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揭開

第70章 揭開

風聲嗚咽, 桐影婆娑。

顧祯執箭矢的手猛然頓住,面色沉了沉,不期然擡頭看向燕王。

對視良久,他問:“何意?”

倆人相識已久, 顧祯清楚, 他這副錯愕神情, 并非随口一問。

殿中靜谧一瞬,燕王方回道:“許是臣弟記岔了,還以為是皇兄同皇嫂定親後的賞花宴, 竟不記着冬至宴的事。”

一道清脆聲響,那支箭矢抛出個完美的弧度, 穩穩落在壺中,

這一聲,猶如敲擊在燕王心頭。

他微微垂了眼, 從顧祯手中接過一支箭矢, 緊随其後向着不遠處的漆壺投去。

挂在了壺耳上。

顧祯眉眼沉沉地側首看他,忽而輕笑了聲, 不鹹不淡道:“是麽?那你近來的記性,還真是不太好。”

他與皇後冬至宴上的事,洛陽人盡皆知,他不信顧祁會不知,又怎會記到後來的賞花宴上去。

窗外桐葉晃悠悠地飄蕩下來,落在窗臺上,顧祯又睨了燕王幾眼,終是收回視線。

心頭卻始終懷揣着幾分不安, 惴惴的難受。

總覺得, 似乎有些東西埋在深處, 是他所不知道的。

仰在憑幾上閉目片刻,卻發覺什麽也想不起來,一團郁氣聚積在心口,堵得難受。

箭矢一根一根投向漆壺,發出一聲又一聲輕響,偶有幾支偏差寸許,落在了地衣上,則是沉悶而細微。

直至那壺口滿滿當當裝着箭矢,一旁箭袋中也再無剩餘,他才緩緩別過頭問:“你從西郊大營回來,将臨川也一并帶回來了罷?”

燕王回道:“回皇兄話,已經帶回來了,暫且安置在車中,正等着皇兄吩咐呢。”

顧祯點了點頭,聲音淺淡:“先将她送去母後那,先将她放出來幾日,朕自有安排。”

燕王應了聲是。

臨離去前,他又回頭看了皇帝一眼,終是将欲出口的話咽了回去,強作鎮定地往外走。

父皇兒女多,自然有玩得好的,也有玩得不好的。

他聽了生母的話,自幼跟在皇兄身邊,唯皇兄馬首是瞻。等後來,便養成了長久的習慣,皇兄在他心中,也一直是比肩父親的存在。

皇兄向來說一不二,而他也不敢違背半分。

他從未瞞過皇兄什麽,這是頭一遭,選擇将這個秘密藏了起來。

雖有些愧對皇兄,可他還是……不願說出口。

半個字也吐不出來。

那不僅是皇兄第一次見她,也是他第一次見着她。

在趙氏祖宅之中,她也清楚記得,當初初見之時的場景。皇兄不知,那便是她根本沒打算告訴皇兄,既然她都不想說,那他就更不願說了。

那是他心中僅存的、唯一的、獨屬于他的記憶。

待燕王一走,顧祯便喚了吳茂過來,淡聲問他:“朕與皇後頭一遭見,你可還記着是何時?”

放在從前,他或許看不明白。

可等他自己明白什麽是喜歡後,要說顧祁沒那麽點隐晦的心思,他是不信的。

吳茂一下子給問懵了,先是怔了怔,随即回道:“陛下,您同娘娘初見,不是在宮中冬至宴上麽?先帝還誇了陛下同娘娘投壺技藝精湛呢。”

人人都這麽說。

從未有過別的聲音。

不該是這樣的。

他所尋求的,并不是這個答案。

顧祯總覺得有些異樣,心頭湧上一股不知名的情緒,叫他莫名的心慌。

“罷了。”他揮了揮手,略有些疲憊起身,看着窗外重重日影,沉聲問:“皇後今日如何?”

