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巧合
追人的時候千萬不能追的太緊,不然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越追越遠。
這是顧辭此時此刻悟出來的道理。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順水推舟,竟然直接把舟給推沉底了。
為了讓事态不持續惡化,他只字未提剛剛的事,強行進入工作的狀态。
顧辭說:“正好都在,我說一下昨天的談判結果。”
談黎洲将腿從桌子上拿了下來:“怎麽樣?”
“一輪合作談判,”顧辭撐着下巴,斂着眸光,盯着自己的桌面,緩緩出聲:“失敗。”
這個結果沈青栀有預料到,從她被顧辭送上車的時候。
畢竟沒有誰願意被人晾那麽久。
但對于談黎洲這個不知道內情的而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為什麽會失敗?”談黎洲前所未有的嚴肅:“據我所知,天成和我們的合作意願非常高,這種情況不應該發生的。”
“抱歉,是……”
沈青栀道歉的話還沒說完,就被顧辭打斷了。
“天成的兩個負責人意見分歧。”顧辭說:“談不下去了。”
經歷過昨天談判的人都知道,第一輪談判的失敗确實和沈青栀沒有什麽實質性關系。
為了讓沈青栀聽的明白些,顧辭簡單陳述了一下。
Advertisement
雖說談判正式開始前,他們就猜測趙錦可能會搗亂,但他們沒料到從始至終都一副吊兒郎當、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趙錦,會在最後一刻将合同搶走,根本不給沈桐穎簽字的機會。
不過……按照趙錦這個人的性格來看,好像也沒什麽不可能。
在談判即将成功那一刻,趙錦斷了沈桐穎所有的希望。
他肆無忌憚的将合同拿在手裏,随手翻了兩下,最後将一式兩份的合同點一點的給撕碎了。
他一邊撕,一邊說:“很抱歉,我對你們商議的條款不滿意,所以這份合同在我這裏不、作、數。”
話音落下,他将手裏的廢紙随手扔了出去。
看着那飄了一地的碎片,顧辭掀了一下眼皮,聲音微冷:“那趙總覺得,條款怎麽設定才合适呢。”
趙錦沖着顧辭咧了一下嘴,伸出五根手指,說:“價格原來的五倍,使用期限原來的五分之一。”
這話一聽就沒過腦子。
但凡是個正常的商人都不會這樣要價,趙錦擺明了就是過來攪局的。
顧辭看了一眼沈桐穎,起身就要走:“既然如此,一輪談判沒有必要再繼續了。”
顧辭的談判方式和沈青栀截然相反,他屬于強勢派的,能談就談,不能談就拉到。
而且他一旦抓住有利條件,就會借此将己方的優勢無限放大。
此外,再加上他冷漠的外表,很容易就給對方造成強大心理壓力,迫使對方陷入被動。
沈桐穎瞬間就站了起來,勉強維持着神色的鎮定:“抱歉,他跟您開玩笑的,我們很重視和貴公司的合作,”沈桐穎也知道現在肯定是談不下去,委婉道:“我保證,第二輪談判不會如此了。”
“你拿什麽保證?”顧辭将自己的胳膊抽了出來。
沈桐穎的臉色有一瞬的僵硬,為了表示誠意,咬了咬牙根:“下一次談判的見面地點和費用都我們負責,這樣如何。”
盡管沈桐穎表現的一副平靜的神色,但他看得出來沈桐穎非常想促成這次合作。
所以顧辭有恃無恐的說:“二輪談判,我們需要慎重考慮一下了。”
說完,顧辭就給了梁雨和白冕一個眼神,讓他們跟上,獨留沈桐穎和趙錦自己在包間裏面掐。
他們腳剛一出門,就聽見了兩個人吵起來的聲音。
當真是一場好戲啊。
談判的過程有點出乎沈青栀的意料。
但她在聽的時候并沒有忘記記筆記,她把自己聽到的細節一一記了下來。
最後在沈桐穎的名字下面打上了一個小小的問號。
以她對沈桐穎的了解,她這位姐姐大抵是那種受不得氣的,可為什麽沈桐穎這次如此低聲下氣,自亂陣腳呢。
整個談判下來,明明天成才是甲方,最終卻把自己搞得一文不值。
所以,沈桐穎為什麽如此急迫呢?
正想着,辦公室的門被人敲響了,只見白冕抱着一份文件杵在了門口。
得到顧辭的示意,他推開門走了進來,将文件遞到顧辭面前:“您昨天讓我查的資料都在這裏了。”
顧辭輕輕“嗯”了一聲,接過文件,示意白冕可以出去了,然後撚着薄薄的紙張一頁頁翻看。
事情果然和他預料的差不多。
看着顧辭越發讓人琢磨不透的神情,沈青栀問:“你讓白冕查什麽了?”
“沒什麽。”顧辭将文件推到了沈青栀和談黎洲面前:“就是天成最近的資金流動狀況。”
盡管這種事是一個公司對外的秘密,但多多少少還是被人查出來一些的,比如他對外的融資情況以及借貸情況。
而這份文件裏顯示的數據大抵就是這些內容。
沈青栀雖然不是經濟專業出身,但也算是混跡高層的人了,所以還是能出一些門道的。
數據顯示,近一年以來天成正在資本市場內部瘋狂融資,大大小小進行了好幾輪……甚至還跟幾家企業借過錢,其中包括談家的公司在內,但這些錢至今都沒有還上。
這可不像一個大公司的作風。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不太好的傳言,有人說天成拖欠員工工資,後來怕事情鬧大,就立刻發了工資。
而這起傳言開始的時間,就發生在天成借錢的前夕。
一切未免都太巧合了些……
看完,沈青栀将文件放下,猜測道:“天成的流動資金鏈,是不是斷了?”
流動資金鏈對于一家公司而言至關重要,一旦斷裂就有可能面臨破産的風險。
天成極有可能就是這麽個情況,不然一家大企業何至于在談判中如此被動。
更何況,市中心那塊地要是開發的好,絕對能帶來一筆豐厚的收益。
正所謂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可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壞毛病——畏首畏尾。
想必沈建成就是被這個毛病給困住了,萬一他在這塊地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開發,最終血本無歸,徹底成為千萬負翁他又該怎麽辦呢?
所以,他不如把這塊地的使用權給轉讓了,讓別人去開發,這樣他不僅能順利奪回天成的控制權,還能以最快速度擁有一大筆資金盤活瀕臨死亡的公司。
反正到頭來他都穩賺不虧。
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有話要說:
顧辭:我搏了一把,差點就單車變獨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