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吳嬌娘一行人在白雀寺住了三日, 第四天就去龍泉山了。

早年皇帝很喜歡那邊的景色,就建了個行宮,說起來那裏原本只有一小片的桃樹, 後來還是皇帝叫人移植了其他桃樹過去, 除了桃樹還種了梅花樹,櫻花, 海棠花, 等着花開的季節,漫山遍野的花海, 就是空氣中也都是沁人心脾的花香,實在是美不勝收, 也怪不得會催促他們到這邊來玩。

吳嬌娘給母親上了香,祭拜完就覺得放下了一件心事, 也輕松了起來,又看到這樣的美景,簡直流連忘返。

也是神奇,在白雀寺的時候一直下雨,冷的直打哆嗦, 到了龍泉山卻是大晴天。

萬姑姑去了膳房,在白雀寺吃了三日的齋飯, 真就是嘴裏都淡出鳥了,也該是好好補一補了。

那廚子見到萬姑姑,殷勤的說道,“萬姑姑來了,快坐。”說着讓人拿了一個小繡墩來, 又拿了一碗奶豆腐來, 說道, “這是剛做的,您快嘗嘗。”

上面澆了一層的玫瑰鹵,既美觀又好吃。

萬姑姑卻沒心情吃,擺了擺手,随後問起午膳來,她是個細致的,沒吃過這行宮廚子的飯菜,自然要先問一問,再嘗一嘗味道。

等着一一品完了,又交代了幾句,吳嬌娘愛吃偏甜一點的,她還很喜歡吃清蒸魚,最愛的就是鲈魚和桂魚,林林總總的說了一堆,廚子就緊張的問道,“那殿下愛吃什麽?”

萬姑姑看着廚子期盼的目光一下子就頓住了,說起來自從吳嬌娘入門來,她吃什麽齊衍也跟着吃,一來二去的,她就都快忘了齊衍的喜好了。

這可真是……

真不怪她!主要還是齊衍的口味太挑剔,今日吃着不錯的,明日就厭煩了,實在是捉摸不定。

萬姑姑安慰自己,随便應付了廚子幾句就出門來,但還是覺得有些不得勁兒,怎麽就變這樣了?

“太子爺呢?”

萬姑姑問了問一旁的吉祥,吉祥道,“還在後面的桃花林裏。”

“随我去看看。”

Advertisement

萬姑姑想着快到午膳的點了,也該是用膳了,這行宮不算大,但是比起東宮還是不小的,兩個人左拐右拐的,行了兩刻鐘才到後面。

推了角門,一入眼就是滿目的桃花。

就是平時十分穩重的吉祥也露出歡喜的神色來,哪個女子不愛花呢?萬姑姑倒是理解,道,“采了一些回去插在花瓶裏,擺在床頭,娘娘肯定喜歡。”

吉祥點頭如蒜,自然是聽進去了。

很快她們就看到齊衍和吳嬌娘,只不過萬姑姑倒吸了一口涼氣,好容易穩住,張了張嘴,卻是不知道說什麽。

原來齊衍也不知道怎麽就爬到了桃花樹上,吳嬌娘則是站在下面撩開裙擺接桃花,還興奮的喊道,“殿下,用力搖!”

等着那桃花落下來,她就去接,但是多數都落在地上。

吳嬌娘顯然不是真的要接花,因為每次桃花瓣落下來,都會發出悅耳的笑聲,那聲音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清透好聽。

萬姑姑都沒脾氣了,肯定是吳嬌娘想玩,然後拉着太子殿下…… 怎麽可以讓太子爬那麽高?也幸虧元皇後故去的早,要是讓皇後娘娘看到,不知道要氣成什麽樣子?

說起來要是以往,萬姑姑肯定要去委婉的提醒下,但是她下意識就覺得有什麽不對,再去看兩個人,齊衍平時總是冷冷的,眉眼淡漠,似乎沒什麽叫他開心的事情,但是這一刻他的神色平靜,目光裏甚至還帶着幾分暖意。

太子殿下也是喜歡的吧?

萬姑姑舒了一口氣,又靜靜的退了回去,只要殿下高興,不合規矩又如何呢?

***

王氏穿着一件十樣錦的妝花褙子,梳着墜馬鬓,上面插着一朵時鮮的梅花,面容幹淨,目光清澈,倒是打扮的十分素雅。

不過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她盯着牌匾上的王字看了許久。

一個穿着蔥綠色比甲的仆婦走出來笑着說道,“我們家夫人正等着您呢。”

進了垂花門,繞過影壁就看到一個合抱粗的槐花樹,門口有幾個丫鬟守着,見到她進來就掀起簾子來。

有個身材中等,穿着寶藍色纏枝紋褙子的女子笑着起身相迎,說道,“當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剛還說你什麽來呢。”

“見過叔母。”

“快坐,都是至親,客氣什麽?”