吳茂道:“娘娘這幾日都帶着二姑娘玩,偶爾是在殿中彈琴。”他笑了笑,又道,“倒是昨日稀奇,竟出去了一回。”

倆人有幾人沒見過了。知她不想見着自己,他便不曾往前湊。

那日夜色如水,她淚痕染頰,哭得那般難受。可等第二日,便直接下了狠手,将趙維民從蘭若寺接回淮安侯府關着,又尋了幾個族老出面,将徐氏母女二人送回了左家。

左家自是不肯要這倆人。

幾度推搡之下,左家幹脆将當年的事拎出來,告了徐氏通奸,至于奸夫是誰,倒是沒敢明說,卻也不需明說。

如今還在打着官司,她卻是一概不管,一副要避嫌的态度,只由着兩家鬧去。

至此,顧祯便知曉,懿懿這一回是不打算手下留情,那顆心也愈發的冷硬。

凝着窗外零落的梨樹,他輕笑道:“她那倔性子,決定的事誰也改不了。去同洛陽尹說一聲,讓他秉公辦事,此事出結果以前,不必再報到朕這兒來了。”

吳茂倏地一驚。

洛陽尹之所以往陛下這兒報,只因淮安侯為皇後之父,是屬八議之中的人,按常理該陛下過問後方可。

陛下此言,是壓根就不想管的意思。

這是打算,将淮安侯的罪名給坐實了,直接釘到他身上去啊!

-----

趙懿懿破天荒起了個早。

這些日子沒什麽事做,她已連着小半月睡到完全清醒,才慢騰騰的下榻梳洗、用膳、彈琴。

等一切都做完以後,才着手宮務。

處理的時日久了,她也漸漸開始得心應手,兼之不似從前憂心,處理得愈發快。

“娘娘。”梳妝時,雲竹從外邊闊步進來,行至她跟前行了一禮,斂眉道,“左家人勉強捏了鼻子認了,暫且将左姑娘接了回去,将徐氏遣送歸家了,如今還在府衙鬧着。”

趙懿懿輕勾唇角,淡笑道:“鬧吧,慢慢鬧。”

徐氏喪夫時,左家人也允她再嫁或歸家,并未過多苛責強求。

然徐氏家世尋常,舍不得左家富貴,便立志為夫守節,不肯再嫁。

寡母帶一孤女,左家算得上厚道,沒打她前夫錢財的主意。她初初喪夫那些年,更是也沒少給照顧。

偏她一面舍不得榮華,一面又跟趙維民勾搭上,叫左家顏面盡失,淪為了笑柄。

“他們忍了這麽些年,好不容易找着個機會,可不得可着勁兒鬧。”趙懿懿含笑取了一根碧玉簪,動作輕緩的簪在發髻之間,左右看了看,問雲竹,“好看嗎?”

雲竹點點頭,回道:“好看,這支簪子極襯娘娘。”

趙懿懿斜她一眼,輕哼道:“生了這樣一張嘴,成日怪會诓人的。”

雲竹掩唇笑道:“哪有,明明是娘娘好看,倒怪起了奴婢來。”

趙懿懿靠着憑幾,懶洋洋問她:“說吧,還有什麽事?”

“陛下,給世子恢複官職了。”雲竹低聲又道了一句。

趙懿懿動作微頓,手中拈着一朵珠花摩挲,指尖在淡黃色的花蕊上輕掃過,良久方道:“知道了。”

挽一個繁複發髻,所耗費的時間不少。

待梳妝罄,趙懿懿換了條石榴裙出來時,正看着趙端端在外邊踢毽子。

一群小宮女圍在邊上數數:“七十八、七十九……”

等一轉頭見着皇後的身影,霎時啞了聲,弓着身子行禮。

趙端端數着數踢到九十九以後,最後一下子踢得老高,繼而将毽子握在手中,轉頭朝趙懿懿笑:“阿姐,你起身啦?”

她招手将人喚了過來,拿帕子給她擦擦額上的汗,無奈道:“既然起來了,怎麽不先将朝食給用了?”

“我在等你嘛,又沒太久。”趙端端小聲說着,繼而上前了兩步。

趙端端想要抱着她撒嬌,趙懿懿卻後退了一步,将她給抵住,蹙眉道:“可別,我剛換上新裙子,你趕緊去梳洗梳洗,再過來用膳。”

被阿姐嫌棄了,趙端端撇撇嘴,輕哼一聲,緊緊握着毽子,随宮娥下去更衣。

時辰不早,侍從已然将朝食呈了上來。趙懿懿早上用的少,兩小碗魚粥,并幾樣小菜,再有幾顆蜜煎橄榄,便是今晨的朝食。

趙端端換了身衣衫過來,用飯時不停地擡目偷觑,小心翼翼地模樣,叫人不禁莞爾。

“想說什麽?”趙懿懿放了食箸,淡聲問她。

被發現了,趙端端不禁紅了臉,随後小聲問:“阿姐,我剛才聽雲竹姐姐說,左家去府衙告了父親通奸,已經拉扯了好幾日了?”

