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
有三斤重的野兔問道。
“爺爺在去太爺爺墳前的的時候放了三個套子,回來的時候這只兔子就被套住了。”小堂弟解釋道。“奶奶今天晚上□吃好不好?“
“好好好,咱家小舉愛吃怎麽樣的,奶奶就做怎樣的。”李奶奶摸了摸自家孫子的頭。
李文娟看着李文舉手上的兔子,想到了半個月前,爸爸的病人家中送來的野兔,那個味道可真是美味啊!不愧有“飛禽莫如鸪,走獸莫如兔。”的美稱。而且野兔的瘦肉占95%以上,有“葷中之素”的說法。這對不愛吃肥肉的李文娟來說可是巨大的誘惑啊。
中午一大家子的人可是吃的熱火朝天,心滿意足,尤其是李大伯和李叔叔他們。李文娟平時雖然會往井裏放空間的水,但是量不多。李文娟在家老是用空間的水來泡蔬菜和肉類,而且這些蔬菜和魚還是李文娟從空間中換出來的,能不美味媽?
晚飯在李媽李嬸等人的手中各顯神通,比如都是豆腐分了三種方法煮着吃,那些腌制好的野豬肉也做出了紅燒,糖醋,焖炖等等。。。總之讓晚上的飯菜顯得格外的美味,尤其是李奶奶拿手□真的是沒話說啊!鮮嫩多汁。讓李文娟都不住多吃了半碗飯。看閨女多吃了半碗飯,喜的李媽說秋收過後讓李爸多套一些兔子。。。
這樣歡鬧的中遠節便在人們充滿期待和歡喜中落幕了。
農村中夜晚來的格外的早,才九點整個村子便沉靜在一片黑暗中。這湘李媽搖了搖就要入睡的李爸:“洪哥,現在都七月節了,張家奶奶是不是九月十六做壽啊?建兵那小子不是還有兩個月就回家探親啊?我思索着給囡囡做一身新衣裳,前幾天到鎮上的供銷社看了一下沒什麽好看的布,要不什麽時候咋們進城給囡囡扯些布,還有老大老二都要說媳婦沒身拿的出手的衣服也不是個樣子。我昨天把家裏的布票算了算,這幾年咋家集下來的布票還不算少,而且今天每個人頭上的布票比往年多三成呢。洪哥,你說怎麽樣?”
“這事你說怎麽樣就怎麽樣,不過媳婦,我也好久都沒做衣裳了。你只想家裏的臭小子(女兒被李爸華麗麗的忽略了)都想不到你老公。”李爸假裝很哀怨的說。
“去,這麽大的人了,還和孩子比。”李媽好笑的撇了一眼。
“媳婦。。。”
“到時候給你納一雙鞋。”
。。。
☆、桃子成熟時
“姐,我們去後山摘桃子吧,過節的時候我看媽媽摘了一些都快成熟了。現在肯定很好吃了。”李文斌看家裏的大人都到大隊去掙工分了,便教唆李文娟。
“好啊,你等我一會。”李文娟放下剪子,看着鏡子裏的自己,終于把這平劉海剪好了,太不容易了,就擔心一不小心就剪壞了。留着富有二十一世紀氣息的平劉海,李文娟的心情大好。
“姐,快點。”李文斌在天井裏不耐煩的叫道。
“來了,來了。”
“姐,你這頭發比其他人的好看多了,不愧是我姐姐。”李文斌看見自己的姐姐換了一個新發型,奉承道,要知道把自己姐姐哄開心了,沒準中午就給自己做好吃的。
白沙村由于海拔較高,四周環山,夏天的氣溫不是很高。幾乎每家屋後都是一片山,村民一般在這山上種一些水果樹,松柏,竹子等等。這裏的人們的水果就只有桃子,苦梨,柰,柿子,橘子這幾種偶爾在地裏還會種點葡萄和西瓜。在這裏的水果都會比21世紀的水果成熟的遲,不過味道可不是後來用激素催熟的水果可比的,那味道正啊!
