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隔了兩天跟着皇後等人一起去慈寧宮請安的時候,沐瑤特意偷偷看了上首兩眼。

太後的神色很平靜,跟平日沒什麽兩樣,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仿佛什麽事都沒發生過。

大太監沒幾天就“病死”在慎刑司裏頭,也就草席一卷給送出宮外,估計就随便找個地方葬下。

也就起初還有人記着此事,然而很快就忘記大太監這個人了。

畢竟宮裏頭沒了個人實在不是多稀奇的事,還有很多莫名其妙失蹤了,大多不會去探究,想來知道得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宮裏的事情那麽多,很多宮人也就唏噓兩句大太監的命不好,轉頭也就忘了這人。

就連之前蹑手蹑腳的小應子都恢複了以往的麻利,也沒了驚弓之鳥的神态,仿佛事情一過,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

這次太後還讓嫔妃們請安的時候帶上孩子們,說是要見一見。

沐瑤也帶上了永璋,皇後帶了永琏跟和敬,另外叫上了永璜。

永璜年紀大一些,在潛邸的時候就已經住着獨院,進宮後直接搬去了阿哥所,之前是被皇後派去的嬷嬷和奶娘一直照顧着。

永琏進宮後也過了七歲,不好跟着皇後住在長春宮,就跟永璜當了鄰居,一起住在阿哥所裏面,然後一起上課。

乾隆給兩人請了個啓蒙先生,是個老翰林,在翰林多年就沒被提拔過,年紀有些大了,仕途就這樣原地踏步,倒是學問還算不錯,也不站隊,這些年安分守己的,很适合當個啓蒙。

畢竟只需要給兩個阿哥打打基礎,這個老翰林的學問很踏實,也足夠了,就是為人處世不夠好。

只啓蒙一兩年後,乾隆就得換先生了。

他暫時子嗣不多,就沒打算分開兩個兒子,單獨給永琏請個太傅,而是讓兩兄弟一起學習,也能互相增進感情。

兩兄弟進來後就乖乖給太後行禮,太後笑着點點頭,問了永璜幾句。

Advertisement

比如吃着如何,晚上睡得好不好,身邊伺候的人如何,讀書怎麽樣之類的。

比永琏高了一個頭的永璜乖乖回答,不是點頭就說都好,性子有些木讷的樣子。

沐瑤知道他沒了生母才半年,還從潛邸搬到陌生的宮裏來。

沒有母親在,永璜總歸心裏惶惶然的,身邊人只伺候他的生活,也不在乎孩子心裏,就更循規蹈矩一些,只怕犯錯惹人不快。

太後的面色有些淡,顯然對永璜這樣規規矩矩的孩子不是不喜歡,卻很難親近起來。

比起永璜,永琏就要活潑多了,行禮後就笑眯眯喊着皇瑪嬷。

等太後跟永璜問完話,太後招招手,他就麻溜靠近過去,被太後一把攬在懷裏。

永琏還有點不好意思,小聲道:“皇瑪嬷,孫兒已經長大了,不是小孩子了。”

太後摟着他笑道:“在我這年紀的人眼裏,你長大了也還是孩子。”

永琏哪怕長得再大,也是她的乖孫兒了。

他聽得臉紅紅的,就沒掙脫太後的懷抱。

躲在皇後身邊的皇三女和敬是個粉雕玉琢的小團子,今年才四五歲,被奶娘牽着出來給太後行禮,姿勢倒是規矩得很。

就是小小人兒嚴肅行禮的樣子,倒是顯得更加可人了。

太後摸了摸孫女的臉頰,也摟在懷裏笑着道:“和敬長得真好,看着性子也乖巧懂事得很。”