“嗯。”趙懿懿淡淡應了聲,聲音低沉,“倆人當初是無媒茍合,皆有家世,如若結案,該是和奸之罪。按大楚律例,和奸之人需徒一年半。”

趙端端悚然一驚,繼而小聲問:“阿姐,那父親會徒一年半嗎?”

趙懿懿唇角噙着一抹笑,一雙杏眸裏的神色卻是淡淡的:“那就要看左家的本事了。”

用過飯,趙懿懿照例去看做個斫的那張琴,看是否有需要添補或缺漏的地方。

半年過去,這一張琴已初具模樣。

上回在長安請教以後,她則更多了些心得。

趙端端玩心大,随着她看了會兒便覺得無聊了,趙懿懿自是知曉,先故意逗了一會兒,方道:“今日天氣不錯,我讓蔓草帶你去海池邊玩,上次不是想乘舟去湖心亭?今日就去了吧。”

“真的嗎!”趙端端立刻就高興起來,繞着她連連問了好一會兒,得了肯定答複以後,才稍稍放下了心。

換了身漂亮的衣衫,又戴了些首飾,她便領着趙阿黃,同宮婢一道出了椒房殿。

-----

臨近正午,趙懿懿剛處理好宮務,靠在榻上小憩,卻見着一碧羅裙小宮娥連滾帶爬進來,滿面淚痕道:“娘娘、娘娘,二姑娘她……她掉海池裏去了!”

這小宮娥正是先前跟着趙端端出去的一個。

趙懿懿先是一愣,随後勃然變色,起身問她:“什麽?”她又急行上前幾步,顫着聲問,“怎麽回事?好好兒的,人怎麽就掉到池子裏去了?”

小宮娥一邊抹着眼淚,一面哽咽道:“二姑娘在池邊同臨川長公主起了争執,相持不下,就一道掉了下去。”

趙懿懿面色陡然轉陰,一手扶在門框上,倏然收緊,指骨一一凸顯出來。

心頭憋着一團火氣,尚未來得及多問,萬春殿便來了人,請她過去一趟。

“娘娘還是快些,長公主還昏迷着,太後娘娘有些等不及了。”那中年女官一板一眼地說着,面容肅穆,略顯幾分沉凝。

然她緊跟着卻瞧見,往日裏對她禮遇有加的皇後娘娘,今日甚至沒給她個正眼,就這麽擦肩走過,徑直出了殿門。

女官張了張口,神色明顯一怔,咬咬牙,還是跟了上去。

趙懿懿甫一到萬春殿,便聽得裏頭忙亂一團,無數宮娥進進出出,更有幾個太醫在外守着。

下了輿辇後,她幾乎是想也不想的沖了進去,随後便見着趙端端躺在外間一張矮榻上。身子濕噠噠的,只蓋了一件薄毯,邊上置一熏籠。

宮侍們進進出出,自裏間往來。

守在趙端端榻邊的,唯有她帶着出門的幾個宮娥,正要替她更了那一身濕透的衣衫。

趙懿懿幾乎落下淚來。

她上前輕抱着趙端端,啞聲問宮娥:“就是這麽看着人的麽?”

“阿姐。”

耳畔突的傳來一聲輕喚,趙懿懿驟然低頭看去,卻見是趙端端攥了她的衣袖,一張小臉煞白地盯着她看。

雖心疼,她還是忍不住責罵幾句:“怎麽這般不長心!”

趙端端突然掙紮着爬起來,盼着趙懿懿的肩膀,壓低聲音道:“阿姐,她要推我下去,我就将她一起拉下去了。”

“你!”趙懿懿滿面震驚地看着她。

趙端端嘀咕道:“誰叫她罵阿姐。”

“皇後可算是來了。”一道帶着怒氣的聲音傳來,太後着一身松煙色百疊裙,由女官扶着自內殿步出,面沉如水地看着她,“瞧瞧你妹妹幹的好事!臨川不過說了她幾句,小孩子玩笑罷了,她竟敢将臨川推水裏去!”