在白沙村,這桃子可是出了名的好吃俗稱‘水蜜桃’,個頭大,果汁多,一口要下去,那可是滿口清香又嫩又多汁,在吃的時候可要注意了,不然那麽多的果汁滴到衣服上就很難洗了。當然這桃樹也比其他的果樹更不容易種活,這桃樹得嫁接,不然結出來的桃子又是另一種又酸又脆還帶點甜的毛桃,不過這也有挺多人喜歡的吃的。也有其他村的人到白沙村偷種桃樹得技術,結果回到他們村裏種,結果種出來的桃子又小又苦。對這種情況,當地的人們更加認為,水蜜桃就是本地獨有的祖宗樹。90年代有專家來這裏研究這水蜜桃,才知道,白沙村唯一是縣裏海拔700多米的村莊,其他村莊的海拔都要不高于700米,要不就是海拔低很多,這桃子太冷不行,太熱也不行。
李文娟家的後山種了一些桃子,苦梨,柿子,橘子。這樣夏天秋天冬天都能吃上一點水果。
“今年的桃子結的好多啊!”李文娟看着壓彎了樹枝的桃子,不由得感嘆道。
“嗯嗯,爺爺說今年的氣候好,雨水比較多。”李文斌摘了一個桃子邊咬邊說,桃子汁弄的滿臉都是。
“小斌,我回家去拿個草筐來裝桃子、多摘點中午給大伯,四叔他們送去。你也不要吃太多的桃子,免得到時候鬧肚子。”李文娟囑
咐道,便要回家拿草筐。
“姐,我跑的比較快,我回去拿。”李文斌人掉手中的桃核,快速的往家中跑。
後山離李文娟的家很近來回就幾分鐘,一會李文斌便挎着一個大草筐回來了。
“小斌,要挑熟的摘,看上去還可以在樹上多留幾天的桃子,就先不要摘,不然摘下來很快壞的。”李文娟看自家弟弟快速的把桃子放入草筐中,囑咐道。
“小斌,可以了,不用摘了,摘多了吃不完,你先回去。姐姐去摘幾個苦梨,中午熬湯喝。”李文娟看了看大半草筐的桃子。
“姐,知道了,苦梨湯一點也不好喝。”李文斌似乎想到了苦梨湯的味道,不由的皺了皺鼻子抱怨道。
“苦梨湯喝了降火,這大熱天,吃這個最解暑了。姐姐今天給你熬不哭的苦梨湯。”李文娟現在對空間的水可是信心十足。
“有不苦的苦梨湯?”李文斌驚奇看着自家姐姐。
“姐姐做苦梨湯裏面可是還有加其他東西的哦,一定好喝,到時候你不要搶着喝哦。”李文娟假裝神秘的對李文斌說。
“那姐姐,我和你一起去摘苦梨。”
“好好好,一起去。”
。。。
“小斌,把這苦梨湯吊到井裏,用泉水冰鎮這喝。”李文娟把用空間水炖的苦梨湯用壇子裝好,遞給自家弟弟。
“姐,讓我現在先喝一碗吧。”李文斌聞着有淡淡清香的苦梨湯,眼巴巴的看着李文娟。
“撲哧,小饞貓,姐姐裝了一碗放到了壁櫥裏,自己去拿來吃吧。”李文娟看着自己弟弟一幅‘給我吃吧給我吃吧’的饞樣不由得笑了。
“姐姐,真的不苦,好好喝啊!”李文斌小心嘗了一口後便飛快的将碗中剩下的苦梨湯給喝光了。
“吃完了,把這壇子裏的苦梨湯放到泉水中冰鎮,中午爸媽回來就更好喝了。”
“好的。”李文斌快速的将一壇子的苦梨汁用木桶吊入井中。
李文娟到大廳看了看時間,發現才十點半還早,便想把剩下的一些苦梨湯給李姑姑和外婆家送去。“小斌,姐姐去姑姑和外婆家送點苦梨湯和桃子。你要不要同姐姐一起去?”李文娟一邊将一些桃子和苦梨湯放入籃子中,拎了拎發現還是滿沉的便問道。
“好啊
,我好久都沒有見外婆了。”李文斌洗了洗手說道。
李文娟從家裏拿了一個草帽,拎着一個籃子同李文斌一起向西村走去。
“外婆,我來了。”李文斌還沒進門便吆喝。
“呦,小斌來了啊,囡囡也來啦!快讓外婆看看,真是越來越俊了。”李外婆摸了摸李文娟的頭感嘆道。
“外婆,那我呢?”李文斌假裝吃醋的撒嬌道。
“小斌也越來越結實,越來越俊了。”
“外婆,大姨他們呢?”李文娟問道。