和敬被誇了,小臉粉撲撲的特別高興,笑眯眯的在太後身邊坐下。

永璋年紀小還不會說話,是被奶娘抱着上前拜見太後的。

太後伸手摸了摸永璋的小臉,感覺他身上暖融融的,也不熱沒有出汗,這才放心了,感覺奶娘照顧得不錯。

沐瑤注意到太後沒有戴指套,甚至指甲也沒上色,還修剪得很短,幹幹淨淨的,摸着孩子也不會不小心弄傷他們,确實就跟平常慈愛孫子的奶奶一樣。

當然她不會真的以為太後跟普通奶奶那樣,看太後對嫡子永琏跟和敬特別親熱,其他只算尚可的态度就能知道了。

不過好在孩子們還小,太後的态度也不明顯。

要不是沐瑤留意,其實太後的态度挺正常的。

畢竟哪怕一樣是奶奶和孫子,奶奶偏愛其中那麽一兩個孫子孫女也不是什麽稀奇事,起碼對其他孫兒也不至于厭惡和嫌棄,态度也算親切慈愛。

後宮只有這麽四個孫輩,太後感覺還是少了一點,卻沒有開口。

畢竟皇後有過皇長女,哲妃則是有過皇次女,可惜都沒多大就去了。

這時候提起來,不就是挖皇後的心窩子嗎?

太後低頭問了問永琏平日喜歡吃什麽,都讀什麽書,夜裏睡得如何之類的。

永琏乖巧回答,還反過來問道:“皇瑪嬷最近胃口如何,夜裏睡得踏實嗎?”

太後眯起眼對皇後笑道:“這孩子才丁點大,就知道關心我了,還會反過來問話,真是個好孩子。也是你教得好,孩子才如此貼心。”

皇後笑笑道:“也是托皇額娘的福氣,後輩們都好。”

沐瑤心裏贊嘆皇後這話說得真好,既避重就輕回答了太後獨獨誇贊永琏的事,把其他人都誇了,還把太後捧了捧。

太後聽着也舒心,笑着道:“孩子們确實都好,慈寧宮也許久沒這麽熱鬧了。”

皇後點頭,嘴邊依舊帶着溫婉的淺笑。

太後問過孩子們之後,也開始跟嫔妃們聊上幾句。

她看了高貴妃一眼,只道:“貴妃的臉色瞧着不錯。”

何止不錯,高貴妃過得舒心,越發美豔照人了。

接着太後就轉向娴妃,微微皺眉道:“娴妃看着又瘦了,總歸要注意一點兒,別把自己累壞了。”

娴妃連忙搖頭道:“太後娘娘莫擔心,我就是最近有些上火才吃不下,瞧着才清瘦了一些。”

她這生怕太後讓自己休息,太閑的話自己才難受!

太後是知道娴妃的性子,只道:“可讓禦醫把脈,開個下火的方子了?”

娴妃答道:“是,禦醫給了清心丸,吃着尚可,總歸要好幾天才能恢複了。”

又不是靈丹妙藥,不可能一吃就好,總要吃上好幾天才慢慢好起來。

太後點點頭,又轉向沐瑤。

她原先見過沐瑤只覺得太瘦了一點,這段時間沐瑤吃好睡好,肉眼可見臉頰都飽滿了起來,還白裏透紅,面色比起娴妃要好得多了。

太後知道景仁宮設了小廚房,難不成林禦廚的手藝如此之好,把沐瑤徹底養起來了?

“純嫔這氣色好多了,林禦廚看來有兩下子。不如回頭讓人在翊坤宮那邊也設個小廚房,娴妃對吃食總是不在意,得有人盯着一點兒才行。”

後邊這話是太後對皇後說的,翊坤宮其實早就設了小廚房,但是娴妃就閑置了,畢竟她對吃食是真的不在意,感覺禦膳房做的就挺好,送什麽來就吃什麽。

如今太後看沐瑤這臉色肉眼可見好起來,自然也心動。

皇後就笑着應下道:“是,回頭就給翊坤宮那邊的小廚房收拾起來,至于禦廚的人選可能要娴妃親自挑一挑了。”

娴妃對吃從來不在意,根本不知道禦膳房送來的飯菜是誰做的,做的水平如何,反正填飽肚子就行了。

被皇後一問,她還真挑不出人來,就道:“禦膳房的禦廚就沒差的,挑個老實本分的就行了吧。”

太後無奈看了娴妃一眼道:“禦廚在小廚房,手藝總歸要合你的口味才行。”

皇後就建議道:“不如讓禦膳房的禦廚每人做一個菜,看看娴妃更喜歡哪一道,就選哪個人,如何?”