趙懿懿靠坐在矮榻上,将趙端端攬在懷裏,這才擡目看向太後:“家妹一向乖巧,膽子小的很,怎會做出将人推入水中的事?再說秋日池水涼,家妹在水裏泡了那麽久,母後倘若要發落,也好歹等她将病養好。”

倆人同時掉水裏,宮人們肯定是先救臨川,才會去管她的。一想到自個妹妹在水中

被她不輕不重地堵了回來,太後先前因筵席上的事,雖對趙端端有幾分好感,此刻也是怒火中燒,好感盡去,随即沉聲道:“皇後是覺着,你妹妹無錯?”

趙懿懿坦然看她:“母後說笑,小兒輩玩鬧,哪有什麽過錯不過錯的。若真是妾身妹妹推的,她何至于自個也掉水裏?”

太後氣結,一手指着她,氣得身子都顫了起來。

正要說話,趙端端卻驀地哭了起來,抱着趙懿懿腰身,嗚咽道:“阿姐我錯了,我不該提醒長公主小心池邊有青苔,這樣長公主就不會過去,也就不會掉下去了,阿姐……嗚嗚……”

“我也不該伸手拉長公主的,不然也不會叫人誤會了……太後娘娘,臣女錯了,請娘娘責罰。”

趙懿懿安撫似的拍了拍她的肩,旋即擡目看向太後,杏眸裏頭亦是映着幾分怒意。

太後心頭幾番起伏,突然聽得內室隐有有人喚阿娘,只是狠狠瞪了一眼,趕忙折返了回去。

“阿娘,我好難受。”在外邊待了這麽久,臨川一張小臉都瘦得沒了肉,啜泣着伏在太後懷中,“就是她将我推下去的,阿娘,就是她。”

太後本就不是個心智堅定之人,見臨川發着熱,又語無倫次,便起了些疑心,拍着她身子哄了幾句。

臨川回宮數日,這還是頭一遭出萬春殿。

她早就看上了百獸園之前新生的一窩細犬,今日想起來,便過去讨要。

誰知管百獸園的人不肯給,讓她先禀報陛下再說。

她早就被皇帝給整怕了,如何敢找,便郁郁不樂的離去,打算讓太後去給她弄一只來。

誰知在海池邊上,就見着了逗弄細犬的趙端端。

再一問,就是她看上那一窩裏,最康健的一只,當即怒上心頭,叫趙端端将犬給她。

趙端端不肯給,倆人起了争執,她口不擇言地罵了幾句,連皇後也一并嘲諷了,誰知下一刻被猛地一推,整個身子朝後掉進了水中。

她雖然燒着,身上也難受,神志卻清醒,扯着太後又道:“阿娘,就是她推我的。”

被她這麽一哭,太後又動搖起來,見臨川難受得蜷起身子,她霎時心如刀絞,交代過宮侍後,立時又起身出去了。

“來人,将二姑娘帶下去,好生審問審問!”太後沉聲吩咐一旁的宮侍。

趙懿懿卻将趙端端抱得愈發緊,轉頭去看太後:“便是審犯人,也該有根據,何況今日倆人都掉入池中,母後毫無證據,就要提審公侯之女嗎?”

太後道:“有沒有證據,審過不就知道了?”

“審?”趙懿懿雙眼猩紅,完全不複以往的舉止娴淑,神色幾近瘋魔,“是審?還是屈打成招?”

太後沉聲道:“皇後就是這麽想哀家?”

趙懿懿卻不理她,只是直視着太後的眼眸,一字一頓問:“母後可想過此事傳出去,那些公卿會如何想?今日母後能憑此審問臣女,那明日……”

明日,皇帝也能毫無根據審問大臣。

倘若大臣們真這麽想,費了幾代人,好不容易才壓下去的士族,只怕又要反撲回來,做瀕死前的最後掙紮。

太後面色沉了沉,她如何看不出來,皇後這是在威脅她。

她突然冷笑了一聲,垂目道:“皇後是要與哀家作對了?”

“兒媳不敢。”趙懿懿神色平靜,沉聲道,“茲事體大,萬望母後慎重,能為陛下着想一二。”

“你!你!”太後被她激得沒了理智,怒吼道,“你們還愣着做什麽!”

宋媪給宮人使了個眼色,将太後輕輕抱着,顫聲道:“娘娘三思!”她不着痕跡看了眼裏間,垂眸掩去思緒,勸道,“娘娘,二姑娘到底是公侯之女,怎可如此?”