李文娟本來還有一個舅舅,結果在解放戰争中同外公一起走失了,面對到處混亂的環境李外婆為了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好好的活下去,只好随一起因戰亂而背井離鄉的村民們在這裏定居,希望戰争結束後能夠回到老家和丈夫兒子團聚。只是當戰争結束後,各地的交通還不便利,回鄉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同時大姨和媽媽也到了要嫁人的年紀,最終在白沙村民的幫助下,李外婆給李大姨找了個上門女婿—一個随同李外婆一起背井離鄉來到白沙村的孤兒,同時承諾只要有一個男孩姓李,其餘的都跟大姨丈姓張(這也就是為什麽大姨的兩個孩子一個姓李一個姓張的原因。)這對上門女婿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因此大姨丈把李外婆當成自己的親媽來照顧,把李媽當成自己的親妹子來疼。
李外婆一輩子除了把自家的兩個女兒養大成人,就是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丈夫和兒子。但在局勢還未徹底穩定下來的年代,找兩個人談何容易。李文娟在心中暗暗發誓:等考上大學後一定要利用暑假和表哥一起回一趟外婆的老家,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外婆和舅舅的消息,讓這個疼愛自己的老人一家團聚。
“去田裏掙工分了。”
“外婆這是姐姐熬到苦梨湯,不會苦,味道可好了。”李文斌看到李文娟将苦梨湯放在桌上自豪的開口。
“外婆,這苦梨湯最祛暑了,我今天熬了點您可不要嫌棄啊,還有這桃子是小斌和我一起摘的,很新鮮。”
“外婆,您先喝一碗苦梨湯,結結暑氣,剩下的讓小斌幫您放到井裏冰鎮着,到時候大姨他們回來正好結暑。”李文娟幫李外婆倒了一碗遞到她手上。
“真好喝,囡囡的手藝真好,不知道以後要便宜誰家臭小子。”李外婆嘗了一口便稱贊道。
“外婆。”李文娟不好意思
的開口。
。。。
李文娟和李文斌給李外婆和李姑姑家送完苦梨湯和桃子,頂着火辣辣的太陽往家中走去。。。
☆、進城
時間飛逝,開學就還剩幾天時間了。這天一大早,李媽做好飯就把李爸和李文娟從床上挖起來,準備到縣城裏幫李文娟幾個扯一些布,做一身衣服。
“趕快吃,不然趕不上鎮上到縣城的公交車。”李媽給李爸和李文娟各夾了一筷子酸豆角。在這時候一天只有兩班車去城裏,早上七點一班下午兩點一班,如果沒有剛上早上這一班,只能下午再去城裏了,這樣根本沒有什麽時間再逛一逛縣城了,這樣很劃不來。李媽一行人要趕上早上這一班,下午回來。
初秋的早晨還是有點涼,晨風吹來,李文娟忍不住縮了縮脖子。坐在去鎮上的拖拉機,李文娟坐慣了21世紀的氣沉猛的坐拖拉機剛到非常的不舒服,整個人都靠着李媽身上,望着拖拉機過後揚起的塵土對去縣城裏沒有了當初的興奮。這時候的道路還是黃土路,還沒有鋪柏油路,塵埃很多,道路也還不平整,有點坑窪。不過幸好坐在拖拉機上四周通風,涼風習習,拖拉機的颠簸還是比較能夠忍受。
拖拉機大概開了一個小時,才到鎮上,幸好現在還不到七點,還能趕上去城裏的第一班公交車。鎮上的房屋會比白沙村,看起來好一些,在衆多的房子中還能看到幾棟刷了白牆。在房子的牆壁上也寫了一些如‘打到牛鬼蛇神等’标語還有大字報等。
“囡囡,還看什麽?趕緊上車啊,等會就沒座位了。”李媽一把拉住自家的女兒在李爸的帶領下往剛停下的公交車沖去。
李文娟被李媽打斷了自己觀看這七十年代中期的鄉鎮的景象,匆匆的随着李媽往公交車擠去。
公共汽車是很老式的那種,開在颠簸的沙路上,一搖一晃,還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一上車汽油味變撲面而來,李文娟坐到李爸占好的位置,趕緊把窗戶打開,這才感覺好多了。李文娟在以前讀大學時,因為在大學城裏面離市區會比較遠,出去一般要坐公交車,坐着坐着也就習慣了。可是這颠簸的道路,搖晃的公交車,濃濃的汽油味,讓原本遠離暈車的李文娟霎時肚子裏一陣翻滾。
