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江舒雲坐着班車,十多分鐘後順利到了王家莊,找到115號。

李小娟正穿着婚服站在院子裏,被請來當伴娘的幾個好姐妹圍着,都誇她的新娘服好看。

江舒雲在院外喊了一聲:“小娟姐。”

“哎,舒雲妹子這麽早就來了,快進來!”李小娟應道,接着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姐妹,“看,我身上這件喜服就是這個妹子做的。”

“這麽年輕就有這個手藝,真是看不出來。”幾個姑娘和當初李小娟的反應一樣,對于江舒雲的年輕貌美都相當驚訝。

随後江舒雲給李小娟盤了發髻,用她的珠花首飾巧妙地裝飾一番,接下來就是化妝了。

李小娟生着單眼皮,五官清淡秀氣,不是那種奪人眼目的類型,但比較耐看。江舒雲就根據她自身的特點化了個清麗雅致的新娘妝,額頭上還描了海棠花型的花钿。

這個妝容既新穎又古典,最大地凸顯出李小娟的優點,和現在市面上清一色濃妝豔抹猴子屁股一般的造型大相徑庭。再加上那套典雅精美的婚服,着實令人眼前一亮。

弄完後李小娟站起身,提着裙擺小心翼翼地走了兩步,姑娘們全都震住了,齊齊“哇”了一聲。

“太美了太美了!”

“我的天,小娟原來你是個這麽标致的大美人兒啊!”

“啧啧,真是不得了,這身妝扮真是絕了!”

新郎官李大剛在外面聽到屋裏叽叽喳喳,就透過窗戶往裏瞧了一眼,也看得呆了幾秒鐘。

“我這輩子從來沒這麽漂亮過,都快把自己都迷倒了。”

李小娟羞得紅了臉,卻又高興得忍不住咯咯直笑,對這個妝容也非常滿意,比她之前預想的效果還要好:“舒雲妹子真是手太巧了,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啊。”

江舒雲笑道:“沒有,是小娟姐你本來就天生麗質,只是平時疏于打扮,只要稍微修飾一下就會很好看了。”

Advertisement

李小娟滿心歡喜地說:“好啊,以後我就按照這個路子來捯饬自己!”

縣裏化個新娘妝一般只要三五塊錢,貴的也就六七塊,但她太喜歡江舒雲給自己打造的這個妝容了,于是大方地給了十塊。

一個姐妹不無羨慕地說:“等我哪天結婚了我也要這樣打扮。”

“你先找個對象再說吧,我要趕在你前面了。”另一個打趣道,“舒雲妹子,我的婚期定在十一國慶節,到時候你也幫我來個全套的行嗎?婚服和新娘妝都要。”

“我也要我也要!”

江舒雲笑道:“好啊,沒問題,你們需要的時候提前一段時間來找我就行。”

這裏是服裝一條街,不止賣衣帽鞋襪等成品,也有好幾家專門賣布匹和各種配件的鋪子,各種材質和檔次的都有。

江舒雲把每家店都仔細看了一遍,和老板不厭其煩地講價。

最後選了一家貨品齊全、店主為人也實誠大方的錢記布莊,和老板錢保國約定以後長期合作,以較低的批發價買了一批不錯的料子和配飾。

付完錢後,江舒雲順便問了一句:“錢大叔,您知道哪裏可以買到蠶籽嗎?”

錢保國說:“你想養蠶啊,這個容易。我孫女春天玩過這個,養了一盒子蠶,下了一大堆蠶籽,都快要孵出來了。我沒地方給她弄這麽多桑葉,本來都要丢了,正好給你得了。”

江舒雲欣然道:“好啊,謝謝。”

錢保國随即去了後屋,片刻後回來,給了江舒雲一張紙殼,上面密密麻麻全是蠶籽,少說也有上千顆,足夠她養的。

從錢記布莊出來後,她又去了附近一家美容店,選了一套比較高檔的化妝品。

李小娟提出的新娘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後可以增加一個服務項目,也就能多一項收入。

