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天已經暗下來了,我沒看清楚,就是那女人的聲音有點熟。”
“你剛才說那姑娘叫什麽?”
“好像叫李晴。”
“李晴,李晴。”李媽在邊念叨邊在搜索誰家姑娘叫這名。“西村李婆子的孫女不正是叫李晴嗎?那姑娘的對象好像就是個知青,當初這姑娘同這知青好的時候還同北邊來的女知青鬧矛盾了。”
“媽,哪個李婆子啊?”李文娟搜索了一下沒什麽印象。
“就是我們村村長的娘啊?繡花有一手的那個。”
“哦,想起來了。”李文娟的印象中好像有這麽一個人。
“囡囡,這是你可不能說出去,知道嗎?”李媽囑咐道。
“知道了媽,這事我有分寸,你還不知道你女兒的嘴牢的很。”李文娟應付道。
“不行,吃完飯後我要去西村找李婆子,這事不能瞞着她,說不準李晴那丫頭會吃虧。”李媽自言自語的說道。
。。。
這廂李文娟母子在廚房唠叨家常,那邊李文陽,李文輝兩兄弟早早的就起來,在房間裏轉了好幾圈,最好決定去把小妹李文娟叫起來。
結果發現自家妹子不在房間裏,兩兄弟對視一眼便往廚房走來。“妹子,今天怎麽這麽早就起來了啊?”李文陽咳嗽了一聲說道。
“大哥,二哥早啊!”李文娟無視自己哥哥對自己擠眉弄眼。
“小妹啊,你出來一下,二哥有事問你。”最後還是二哥李文輝受不了了開口。
“媽,那我先出去了啊!”李文娟對身邊的李媽說完起身往跟哥哥出去。
“什麽事啊?”李文娟李文娟明知故問的問道。
“就是你昨天同大哥說的事,是不是真的?”李文輝急問。
“我昨天同大哥說了很多事,不知道你指的是那件事?”李文娟壞心眼逗自家二哥。
“就是有肯能恢複高考的消息。”李文輝環視了一下四周,壓低嗓子問。
“雖然國家還沒出臺政策,但這事的準确性很高。難道你還不相信鎮上從bj來的女知青老師?人家據說是bj某所大學的老師啊!”李文娟一本正經的說,就怕自家哥哥不相信。
“那我們不是還有可能上大學?”李文輝興奮的說,還不忘記壓低嗓子。
“現在相信了吧,不過能不能考上還說不準呢。”大哥李文陽不忘給弟弟潑冷水。
“我相信自己能夠考上的。”李文輝信誓旦旦的說。
“現在政策還沒有出臺,李老師說是過幾年,我們現在有空的時候就好好複習,到時候準備的肯定比他們好。”李文娟向李文輝打氣說道。
“不過這事得爺爺和爸爸,通知文舉(大堂哥)他們,晚上大家一起讨論讨論,小輝,你吃完飯去姑姑和大姨家把這事告訴大小海他們。”李文陽沉思一會道。
“知道了。”
“還有這事自家的兄弟知道就是了,不能外傳,畢竟這事還沒有正式的文件下來,弄不好會出事的,知道嗎?”李文陽嚴肅的囑咐自家弟弟。
。。。
“芳兒啊,今天的粥比較好吃啊!”李爸嘗了一口說道。
“的确,芳兒的收益見長,今天的粥不錯。”李奶奶開口。
“就是,就是。”家人對今天的粥格外的滿意。
“這煮粥的水可是囡囡早上起來提的啊!吃着當然格外的香。”李媽話雖這麽說但是誰都能看出李媽臉上的笑容格外的燦爛。
李文娟低着頭偷偷的笑了。