“來,囡囡,這是媽媽昨天摘的橘子,雖然還不熟,但是你把這掐碎的橘子放到鼻子下就好了。”李媽看到女兒一臉不舒服的樣子,趕緊将準備好的橘子掐碎,遞給女兒。
這樣搖搖晃晃大約過了兩個小時,公交車才停靠在上陽縣城的停車場。
這時候的上陽縣城遠不能和21世紀那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相比,不過這時候的上陽
縣城也有它自身的味道,整整齊齊的柏油路,青磚黑瓦白牆的平房。那引人注目,鋪天蓋地的各種标語,宣傳畫,大字報,将整個縣城拉入紅色的海洋,向人們宣示了這一場轟轟烈烈的紅色革命,給人們留下了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色。
這個時候街上的人們并不多,聽李爸說着比前幾年好多了,前幾年的時候街上介乎沒有過路的行人,有的就是‘紅衛兵’在這街上來來去去。
李文娟忘這這一片紅色的海洋和隐約出現的‘紅衛兵’,對這段歷史感到深深遺憾和惋惜。在這‘紅衛兵’的手下,多少的知識精英,社會名流命喪黃泉,無數中華五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夕掃地蕩盡,給中華千年文明帶來了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
李爸、李媽前幾年來過城裏,很快的就找到了供銷社,這是縣城中為數不多的二層樓房之一。這時候的供銷社和後來的超市不一樣所有的貨物都是放在櫃臺後面,需要售貨員拿給你,不能由自己去拿。李文娟三人來到了出售布料的櫃臺。售貨員是一個三十來歲的婦女,即使是看到李文娟三人走來也是沒什麽熱情,好像沒有看到他們似的。
李文娟往放着布料的櫃子看去,只有以藍、灰、綠、黑、白為主,有一小部分是碎花布和紅布。
“同志,把紅色和碎花布各給我一塊給我看看。”李媽覺得女兒還有一個多月就要相親了,等穿一身紅這樣才喜慶,才好看。而且過幾天女兒就要去小學教書了,沒有一身好看的衣服怎麽行呢,她可是打算給女兒做兩身新衣裳。
李文娟看着李媽手中的紅布和碎花布,一陣頭疼,即使李文娟對紅色很有愛,但是她可不希望自己穿的像紅蠟燭一樣,便開口:“媽,只要扯能夠做一件上衣的紅布就好了,褲子用黑色就行了,我看那白色就很好,去教書穿白襯衫就好了,而且便宜。”
“那怎麽行,別人家的丫頭都穿碎花衣服,可好看了,我閨女這麽漂亮,怎麽也不能在穿着上比別人差。”李媽很是不同意李文娟的提議。
。。。
李文娟母女在櫃臺前商量了好久,那個售貨員可沒給她們好臉色。最後李文娟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勸離媽只買了只能做一件紅上衣的布,聽從李文娟的建議買了一些白色,黑色,藍色和綠色的布。李媽在走之前還稱了兩斤白糖和一斤水果糖,準備給孩子幾個解解饞。不要以為李文陽他們都挺大了,可是一年也就是過年的時候或誰家辦喜事才能
吃幾顆糖。
走出了供銷社,李媽還在念叨這事,覺得閨女還是穿紅色好看。李文娟對這次的布很滿意,剛才她摸了一下布料,發現都是純棉的。李文娟不由的感嘆還是這時候的布料質量十足。
李文娟他們買完東西,已經到了中午,要吃飯的時候了。李爸決定到飯館去吃粉幹,三毛錢一碗的粉幹可是分量十足,最後李文娟碗中剩下的粉幹還是李爸吃完的。
吃完飯李文娟決定到回收站去看看,以前就聽她的同學說過,在回收站裏還有很多的書,沒準自己可以淘到幾本孤本呢,反正有空間在,別人也發現不了什麽,很安全。
李文娟在李爸的帶領下七繞八繞的來到了一棟有點破舊但很大的房子前。
“幹嘛呢?你們三個。”看守的大媽看到李文娟三人站在回收站前,連忙大聲叱喝。
“我閨女讀高中了,不是沒錢買書嘛,我們就是進去看看有沒有高中的書,給閨女找幾本。”李爸偷偷塞了一塊錢給看守的大媽。
