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江城所遇

最光陰好生安撫了一陣,這才從小紅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前後經過。

原來兩日之前,昆侖派山門外來了一支人馬,一路高舉明教的聖火旗幟,還自稱是奉明教教主之命,前來攻取昆侖派,要昆侖弟子棄械投降,

昆侖派門下皆是出世之人,何其高傲,又怎會不戰而降?雙方因此打了起來。

昆侖派占據一方天險,易守難攻的地形,再加上山中的各種陣法機關,原本不至于輕易間就被打敗。

可惜敵人來襲之時,山中并無高手坐鎮,而對方明顯是有備而來,臨陣指揮得當,留守昆侖的弟子很快便潰不成軍。對方趁機再一擁而上,将活下來的人昆侖弟子全數抓走了。

而小紅是在事發之時,就被同門師兄藏在了暗處,這才得以免遭一劫。這兩日來,她不知道對方走了沒有,也就一直不敢出來,躲在原地不動。

看她的身量,不過十歲左右。兩日水米未進,而且還受了驚吓,如今又說了這一大通話之後,小紅腳下一軟,只覺一陣目眩,險些栽倒在最光陰的懷裏。

羽人非獍見此,連忙取下水袋和幹糧,一起遞給了最光陰。

最光陰給小紅喂了水,又拿水泡軟了幹糧,讓她多少吃下一些。片刻之後,見她漸漸恢複了精神和血色,一路禪這才繼續問她:“你們掌門不在,那談無欲呢?”

小紅答道:“談師伯幾年前四處遠游去了。”

衆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覺得這昆侖派真是古怪得緊。號昆侖不在,談無欲也不在,而帶領門人前往光明頂的,居然是不過弱冠之年的紫宮太一。

紫宮太一雖出自名門世家,本事和俠名也都不差,可惜仍是太年輕了,到底難以服衆。

随後,衆人又見昆侖派這裏只剩下小紅這麽一個小姑娘,留下她一個人未必安全,帶着她一起上路,又不是很方便。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際,羽人非獍提議道:“我腳程比較快,不如你們先走一步,我帶她回光明頂安頓下來,再下山去跟你們會合。”

绮羅生覺得可行,兩撥人就此分別,羽人非獍展開六翼帶上小紅往回走,而绮羅生最光陰等繼續向着東方前進。

又過了數日,一行人策馬過了玉門關,為了掩藏身份,衆人都改換了裝扮,随行的五行旗也脫下明教的教服,收起兵刃,買了些貨物騾馬,扮作絲路上的貨商。

最光陰惦記着被抓走的師兄弟們,便對衆人說他要離開一陣,好去通知他的師父鷇音子。

Advertisement

绮羅生勸道:“我知道你心裏着急,但武當山遠在南方,這一來一回不知道會用掉多少時間。不如你寫封信,我們派個人送過去就是了。”

最光陰擺手道:“不必那麽麻煩。我師父就在陽關附近,離這裏不遠。我把小蜜桃留下,你們繼續追。入關之後該怎麽跟我聯絡,小蜜桃最清楚不過,大家不必擔心。”說着便向衆人一拱手,掉轉馬頭,催馬而去。

绮羅生見此,只得任由他去。

剩下的人繼續趕路,這日策馬走在甘涼大道上,前方就是佳兆鎮。路上行人漸漸多了,大小行商,西域各族的牧民,還有不少兵丁。

衆人在鎮前下了馬,牽着馬匹進了鎮子,找今晚的下腳處。

正走着,百岫嶙峋忽然伸手朝遠處一指,道:“快看!那個是不是珍珠龍身邊的默言歆?”

其餘幾人随之望去,遙遙看到人群中一個高大青年的背影,隐約有些熟悉,又再仔細辨認了一番,果然就是默言歆!

佛劍分說心念一動:“想必龍宿就在附近。”

百岫嶙峋聽了這話,提着兵刃便要沖過去。佛劍分說展臂将他一擋,解釋道:“默言歆向來忠心,無論你問什麽,他都不會講的。”所以抓回來也沒有用。

百岫嶙峋心裏急得很,立刻問道:“那當如何?”

“大多人容易暴露,吾一人跟上去便足夠了。”接着佛劍分說又跟他們約定,如果探聽到什麽消息,就在鎮北的佳兆客棧見。

眼見默言歆即将走出視線之外,佛劍分說連忙追了過去,一路遠遠跟着。

兩人一前一後,來到了鎮子的東面,果然看到龍宿的車隊就停在了路旁,一行人正收拾着東西,似乎正在準備離開佳兆鎮。

佛劍分說稍微走近了些,又不好離得太近,以免被龍宿發覺。過了一會兒,隐約聽到穆仙鳳對默言歆說等到了大都如何如何,看來這便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了。

見他們人多馬匹也多,隊伍裏還有幾輛大車,走不得羊腸小道,只能走官道了,大可不必緊緊盯着,佛劍分說便返回城北,将此事告知衆人。

照他的推測,龍宿此去京城,想必會和絕代天驕聯絡或是會面。所以跟着他走,沒準就能順藤摸瓜,查到中原六派人士的下落。

绮羅生表示同意,離開光明頂至今,他們已經陸陸續續走了七八日,對方的行蹤仍是始終難以掌握。這一路走來,幾乎是依仗着小蜜桃的嗅覺而行動着。

兩日之前,小蜜桃就已經說過對方的速度極快,它已經漸漸不能追蹤到他們的氣息。

但是大方向上它還是有把握的——直入玉門關,沿着甘涼大道然後一路往東,正是前往京師的路線。

于是衆人不再停留,收拾東西離開客棧,悄悄跟上了疏樓龍宿的車隊。

這一跟,便一直跟到了第三日。前方的車隊一直辘辘前行,幾乎沒有停下來過,衆人只能咬牙繼續跟着。

連日趕路下來,即便是如绮羅生這等內功精純的高手也有些吃不消,何況是其他人?眼看着這就要到達江城,佛劍分說忽然看到前方的車隊在路旁停下,緊接着,疏樓龍宿從其中一輛馬車下來,獨自一人離開了車隊,往城門的方向走去。

為何突然間單獨行動?莫非是為了見什麽特殊人物?

