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六章:驚悉紀年
二人想将身處的地方細細看個清楚,只是他們所處之樓頂并非附近最高,今早又有些薄霧,近處的還好,遠處的卻盡皆一片模糊。兩人對視一眼,默契的決定先到這附近最高的樓頂上看看再說!
為了防止驚世駭俗,兩人刻意隐了身形,在附近最高的那幢樓下徘徊一下,随着其他人步入樓內。只見人們入樓之後,分赴不同的房間,二人不敢亂走,摸索下,發現一扇門後是通往上層的樓梯,卻人跡罕至。
拾階而上 ,一層一層又一層,仿佛通向天國,永遠沒有盡頭似的,每層樓上卻都不乏人聲。二人頗為奇怪,一路上極少見有人攀登,那每一層的人是怎麽上來的呢?
——也許還有其他路徑吧!兩人腦中掠過這個念頭,卻也沒有精力去管。一路上行,終于登上了最高的樓層。二人呼出一口氣,趁左右無人,一個翻身,上了樓頂。
站在最高處,視野果然空曠很多,就像站在山頂俯瞰山下的村莊。兩人極目遠眺,只見四周巨屋林立,從前慣見的樹林卻消失得差不多了,只零零星星一點兩點綠色點綴在巨屋之間,向下俯視,人如螞蟻,不用馬拉的怪車像小盒子似的四處飛馳……
晨霧霭霭,恍若仙境。
一路望過去,這個世界帶給他們的驚異已經足夠,若非兩人都是生性謹慎之輩,恐怕此時早已因為胡亂莽撞而鬧出什麽笑話。這裏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完全陌生,兩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到了這裏。
随着時間的推移,薄霧漸漸散去,四周的景色人文慢慢映入眼簾,又一一記在心底,在這樣一個世界究竟該如何生活?正思索間,耳邊忽然傳來白玉堂驚訝的聲音:
“貓兒,你看!”
“什麽?”展昭順着他指的方向望過去,大睜的雙眼中露出濃濃的驚喜來。
就在左側大約半裏左右的方向,有一片令他們倍感親切的建築群,飛檐鬥拱、古樸雄渾,明顯與他們周圍的建築風格不一樣。因為基本上都是較矮的平房,所以方才他們打眼望去竟沒注意到。此時看來,那片建築雖與他們見慣了的有所差異,但卻明顯是屬于他們所熟悉的範疇!
莫非在那裏竟有和他們相同的人麽?展昭只覺得自己的心一陣急跳,他看向白玉堂,那人神彩飛揚,眼中所流露想法毋庸置疑與自己一樣:
不管如何,一定要先去那裏看看!
也許他們一直想要知道的答案就在那裏!
……
Advertisement
…………
“各位游客,包公文化旅游區已經到了,現在請大家跟随着我,游覽包公文化旅游區的第一個景點:包公祠。 包公祠是祭祀北宋名臣包拯的專祠,它的全稱為“包孝肅公祠”。“孝肅”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後賜給他的谥號。……”
清脆悅耳的聲音遠遠飄來——一個上着白色無領無袖衫,下穿及膝短褲的漂亮小姑娘,右手拿着一面小小的黃色旗子,左手拿着一個奇形怪狀的喇叭,邊走邊說,身後稀稀落落的跟了十多個人,男女老少形态各異,或兩兩結伴,或獨自漫步,東張西望者有之,凝神傾聽者有之,低語嘻笑者有之,共同之處,是每個人都拿着包,或背或挎或提或拎,顏色大小也各不相同,連最前面拿旗的小姑娘也斜挎着一個輕巧好的看的桔黃色包包。
“包公祠背靠環城南路,三面臨水,蓮荷盈盈,綠樹掩映,由于包拯是人們傳頌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名聞名遐迩,與逍遙津、明教寺,合稱為合肥三大名勝古跡。據《廬州府志》記載……”
包公……谥、谥號?!……廬州府志……
——離開時,包大人身體無恙,怎的就被皇帝賜了谥號?