“那你們快點出來。”看守的大媽向四周看了看,沒發現人,快速的将一塊錢放進兜裏,低聲對李文娟三人說。
“诶,我們看看就出來。”
李文娟看了看堆滿了灰塵的書籍字畫等,滿眼發光,快速的跑到書堆裏,找了起來。‘水浒、,紅樓夢、西游記、神農本草經、皇帝內經、金剛金、永樂大典、資治通鑒。。。’李文娟覺得自己的心髒都快承受不住了,趁李爸還在認真找書,快速的把書扔進空間裏。李文娟打開一幅畫卷,覺得自己的呼吸困難了,這副居然是清代著名畫家華岩的作品,因為當初李文娟對同樣是來自fj的清代畫家華家特別關注,知道這可是值上千萬乃至上億的的東西啊!李文娟快速的将畫放入空間,整個人都暈乎暈了。
“囡囡,你看爸爸找到了一本《傷寒雜病論》。”李爸一臉興奮的壓着嗓子說。
“囡囡,你在想什麽?”李爸見李文娟一個人傻傻的蹲在地上沒反應,不由的推理李文娟一下。
“沒什麽,爸你找到什麽了?”李文娟從自己的思緒中醒來。
“是《傷寒雜病論》”李爸興奮的說。
。。。
李文娟三人各自拿了一疊書,在大媽的催趕下,才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回收站,李爸将各自手中的書放入李媽特地帶來裝東西的布袋中,背在身上往車站走去。
李文娟三人直到上了回家的公交車,都還是滿臉笑容,今天可謂是收獲甚多啊!李文娟覺定以後有空一定要再來回收站,多淘幾本孤本,以後這些可都是無價之寶啊。
回到家,李文陽他們拿到手中的書,不顧天已經黑了,入迷的看了起來。
吃過晚飯李文娟回到房間裏快速的閃入空間,看着從回收站找來的孤本和字畫,傻傻的笑了。
☆、村裏的喜事
第二天,李文娟幾個在李媽的叫喊下才起床。李文娟看着頂着兩個黑眼圈的李爸、李文陽、李文輝和李文斌,不由的笑了,看來他們昨天肯定是看書看到很晚了,不過想想也是,在這書籍貧乏的年代,最多的便是□語錄等紅色書籍,要想找一些中國古代著作、外文書籍等‘封、資、修’的書籍還真不容易。李文娟他們昨天帶回家的書對李文陽他們來說,就像餓漢看到饅頭似的能不啃嘛。
吃過早飯,聽到風聲的堂兄李文博他們,快速的跑到李文娟家裏。
“囡囡,聽爺爺說,昨天你從縣城帶了書回來。”李文博偷偷的問。
“是啊。”李文娟看自家堂哥堂弟們一個個都豎着耳朵,想聽李文娟的回答,開口道。
“那能不能借幾本給哥哥看?”李文博眼巴巴的讨好李文娟道。
“都在哥哥那裏,你們自己去大哥他們那裏借,不過事先說好每個人只能先借一本,看完之後再來換,還有我從縣城裏拿了書回來,不能對外說出去,沒準到時候大家都沒得看。”李文娟囑咐道,畢竟這些書還是屬于‘封、資、修’的範圍,到時候被舉報了就不好了。
“我們覺得不說出去,小心的看決不被別人發現。”李文博拍拍胸膛保證。
“娟子,在家嗎?”李芳在李文娟的家門口喊道。
“在呢。”李文娟大聲的回應李芳,同時将家裏的門快速的打開‘一個清清秀秀的姑娘站在李文娟的家門口。這李芳是李文娟的初中同學離李文娟的家還滿近的,因此兩人的關系一向很好。李芳家裏會比李文娟家裏窮一些,又加上她是家裏的老大,下面還有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初中畢業就沒有讀書了,留在家裏照顧弟弟妹妹,偶而道公田裏掙工分。上初中那會有時候李芳吃不飽,李文娟還會均一些米給她,平時李爸給李文娟送什麽吃的,李文娟也會給李芳留一份,因此,李芳對李文娟很感激,常常幫李文娟做一些事。
“娟子,我們去西村吃喜糖吧。”李芳一臉開心的說,看來喜糖對李芳的誘惑還是蠻大的。
“喜糖?誰家做喜事啊?”李文娟納悶的問道。
“西村的李晴,就是村長的侄女。”
“李晴,是她。”李文娟想起了那一天在老楓樹下的對話。自從那天把這事告訴李媽,李文娟就沒有再關注這件事了。