這樣既不用擔心有人往翊坤宮的小廚房塞人,又能找到合娴妃口味的手藝,還公平公正了。

沐瑤聽得雙眼一亮,這主意還真是好。

果不其然娴妃點頭贊成道:“有勞皇後娘娘操心,這樣是極好的。”

太後笑吟吟道:“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兒午飯讓禦膳房那邊每個禦廚出一道菜送來看看。對了,記得讓他們每道菜的分量做得差不多,別是誰做個特別大的,占地方不說,還特別顯眼,那就不好了。手藝就該用在味道上,其他花裏胡哨的沒必要。”

沐瑤聽着前面還以為太後覺得浪費,才讓禦膳房少做點。

聽見後面,她才知道太後這是防着禦膳房各出奇招來引起注意。

只把功夫放在外頭,比如做得特別大和搶眼,又或者用顏色鮮豔的食材,讓人一眼就能看見之類的。

娴妃也想到這一點,就補充道:“不如規定禦膳房的禦廚只能用普通的食材,分量也得差不多。”

皇後就道:“那娴妃妹妹挑幾樣食材,讓禦廚們做就好。”

限制了食材,那麽每個人的起步就一樣了,做出來的菜品就只在于手藝和味道,确實要更公平得多。

娴妃點點頭,想着這會兒是冬末初春的時候,随口就道:“那就用應季的食材好了,這陣子該是吃荠菜的時候。”

沐瑤心裏點點頭,應季的食材來做菜品,确實是再适合不過了。

這樣的食材稀疏平常,禦廚們大多是做過的。

別看禦膳房看着禦廚們都差不多,他們也是有等級區別的,資歷也不一樣。

有些禦廚在禦膳房久了,能用的食材品級也不一樣。

要是用品級高的,年輕的禦廚很可能就沒做過,一開始就已經輸了。

反正娴妃只要一個能做普通菜式的禦廚,又不必做宴席一樣的菜品,就看看他們平常的水平就好。

禦膳房也不是所有禦廚都參加了,有的感覺自己年紀大了,過幾年可能就要做不動了,就沒必要跟年輕人争這個。

有些特別年輕的禦廚也沒争,畢竟他們的經驗和手藝有限,争也争不過,還不如一開始就放棄,在旁邊觀戰也能學點東西。

于是數下來,滿打滿算居然只有五個禦廚參加,年紀都是三十來歲,正是青壯年的時候。

這個年紀在禦膳房呆的時間不算短了,小十年是絕對有的,經驗和手藝都有,就差一個機會,自然想要牢牢抓住這一次了。

荠菜是春天常見的食材了,五個禦廚撸起袖子很快就決定好菜式,互相看了一眼。

顯然彼此都不想菜品重複,然後送到貴人面前被比較。

禦廚們借用了慈寧宮的小廚房,各顯神通。

慈寧宮這邊太後又看向嘉貴人道:“你的經書抄寫得用心,已經讓人送去護國寺供奉了。”

嘉貴人受寵若驚,起身連連道:“這是應該的,萬萬當不得太後娘娘誇贊。”

太後只微微颔首,示意她重新坐下:“若是你得空,也可以多抄幾份放在小佛堂裏頭。”

