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 學技藝 知縣夫人的心思

喬三娘之死對蘇立秋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第二天,她就發起了燒,吓得蘇鑒忙忙去請了大夫來給她診治。

蘇立秋足足病了十天,方才好轉。

這十天裏,她躺在床上,不斷做着各種假設,要如何如何,喬三娘才不會死。

第十一天,蘇立秋想通了,生活在這個世道,處于喬三娘的環境,縱然這次不死,待嫁到大姐夫家,也是必死的。

除非喬三娘生活在第五十本秘笈裏那種生活環境,或者喬三娘像秘笈裏那些女主那麽幸運那麽能幹,方能保住性命。

蘇立秋轉而想到自己,待長大,有一天也要嫁人,會不會被欺負死呢?

身為女子想要保着命,想要活得好,得費多少心血熬多少心機獲多少幸運啊?

系統開口道:“好好研讀秘笈,你自能保住命,又活得好。”

蘇立秋深嘆一聲,和系統一道研讀起第五十一本秘笈。

随着年齡漸大,認的字漸多,蘇立秋研讀秘笈的速度已越來越快,研讀時自有許多不解之處,一一請教系統,系統總是詳盡解釋。

第二年夏,蘇立秋跟系統讀至第六十三本秘笈時,感覺自己對許多事情有了新的認識,甚至對知縣夫人的言行,也不再一味贊同,時不時有些自己的想法。

這晚,她還跟系統評價知縣夫人,借用系統經常說的一句話道:“知縣夫人今日說的話,完全是屁股決定腦袋,她要是貧民,就絕不會這樣說。”

系統欣慰,“你越來越通透,開始站到高處看問題了。”

正讨論着,小丫鬟進來催蘇立秋道:“蘇姑娘,行李準備好了嗎?我們姑娘那邊已準備得差不多了,正等你過去呢!”

蘇立秋忙道:“這就來。”

因馮婉秋末就要出嫁,知縣夫人憐惜她,決定借着夏季天熱要避暑的理由,帶馮婉到別莊上住一段,讓她在出嫁前松松心。

馮婉去別莊,自要帶上蘇立秋一道。

蘇立秋卻有些憂慮,待馮婉嫁了,她這個陪讀的人,該何去何從呢?

許多人已默認她以後要配與馮承運為妻,但她其實已看出來,知縣夫人早就另有心思,想為馮承運聘一位貴女為妻,而不是聘她。

可惜她自己做主不了自己的事,只能等知縣夫人安排她的去處。

馮婉到了別莊後,活潑了許多,常趁着知縣夫人午睡,悄悄兒拉了蘇立秋溜出莊外,跑到莊後的小河上玩水。

知縣夫人得知後,倒沒有責怪,而是交代馮婉,若要去河邊玩,須得帶兩個會水的婆子同去。

知縣夫人如此說,是明着同意馮婉出去松快了。

馮婉興高采烈和蘇立秋說了此事。

蘇立秋一聽,卻是喜笑顏開道:“如此,咱們豈不是可以跟嬷嬷們學游水?我可聽說,領縣去歲有座山莊被水淹,淹死了許多人,卻有兩個十歲的小娘子幸存,皆因小娘子小時候悄悄兒跟嬷嬷學了游水。”

馮婉一聽也心動,可又擔憂,“會不會很難學會?”

蘇立秋看秘笈時,見書裏女主學游水時,基本三五日就會了,當下道:“只要膽子大些,學個幾天就會了。”

馮婉道:“如此,明兒就學起來。”

婆子得知馮婉和蘇立秋想學游水,卻不敢應承,忙先去禀了知縣夫人。

知縣夫人聽畢,想起自己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半晌回過神,道:“她們想學,便學罷!只一條,多帶幾個丫頭過去,着人在河邊拉了圍布圍住,以防被人瞧見。”

婆子應下了。

蘇立秋因跟着系統看過幾次游泳小視頻,晚間又在床上劃動手足作游水動作,學起游泳便比較快,至第五天就學會了。

馮婉學得慢些,第十天才學會。

兩人學會了游水,猶如學會了絕世秘術一樣,開心得不得了。

蘇立秋又興沖沖模仿秘笈裏女主那樣,尋了樹叉子,拿刀削尖了兩頭,站到河石中間,舉着樹叉子去叉魚。

馮婉在岸邊嘲笑道:“魚兒滑溜得緊,這哪兒叉得到?別費勁了。”

蘇立秋笑笑道:“且瞧着罷!”

她凝視水下,看着魚影兒過來了,照着影子猛然叉下去,這一叉果然叉到魚,不由舉起魚“哈哈”大笑道:“婉姐兒,你瞧!”

馮婉驚了,“還真能叉到啊!我也試試。”

馮婉舉着樹叉子站到河石去叉魚,叉了幾次卻沒叉着。

蘇立秋便教她道:“不要看着魚,要看着魚影兒,魚兒游得快,你對着魚影兒叉下去時,那魚剛好游到你叉下,這就一叉得魚了。”

馮婉照做,果然叉到魚,不由大喜道:“秋姐兒,你懂得真多,也不知道哪兒學來的許多奇怪想法,偏生有用。”

兩人叉了好幾條魚,便讓婆子在河邊剖了,準備烤魚吃。

婆子卻道沒有火石,沒法生火烤魚。

馮婉和蘇立秋只得作罷。

第二日午間,蘇立秋先一步溜到小河邊,尋了一些枯枝堆放着,再從懷中拿出一面小鏡子,轉動鏡子對着陽光,聚焦光線在枯樹上,一面問系統道:“秘笈裏,有一個穿越女主是這樣生火的,這法子當真可行?”