“那他嫁給誰?”那個男知青
不是說要回城了嘛,難道沒有回成功,李文娟心裏暗想。
“就是那個從城裏來的知青啊,那個知青長得可好俊了,李晴真有福氣。”李芳一臉羨慕的說。
“是他啊,我跟你說還是嫁給自己鎮上的人放心啊,這樣知根知底,有什麽事好回家。”李文娟看到李芳眼底的羨慕,心裏一愣,就怕李芳看上知青,到時候知青回城把她丢下的話,那可糟糕了。
“娟子,你說什麽呢。”李芳害羞的白了李文娟一眼。
“芳兒,這你可要記得啊。”李文娟不放心的再囑咐了一遍。
“娟子,你到底要不要去啊。”李芳跺了跺腳。
“好好好,我們現在就去。”李文娟也很好奇七十年代的婚禮時怎麽樣的。
李文娟兩人一路打鬧來到了西村,老大遠就聽見李晴家的熱鬧聲,看到李晴家來來往往的人。
李文娟走近李晴的家,就見那男知青(後來聽說叫劉建華)穿着一身綠色的衣服,胸前還帶着一朵紅花,站在在門口和李晴他哥哥在招呼客人。(因為劉建華是下鄉的知青,沒有自己的房子,只能在李晴家裏辦喜酒。)
“恭喜恭喜,百年好合。”李文娟送上自己的祝福。
“謝謝,裏面請。”劉建華笑着對李文娟他們說,可在李文娟看來他那笑容怎麽看都是苦笑,難道這裏面還有什麽隐情?
一進就見到一群婦女院子裏在忙着做菜。(農家做喜事,家裏的鍋竈一般是不夠用了,常常會在院子磊幾個臨時的竈臺,在院子做飯菜,還有一些人家會到隔壁家借竈臺用。)
李文娟在院子裏居然發現了自己的媽媽,“媽。”李文娟叫道。
“囡囡,你怎麽來了,你不是說不來了嗎?”李媽在看到李文娟站在自己的面前很驚訝的問道。
“我早上不是還困嘛,沒聽清你說什麽。”李文娟記起早上李媽好像問了自己什麽,結果因為昨天睡得太遲,早上大腦還沒有清醒,沒聽到李媽說什麽。
“那你進去找晴丫頭,這裏很忙沒空理你。”李媽一邊同李文娟說話,也沒停下手中的活。
李文娟和李芳來到李晴的房間,發現裏面已近有一群差不多年紀的姑娘、小媳婦等。
“來來,吃點喜糖。”李晴看到李文娟兩人走進來,連忙起身招呼道。
“恭喜恭喜,百年好合,白頭到老。”李文娟和李芳接過李晴手中的糖。
李文娟認真的打量李晴,一身紅色的衣裳,梳着兩個麻花辮,頭上還戴着一朵小紅花,清秀的臉蛋上摸了紅紅的胭脂(也可能是紅紙),渾身上下散發出幸福的味道,與劉建華有些勉強的笑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李文娟不由得為李晴感到擔心。
李文娟環視了一下李晴的婚房,一張用木頭做的新床,上面還雕着花紋,紅色的被子,被套上繡了幾對鴛鴦(這應該是李晴的奶奶繡的,因為李晴奶奶有一手好秀活。),四面牆壁都刷的雪白雪白,可以看出是新刷的,正對着房門的那面牆上貼着大大的囍字,兩邊的窗戶貼着喜慶的窗花,房間裏擺了新的臉盆,熱水壺等。
李晴的婚宴有十二桌,在這時候一般人家辦喜事也就是八桌,窮一點的也就只有六桌,因而在這時候已經是很排場了。桌上大部分都是村裏做酒席的特色菜,如梅菜扣肉,白切雞、姜母鴨,小腸灌雞蛋湯等等,還有一份只要在喜宴上才有的“糍粑”,吃的大家滿嘴流油。
傍晚回到家李文娟問了李晴的婚事,劉建華怎麽沒有回城。從李媽的口中知道,原來那天李媽把劉建華可能要回城的事告訴了李晴奶奶。
李晴奶奶一聽這怎麽成,他到好拍怕屁股走人了,那她家的丫頭怎麽辦?李晴奶奶把這事告訴了李晴她爸媽和李晴她大伯,李晴她媽一聽火了,要找劉建華那男人算賬。當初劉建華下鄉時,怕累幹不了田裏的活,為了想撈到輕松一點的活,就去追才十五歲的李晴,那時候的李晴那是劉建文的這個從城市裏來的對手,沒幾天便被劉建華的外表、‘氣質’、學識給傾倒了。等李晴家人知道這事時,李晴已經對劉建華死心塌地了,而且還鬧出兩個女人搶一個男人的事端,(話說劉建華長得白白淨淨,穿的又幹淨整齊,看上去又斯文帥氣,能夠吸引小姑娘也正常。)鬧得人人盡知。李晴她爸媽只好同意了他們得事,讓劉建華發誓等李晴過了十八就娶她。現在劉建文想要回城,李晴家怎麽可能答應。于是李晴她當村長的大伯就把,劉建華資料檔案給壓住了,也不給劉建華開證明,這樣劉建華便就是家裏有關系也變長莫測,回不了城。