嘉貴人自然連連答應起來,畢竟親自送經書到慈寧宮的小佛堂,那就必然要拜見太後。

一來二去的,她只要努力抄經書,來慈寧宮的次數就越多,跟太後見的多了,自然關系要拉近一點。

再就是乾隆隔三差五會過來給太後請安,嘉貴人來得勤快,遇到皇帝的機會必然更多。

沐瑤肉眼可見嘉貴人的臉色都好了起來,不像之前那麽蒼白,臉頰都帶着一絲興奮的紅暈。

看來嘉貴人之前被大太監的事吓壞了,這時候因為太後寥寥幾句話是重新振作起來了,她倒是挺容易滿足的。

太後對嘉貴人也就因為抄經的關系有印象,對其他貴人就不大記得,更聊不上什麽話,轉而跟皇後和娴妃聊了起來,偶爾還逗弄一下身邊的永琏跟和敬。

沐瑤看得出旁邊坐得規規矩矩的永璜偶爾小心翼翼擡頭,看向太後那邊的目光全是羨慕。

慈寧宮那邊沒等多久,就有太監來禀報,禦廚們已經準備妥當,可以上菜了。

沐瑤想着這前後還不到半個時辰,禦廚們的動作就挺快的。

太後一颔首,宮女們就一個個端着盤子上菜了。

自然是不說到底那個禦廚做的,只擺了一桌,讓人随意品嘗。

雖說是給娴妃小廚房挑的禦廚,太後也興致勃勃落座。

沐瑤坐下後,發現五個禦廚做了五種不同的菜式。

一道荠菜炒蛋,看着十分簡單,但最簡單的菜品才是最難做的。

雞蛋不能炒老了,正是鮮嫩,荠菜也要炒得恰到好處才行。

手翻炒的速度要快,火候也要夠大。

沐瑤夾了一筷子,雞蛋很香,裏面夾雜着荠菜,口感很清爽。

娴妃嘗了後沒急着評點,而是嘗了第二道荠菜馄饨。

馄饨皮該是禦廚自己擀的,很薄,能依稀看見裏面切碎的荠菜。

餡裏放了點肉末,調了味後跟荠菜包成馄饨,味道鮮香極了。

第三道是荠菜豆腐羹,放在漂亮的瓷碗裏,光是看着就賞心悅目,味道也不錯。

第四道是荠菜羊肉餃子,羊肉很嫩,絲毫沒有一點膻味,加上爽口的荠菜,這兩種搭配也挺好的。

第五道則是荠菜丸子湯,荠菜該是先焯水後再切碎,裏面再放切碎的雞肉,還擱了雞蛋,然後用勺子做成丸子,吃着十分鮮美。

幾道菜都嘗完了,沐瑤感覺味道都不錯,要是她選的話都要苦惱,也不知道娴妃會怎麽選。

娴妃比沐瑤想象中還要果斷,直接就指着最後那道荠菜丸子湯說道:“就這個吧。”

她選得太快了,太後都忍不住驚訝道:“這道菜有什麽特別的,讓你一下子就選這個了?”

“簡單且味道好,不幹,有湯湯水水能咽下。”娴妃說完,又覺得太簡單了一點,就補充道:“我不怎麽喜歡吃面食,豆腐羹好看但是吃不飽。”

沐瑤眨眨眼,娴妃因為不喜歡吃面食,所以馄饨和餃子就立刻出局了。

荠菜豆腐羹擺盤十分好看,但是娴妃嫌棄這個吃不飽,也是個務實的。

最後只有荠菜雞蛋和荠菜丸子湯入選,然後娴妃更喜歡湯湯水水好下咽。

這個選擇夠神奇的,沐瑤忍不住多看了娴妃一眼。

太後似乎也是意料之外,不過既然是娴妃的小廚房,她選的禦廚只要自己喜歡就好:“那行,這道菜是誰做的?”

底下的高太監在門口早就候着,依稀聽見娴妃的話,心想這個禦廚倒是運氣不錯,趕緊上前禀報道:“回太後娘娘,這是張禦廚的菜品。”

太後哪裏知道禦膳房裏的禦廚都是誰,只聽後點點頭:“那就讓他準備去翊坤宮那邊負責小廚房,食材的話還是走禦膳房那邊,也比較方便一些,娴妃覺得呢?”