太後渾身發着顫,咬牙道:“什麽公侯之女?不過一養女罷了,哀家今日真動了她,又能如何?”

她說着,又令身側宮侍上前。

然一衆宮侍卻推推搡搡,慢騰騰地靠了過去。

果然,早已傳得人盡皆知了。

趙懿懿如今最聽不得人說這話,當即怒斥上前的幾個宮侍:“放肆!”她今日來萬春殿,所帶宮人不少,此刻也團團圍攏,成了數道人牆,将她護在中間。

“都下去!”

殿外倏地傳來革靴聲響,衆人回頭看去,見是皇帝面容怒容闊步而入,都不由變了臉色。

太後迎上前兩步,忙道:“皇帝,你快去瞧瞧你妹妹!”

趙懿懿僵硬地轉過了頭,仍是用力抱着趙端端,死死地盯着顧祯看,眼底那片猩紅之色,幾乎要溢出血淚。

顧祯心尖刺痛,掃了眼趙端端後,沉聲問:“誰讓母後動她的?”

太後道:“她今日将你妹妹推進了海池裏頭,皇後還護着不許哀家動,說什麽公侯之女的話。不過一趙家養女罷了,來路不明,怎及你妹妹重要?”

“來路不明?”顧祯突然就冷笑了聲,問太後,“母後說誰來路不明?”

太後指着矮榻之上,被趙懿懿抱在懷中的小女郎,聲音沉沉:“你打量哀家在宮裏,就什麽都不知道呢?不過趙家收養的孤女,又來路不明,你還想瞞着哀家?”

顧祯神色冰冷,俊美的面容陡然沉得駭人:“來路不明?母後真知道誰來路不明嗎?今日朕就告訴母後,母後的那個眼珠子,才是真的來路不明!”

“皇帝,你在胡言亂語些什麽?”

太後一臉震驚且失望地擡頭,不敢相信兒子為維護那小女郎,竟是诋毀自己親妹妹。

“你要護着誰哀家不管,可你不該……”太後身子發着顫,不敢置信地看着皇帝,聲音帶了些哽咽。

顧祯眸中映着寒霧,朝太後走近兩步,目露淩厲之色:“母後聽不明白?好,那朕就再同母後說一遍,臨川才是那個來路不明的人!她根本就不是母後親女、朕的妹妹,是被人給換了!不知是從哪弄來冒充的!”

“這麽多年,臨川出生時的印記沒了,難道母後就沒懷疑過嗎?胎記能消,痣怎麽消?”他又迫近幾分,繼續說着,“此事尚未了結,朕本不想今日說,可母後若旨意對趙二動手……”

太後道:“臨川的胎記和痣,長着長着就沒了,何況她是哀家的女兒,誰敢做這種事!”

他突的回身一喝:“将趙二姑娘左邊衣袖卷上去。”

周遭宮侍早已被斥退下去,趙懿懿又抱着趙端端,尚未反應過來之時,趙端端的衣袖便被女官卷了起來,露出一段白皙藕臂。

其上,赫然有一月牙狀胎記,并一紅色小痣。

熟悉的印記,塵封的記憶驟然被打開。

太後猛地怔在那,唇瓣哆嗦着,臉色唰一下就白了。

便是連一旁的宋媪,也一下子怔住了。

“事到如今,母後還不明白嗎?”顧祯看向太後,眉心驟然擰緊,“她同祖母生得有四五分像,母後難道看不出來嗎?”

趙懿懿怔了半晌,才動作僵直地低頭去看趙端端的手臂,回想着皇帝剛才的話,面色也是一片慘白,縱然僵在那。

肖似一位故人,原來是肖似他的祖母。

她突然将趙端端輕輕推開,自榻上站了起來。

因站得急了些,一陣頭暈目眩,身子搖搖欲墜。

“阿姐!”趙端端喚了一聲,立馬飛撲過去将她抱住,極為害怕地顫着聲喚她。

趙懿懿卻将她拂開了。

自己踉跄着往後退了幾步。

趙端端不顧儀态地掀開薄毯下了矮榻,又朝她行去。

顧祯蹙眉過去扶住她,低聲道:“懿懿?”

