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試驗田
看見郁小閑把魯貴他們打發去了,趙岐納悶了,妹子留下自己,難道又有什麽要緊的事給自己辦。錦娘手裏一下子流出了七兩銀子,也變得不安,突然要養兩個不相幹的人,她也覺得氣悶。郁小閑少不得要先把錦娘安撫了,再把自己種植的大計和趙岐商議,好歹趙岐家是佃戶出身。
郁小閑先對錦娘說到:“別心疼銀子,那些都是吃進自己肚子的糧食,現在趁着有牲口時不多買些,等車馬都走了,靠誰去一點點背回來?能留下我舅舅舅母幫忙是我們家的福氣,有二老在,萬事放心,你沒看見咱們山裏的竹子一下子就賣出了六貫錢嗎。還有,你的手巧,到了山上就算是幹粗活,也要記着多戴手套,不然手粗了,做起針線不方便。家裏萬事有我支撐着,等有錢了,我先買一個粗使的丫頭來做漿洗粗活,絕對不會苦了你和招娣。”
錦娘聽了這話也不敢再說什麽了,梅管家夫婦的能幹她已經見識到了,只是覺得他們能幹活的時間不多了,将來留在家裏是累贅。既然太太堅持,她一個只在內宅裏混的姨娘又能說什麽。現在黃有才都跟着梅管家去整理竹子去了,她一個姨娘就算在心疼銀子,怪太太養了娘家的兩個老人,也不能發牢騷,只能乖乖去帶孩子,整理住處。
郁小閑把金子已經埋好了,藏在牆磚裏,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放在了一間屋裏,上了鎖,家務丢給錦娘做,她現在的主要精力就是要放在整合山産上。打發了錦娘之後,她就帶着趙岐上了山頂,看了那處山谷,然後問到:“等除了草,不知道水泡子裏能種芋頭嗎?”
趙岐說到:“能,不過不能年年種,不然芋頭容易得爛根的病,産量也少了,我們是拿芋頭和地瓜和花生輪着中的。我們這一帶種的多是九頭芋頭,要下很多肥料,澆很多水,一分地到了秋天,能收兩百多斤。大家都舍不得用大田種,不過是在菜園子裏種些吃,多了也管不過來。”
郁小閑就想聽這句話呢,于是她又問趙岐說到:“芋頭夏天能種嗎?”
趙岐說到:“當然不能,芋頭都是開春下的種,秋天葉子快枯的時候就要挖出來,母芋頭留些明年種。芋頭經留,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們那邊就靠着芋頭紅薯填肚子。”
郁小閑想了想說到:“其實我們家鄉那邊,經常不按農時種東西,比如有一次,我吃了一個很甜的梨瓜,把籽兒丢在了我們家後院地上了。後來你猜怎麽着了,長了藤蔓,開了花,結了果,我就每天給它澆尿水,結果還是在所有瓜兒下市的時候,吃到了兩個小一些的梨瓜,還算甜。”
趙岐很驚訝地看着郁小閑,妹子的家鄉在哪裏,頭一次聽她說起,妹子還種過梨瓜,梨瓜又是什麽吃的。郁小閑知道趙岐又在迷惑,就趕緊把他帶到了把竹子鏟掉空出的地來,問趙岐說到:“這兩分地能種稻米嗎?”
趙岐看了看說到:“妹子你會種地?就算會種,種兩分稻子,一年也就一百多斤,夠幹什麽,吃了苦也沒有什麽劃算。”
郁小閑說到:“我不會種地,可我想試一試在山上種稻子,将來把山地平整成梯田,在田裏放些鲫魚鯉魚,在散養些鴨子,這樣我們在山上也能吃上自己種的米,自己養的魚,鴨子下的蛋,也省的下山去鎮上買。”
趙岐聽郁小閑這麽說,越發覺得奇怪了,他問郁小閑說到:“這也是你們那邊人幹過的,山上種稻子,養魚養鴨,這簡直是做夢。”
郁小閑說到:“這是真的,在離這裏挺遠的山裏,那些山民就是這樣種糧食養活了所有人,還能有魚和鴨子吃。”
趙岐嘆了一口氣說到:“妹子,你說你得了一場大病,忘記了很多以前的事,我還沒有想那麽多,可今天你想幹的事,讓我都疑心你犯了病,你要不要去鎮上找一個郎中看看?”