吃完飯,李文陽看到李媽收拾碗筷走出了大廳,邊對李爸和李爺爺說:“爺爺,爸我有事和你說。。。”李文陽邊巴拉巴拉的将李文娟告訴他的好消息告訴李爺爺,李爸。
“囡囡,這事可是真的?”李爸按下心裏的激動問道。
“嗯,就想大哥說的一樣。”
“如果這事真的,沒準咋們家能出幾個大學生了,這樣我就是死了都有臉去見祖宗了。”李爺爺感嘆道。
“呸呸,大早上的說這不吉利的話做啥啊?”李奶奶開口說了幾句。
“這事不能對外說,自家人知道就行了,小斌特別是你嘴巴要嚴點,知道嗎?沒準到時候正遇上你高中畢業,你現在要好好學習。還有不管這事準不準,多學點動心就是好的,你們幾個之後有時間,就好好的複習,知道了嗎?晚上老大,老二,老三等叫過來好好商量商量。你們幾個現在該幹嘛幹嘛去。”冷靜下來的李爺爺開口道。
。。。
☆、豐富空間
吃完飯李文娟跟李奶奶來到了自己的菜地,離家不遠就在門前道路的另一邊,平時家裏摘菜特方便。在這裏很少有人把才種在院子裏或屋後,不讓給蔬菜施肥的時候整個家都是農用肥的味道,頂多會用盆裝灰種點蔥。
七月份的南方是蔬菜盛行的時候,苦瓜,黃瓜,茄子,四季豆,空心菜,狀元豆。。。這些是農家最常見也很好種,生長期較長的蔬菜。
“奶奶,這些菜的種子是自己留的嗎?要怎麽種啊?”李文娟邊摘豆子邊問道。
“都是自家頭一年留的種,這些菜都是要先育種,等菜苗有三寸高的時候,再将菜苗移到鋤好的地裏,這樣成活率比較高,像小白菜和蘿蔔則是直接将種子撒在鋤好的,施好肥的地裏,再在種子上面鋪好稻稈,等到有三寸高以後就可以在密的處拔掉一些回家煮,其他的就讓它們慢慢長,什麽時候想吃了就來拔。。。”李奶奶将種菜的知識一點點的告訴李文娟,希望她能夠記住。
“這麽麻煩啊!那奶奶我們家還有沒有這些菜的種子啊?”李文娟假裝随意的問,耳朵卻認真的聽李奶奶的回答,看能不能拿到一些菜種子。
“有啊,每年都會留多一點的種子,以防來年種子不夠。”李奶奶邊摘豆子邊回答。
“就是奶奶房間裏的瓶子裏裝的吧?”
“嗯,每年要把種子放好,不然很容易長蟲的。”
“奶奶,我回去看看,這些菜種子是什麽樣的,特別是空心菜的種子,我都沒什麽印象。”
“好的,我家囡囡也要懂得這些東西了,不然來年嫁人,不懂這些就會被人嘲笑喽!”李奶奶笑道。
“奶奶,囡囡不嫁人,人家要留在家裏陪奶奶。”李文娟撒嬌道。
“好好,我們家乖囡囡不嫁人,急死那些小夥子。”
“奶奶!”李文娟真的不好意思了。
。。。
李文娟跨着菜籃子,踏着輕盈的腳步,開心的往家裏走。一想到等會就可以到奶奶房間裏看種子,順便留幾顆種子拿到空間裏種,李文娟的心情格外飛揚。
拿從奶奶房間裏拿來的菜種子,李文娟順路去了一趟雜貨間,在那裏找出一個李爸用來挖草藥的小鋤子,回到房間關好門,快速的進入了空間。
李文娟小心翼翼的将菜種子放入挖好的坑中。李文娟只種了苦瓜,黃瓜,茄子,四季豆,狀元豆各三顆,其他的種子用草紙包好放在空間裏。用手從泉水裏掬了一些水給種子澆水。
忙完這些李文娟才想到,自己還沒有挖用來養魚的小池子,便拿起小藥鋤一點一點