王夫人葉氏正是王氏的叔母,而王家如今在京中任職的人就這個叔父了,不過是堂叔并非親叔父,隔着一層。

兩個人閑聊了一會兒,王氏沒繞圈子,直接說起來蘇春和的事情,說道,“我也曉得要熬資歷,但是相公看着同屆裏不如他的人被殿下擡舉,還時刻帶在身邊,那個人是叫宋安?相公心裏實在是不是滋味。”

葉氏就知道是為了這件事,其實不止是她,就是他們這幾個要好的人家都通過氣,只是到底也不知道怎麽回事。

不過太子做事向來随心所欲,別說是他們這些內宅婦人了,就是朝中的許多大臣也都看不明白。

但是這話卻不能直接對王氏說,第一個自然是對太子不夠恭敬,第二個倒是顯得他們家老爺無能一般。

葉氏沉默了一會兒,這才說道,“你急什麽,來日方長,還早呢。”

不管是去翰林院,還是在六部觀政都是要慢慢熬資歷的,大家都是這麽過來的。

“叔父呢?”

提起這件事葉氏就有些生氣,太子陪着那個良娣去了郊外燒香,還當放了假,可以休息一番,結果這處理政務的地點從文淵閣變成了郊外的白雀寺。

葉氏還記得丈夫王華清的話來,“你一個人婦人懂什麽,我不去旁人就會去,到時候讓他們在太子跟前露臉?那可不行。”

王氏聽了這話十分的吃驚,說道,“殿下這般勤勉?”

何止是勤勉?相公都被折騰的瘦了一圈了,但是這話不能對王氏說,只含含糊糊的應對了幾句。

王氏還是羨慕葉氏的,叔父累官至禮部侍郎,眼看就有機會入內閣了,也是王家官職最大的一個人,家裏十分的敬重,也不知道她以後能不能像葉氏這般風光?

等着王氏要走的時候,葉氏在王氏耳邊低語了幾句,說道,“你也聽說了吧?殿下對那位吳良娣十分的寵愛,據說到現在還沒寵幸過太子妃,這件事都快成了方家的笑話了。”

王氏自然是聽過,當時蘇春和還十分氣憤的說太子這般寵妾滅妻,實在是有些不妥當,這以後朝臣們有樣學樣的不就亂套了?太子又如何能成為衆人的表率?

王氏也覺得太子做的不妥當,不管和方家有什麽恩怨,既然同意了這門親事,那就是要揭過去了不是?正正經經的迎娶了進來,自然是要鄭重對待不是。

只是太子做什麽不是他們能非議的,自然勸了丈夫半響,蘇春和也就是在和王氏發發牢騷,自然知道輕重的,不會在外面這麽這般說,叫人抓住把柄。

“聽說那個良娣還是祁陽縣上的,你夫君不就是祁陽縣的人?回去打聽打聽,看看能不能攀上關系,要真是能跟在良娣娘娘前面說上話……”葉氏給王氏指路。

王氏聽了頗為詫異,她沒想到那位吳良娣居然也是岐陽鎮上的人,小地方人不多,要真是想辦法,說不定還真能攀上什麽親戚。

她頓時就來了精神,但是轉念一想就又發愁,要說對岐陽鎮最熟悉的自然是婆婆蘇夫人,可是偏偏蘇夫人音訊全無,急的蘇春和好幾日都沒好好用膳了。

怎麽就這麽不湊巧?

葉氏繼續說道,“倒是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祁陽縣卻是人才輩出,出了良娣娘娘不說,還有你夫君這般文采斐然的狀元郎。”這話自然就是誇贊蘇春和的話了,顯然是見王氏臉色不好,想要讓她高興高興。

王氏卻想着岐陽鎮,說起來夫君的樣貌就很英俊,說不定岐陽鎮那地方還真就人傑地靈,專出靈秀的人物,要不在祁陽縣再買一棟宅子?好好休整一番,以後帶孩子回去住些日子,沾沾靈氣也是好的。

“夫君如何能和良娣娘娘相比?叔母切莫這般說了。”

葉氏好脾氣的笑,倒也沒繼續說這件事了,親自起身送王氏出門,兩個人說着話很快就到垂花門,葉氏問起蘇家的事情,道,“你婆婆還沒消息?”

王氏點頭,正是有些發愁,這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總是要有個說法不是?

“我看呀,是有人不想她來京裏。”

這個有人自然是指王姨娘,雖然王姨娘也是王家的人,但卻是旁支的,還是寡婦二嫁,丈夫死了之後也不說守節,又委身給蘇父做妾。

他們這些嫡系的王家人其實都瞧不上王姨娘,但是偏偏王姨娘卻是把日子過的很好,把蘇父牢牢的掌握在手裏,硬是沒讓他把蘇夫人接入京中來,過比正房夫人還要自在。

甚至還在蘇春和中了狀元郎之後,許多人都想籠絡住他的時候,給王家牽線,促成了這婚事,當真是好手段。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