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以物換物

次日清晨,郁小閑就把所有的人叫起來了,所有人先一起把牲口和車弄到山下,把昨天沒運走的竹子搬下山。今天還是讓魯貴帶着兩個腳夫趕緊把竹子給紙坊送去,拿回四貫錢,再用七兩銀子買昨天一樣多的糧食運回來。郁小閑特意囑咐魯貴回程的時候去肉攤子把賣不完的肉類全部買回來,再買些素菜,她要給大家改善夥食。

把魯貴他們安排出去了,郁小閑又讓趙岐在山裏尋地預備種紅薯,趙岐沒辦法只好由梅張氏帶着在山上找零星的土地圈起來,少不得還要出力平整,這可是力氣活,一天都要埋頭苦幹。趙岐真是想不通,妹子為什麽動了種這些的念頭,山裏能種出什麽來!

郁小閑讓錦娘把手中的銀子全拿了出去,整個公帳就剩了不到七貫錢,錦娘心裏特別難受,更擔心手裏剩下的私房也要被太太逼出來,心裏越發不安。郁小閑就看不得她那種小氣守財的樣子,就特別給她布置了事情。郁小閑讓錦娘在三天之內幫她和蛐蛐用帶來的好衣料做一套出門做客的好衣服,再做些荷包和香囊當配飾。從蕪湖縣回來做一趟生意回來,她就要穿着新衣服帶着丈夫和兒子去拜見舉人家的太太,好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現在自己娘家有商隊的架勢已經擺出去了,沒有一身好衣服,沒有一個好排場,鎮不住門庭,便叫人小看了。

自從方六爺提醒郁小閑之後,郁小閑一直對黃有才客客氣氣,頗有些相敬如賓的味道,連梅張氏都被郁小閑一本正經和黃有才說話的樣子逗笑過。黃有才從那次撿布得到郁小閑的表揚後,一直是對郁小閑又敬又怕,郁小閑指東,他不敢向西,連郁小閑不再跟前的時候,都不敢耍一下滑頭,倒是總是對錦娘撒嬌耍賴,有時候把錦娘都弄哭了,還要蛐蛐去搬救兵。郁小閑能夠感覺到,黃有才對蛐蛐的愛遠遠超過招娣,她疑惑過,難道重男輕女是男人的本質?

錦娘留下招娣幫忙,等一會兒招娣還要幫梅張氏燒火做飯,這段日子能開心玩的人也只有蛐蛐了,郁小閑讓蛐蛐跟着自己。三歲的孩子看什麽都好奇,有些絕對危險的事情在他眼裏全是游戲,郁小閑覺得蛐蛐只有跟在自己身邊才能安心。

梅管家在山腳下的棚子裏放了桌椅,擺上茶水,讓可以郁小閑等着換山産。郁小閑和黃有才把兩石糧食慢慢從竹舍裏搬下來,自己帶來的二十斤私鹽中的十五斤也被郁小閑自己拎下了山,那些在村裏買布鞋,鞋墊子,還有黃有才撿來的布也全部擺在了棚子裏,今天郁小閑就想摸摸山民的消費實力。

黃有才讨好郁小閑,郁小閑來回搬運了三趟之後,他就不讓郁小閑搬東西了,自己和梅管家輪着來回搬東西。郁小閑在椅子上坐着,繡着花,悠閑地等着換山産,今天她就要看看以物換物可以換到多少山産。這山裏有不少東西,她都沒有見識過。梅管家知道在這些東西在鎮上的價格,她等着換些好東西,賣到蕪湖那邊賺一筆,再打了暢銷的貨回來賣。家裏一個月至少要四貫錢才過得勉強像樣子,多開辟些財路,才能平安度過最艱難的五年。

郁小閑坐下來還沒有五分鐘,第一筆買賣就來了,一個穿着破舊的大嫂牽着一個五六歲的男孩子過來了,牽着孩子的手裏挎着一個籃子,另一個手裏是一個破布口袋。她看見穿着光鮮衣服的郁小閑和蛐蛐時,立刻扭捏起來,有點不好意思走過來。好在梅管家正好背了三升米下來,就招呼她說到:“王二家的,別怕,我們家太太慈悲着呢,你背的是蘑菇還是藥草,讓太太看看。”

王二家的看見梅管家來了,才敢靠近郁小閑打開她的布口袋,她的籃子裏裝的是五斤風幹了的麂子肉,布口袋裏的是各種曬幹了的蘑菇。有香菇,雞腿菇,松蘑,牛肝菌,都分開用枯了的葉子包起來了,以免串味,這些蘑菇梅管家看了,大約是七斤不到。他給郁小閑比了一個手勢,意思是這些能值三百個錢。

郁小閑心中有數了,就和氣地問到:“王二家的,你拿這些想和我換什麽?”