劉建華看到這情況,哄李晴去她大伯那裏把他的資料和村裏的印章偷出來。李晴也傻傻的要幫劉建文,結果被李晴她大伯給抓到了。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而正在這時候李晴她媽發現李晴懷孕了,因此直接把劉建華的檔案給
燒了,同時暗地裏逼劉建華和李晴去領結婚證,這才把婚給結了。
李文娟聽了李媽的講述,不由得感嘆,劉建華這是自作孽啊,當初為了一點輕松的活去追才十五歲的李晴,吃完了還留下證據,這還想拍拍屁股走人,天下哪有這麽便宜的事。
☆、一堆喜事
轉眼幾天便過去了,李文娟穿着李媽做的新衣裳,向自己的工作地點——白沙小學走去。看着一群一群歡快上學的孩子們,李文娟的心情格外的好。
白沙小學是1958年建立的,當時村裏為了響應國家的政策和孩子的未來,當時的村長帶領村民們利用農閑時間建起來的,而且當時的村長還特意做牛車到縣城裏拉來了白石灰,将教室的牆刷的雪白雪白,成了當時村裏最好的房子,村裏的孩子都以上學為驕傲,學生們再教室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就怕把雪白的牆給弄髒了,這同時成為了白沙小學的傳統,‘要玩耍到操場,不讓白牆變黑牆。’
随着叮叮當當的上課鈴聲響起,李文娟走進了教室站在講臺上看着下面以群充滿求知欲的學生,心中充滿了動力,也感到了壓力和責任。
“同學們,早上好,我是你們的語文老師李文娟。”李文娟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李文娟雖說以前上大學時做過家教,可是每次就是輔導一個學生,面對二三十個學生還是趕鴨子上架頭一回,難免會有點緊張。
“老師好。”這是一個男學生大聲的叫道,也帶動了學生的熱情。
“同學們,我們現在先互相認識一下。誰先來啊?”
“老師我先來。”剛才大聲出聲的男孩子舉手。
“我叫張鐵柱,是隔壁張家村的,我們村裏只有二年級,從這學期起就在白沙小學讀書了。。。”
“我叫李強,家住西村。。。”
。。。
“那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翻開書本第一頁,今天我們上第一課。”李文娟翻開第一頁就寫了毛爺爺語錄的課本,開始上課。
朗朗的讀書聲在白沙小學三年級的教師中傳出。
“叮當叮當”下課鈴聲打斷裏李文娟的教學。“同學們,下課。”
“謝謝老師。”
就這樣李文娟結束了自己的第一節課。
時間就這樣慢慢的流逝,李文娟的逐漸适應了自己每天兩節課,上完課後回家忙活家務的生活。
農歷八月十五,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這天剛好是周六,不用上課,早上李文娟吃過早飯就到大伯家(現在李爺爺李奶奶住在大伯家),準備晚上吃的月餅。
打雞蛋、和面粉、切冬瓜條、磨花生米。。。李媽等人在廚房裏忙着做月餅,
李文斌幾個較小的準備到消息裏摸魚,李文陽幾個準備跟李爸上山看能不能打一些野味,李文博和李伯等去大隊看殺豬同時買些豬肉回來。
李文娟聽到李爸要上山打獵,急匆匆的從廚房裏跑出來,想要同李爸一起去,畢竟從醒來到現在李文娟都沒有進過山,因此對四周獵物衆多的大山,抱有很強的好奇心,以前自己一個人不敢去,現在有李爸等人的帶領下說什麽李文娟都要跟去一趟,沒準還能找到一些小的人參什麽的,到時候放到空間中種植,以後沒準用的到。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