還有海嘯火山什麽的,可擋不住東京還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在泾縣的山林,人口密度不大,崇祯九年才發了一次比較大的地震,接下來的十幾年都不會鬧得太兇。
Advertisement
來自現代社會的郁小閑,防災救災的意識最強,她決定等安定下來,就打造一個類似張衡地動儀的儀器,發現情況不妙,就舉家躲到開闊些的地方去,大不了再蓋些輕便的房屋作為避災物質存放處。實在沒辦法,郁小閑還有一樣絕活就是用手指訣的掐算避災。這本事還是一個擺攤的卦師教的,靈驗無比,可惜他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否則是要遭天譴的。郁小閑在初中畢業時用過一次,被卦象指引到了西安讀高中和大學,卦中有財有婚緣,現在變成這個局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違反了禁忌才有如今的劫數。
蛐蛐在車裏睡着之後,郁小閑在車裏胡亂地想着心事,不知不覺就到地方了,馬車和騾車都停在了山腳下。郁小閑下來車,就置身于竹海之中。帶路的城門兵王大力對郁小閑說到:“黃夫人,這裏就是您的嫁妝山了。這裏和別處的山有所不同,滿山都是竹子。這片山産的原先的主人和你們一樣,姓黃,是個大善人。只可惜他的獨生子從軍去剿匪,死在北方,他是無人送終,含恨而終,只将這山産留給家中的老管家梅氏夫婦養老。這梅家夫婦也是好人,就是也沒有子女。兩個人守在這山裏,觸景生情心裏難過,就賣了山産去縣城典了屋子住,還入股了一家紙坊做養老計。現在他們也許還沒有走,黃夫人應該能碰得到。”
帶路的王大力正在擔心郁小閑是小腳上不得山,結果沒想到郁小閑是天足,爬起山來還挺快。大約半個小時之後,她就跟着王大力最先爬到山腰處的一處竹舍。
王大力大聲喊到:“梅管家,你出來一下,黃夫人來接管山産了。”
竹舍的門很快就開了,走出來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恭敬地給郁小閑行了個禮說到:“黃夫人,老朽有禮了。不知您來的這麽快,請屋裏坐。”
郁小閑恭敬還禮說到:“梅管家好,小婦人這廂有禮了。恰好我娘舅家就姓梅,難怪我看您覺得親切,說不定您和我的母族還有些淵源呢。”
梅管家打量了郁小閑幾眼,說到:“我和老伴都是豫章郡的人,我們梅家在當地也是大姓,上幾代就不少人離家遠行,姓梅的五百年前是一家,或許你的母家和我家有點瓜葛。”
郁小閑的母親确實是姓梅,祖上是來自江西南昌一個叫梅湖的地方,于是郁小閑脫口而出說到:“我娘出生在梅湖傍邊,後來随外祖父漂泊到北方,許配給了我爹,才有了我。只是如今他們都不在了,我又生了一場大病,很多往事都記不得了。”
聽到梅湖這個名字,梅管家的臉上就露出了激動的表情,對郁小閑說到:“那我們還真是親戚了,我幼年也長在梅湖邊上,也許你就是我們本家的外甥女。”
就這麽一來,冥冥之中郁小閑母族的祖先幫了她一個大忙,老天爺讓郁小閑意外多了一個舅舅級的人物,有了這位舅舅,這塊山産的接手就更加順利了。
--終于到了山林了,種植游戲就要開始了,大家等着看好戲,別忘了給小閑收藏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