仍是被趙懿懿用力推開,不留半點情面。

突然間,她轉身向外行去,步子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眨眼已出了殿門。

顧祯令道:“将人都帶過來,讓母後好好聽聽。”語罷,他也轉身追了上去。

椒房殿內殿大門緊閉。

趙端端趴在外邊敲門,哭道:“阿姐你別不要我……”

“你且下去吧。”顧祯低頭看了眼趙端端,“皇後這會不願見你,就別打擾她了。”

趙端端擡頭看向皇帝,本能的懼怕迫使她後退了半步,讷讷地看着,甚至不敢發出聲音。

顧祯揉了揉眉心,心知懿懿這會兒不好受,只是淡聲道:“先下去,等皇後心裏舒坦些了你再過來。”又看了眼緊閉的殿門,他吩咐了句好生照料後,也随之離去。

趙懿懿默不作聲地躺在榻上,雙眼空洞地盯着帳頂出神,翻了一個又一個身,卻睡不着。

她午膳也沒用,就這麽直愣愣地躺在榻上,也不知躺了多久,竟是就着外邊的哭聲,就這麽睡了過去。

黃昏時分,雲竹進去看時,一掀開那鲛紗帳,卻見皇後雙目緊閉,面生紅暈。

再一探,滾燙滾燙的。

她心下大驚,忙喚道:“娘娘?娘娘?”

趙懿懿迷迷糊糊睜眼看了看她,不耐煩地推了幾下,又要睡過去。

雲竹心驚肉跳地跑了出去,急聲道:“快去、快去請太醫過來!咱們宮裏可還有多的發熱的藥?先去給娘娘煎上,等太醫過來了,再看能不能用!”

一通人仰馬翻,太醫總算是過來了,瞧了椒房殿預留的方子,還有庖廚裏煎的藥,道了聲可,又道:“娘娘應該是驚吓過度病倒的,所幸沒什麽大礙,臣另外再開幾貼,等這貼用了再服。”

不多時,皇帝滿面塵霜的趕了過來,自雲竹手中接過藥碗,進了內寝。

他将趙懿懿扶起身,後邊墊了個隐囊,聽她嚷着難受,忙低聲哄道:“先将藥喝了,就不難受了。”

趙懿懿道:“陛下先出去吧,妾身想一個人靜靜。”

“懿懿。”顧祯神色一僵,耐下性子又喚了她一聲,将舀了湯藥的羹匙往她唇邊一遞,哄道,“乖些,快将藥喝了,就能好了。”

“陛下為什麽不早些告訴我?”趙懿懿突然仰了頭,顫着聲問他。

顧祯沉默片刻,低聲道:“朕怕你知道了,會不高興。”他知懿懿不喜自己,倘若知曉趙端端實則……是他的妹妹,心裏恐怕不好受。

也因此,他原本打算等懿懿回心轉意了、再将剩下的事處理好了,再公布此事。

今日,卻不得不提前說了。

趙懿懿突然就笑了起來,笑着笑着,心口又難受了,渾身都不舒坦。

她承認,她确實不高興了。

她疼了十年的妹妹,怎麽就成了顧祯的?她阿娘的女兒,怎麽就成了太後的?

倘若是別人,她還不會那麽難受。

偏偏是他。

憑什麽是他?

“陛下是何時知曉的?”她問。

舀出來的湯藥冷了,顧祯将羹匙拿回來攪了攪,低聲道:“數月前有所懷疑,前段時日剛确認的。”

趙懿懿看着他笑,一雙杏眸凝在他身上,化作道道利刃而去。

顧祯有些狼狽地別過眼,輕聲道:“懿懿,是朕思慮不周。”

“像一位故人?”她輕聲問着,突然又道,“陛下出去罷,讓妾身自己靜靜,出去罷。”

顧祯坐在榻前不肯動,趙懿懿卻忽而伸手,用力推了他一把,高聲道:“我說出去!”

滾燙的湯藥盡數潑在他身上,再順着衣角滴滴答答,滴落于地衣上。

“出去!你出去!”她顫着聲,自矮榻上下來,用力将他朝外推搡着。

顧祯怕她燙着,又怕她情緒過于激動,忙安撫道:“好、好,朕現在就出去,朕現在就出去,一會讓宮人将藥拿進來,你乖乖喝了睡下。”