的挖魚池。時間慢慢的流逝,小魚池已經有家裏的水缸一樣大了,只是還不夠深,養幾只魚和一些小蝦應該沒有問題。李文娟将泉水池子的旁邊開了個小口,将水引入池子中,便停下了手中的活,在泉水裏洗了洗手準備出去。
“姐姐,你在不在房間裏啊?”空間外傳來弟弟李文斌的聲音。
“在啊,你等會。”李文娟快速從空間裏出來,在鏡子裏看了看有沒有什麽不妥,看看沒有不妥,将桌上的書抽出,打開放在書桌上,才回應弟弟的叫喚。
“小斌,有什麽事?”李文娟開門問道。
“姐姐,我和二哥去了姑姑和大姨家找大小海哥哥(張海平,張海波)和大小軍哥哥(李新軍,林浩軍),他們說今天傍晚到我們家,姑姑還讓我帶了一些蝦米回來。剛才奶奶說中午做些香辣蝦米吃。”李文斌說着似乎看到了一盤香辣蝦米,舌頭住舔了舔自己嘴角。
“蝦米在哪裏?”李文娟有種想要瞌睡就送來枕頭的感覺。
“在天井裏用井水泡着。”
“我們出去看看。”李文娟帶頭走出了房間。
李文娟來到蝦米旁邊假裝在玩蝦米,随手送了幾只蝦米到空間的池子裏。忙完這些李文娟站起來對弟弟說:“小斌,到廚房拿點米酒出來腌制一下蝦米,這樣不會那麽腥。
“嗯。”李文斌快速的在廚房和天井間來回,将手裏的米酒遞給李文娟。
“二哥呢?”李文娟一邊在處理蝦米一邊問道。
“二哥還沒回來,說要和大小海哥哥去溪裏摸魚,讓我把蝦米帶回來。姐,吃完午飯,我想去和二哥一起摸魚。”
“摸點小魚和螃蟹回來,晚上炸這吃。”李文娟在心裏打着小算盤說。
“姐,要不下午我們一起去,你都好久沒有去姑姑家了,姑姑今天還問了你呢?”李文斌問道。
“那行。”李文娟想了想便答應了。
“小斌,到廚房拿兩個碗來,裝點腌好的蝦米給大伯和四叔送去。”李文娟吩咐道。
。。。。
中午,李奶奶做的香酥蝦米被一掃而空,特別是用摻了空間水的井水泡了一個多小時,味道更加的美味了。大家都吃的撐了,都不斷的稱奶奶這手香酥蝦米的手藝越發絕了。李奶奶看着大家的吃相老臉笑的像一朵盛開的菊花。
午休過後,李文娟給李媽打了聲招呼,便同弟弟往姑姑家走去。
“姑姑。”李文娟姐弟在路上遇到了準備去田裏施肥的姑姑。
“囡囡,小斌,你們過來啦!囡囡,快讓姑姑看看,好久都沒有見到
你了。你這丫頭怎麽這麽久都不來找姑姑。”李姑姑放下準備用來施肥的農家肥,擦了擦手,摸了摸李文娟的腦袋。
“姑姑,姑姑,囡囡知道錯了,以後囡囡常常來,到時候你可不要嫌我煩哦!”李文娟心虛的撒嬌道。
“姑姑可稀罕你了,大小海那兩個臭小子一點也沒我們囡囡乖巧聽話。”李姑抱怨道。
“姑姑,到時候表嫂生了寶寶,您就不疼我了。”李文娟嘟了嘟嘴說道。
“囡囡一直是姑姑的小心肝,瞧咱家囡囡的小嘴都嘟的可以挂酒瓶喽!”李姑笑着刮了刮李文娟的鼻子。(看來這個家族都有愛刮李文娟鼻子的習慣。)
。。。
李文娟姐弟告別了姑姑,往李文輝他們摸魚的地方走去。
“小斌,你确定是在這裏?”李文娟姐弟找了許久都沒見到人影。
“應該就是這裏了,剛才姑姑不是說,二哥和大小海哥哥在這附近摸魚。我們再找找看。”李文斌往四周看了看回答。