郁小閑知道趙岐這樣的本分人很難理解這些,于是她說到:“大哥,我沒病,你就幫我把兩分地整理出來種就行,其他不要多說。”
趙岐聽完只得開始修整土地,郁小閑知道水源對種植土地的重要性,趙岐開始翻地的時候,她就指揮着兩個雇工,拿劈開的竹子做了引水的工具,把山頂的一股泉水引到了地裏,水稻田裏放了水,才能養地。趙岐一直幹到天黑,才把兩分山地改成了水田的樣子。這幾天還要放農家肥,撒草木灰,不然這麽貧瘠的山地哪裏能長出水稻來。
Advertisement
魯貴他們回來的時候,帶回了六石五鬥米,還有一鬥糯米,魯貴向郁小閑交賬時說到:“米店的掌櫃看我們是商隊的,要的多,又付的是銀子,才便宜了些賣給我們,那一鬥糯米,是他送給家裏包粽子的。太太你不知道,現在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很多人家都是喝稀飯度日,糧食也金貴。你一下子買這麽多,家裏吃不完,等到新米上市,糧價跌了,到有些不劃算了。”
郁小閑确實沒有想到這一層,可梅管家的話卻給她提了一個醒。梅管家說到:“太太,你不會虧本的,現在山裏人都缺糧,平日裏賣了柴火,藥材,才買一鬥半升的糧食回家煮,幾乎沒有人存半個月以上的糧食。一石米有十鬥,平時我們買要一百三十個錢一鬥,你們運來的糧食,旁邊的山民都會願意買,我們還能用糧食換些野味。”
梅管家的話本意是安慰郁小閑,卻讓郁小閑産生了靈感,她追問梅管家說到:“這裏的鹽又是什麽價錢?”梅管家回答到:“官價三十六文一斤,私鹽二十五文錢一斤,我們山裏有鹽井,就是不好運出來,所有這價錢就貴了。山裏人靠山吃山,只要身體好,能上山幹活,日子都不會緊巴。”
郁小閑在蕪湖問過私鹽的價格,要十個錢一斤,問過趙家大嫂,南陵縣要十五個錢一斤,看來走私鹽還是有點賺頭的。黃有才會趕車,一匹壯年的騾子在蕪湖賣十六兩銀子,在這邊就漲到了十八兩一匹。看來在趙岐他們走之前,最好再去一次蕪湖,買一頭騾子給家裏當腳力,也讓黃有才能做點養家的事。郁小閑自認為是空降的救生包,在幫黃有才支撐這個家庭,既然黃有才有手藝自食其力,她也要給他一個機會不是。
山裏人實在,梅張氏也很會過日子,她看了看砍竹子的進度,認為幹到天黑,就可以把份額內的兩百根毛竹都砍完,于是做了飯給兩個砍竹子的人吃。兩個砍竹子的人吃了主人家的飯,就實心實意的把活全幹完了才拿工錢回去,那時都快晚上九點了。他們看見主人家堆着不少大米,就提出不要錢,就拿小半升米回去。
郁小閑有心托兩人傳話,就拿了滿滿一升米給兩個山民平分,還對他們說到:“我這裏想要些山貨和藥材,你們那邊誰又要賣東西的,就拿來和我們家換大米和鹽。明天我們就在山底下的小棚子裏收。麻煩兩位大哥和鄰居們說一聲。”
兩個山民一聽就連連說好,一個姓丁的山民還直接說到:“我們拿東西去賣,還要給舉人老爺家抽稅,換給你們,直接得了米糧,倒省了好些跑腿的時間,這種好事,鄉親們都願意。”
郁小閑笑着說到:“有勞你們了,我們要這些山産也就是自家用,明天也正好可以看看你們這些山裏的街坊鄰裏。”
兩個山民高興地走了,還對梅管家說到:“這位黃家太太和你家從前的主人家一樣心善,将來她有什麽事要我們兄弟幫忙,您喊一聲就好了。”
梅管家聽了這話,心裏挺高興的,他悄悄對郁小閑說到:“外甥女,你還真有我家主人的氣度,不過這種事千萬不能讓舉人老爺家的人知道,不然那幾個狗腿子非要過來鬧一場不可。要想在這裏住下,得空,你還要去拜見一下舉人老爺家的太太,這邊的奴才就聽她的話。”
郁小閑聽完梅管家的話,尋思了一下就問到:“舅舅,你看這樣行嗎?我想讓有才當你原來主人的義子,反正我們家也姓黃,這樣和舉人老爺搭上了親戚關系,以後也好求個照應。等明天我收了山産,還想去一趟蕪湖縣,等回來了,就去拜見舉人太太。”
梅管家聽說郁小閑願意讓黃有才拜原來的主人做義子,心裏很是感動,于是很認真地給郁小閑跪下了,對郁小閑說到:“我替老主人謝謝太太的恩德,将來老主人的排位就可以向老奴夫妻的排位一樣有香火了。”
郁小閑趕緊拉梅管家起身說到:“舅舅,不必如此。你家主人是好人有好報。”
--明天是父親節,乖閨女都要給老爸送禮物,請吃飯,不能見面的也記得打電話,老爹會覺得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