佛劍分說将猜測對衆人一說,大家都覺得很有可能,于是也跟着踏進了江城。

進城之後才發現,城中的道路遠不如城外的寬敞。他們這一大群人,人數實在太多,盡管扮作了商旅隊伍,依然是非常的引人矚目。

绮羅生只好吩咐下去,讓五行旗的人自去找地方歇腳,路上記得留下聯絡暗號,随後同佛劍分說、一路禪和百岫嶙峋三人繼續跟着那尾紫龍。

結果還沒走出多遠,忽聞一陣馬蹄聲響,循聲望去,只見左邊路上來了一隊騎兵,阻了衆人的去路。等這隊騎兵過去,早已看不到疏樓龍宿的身影。

小蜜桃輕吠幾聲,向前跑出幾步,示意衆人跟上。

绮羅生慶幸不已,幸虧還有它在,不然他們就把人跟丢了!

不想這霎那之間,又有一隊騎兵風馳電掣拍馬而過,绮羅生一行只得又一次退到路旁等着。又聽周圍的百姓紛紛在說,近來城中的駐兵頻繁地調動,看來是又要打仗了,衆人聞言皆是一嘆。

恰在此時,前後兩隊騎兵奔馳而過的小小間隙,道旁有個四五歲的孩子跌跌撞撞跑了出來。

而前方數丈之外,又有一隊騎兵疾馳而至。

那個孩子大約是吓傻了,竟一動不動地站在了大路中間,連哭喊都忘了,只直愣愣站在原地望着前方。

而數丈之外,馬蹄漸漸近了。

绮羅生暗道一聲不好,連忙縱身躍出,來到那名孩童身邊,衣袖一卷,将他往人群中他母親所在的位置送去。

回身之際,耳邊破空之聲由遠而至,接連三箭連珠,正中馬身,竟将領頭的騎兵将領連人帶馬逼得退了數尺,向後摔了下去。

绮羅生轉身一看,只見人群外昂然立着數騎,為首一人剛放下了手裏的寶弓。

來人身穿荼白色的寬袖長袍,肩上搭着拂塵,绮羅生一眼便認出了他。當日平安鎮匆匆兩面,連姓名都不曾問過,想不到今日遇見時,相似的一幕再度上演。

周圍一陣安靜,人群中不知誰喊了聲“好”,緊接着便爆發出一陣響亮的掌聲。

那白袍劍客卻是毫不在意,雙手一搭,在馬上欠身,遙遙向绮羅生致意。

绮羅生不覺一笑,亦向他回禮,目光無意間落在他腰間懸着的寶劍上。上一次見面時,他腰間的佩劍并非這一把,無論顏色形制都不對。缺了劍穗不說,劍柄上也多了兩個篆文,定睛一看,正是“倚天”二字。

那邊佛劍分說和一路禪兩人,在绮羅生出手救下那名孩童時,也一左一右攔住了随後紛沓而至的騎兵,以免他們勒不住馬匹,誤傷了周圍的行人。

至于連中三箭的那匹馬,早已當場死亡,那名騎兵将領也摔了下來,他很是不忿,揮着馬鞭氣沖沖地跑到白袍劍客面前,叽裏呱啦地咒罵着。

白袍劍客神色有些不悅,倒也沒有說什麽,只揮手派出身邊的一個人去跟他交涉。

因為離得遠,他們說的又是鞑子話,是以绮羅生等人都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麽。

只看到雙方才說了幾句,那名将領漸漸沒了氣勢,垂頭喪氣地回到隊伍裏,吩咐底下的人将馬屍處理了,又換上另一匹馬,帶着他的騎兵隊繼續前進。

事情一了,街上逐漸恢複了平靜。绮羅生回頭一看,哪還有那名白袍劍客的身影?

又想起當日平安鎮食肆之內,他原本有意跟這劍客結交一番,只是半路上廉莊突然出現,打亂了一切。

绮羅生暗自嘆息了一陣,又将衆人叫上,讓小蜜桃領着他們繼續尋找紫龍的蹤跡。

大約又走了一箭之地,迎面一騎馳來,在數丈之外翻身下馬,停在路旁,神色甚是恭敬。

只見來人身姿挺拔,身上是武人的打扮,臉上半幅黑色面具遮去了本來面目。也是因為這面具,绮羅生一眼便認出他正是剛剛跟在那白袍劍客身邊的人。

見绮羅生也看到了他,那人快步近前,躬身行禮,雙手遞上一張名帖。绮羅生接過一看,名帖上的名字乃是“意琦行”三字。

又聽那人說道:“我家主人仰慕幾位仁義之心,在莊中備下薄酒,命小人邀幾位移步莊內歇馬,以表欽敬之忱。”

作者有話要說: 終于又遇上了,真不容易啊兩位!

再不遇上,身為作者都想忘記這個CP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