“我們沿着這溪往上找找。”李文娟開口道。
“看在那裏。”走了許久李文斌眼尖的看到自家二哥三人。
“二哥,大海哥哥,小海哥哥。”李文斌大聲的招呼。
李文娟姐弟快速的往哥哥的方向走去。
。。。
☆、表哥,表嫂
李文娟找了一塊較大的石頭讓李文斌搬到溪邊的樹蔭下,坐在石頭上看他們摸魚。李文娟心想:現在的小溪的的好幹淨啊!三四十年後這裏沒準連洗衣服都不能了,魚蝦螃蟹的都會不見蹤跡,就像自己的家鄉的小溪一樣,在自己小的時候還常常跟着哥哥,那個簸箕去溪裏摸魚,可等到自己上高中之後,村裏越來越多的人大量的養豬,把水排放到小溪裏,弄的小溪時不時都是臭的,大家漸漸的都在自己家裏洗衣服,不到溪邊洗衣服了。
李文娟想着想着,思緒飄得很遠,似乎看到了哥哥帶自己去小溪裏摸魚,結果自己卻滑到在溪水裏,聽到了媽媽在訓斥哥哥摸魚也不照顧好自己,聞到了爸爸做的香酥小魚的香味。。。
“姐姐,我抓到了一只大鲫魚。”李文斌的歡叫聲打斷了李文娟的思緒。
李文娟從回憶中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已經淚流滿面了,這兩天壓抑在自己心中的不安,想念都在這回憶中流露。李文娟知道自己是回不去了,自己的身體在動車事故中還能不能找到都是一個問題。現在的雖然從李文娟的記憶裏知道自己還是在福建,但是現在自己的父母都還沒自己大,總不能跋山涉水的去找他們說這具身體的靈魂是你們三十年後的女兒吧!沒準別人把你當成神經病呢。在說了浙江省那麽大,要去找自己原來的家談何容易啊!
“嗯,小斌真厲害。”李文娟擦幹了眼淚,向李文斌望去,一條或本亂跳的鲫魚在李文斌手中的簸箕。
“大海哥哥,抓了那麽多鲫魚,是不是準備給表嫂坐月子的時候吃啊?”李文娟發現張海平的木桶中大部分都是鲫魚,打趣道。
“這鲫魚是下奶的好東西,你表嫂快要生了。我這個做爸爸的當然要好好準備準備。”張海平面不改色的回答。
“大海哥哥你可越來越有大人的風範喽!”李文娟沒想到原本比較害羞的張海平,要做爸爸了膽子大了難麽多。暗道,難怪老人總是說,結婚了才算大人。其實李文娟怎麽知道,自從張海平他媳婦懷孕之後常常被鄰居阿婆,大嫂等打趣,現在面對這些打趣都可以面不改色了。
李文娟細細的打量張海平,張海平長得比較像姑丈,沒有大哥高,大約有一米七五左右,在南方這已經不算矮了,褪去稚氣的臉變得剛毅,狹長的雙眼因為有點近視是不是眯着更顯魅力,豆大的汗珠從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上滾下,由于抓魚而有點濕的衣服貼在身體上,可以看出長年勞動的身體格外
的結實,雖說不是很英俊,但是充滿了男人的魅力。老一輩的人看到都會不由得陳贊:真是一個結實的小夥子。
“小輝,小斌已經不早了,該回去了。”張海平招呼還在摸魚的張文輝兄弟。
“好嘞。”張文輝兄弟應到,兄弟兩人從水裏出來。李文斌邊走還便同自己的哥哥說道晚上要把魚怎麽做。
張海平的家離這裏有點遠了,兄妹四人提着木桶和簸箕歡笑的往回走。