系統答道:“可不可行,待會兒便知道了。”

蘇立秋感覺手裏的鏡子漸漸燙手,不由有些緊張。

系統淡淡道:“拿穩些。”

蘇立秋聽着系統的話,一下醒悟過來,有妖怪在呢,怕什麽?

她穩穩端着鏡子,一會兒就見枯樹上有紅色光點一閃,接着“啪”一聲,燃燒了起來,一時吓得差點扔掉鏡子。

啊,我向天借了火種……

馮婉帶着人趕過來時,便見蘇立秋已叉了一條魚,正放在火上烤,不由笑道:“昨兒沒吃着烤魚,你就如此心急,片刻等不得,自己先跑來了。”

蘇立秋忙把烤好的魚遞給馮婉,“好啦,先給你嘗嘗,當是賠罪。”

馮婉自然不計較,只推了推蘇立秋,開個玩笑道:“我怎麽敢同嫂子計較呢?”

蘇立秋一聽這話,心下卻是一沉,馮婉突然喊起嫂子,有什麽意思呢?

莫非知縣夫人透了什麽口風出來?

知縣夫人确實另有了想法。

馮承運如今在京中書院讀書,來信中得知,他頗得師長賞識,若是運道好,沒準能考中舉人,到時自有好前途,怎能讓他娶一個小門小戶無見識的女子為妻呢?

但是當年接了蘇立秋到家中當陪讀,人皆認為蘇立秋遲早會成為馮家人,如今要把人遣走,倒顯得無情。

另一個,蘇立秋是貴人格,這樣送走也不舍得。

有一個折中之計,就不知道蘇家願不願意。

過幾日,知縣夫人領着馮婉和蘇立秋回縣城時,便喊了羅太太過去說話。

羅太太聽畢,有些為難道:“只怕蘇家不願。”

知縣夫人道:“你且去探探口風,真個不願自不勉強。”

羅太太只好應下,至第二日,就坐馬車到了蘇家,跟蘇阿婆并楊氏說了知縣夫人的意思。

蘇阿婆和楊氏一聽,臉色齊齊變了。

什麽,想聘秋姐兒當知縣大公子馮承業的良妾?

楊氏先出口怼道:“我家又不是吃不上飯,不至于這樣糟蹋自己家女兒。”

蘇阿婆也道:“秋姐兒哪樣比不上人,何至于當妾?”

羅太太有些尴尬,但還是硬着頭皮勸說道:“你們有所不知,知縣家大公子娶的妻室,三病五災的,至今只育了一位姐兒,未誕下男娃兒,秋姐兒是一個有福的,若是進門一舉得男,再掌了家事,豈不是比嫁個普通人強?到時且能提攜父親弟弟。”

楊氏沉着臉道:“好教羅太太得知,我們家,不會讓女兒當妾的,你轉告知縣夫人一聲,我們明兒就去接了秋姐兒回來。”

晚間,蘇鑒回家,聽得此事,也生氣道:“知縣家欺人太甚。”

第二日,蘇鑒和楊氏才準備出門去接蘇立秋,胡氏卻來了,攔住勸道:“秋姐兒自打七歲起,就養在知縣家,十指不沾陽春水,看着是一個嬌小姐,讓她回村嫁人,誰敢娶?把她接回來是耽誤了她呀!你們倒不若問問她自己,是否想嫁知縣家大公子。沒準她自己願意呢。”

胡氏是受了羅太太囑托來勸說的,自是鼓動如簧之舌,盡力勸說。

楊氏惱道:“你想讓女兒當妾,只管自己送了去,我家并不願意。”

胡氏有些沒趣,只好嘀咕着走了。

這會兒,馮婉也在勸蘇立秋,拉着她的手道:“秋姐兒,你這些年住在我家,我大哥為人如何,你盡知道的。現大嫂那病樣兒,掌不得家事,你也知道的。你應了這門親,将來自是由你掌家事,要什麽不能得?若回鄉,那些村夫哪兒配得上你?到時只怕要吃盡苦頭哩。”

蘇立秋長長嘆了口氣,掙脫馮婉的手道:“這些年跟着你上學,學了一些道理,就是沒有學過為妾之道,抱歉了。”

馮婉突然冷笑一聲,“秋姐兒,你将來可別後悔。”

蘇立秋有些傷感,這些年和馮婉同進同出,心裏拿她當了姐姐,沒想到她并不把自己當妹妹,是自己自作多情了。

馮婉勸說不成,甩袖出門,又回頭道:“我若是你,便會好好尋思,是知縣家的日子舒服,還是鄉下的日子舒服。”

蘇立秋脫口道:“我只知道,我将來定會過得比你舒服。”

馮婉:癡人說夢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