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會試
我咀嚼着她的話,腦子轉的飛快,只覺得舌尖發澀。
正在這時,門口影子一晃,便聽得老張頭粗大的嗓門大大咧咧地已經在門內嚷開了:“娘娘,太昭,你們可嘗嘗?方才參照着弄出來的一塊,不知味道對不對?”
我順勢笑道:“娘娘,不妨先嘗嘗?殿下昨兒個就說,若做得好,要先給他用着,再往各處送些。”
丁香擡起左手往桌案上一撐,拖着腮,瞅了我一會兒,才道:“也好。”
老張頭将盤子往桌上一擱,嘿嘿笑着。
丁香撚起一塊放進嘴裏,緩緩點頭道:“果然是上好的。快送去給太子殿下便是。”
我答應了聲“是”。丁香起身,繞過我,總算出了門。
景成果然喜歡這新做的“亭亭糕”,覺得甚至比今上賜予的原先的糕點,更加芬芳四溢而清雅絕倫。又聽得太子妃為它新取的名字,更是覺得精妙非常,命送往延喜王府不少。
又新做了一批,往宮裏也送去了。沒出二日,今上下旨,曰兩宮皆喜歡這“亭亭糕”,太子妃丁氏才學過人賢良淑德,取了好名字,賞賜珍珠翡翠。同時也賞賜了老張頭,稱其匠心獨具。
老張頭已然成為太子府的紅人和功臣。他嗓門愈發大了,斜着眼瞧着我,道:“還是太子妃娘娘才識過人。”
我連連稱“是”。
老張頭不依不饒,又道:“我要是太昭大人您,必然會少和太子妃站在一塊,都給比下去啦。”
我幹笑,不答。他仿佛非常生氣,胡子一翹一翹,配合着有些紛亂的頭發,果然飄逸得緊。
景成為着聖上賞賜太子妃和老張頭上了個謝恩折,折子中詳細介紹了“亭亭糕”在原有的“蓮藕糕”上的改良之處。禦膳房的高手們拿了方子,琢磨了半天,卻就是做不出“亭亭糕”獨有的滋味。
老張頭在聽了宮裏的公公代為傳達的聖上的詢問後,滿臉得意地道:“那是自然。用料三分,七分在火候。這個火候嘛,要靠當時當刻的感覺,是教不出來的。”
愈發神奇。
Advertisement
皇後愛子,總算了斷了皇上想把老張頭留在禦膳房的念頭。老張頭得以繼續留在太子景成府中。
自此,天下獨有的“亭亭糕”,只有太子府中的老張頭才能做得出來。量少而精,僅供皇宮和太子府。
其他的,除了景成送到延喜王府的那一些,就是賞賜給此次科舉參與殿試的學子們的了。
今次科舉,聖上極為重視。親自為會試拟了試題。
會試主考,由三人組成。
右丞相馬凝,知谏院正史沈如亮,知書院正史孟客之。
大景一朝,知書院官吏擔任會試主考,還是頭一回。
朝野自然議論紛紛。
我去瞧孟客之時,他依然紫袍一身,清茶香茗,練字的時候頭也不擡,只低頭笑道:“才到晌午,你已經是今日第十一位來我這兒的了。”
我笑道:“孟大人如今當是門庭若市,竟然還細細數的清楚?”、
他放下筆,擡起頭笑道:“究竟何事?”
我道:“不過是作為朋友來看看你。僅僅是作為朋友而已,千萬別把我當成太子府的太昭。如今你孟大人炙手可熱,我們太子府可不想落下個拉攏大臣的名聲。”
他“撲哧”一笑,道:“你把我的顧慮都解開了。哈哈,好,朋友就朋友。”
他仔細倒了杯茶給我。品茗一口,茶香四溢。
我不禁贊嘆道:“好茶。”
他瞧着我滿意地笑道:“上好的龍井,恰恰配那上好的‘亭亭糕’。”
我低眉将茶杯放下,道:“我何時給你送來過?”
他提起茶壺緩緩幫我的茶杯續滿,并不看我,道:“不過是前日進宮,皇上賞賜的。”
我笑道:“果然是做了大主考,如今可得了今上的另眼相看。”
他微微一笑,道:“只不過賞賜得少了,當日就吃完了,否則該給你今兒來上一點,正好配我這上好的‘龍井茶’。不過嘛,這‘亭亭糕’是你府上出的,也不必要貪我這一兩口去。”
我道:“自然自然。你若喜歡,待我禀明了太子,讓老張頭做得些,給你私下送來。”
他點頭,道:“那是最好。”
會試畢,今上當初為會試拟定的題目也終于被衆人知曉。典出《論語》:“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注)
今年會試的題目就是,論“君子之孝”。
會試題目一出,又是一場紛纭。
今上此舉,莫非是默認了作為嫡長子的景成,繼承皇位,是不可動搖的?
若果真如此,那一年前對《觀景禦覽》的百般贊許,又是為何?
讓主持編撰《觀景禦覽》的孟客之做主考之一,又是為何?
《觀景禦覽》有序文,盡是非議嫡長子繼承制的迂腐僵化,若固守而不加以靈活變通,必然弊病叢生。
對聖上此舉,還未品味出個明白,緊跟着又有聖旨下來,下個月初四,舉行殿試。
并且又有一道聖旨徑直送到了太子府中。此次殿試,聖上憐讀書人之辛苦,将特賜每位參加殿試的學子桌上一碟“亭亭糕”,為學子們答題中腹中饑餓時取用。
老張頭得令後喜不自勝,頗為自豪自己的手藝,能讓這些大景朝的棟梁們嘗到。他吹着家鄉小曲兒,在廚房裏趕工,甚至又得了聖上恩準,大膽改良了原本“亭亭糕”上的花樣紋路,雲龍紋細細鑲邊。最終如數制得上上之品“亭亭糕”在殿試前一天送入皇宮。
初四,晨曦微露,金秋微寒。
金銮殿上,早已是書案排開,當朝太子府中所制得的“亭亭糕”獨有香氣四散,将氤氲在整個大殿之上。
而此時的太子景成,正站立在他太子府的書房外,手持一枝尚未凋落的桂花,撚下花蕊兒,丢給池塘裏一簇簇奔忙的魚兒,一邊笑着問我:“宮中可有傳來消息?今日殿試的題目,究竟為何?”
--------------------------
注:
弟,讀音和意義與“悌”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确态度。
犯上:犯,冒犯、幹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鮮:少的意思。
全句意思為: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的人,是很少見的。
作者有話要說: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