“梅子,我回來了,給你抓了幾只魚。”張海平剛進門便吆喝。
“大海,家裏不是還有嗎?來擦擦汗。”表嫂林紅梅挺着個大肚子,手裏還拿着一條毛巾,靠在大廳的牆壁上。
“梅子,快坐下。”張海平看到自己的媳婦靠在牆壁上,飛快的将手裏的東西放在院子裏,拔腿就向自己媳婦走去,小心翼翼的将媳婦扶到一張靠背椅子上做好。“你現在挺着個大肚子,就不要走來走去了,我心裏慌。”
“哪有你那麽誇張的,小芬不是也大着個肚子到處走。”林紅梅嬌嗲道。
“撲哧。”李文娟看到表哥表嫂的膩乎樣不由得笑了。
張海平夫妻倆才發現忘記還有弟弟妹妹在。張海平站起來咳嗽了一聲招呼道:“你們快進來坐。”
“紅梅姐,好久不見啊!”李文娟和林紅梅比較熟一直都是叫林紅梅姐,而不是表嫂。
“娟子,你很久都沒來了,現在高中畢業了吧!有什麽打算?”林紅梅拉着李文娟的手問道。
李文娟認真的看了看林紅梅,臉上帶着母性的光輝,白皙的臉盤上出現了一點點的雀斑,但這并不影響她的溫柔。
林紅梅的哥哥是張海平的同學,是老二,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一個是李文娟的同學,前段時間就去當兵了;另一個弟弟才十四歲,是一個調皮搗蛋的主,可沒少讓林紅梅當心。
林紅梅和自家表格的緣分還得從張海平有一次去他同學家,結果兩人就對上眼了,一直偷偷摸摸的交往沒讓家裏人知道,知道張海平高中畢業,就到紅梅家裏提親了,差點沒被林紅梅的哥哥打出去,後來狠狠的揍了張海平一頓,得到了張海平的保證才勉強同意。張海平等到林紅梅高中一畢業就把她去回家了。
“我高中老師推薦我到村裏的小學當語文老師,村長和校長都同意了。下學期開學了就去小學教三年
級。”林文娟回答。
“真的,這樣很好啊!”林紅梅驚喜的說道,她是真的為這個妹妹高興。
“姑丈他們呢?”李文娟問道。
“去隊裏掙公分呢。”
“紅梅姐,現在挺着個大肚子是不是很累啊。”李文娟好奇的将手放在林紅梅的肚子上,這是她前世今生第一次摸孕婦的肚子。說來也巧了,林文娟那麽多的表姐妹,表嫂,朋友等好幾個都生孩子了。等到林文娟見到她們的寶寶都出生以後好久的事了,所以對這個大肚子的表嫂特好奇。
“還好啦,等過兩年你就知道啦。”林紅梅好笑的看着小心翼翼摸自己肚子的表妹。
“動了,紅梅姐寶寶動了,剛才還踢了我一腳。”林文娟手腳無措的說。
“撲哧。”林紅梅看着自己這個機靈的表妹,露出了與平時不同的傻樣不由得笑了。“寶寶都七個月了當然會動啦。”
“紅梅姐,寶寶是男是女知道嗎?”李文娟好奇的問。
“三舅(李文娟的爸爸)說是男孩。”林紅梅摸了摸肚子一臉幸福的說。
。。。
☆、二哥的挑花
傍晚五點過後,張海平準備好飯菜,放在鍋裏,讓姑姑們晚上回來有飯吃,跟林紅梅打招呼說晚上要到他三舅家吃飯,才跟李文娟幾個往他們家走去。
李文娟的村蠻大的,分為東西兩部分,當地人稱東村和西村。房子大多是由黃土壘成的,有好一些是兩層的,李文娟的家就是其中的一棟。村裏按位置分為東西兩個生産大隊,每個大隊下設有六個小組,其中一到六屬于東大隊,七到十二屬于西大隊,李文娟家就被劃到六組。