王二家的小心說到:“換兩升米,再稱二兩鹽巴,剩下的能不能換一雙鞋給我當家的穿?”

郁小閑計算了一下,王二家的東西想換在縣城同樣價錢的東西,要是成了,等于她省下了一天的勞力,那至少是三十文的收入,所以她說還可不可以換雙鞋的時候,是知道賺了便宜,因此才用了商量的口氣。

郁小閑看了看王二家的孩子,才對王二家的和氣地說到:“就依你說的,梅管家給她裝兩升米,包二兩鹽巴,再讓她挑王二的鞋子。把你的孩子叫過來我看看,我家的文龍沒人陪着玩耍,還要叫你們那邊年紀差不多的孩子領着一塊玩。”

王二家的看見新來的山主太太這麽好說話,還看得起山裏人,願意讓自家的小少爺和自家的皮小子玩,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便把自家的孩子推了一把,讓他給郁小閑磕頭。那孩子本來是極調皮的,只是怕着有錢有勢的貴人,他看了看郁小閑,趕緊磕了頭,又躲在王二家的背後。

蛐蛐看見那孩子手裏捏着一個木雕的小狗,就跑過去問:“小哥哥,你的小狗給我玩一下吧。”

王二家的捏了孩子一把,說到:“狗子,把木頭狗給小少爺玩,到時候再叫順子叔給你做一個。”

Advertisement

那個叫狗子的孩子趕緊把手裏的木頭狗給了蛐蛐,王二家的拿了東西就趕緊帶着孩子離開了。郁小閑知道這個是打前陣的,等她回去一說,只怕有排着隊的人送山産過來換。

這時黃有才背着三鬥米下山了,看見了蛐蛐手裏的木頭狗,也高興起來,做這木頭狗的人手正是巧,做得形神兼備,黃有才的玩心都上來了。

郁小閑看着大小兩個頑童,眼裏滿是母愛,于是對黃有才和蛐蛐說到:“相公你也累了,就和蛐蛐一起玩一會兒,等一會兒東西收多了,你們兩個就一起給我送上山去。”

既然生意開張了,郁小閑就沒心思練習繡花了。麂子肉幹她沒有什麽好奇的,只是對那些蘑菇幹有興趣,她把野生的香菇拿來聞了聞,天然生長,自然晾曬的香菇果然香氣格外濃郁,比現代人工養出來烘烤的要強不知道多少倍。

作為一個有經濟頭腦的人,郁小閑拿到這些蘑菇之後,立刻想到了分級,把菇體完整,品相好的跳出來,按大小分類,她想明天該去鎮上一趟,做個包裝,像現代超市賣山珍一樣,把精品蘑菇分級包裝賣出好價錢。

還沒有等到郁小閑開始設計包裝的樣子,拿山貨換東西的人就排起了長隊,梅管家挨個看東西,大概估個價格知會郁小閑,然後郁小閑就由着山民說想換什麽,一般這些人都是本分地交換,郁小閑收了七八個人的山貨,一次都沒有駁回,這個好名聲是在山民裏要立口碑的。

排到第九個人的時候,是個粗大的漢子,梅管家說這人叫黃三寶,是個獵戶,他手中拎着兩個腌制的山豬腿,開口就要一石米,一斤鹽,一丈布。梅管家看了看那兩條腌山豬腿,大約是有五十斤,在縣城裏最多也就是能賣一貫錢。用一石米換,自家都虧了兩成,再搭上鹽巴和布,黃三寶簡直是打劫,欺負太太老實,真是給山裏人丢臉。

梅管家剛要開口說黃三寶,郁小閑就制止了,她聞到了一陣濃郁的火腿肉的味道,就立刻問黃三寶:“這位大哥,你的山豬腿腌了幾年?”

黃三寶也感覺到了群衆的鄙視,不過這時他反倒要更顯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他大聲回答到:“在山洞裏放了快三年了,味道好,要價貴些又這麽了?覺得貴可以還價,或者不買。這兩條腿子還是我爹在世的時候在鹽井邊煮鹽腌制的,他入土了,我家再也腌不出這味道了,最後兩只,不換,我背回去慢慢吃。”

郁小閑笑着對黃三寶說到:“既然是以後嘗不到的東西,我就要了,一石米,多了不換。”

黃三寶聽後,臉上堆滿了笑,立刻說到:“好咧。”

郁小閑對梅管家說到:“把整袋子的米給他,山裏的鄉裏鄉親,說不到以後還要相互照應。”

梅管家不知道自家太太怎麽這麽好的性子,只好把整包的米給了黃三寶,郁小閑看着兩只火腿,心裏是樂開了花。現代的舅母張淑萍是狂愛火腿的老饕,郁小閑确定她得到的是野豬火腿,此等美食只用一石米換,占便宜的人是自家。

---新書榜的最後幾天,親們收藏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