今天江舒雲花了不少錢,幾乎把這段時間賺的錢都用完了,但這些都是必要的投入,該花還是得花。

買完東西就快到中午了,她就去了鬧哄哄髒兮兮的客運站搭班車回村。

江舒雲從骨子裏反感這種髒亂差的環境,聞到那股子說不清道不明的臭味就反胃。

但沒辦法,為了生活,有些事情不能不忍受,她現在并沒有多少挑剔的餘地。

等車時兩個流裏流氣的家夥恬不知恥地湊過來,一個不懷好意地朝她吹口哨,另一個問她要不要去哪裏哪裏吃喝玩樂。

江舒雲伸手朝對街不遠處的派出所一指:“去那裏嗎?”

光天化日之下,兩個地痞不敢來硬的,罵罵咧咧地比劃了個下流手勢後才走開了。

江舒雲暗松一口氣。

班車出來了,上車後二十分鐘到了家。

她找出一個紙盒,把蠶籽放進去,上面蓋一張紙,然後接着做衣服。

過了兩天揭開紙張一瞧,小蠶已經孵出來了一大半,黑乎乎的只有針尖大小。

江曉雪正昏頭脹腦地在背英語單詞,湊過來一瞧,驚嘆道:“哇,這麽多!二姐你摘了桑葉沒?”

“還沒。”

“那我去幫你摘吧!”

見她這麽積極,江舒雲就說:“行,以後養蠶這項任務就交給你了,但不能耽誤功課。”

小姑娘整天學習也坐不住,給她找點事做調劑調劑也好。

江曉雪煞有其事地朝她二姐敬了一個禮:“沒問題,保證完成任務,把蠶寶寶們養得白白胖胖!”

說完就挎着個籃子興沖沖地跑出去了,過了半小時就滿滿當當地回來了,一片片桑葉新鮮嫩綠,上面還挂着剛才下過陣雨淋的晶瑩水珠,一看就很可口。

江曉雪正要把桑葉放進盒子裏,江舒雲說:“別忙,得先把葉子上的雨水擦幹淨,不然幼蠶吃了恐怕會生病。”

“哦。”江曉雪聽話的拿起一條幹淨的抹布把桑葉一片片地擦幹淨,“二姐,咱們家以前沒有養過蠶吧,你怎麽知道要怎麽喂才好?”

“是沒養過,但我會看書學習啊。”

“好的,我知道了,我喂完蠶寶寶就去看書!”

從這天起,江曉雪就幫她二姐養蠶了,全家人都有事做,一個也不閑着。

這段時間陶春蘭在江舒雲手把手地傳授下手藝進步很快,十來天下來已經基本上掌握了熙繡的技巧,不是太複雜的花樣差不多都可以繡出來了。

母女倆一起開工,一周時間除了能做兩套成衣,還能做點其他的小物件,比如繡花的荷包、布鞋、帽子等等。

小東西還好說,做衣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有可能遇到李小娟這樣,因為體形不合而不得不改的情況,平白多浪費一兩天時間。

同時,她們也不可能像制衣廠那樣一個款式做大中小幾個尺碼,人手和效率都不允許,最好就是開個制衣店,讓人上門來量身定做。

然而家裏比較逼仄,沒有多餘的空間,手上也沒有足夠的本錢,開店的事只能暫時擱置了。

忽忽過了數日,這天江舒雲正在房裏繡花,江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龍門村的楊媒婆,手裏還提着兩包用紅紙裹的點心。

楊媒婆本名楊金花,年過五旬,以保媒拉纖為營生,常年在十裏八鄉到處活動,幾乎無往不利,沒有她說不成的親,所以在這一帶十分出名,基本上各家都認識。

陶春蘭對這位媒婆的到來很詫異,把人讓進屋裏,客氣地問:“楊大姐有什麽事嗎?”

楊媒婆頭上戴着一朵紅綢花,臉上塗了厚厚一層脂粉,笑起來幾乎能掉渣:“老江家,喜事呀,有人托我向你們家的二丫頭提親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