在回去的路上要經過在東西兩村交界處的小供銷社,不要小看了這供銷社,村民們的食鹽、味精、醬油等等常用的生活必需品大多數從這裏購買。因而在供銷社上班的李志成家,總覺得自家高人一等,整天都仰着下巴看人。
“二哥,那個李敏又在看你了。”李文斌小聲的對哥哥。
“瞎說什麽。”李文輝低聲訓斥道。
“本來就是嘛,大家都知道的事。”李文斌低聲吶道。
“小斌,怎麽回事?”李文娟一臉八卦偷偷的問弟弟。
“就是李敏看上哥哥了呗,他們家整天都仰着下巴看人,好像高人一等似的,哥哥才不喜歡她的。只是她自己天天扒拉着哥哥,看現在不又是眼巴巴的過來了”李文斌抱怨道。
李文娟看着從供銷社門口走出來的少女,大約十□歲,皮膚偏麥色,不高,梳着兩個麻花辮垂在胸前,穿着印花襯衫,黑色褲子,紅色布鞋,看起來還算清秀。在李文娟看來就是一個土的不行的形象,但現在的農村這已經是很好了。李文娟想想自己現在也是一副活脫脫的村姑形象,沒沒資格說別人土不啦叽,回去一定要把家裏的衣服讓媽媽改一改,還有得把自己的發型改改。
“文輝哥,要不要進來喝口水啊。”李敏見到李文輝眼睛都亮了。
“不用了,我們趕着回家。”李文輝硬巴巴的回答。
“呦,這是你妹妹吧,長得真漂亮。”李敏熱情的拉着李文娟的手。
“是嗎?你的衣服真好看。”李文娟假裝很開心的回答,“哼,不要以為我沒看見你眼睛裏的妒忌和不屑。”李文娟在心裏嘀咕。
“這可是我媽媽從鎮裏的供銷社拿來的布做的,在我們村裏還沒有的賣呢。聽說在鎮上很少呢。要不我叫我媽均一塊給你。”李敏話是這麽說,眼睛裏的不屑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
“不用了,我們有事要回去了。”李文輝生生的踢李文娟回答,說完拉着李文娟的手就往家裏走。
。。。
“小斌,怎麽回事?”李文娟看着二哥遠去的背影,偷偷的問弟弟。
“二哥不喜歡李敏,二哥有喜歡的人了。”李文斌低低的回答。
“真的?我怎麽不知道。”李文娟搜索了一下記憶好像沒有這回事。
“你那時候還在鎮上讀書,當然不知道了。”李文斌理所但然的說道。
“是誰啊?怎麽認識的?”李文娟好奇的問。
“玉溪村的,叫付小芳,是二哥在随爸爸到玉溪村給別人看病時候認識的。”
“那家裏同意嗎?”這年頭家裏不同意這婚事就沒有可能了。
“雙方家都同意,這不是大哥還沒有定人家嘛!才還沒有訂婚。媽媽說如果年後大哥還沒相到對象就先給二哥先定婚。”在農村男孩子結婚一般都要講究先後順序,很少有哥哥沒結婚弟弟先結婚的。
“你有沒有見過啊?”李文娟好奇的問。
“我和大哥有偷偷的跟二哥去見過,挺漂亮的,比那個李敏好多了。”看來這個李敏還真不得自家人心。
“姐姐漂亮還是未來的嫂子漂亮啊?”李文娟假裝一臉醋意的問。
“當然是我的姐姐漂亮啊,誰不羨慕我有個漂亮的姐姐啊!”李文斌很狗腿的對自己姐姐說道。
“那李敏怎麽回事?二哥怎麽惹上她了?”
