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風水好不好的江家人都不在意, 個個都忙着,沒空理會這些虛頭巴腦的事。
江舒雲采用古法,把蠶繭浸入熱水中, 泡開纏得密密實實的蠶絲,然後用一根筷子順着一個方向攪拌, 慢慢抽出若幹根細絲,再通過一個鐵環收束成一股線。
江海濤前兩天用一個廢棄的舊車轱辘做了個簡易的紡車,江秋月就在旁邊轉動手柄,陶春蘭就把江舒雲抽出來的絲線纏繞在木棒上, 最後纏出了三個大紡缍。
母女三人頭一回嘗試缫絲紡線, 剛開始有點手忙腳亂的, 紡出來的絲線粗細也不是特別均勻, 偶爾還有斷頭的地方,但用還是可以用的,下次有經驗了應該會更好一些。
當初蠶籽沒花錢, 桑葉也是在野外現摘的,稱得上是零成本。以後白色絲線都不用買了,光這一項就能節省不少錢。
量多的話還可以做成蠶絲枕頭和蠶絲被, 這些都是好東西, 市面上價格不菲。
如果能解決染色的問題那就更好了, 但目前條件不具備,只能暫時擱置。
不過只要溫度合适,又有足夠的桑葉, 一年可以養多次蠶, 因此江舒雲緊接着就開始卵化第二批蠶卵。
……
江家母女三個都是心靈手巧的人, 配合得格外默契, 制衣效率又提高不少。
江秋月原本在一家制鞋廠工作, 做鞋子特別拿手,江舒雲畫了幾個複古的圖樣給她參考,她看一眼幾乎就能原樣做出來。
不論是玲珑秀美的女式繡花鞋還是大方端莊的男式雲紋靴,全都不在話下,搭配着衣服一起賣很受歡迎,一雙鞋能有五塊八塊的利潤。
現在母女三人一起開工,一周至少能做三套成衣、三雙鞋子以及頭飾帽子荷包等配件若幹,利潤至少130塊。
按人均來算,每人一周就能賺四五十,抵得上縣城裏做買賣的個體戶了。
當江舒雲第一次把一張50元的整鈔交到江秋月的手中時,江秋月不禁微微紅了眼眶,感激地說:“二妹,謝謝你。”
之前她在制鞋廠上班,經常三班倒,辛苦一個月下來工資只有30塊,基本上全都用于家裏的生活開銷了,幾年下來都沒攢到錢。
Advertisement
正是這個原因,才使她雖然和李寶根早已感情破裂,但卻沒有勇氣和她分開,囡囡出生後更是如此,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是江舒雲的鼓勵和教她的這門手藝令她走出泥沼,生活重新有了動力和盼頭。
江舒雲笑道:“自家姐妹,不用這麽見外,這是大姐你應得的。”
“嗯。”江秋月點點頭,“明年開春你就結婚了,到時候怎麽辦?”
江舒雲臉上微熱:“結了婚我就在龍門村住,兩邊離得近,可以随時來往。那邊的房子比較大,到時候我弄一個專門的制衣坊,做個正式的服裝品牌出來。”
江秋月眼睛一亮:“那太好了,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江舒雲也同樣盼望着。
八月底,江曉雪開學了,去縣裏讀書去了,出發前向家裏人保證這個學期一定會進班級前20名。
到了九月中,農行貸款終于批下來了,江舒雲去了趟縣裏,把錢全部轉到了許紹庭的戶頭上。
許紹庭拿到錢後,頭一件事就是找合适的房子做廠房,要求只有兩點,一是地方夠寬敞,二是租金夠便宜。
兩萬四千塊聽起來是不少,但要開起一個像樣的加工廠其實很緊張,每一分錢都得計劃好,用到實處才行。
他整天騎着那輛破自行車到處轉悠,十裏八鄉通通掃蕩了一個來回。
在村民們眼中,許家二小子就和以前一樣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只是沒錢再出去造了而已。
接下來幾天許紹庭只能靠兩條腿跑,或者坐班車,好在一周後在距離龍門村東北邊、靠近龍門山的一片荒地上看到一個大院子,裏面有一棟兩層樓的空房子,占地面積大概500平,還算比較符合他的要求。
不過院子裏沒人,荒草叢生,大門上挂着鎖,鎖頭都生鏽了,顯然長久沒人用過。
許紹庭到周邊找人問了一下,院子的主人姓楊,原本是村裏一個種糧大戶的倉庫。老楊的兒子中學畢業後去寧市工作,後來就在那邊安家結婚了。老楊兩口子上了年紀幹不動活了,幾年前就搬去兒子那裏幫忙帶孫子,倉庫就一直閑置下來了。
許紹庭對老楊隐約有點印象,只不過最近幾年沒見過,要到了老楊兒子家在寧市的地址後不報什麽希望地寫了封信,問他們有沒有意向把倉庫出租,說自己想租來用。
過了一個星期,沒想到老楊居然特意跑回來了一趟。
許紹庭和他談了半天,最後以一年150塊的價格租下了這個院子,一次性簽了三年合同,付了450。
眼下縣裏100平的房子年租金是一百塊左右,老楊這個院子雖然大,但比較舊了,得修整一番才能用。何況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有人願意花錢租就多了一筆收入,比白白放在那裏強。
接着許紹庭去工商所辦理了經營許可證,登記注冊了“熙和農業加工廠”的廠名及“熙和”這個商标,成本資金兩萬元。
許紹庭擔任廠長,江舒雲則是法人代表,也就是熙和真正的老板。
他煞有其事地朝江舒雲作了個揖:“江老板好。”
江舒雲唇角微彎:“許廠長你也好。”
她才不跟他客氣,既然決定嫁給這個人,那就夫妻一體,不分彼此了。
有了廠房和經營資格,接下來就是購買設備招收員工然後開廠的一系列事情了。
“熙和農業加工廠”聽起來是個廠,規模其實只相當于一個作坊,和許家以前那個差不多大,但許紹庭已經很滿意了。
千裏之行始于足下,有多少本錢就做多少事,妄想着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
先打好基礎,以後才能圖謀擴大發展。
加工廠初步定的主營項目為糧食加工、油料提煉以及釀酒。
前兩項是許家以前的老本行,雖說都是許父在操持,許紹庭原身從來沒沾過邊,但耳濡目染之下也了解一些流程。這段時間他又專門看了許多技術書,打算重操舊業,把被原身賠掉的家業再掙回來,以告慰許父在天之靈。
釀酒則是因為江舒雲添加的,這一項的利潤比較可觀,但許紹庭對這方面幾乎完全沒接觸過,只限于最近從書本上學的一些知識,具體操作還得由江家人來主導。
兩個月來江海濤夫妻倆跟着江舒雲前後釀過四批酒,白酒和葡萄酒都有,技術越來越熟練,口感和瓶裝的中高檔酒沒什麽區別。
不過拿到劉長發店裏賣的只有白酒,到目前為止賺了三百多塊。
葡萄酒太少了,一共只出了30斤。現在葡萄已經過季,沒有原料補充,那今年就只有這麽多了,江舒雲不想拿給劉長發賣。
雖然說好了白酒的利潤對半分,但劉長發嘴上答應了,背地裏賣高價的勾當她很清楚,葡萄酒要是再給那個摳門精賣就太虧了,不如留給自家人喝。
等以後有了穩定的葡萄原料,産量上來了,再進行對外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