娴妃沒覺得哪裏不好,點點頭沒有異議。

高太監就下去安排了,回去禦膳房的時候拍了拍張禦廚的肩膀道:“你運氣不錯,趕緊去翊坤宮那邊的小廚房收拾起來。”

太後幫娴妃選好了禦廚,也感覺有些累了,皇後就識趣地帶着嫔妃和孩子們退下了。

皇後和娴妃是一個方向的,很快跟高貴妃和沐瑤分開。

分開後,高貴妃才小聲道:“娴妃居然不喜歡面食,我還是第一次知道。”

別說她,沐瑤也是才知道。

請安的時候勞心勞力,不說要時時刻刻挺直腰板注意禮儀,還得豎起耳朵聽着,生怕錯過太後的問話。

高貴妃也是累了,沒跟着去景仁宮玩兒,而是回去鐘粹宮休息。

沐瑤也回到景仁宮,換了一身衣服後倚着窗邊的軟塌不想動了。

永璋還精力充沛,素茹陪着玩兒一會,他才肯去睡了。

沐瑤歇了一會,把林禦廚叫了過來,問起這個張禦廚的事。

林禦廚這才知道翊坤宮準備重新開設小廚房,還特意讓禦廚做一道菜來選拔,沒料到張禦廚給得了去,連忙答道:“張禦廚跟奴才差不多時候進的禦膳房,也是只守着一個竈臺,不怎麽擅長做面食,卻相當擅長做江南菜式。”

這就巧了,娴妃不喜歡吃面食,挑的禦廚居然也是不擅長做的。

難怪其他人都做了餃子和馄饨什麽的,就這個禦廚特立獨行做了一道丸子湯,原來如此。

沐瑤笑着點頭:“那聽着就合适,看來他算是高升了?”

林禦廚笑着點頭道:“确實,奴才還擅長做素菜,偶爾能派上用場。只張禦廚擅長的,別人也擅長,別人擅長的面食他卻不擅長,只有時候人手不夠才去幫忙做上那麽一兩道菜。”

可以說張禦廚的情況還不如林禦廚,守着冷竈最多幫忙打下手做兩道邊角菜式,于是遲遲沒能出頭。

沐瑤的記性不錯,後來宣布每道菜的禦廚姓氏,她都記下來了,索性找林禦廚都問一問。

擅長面食的兩個禦廚正是做了餃子和馄饨的,難怪面皮那麽薄,餡料也拌得不錯,可惜娴妃并不喜歡。

唯獨一個特別的人,就是最先上的拿到荠菜炒雞蛋的,正是高太監的幹兒子,算是半個禦廚。

說是半個,因為他的廚藝着實還不算到家,在禦膳房守一個竈都有些勉強,又沒有特別擅長的,但是廚藝說太差倒也不會。

哪怕有高太監這層關系,他也是不敢讓幹兒子冒險的。

不過去小廚房的話比起禦膳房就要好一些,帶着幾個幫工過去,娴妃又是不挑剔的,高太監還想着這次是十拿九穩了,哪知道張禦廚卻忽然出了頭,只能說張禦廚的運氣太好了。

哪怕高太監都不清楚娴妃竟然是不喜歡吃面食的,幹兒子做了一道中規中矩的荠菜炒雞蛋,味道确實不差,是幹兒子相當拿得出手的一道菜。

然而娴妃就是喜歡湯湯水水,丸子湯正合她心意。

沐瑤才知道這裏頭還有這層關系,微微挑眉道:“高總管這樣扶持自己的幹兒子,禦膳房其他人難道沒意見嗎?”

林禦廚心想哪能沒意見,斟酌着道:“雖說是高總管的幹兒子,高總管卻沒太偏心過,該怎麽做就怎麽做,也沒耽誤禦膳房的事。”

言下之意,高太監雖然稍微有那麽一丁點偏心,卻是相當理智的,看得出幹兒子的水平在哪裏,也沒真的把人扶得太高,免得人摔下來還要連累自己。

對其他禦廚也沒打壓,該提起來幹活就幹活,從來不會說為了幹兒子就把別人的機會給擠掉了,是個拎得清的。

沐瑤點點頭,難怪高太監在禦膳房能當這麽久的總管,還是知道分寸的。

要他為了幹兒子真的什麽都不顧,那這個總管的位子就做到頭了。

不過就為了個幹兒子,高總管也很難做到這個份上。

林禦廚看着都是純嫔的心腹在,這才小聲解釋道:“奴才聽聞這幹兒子其實是高總管在宮外兄弟的孩子,他只有這麽個兄弟卻去得早,父母不在,嫂子改嫁,這孩子有一頓沒一頓的,一頭熱就進宮來投靠他了。”