“你還記得不?去年在大隊幹活的時候二哥救了一個被蛇咬的女人?”李文斌問道。
“你不會說就是她吧,那時候也沒有傳出她看上二哥啊?”李文娟記憶了好像有這麽一回事,但是當時沒有聽說被救的喜歡上二哥啊,李文娟很是納悶。
“那時候是沒有,後來他爸爸上山打獵結果遇到野豬差點回不來了,那時爸爸去平鋪村給人看病了不在家,最後還是二哥幫他包紮止血及時送到醫院,這才導致那個李敏芳心暗許。不然李敏那眼高手低的一家怎麽會看上二哥。”李文斌撇了撇嘴說。
“怎麽那麽巧,不過爸爸和二哥都會醫術,幫助他們也是正常的啊,換誰爸爸和二哥都不會袖手旁觀的呀。”李文娟想這事是有點巧,但也是正常的存在,村裏就爺爺,爸爸和二哥
懂點醫術,而且爺爺基本都不給人看病了。
“就是嘛,爸爸和二哥救得人多了去,如果每個人都想要這樣做我們家還不亂了。他們就是看二哥有出息,四叔又當上了大隊長,他們才想扒拉上我們家,還以為我們不知道。哼,也不看自己是怎麽樣的人,想嫁給二哥沒門。”李文斌恨恨的說。
“姐姐,晚上田螺可以吃了,我想你上次做的炒田螺了。晚上做呗。”李文斌一臉饞相的對着自己的姐姐,希望可以打動她。
“行,饞貓。”李文娟想了想這炒田螺她會,李文娟手藝雖說不是很好但是一般的家常菜還是很不錯的,畢竟以前自己也是生活在農村,爸媽去幹活一般都是她在家裏做飯的。而且現在自己還有空間裏的泉水,可以讓自己的手藝大漲。李文娟對自己的手藝信心滿滿,似乎看見了家人歡快吃田螺的樣子。
。。。
晚飯時李文娟加了空間水的炒田螺快速的一掃而光,吃撐了的李文斌一直道:明天自己還要去摸田螺,讓姐姐炒着吃。李爸他們也直誇,囡囡的手藝見漲,以後張家小子有口福了。。。
晚飯過後,上了高中的哥哥弟弟們還有大伯四叔等讨論了,從‘李文娟老師’的口中知道的過幾年有可能恢複高考的事件。最終的結果是除了在做的人知道這件事以外,其他人統統都不能說,至于嫂嫂她們就以陪哥哥一起看書打發日子為由,拉着她們一起複習,等政策正式下來了,各自在幫助丈人家有要高考的兄弟們複習。畢竟這事還是沒有普的事,到時候如果沒能高考,豈不是耽誤人家了。而且這村裏誰家沒有一點沾親帶故的,弄不好到時候大家都知道了,這樣是傳到縣城裏沒準‘小紅鬼’就知道了。
☆、中元節
時光流逝,一轉眼李文娟已經來這裏一個多月,也到了一年中的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節’、‘孟蘭盆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書記載‘中元’之名起于北魏盛行于唐宋以後是民間懷念親人,對未來寄予祝願的節日。
在這裏的中元節比農歷七月十五要早一天,是過七月十四的。據說一般地府的游魂都是十五這天來到人間,這裏的百姓們為了避免游魂搶食自家祭祀的食物,便提前一天過節,讓自家的祖宗吃上子孫後代祭祀的食物。
雖說在□期間除了清明節以外的所有傳統節日都被取消了,但是這并不影響人們偷偷祭祀祖宗的風俗。再說現在對禁止這些已經沒有開始時候那麽嚴了,而且這裏離鎮上遠離縣裏遠‘紅小鬼’一般是不會來的。只要不放鞭炮,放‘高聲’,偷偷的祭拜祖宗還是可以的。
這一天一大早爸爸哥哥便到村裏破舊祠堂(這一時期宗祠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的産物之一,因而即使是破舊不堪,村裏面也不敢明目張膽的修葺宗祠,知道□結束後白沙村的村民才在村中老人的帶頭下修葺了宗祠),殺雞灑血祭祀族宗。在這裏一般女孩子是不能在過節的時候去宗祠祭祀的,認為女孩是要嫁人的,是別人家的,但是媳婦是有資格的,但家裏有成人的男丁,一般很少有媳婦去。殺完雞後,将雞拿回家煮好,再備上炸豆腐,目魚幹,毛桃,酒水及茶水等等(在這時候在這裏根本就沒有蘋果香蕉等),在家燒香祭祀後,再帶着冥幣到宗祠合墳前祭拜祖宗,這時候去祖宗墳前是一家人無論男女都可以去。