一路上避開人多的地方,來到這裏的昭白二人在聽到導游小姐的話後頓時瞠目結舌。白玉堂也還罷了,展昭心中的驚意卻是愈發深重。方才所聽言語陣陣轟鳴般在腦海中浮現,他的拳緊了又松,竟說不清心中是種怎樣的味道。
只是這一路所遇怪事一樁接一樁,兩人已鮮有最初的驚詫,對望一眼,不約而同的輕輕移步,跟在那一衆人等之後,一面游覽着包公祠,一面細細聽着衆人的對話,生怕失了半點線索。
這時已進了包公祠的大門,導游小姐看了眼身後好奇的游客們,微微一笑,有經驗的續道:
“請大家轉身向後看,正對包公祠大門前的那座白底黑框牆,叫做照壁。照壁前後正中繪有一葉青荷,青荷側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散發着一股清香……”
兩人順着導游小姐所指的方向望去,那片照壁清晰明确的映入眼中。展昭看着牆上的壁畫,心下暗嘆,好個“出污泥而不染”,用于形容大人确是恰當……
跨過山門,踏着翠色籠煙、波光浮碧的水面上的青石板小道,看到一座石砌的小橋。橋頭左右分立兩只石刻的獅子,左邊的那只以左腳逗着幼獅玩耍,右邊的那只右腳下踏着一只繡球自娛自樂,不知經歷了多少年的風吹雨打,那明明活潑的一幕卻透着滿滿的滄桑感。隐隐的昭白二人也覺一種說不出的滄桑沁上心頭,暮鼓晨鐘,蒼然茫然……
越過綠樹蔭庇下的小石橋,迎面是白牆青瓦構築的三合院,上懸一塊寫着“包孝肅公祠”的牌匾。匾下兩扇黑漆山門上,用隸書篆刻了“忠賢将相”、“道德名家”的對聯。整個祠的外表看上去古樸莊嚴,令人肅然起敬。
從山門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後立着兩個香爐,爐中香火冉冉,淡淡的檀香味充盈鼻間,之後便是正殿,五開間,正中端坐着一座巨大的包公金色塑像。塑像約八尺,一手執笏,一手握筆,古銅色的臉龐上,濃眉長髯 ,與真正的包大人并無多少相像之處,然神情端莊嚴肅,正氣凜然,頗具威勢。兩邊各兩尊站立塑像,看服飾應是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大護衛。上方高懸着五方橫匾,正中匾額上的“色正芒寒”四個大字。
包公塑像的右側牆壁上,鑲嵌着一塊質地黑亮的石頭,石上的包拯像,刻得栩栩如生,給人以面如鐵、氣如虹 、鐵骨铮铮的青天形象,上刻“宋包孝肅公遺像”。這石刻與正殿正中的包拯金色塑像在制作和技法上有所不同,但都與真正的包大人相差甚遠。
“石刻上的畫像據說是包拯的真容。據說包拯在開封府時,經常要深入現場辦案,百姓為了争看他的風采,往往把他擠得寸步難行……”
噗~~白玉堂掩嘴低笑道:“貓兒,原來那才是你家大人的真容,開封府裏那個是冒牌的!”
展昭瞪道:“休得胡言!大人忠君愛民,為官清廉,不得無禮!”
白玉堂揚揚眉,難得的沒有接口,轉身去看東壁石刻上的《包拯家訓》,上面刻着“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 ,不得放歸本家;亡殁之後,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白玉堂看的暗暗點頭,過去雖然總聽說這包青天如何清正愛民,但也只是聽說。對于未親眼所見之事白玉堂向來是不在乎的。但此時單看這幾句話,已足見包大人風骨,難怪那貓竟會選擇放棄江湖來保他一人……
斜眼看了一下展昭,胸口原本因為他投身官場那僅餘的一點郁氣終于消散殆盡。此時此刻,白玉堂才算真正放下了所有關于展昭的成見與心結,開始正視起這個叫做“展昭”的男子來。
至少現在他能夠确定的是,這人應會是個可靠的朋友。
游完正殿,兩人又跟随其他旅客看了東西廂房,室內陳列着《包拯生平簡介》、《合肥縣傅郭城圖》、《香花墩圖》、 《宋史》和記載包拯事跡的地志書、《包公辦案圖》、包公當年在貴池手書“齊山”的摩崖石刻拓片以及包氏宗譜。從宗譜可以看出自包拯上溯35代,後續37代,共經歷了2800多年,還有出土的包氏族人文物木俑、青瓷香熏、影青瓷碗、硯臺等。
衆人走馬觀花的浏覽一番,紛紛前往下一景點,只餘昭白二人,對着包氏宗譜,石化當場……
包氏宗譜……後續37代……文物……還有谥號……
也不知過了多久,白玉堂忽然一個箭步沖上前去,一把拉住那站在不遠處的導游小姐,以近乎于嚴厲的語氣問道:
“大宋……包公距今多少年了?!”
那導游小姐一怔,被白玉堂忽然作出的動作吓了一跳。耳中聽見他的問題,驚慌之下反射性的答道:
“九、九百四十三年(注一)……”
九……
這下,白玉堂整個人都愣住了,全然沒注意到那個導游小姐趁着他發呆的時候匆忙脫身抛開,也沒注意到其他游客正在對他指指點點,只是喃喃道:
“竟然是……千年後……”
而此時,展昭也在聽到導游小姐的話後僵住,只覺腦海裏嗡嗡作響,亂成了一片噪雜。
^^^^^^^^^^^^^^^^^^^^^^^^^^
注一:這個年份是根據包拯去世的年份(即公元1062年)到兩只穿越的年份(即公元2005年)算的,不是兩只正經的穿越時間^^
作者有話要說: 附送番外篇之一:《黑色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