高總管雖然管着禦膳房,卻是不好經常出宮的,權力也沒想象中那麽大。

之前也好幾年沒跟宮外的親人聯系,哪想到自家兄弟去得那麽早,孩子也不大就留下了,居然還進宮來了。

人都來了,高太監能怎麽辦,只能把人留在禦膳房,算是個不錯的地方,不至于去別的宮殿伺候人不說,還可能得罪貴人。

就幹兒子那個性子實在不會來事不說,廚藝也不算特別有天賦,還不如留在眼皮底下當個小禦廚。

會挑上翊坤宮也是娴妃講究規矩,宮人彼此都不會互相使手段什麽的,比起禦膳房還更安靜舒服的地方。

要是能好好幹,在翊坤宮的小廚房幹到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了。

可惜幹兒子沒選上,被張禦廚得了這個機會,高太監除了嘆息遺憾之外就沒什麽。

機會都給了,幹兒子差點運氣,這能算誰的?

沐瑤聽了禦膳房這點八卦,心滿意足地點點頭,就讓林禦廚回去了。

旁邊的素茹聽了一耳朵,等林禦廚走了,這才低聲嘀咕道:“娘娘,高總管外頭的兄弟去了,哪怕爹娘不在,族人也不管管,親娘改嫁了,難道一個孩子都養不起嗎?”

聽着高太監那個兄弟去的時候,幹兒子也是個半大小子了,送去當學徒什麽的,哪怕辛苦一點兒,也能學點手藝,又有個溫飽。

師傅不說教不教,起碼在那邊是吃住不愁的。

哪知道居然把人弄進宮裏來,這不是自此就沒別的選擇,還斷了兄弟的香火嗎?

素茹繼續嘀嘀咕咕道:“剛才林禦廚說他們就兩兄弟了,高總管在宮裏,這侄子也進宮裏來,那……”

那豈不是高太監一家子就這麽斷了香火,後繼無人了?

“而且都是親侄子了,怎麽高太監還認作幹兒子的?”

沒等沐瑤開口,鄧嬷嬷在旁邊道:“素茹是心善,這才沒瞧出什麽來。高家估計旁支也沒什麽人了,這小子要是去酒樓當個小二,或者當個跑腿的,勉勉強強也能過。然而他非要進宮來,還是先斬後奏,這說明什麽了?”

素茹一臉若有所思,一旁的素紋就開口道:“嬷嬷的意思是,這侄子是故意進宮來的?”

見沐瑤也好奇看了過來,鄧嬷嬷就點頭答道:“是啊,估計這小子在宮外聽說進宮後能吃香喝辣的,有錢有身份,還有親叔叔照應着,必然過得舒舒服服的,不就進來了?”

畢竟當學徒似是好聽,卻是真的辛苦,沒工錢不說,還要給師傅做牛做馬才可能學到一丁點的本事。

人都進來了,高太監能怎麽辦,就只能把人留下了。

不然親侄子都去那什麽了,已經不是完整的男人,再出宮去能怎麽辦,又不能成親,除了留在宮裏還能如何?

素茹這才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所以高總管也不敢對外說是親侄子,只說是幹兒子,免得說他以權謀私,把親侄子弄進禦膳房去?”

禦膳房那麽重要的地方,高太監的膽子還挺大,竟然把親侄子弄進來。

鄧嬷嬷卻搖頭道:“高總管既然說他是幹兒子而非親侄子,恐怕是讓這侄子斷了外頭的關系,認了他當長輩。”

這在後宮裏不是什麽稀奇事了,宮人之間彼此攀關系,尤其年邁太監收養年輕太監來當幹兒子養老,也算是個公開的秘密了。

畢竟老太監們送出宮外卻是沒有去處,大多都是寧願死在宮裏。

收養小太監後,也就有個幫忙後事的人,內務府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沐瑤疑惑道:“那這樣不怕那些老太監為了幹兒子,假公濟私給他安排好差事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