這天李文娟是在家裏忙活,是由爺爺祖孫三代一批男丁去給太爺爺和太奶奶等等祭祀。因為從這一天起到重陽節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送節’,親一點的送雞鴨等牲畜,疏一點的送三個蛋。像李姑姑、李媽、伯母、嬸嬸,都是今天回娘家‘送節’。家裏只有李文娟和李奶奶忙着準備,一家子人的午飯。幸好李媽她們在回娘家之前都把能先做的做了,不然會累嗆李文娟祖孫倆,畢竟今天可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飯。
早上吃過飯之後李媽就提了一只閹雞回外婆家了。李姑姑也早早的帶了兩只鴨一只閹雞還有一些蛋(鴨子是給大伯和四叔的,今年過節剛好李爺爺李奶奶輪到李文娟家裏住,因此是一只閹雞,這閹雞可是比鴨子金貴多了),到了李文娟家。
“娘,我回來啦!”李姑一進門便吆喝。
“紅啊,你怎麽今天來了啊?大海他媳婦不都快九個月了嗎,家裏每個主事的媳婦,你大姑子今天來了能忙得過來嗎?”李奶奶見自己女兒提着雞鴨進門連忙抱怨道。
“沒事的,前幾天今天強的大姐托人帶話來說,今天不回娘家過十六再來,我這不才有空過來嘛。”李姑将手中的雞鴨放在天井了道。
“大海他媳婦八月中回生了吧!閹雞,鲫魚,雞蛋準備好了沒?還有沒有缺的,我讓芳兒送過去。”
“閹雞從紅梅懷上就開始準備了,這幾天大海都在摸鲫魚,雞蛋家裏還贊了些。紅梅他娘也早早的養了雞和攢了雞蛋,都夠了。”
“那就好,過幾天讓你三哥去給大海他媳婦診一下,看看孩子怎麽樣。”這年頭一個行腳醫生都可以看婦科,還真不容易啊。
“對了,紅啊,今天娘給你做你愛吃的粉皮湯,這粉皮可是我去年挑最好最白的芋粉做的,回去的時候記得裝一袋回去。”;李奶奶對這個唯一的女兒還是很愛的。
“知道了,娘,還是娘做的粉皮最好吃,我在家怎麽做都沒有您做的好,就是少了一點味道。”李姑随着李奶奶進了大廳。
“我跟你說過多少便了,做着粉皮一定要選。。。”李奶奶又在不厭其煩的向李姑傳授每年都教的米粉制作方法。李姑在一邊在不停的點頭。
“姑姑,你來了啊!喝杯茶。表嫂還好嗎?”李文娟将竈中的幹柴放好,将手頭的活停了下來,走到大廳給李姑倒了一杯茶。
。。。
中午,在李姑的幫忙下,李文娟祖孫倆才把一大家子人的在李爺爺一行人回來前飯菜都做好。李文娟看了看,放在鍋裏和鍋蓋上的一大碗一大碗的飯菜,不由得抽了抽嘴,心想:“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自家這一群可都是大夥子了,那飯量真的沒得說,幸好前幾天大伯獵到了一只半大吃自家地瓜的野豬,偷偷的運回家腌制好,不然每個人手中的那一點肉票,都不夠哥哥他們塞牙縫。這當然也有幾只自己從空間中偷換出來的比較大的魚,反正是切成一塊一塊裹了面粉和雞蛋炸的,誰也不知道這魚原本有多大。李文娟決定以後要把空間的魚換出來,就把它們切成一塊一塊吃。
“奶奶,我們今天套到兔子了。”最小的堂弟李文舉拎着一只大兔子興沖沖的沖向廚房。
“這麽大的兔子,怎麽套到的?”李奶奶看着自己的小孫子拎着一只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