趙懿懿不理他,只是一個勁地将他往外推。

等将人推出去了,關上了殿門,才陡然放松,貼着門扉跌坐于地。

比起憤怒,她更多的是不願相信。

不但太後不願相信,連她也不願相信。

縱使前段時日他說有了眉目時,她就已經有了準備,卻從未往這一處想過。

更從未設想,端端會與他有關聯。

“阿姐。”門扉外又傳來趙端端的聲音,帶着濃重的哭腔,“阿姐,我不做別人的妹妹,我也不要做誰的女兒,我只做你妹妹好不好,你別生我的氣了。”

趙懿懿仰頭看着椒房殿高大的房梁,掐了掐手心,道:“沒生你的氣,你下去歇着吧,讓阿姐自個靜靜,阿姐只是有些難受。”

她坐在這,一時間,又有些心疼端端。臨川錦衣玉食長大,要什麽有什麽,而她卻自幼寄人籬下,看人眼色長大。

倘若端端真是他的妹妹,于端端來說,其實也非什麽壞事。

一層長公主身份加身,無人再敢輕視于她。

可她就是……覺得難受。

不願相信自己的妹妹,疼愛了那麽多年的妹妹,竟然會是顧祯的妹妹。

憑什麽都要跟他扯上關系,自己是皇後,一輩子逃不脫也就罷了,可為什麽連她身邊的人,也要跟他有關聯?

趙端端仍在外邊哭着,也不知過了多久,聲音才逐漸小了下去。

天色逐漸黯淡,趙懿懿擡目朝外看去,只見着漫天的星子擁簇一輪彎月,閃爍着一道道細微的光。

好看極了。

她緩步走了過去,心裏堵得慌,突然兩手撐着窗沿,做了個從未有過的大膽舉動。

——翻了出去。

翻了第一次,翻第二次就容易了。

宮人們都聚在前邊,後院無人,她又踩着一株桂樹出了宮牆。

月色皎皎,銀霜鋪地。

趙懿懿知曉宮中侍從巡夜的路,也知曉時辰,便沿着小徑,一路走到了海池邊。

皎潔的月光拖長了她的身影,于青磚上拖出了長長一道。

再轉了個彎,則是拖到了水中。

她想一個人走走。

沿着池岸走了許久,她尋了一塊青石坐下,兩手托腮,撐着頭看布滿繁星的天。

倒是舒坦了許多。

也想開了些。

看着天的時候,遠處突然有一片隐約紅光,她怔了怔,下意識往前抻了下脖子。

-----

宮人發現起火的時候,火勢已然難以撲滅。

一桶桶的水澆進去,卻是杯水車薪。

緊跟着愈燒愈旺,正值西風起來,整座椒房殿正殿都陷入一片火光之中,缭繞濃煙升騰而起,彌漫鋪散開。

隐隐還有向偏殿蔓延的趨勢。

宮人們來來回回地救火,或是沖進火場救人,忙作了一團。

顧祯到時,見着的便是一片火光,還有正殿上坍塌的匾額,他倏地紅了眼,問:“皇後呢?”

周遭陡然靜了下來,他四下逡巡一圈,又問:“皇後呢!”這一聲怒問,仿若泣血。

他眼中淚光閃爍,又連問了數聲,在即将彙聚滾落之時,剛被從火場被帶出來安置在邊上、臉上漆灰一片、發絲淩亂的趙端端哭道:“阿姐還在裏面!”

顧祯想也不想地奪了宮人的濕潤布匹,就要往裏沖去。

“陛下!”吳茂一時情急,也顧不得尊卑要将他拉住,“宮人們已經進去了!娘娘一會就能出來了!”

顧祯卻用力揮開他的手,一頭紮進了眼前的火海之中。

火勢浩大,火舌似乎已經舔在腿上,顧祯卻什麽也顧不了,他心裏只有一個念頭——他要找到他的懿懿。

火場中還有宮侍,也在四處查看是否有人未被發現,顧祯一路跑去了內殿,到處都找遍了,也找不到他的懿懿的身影。

身上灼熱一片,手中拿着的那塊濕潤布匹幾乎要被烘烤幹,不時有火光猛然竄起,他不顧一切地找着。

榻上、案幾邊、琴案旁、衣箱、帳幔後。

什麽也沒有。

他找不到他的懿懿了。

顧祯一時氣怒攻心,按着心口處,猛地咳出了一口鮮血。

“陛下!”兩側宮侍突然驚呼一聲,團團圍了上來。

殿外,帳幔隔絕出的一小片天地中,太醫看着躺在榻上的皇帝,哆嗦着去問吳茂:“陛下、陛下這是怎麽一回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