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
見聞
水生和父親是跟着商隊來的洛城,他家在濱州,位于極東處,出門就見海,他們本地人也多以打漁為生。
出門萬事難,按說水生他們輕易是不會出遠門的,但去年的時候,縣衙突然貼出了洛城将要舉辦天工大賽的告示。
因為獎金金額巨大,在他們那個小地方很快就一傳十十傳百,引起了轟動,明明大賽還沒開始,衆人就像是已經見到了第一名得主,對其開始了豔羨地讨論。
水生自然也知道了此事,他平時就愛鼓搗些小物件,覺得自己完全能參加這次大賽,于是就将這個想法和家裏人說了。
起初大家都不看好,平常也沒少說水生不務正業,但水生給他們演示了幾樣有趣的東西之後,大家倒不是很堅決了。
于是水生自己找好了商隊,等着開春跟着商隊的船進洛城,父親不放心他,也跟着一起來相互照應。
洛城守衛嚴格,仔細看過他們的路引之後才放行,二人一進城就看花了眼,水生眼睛都不夠使的,只覺得把自己前半生見過的人加起來,都沒有今天一天見的多。
父子二人本來想吃頓好的,最後一問價格又舍不得了,只在一個挑擔賣炊餅的那裏買了兩個炊餅墊墊肚子。
吃的已經很貴了,更別說住的地方,水生爹拉着蓑衣的帶子道:“先去報了名,之後咱們就去找找這城外的廟宇,那裏住起來應該便宜些,實在不行,咱們就去住土地廟。”
水生一路上和商隊的人打聽過,知道這是窮人出門在外最好的去處,自然十分贊成老爹的話,于是二人就一路打探着去了報名處。
本以為王府的人都應是眼高于頂的,沒想到他們到了之後才發現,那接待的人對他們甚是客氣,不因他們穿的破爛輕視他們,甚至還問他們吃過飯沒。
得知他們每人只吃過一個炊餅,立馬就讓人去安排飯食了。
兩碗熱乎乎的湯面下肚,渾身的寒意就被驅散了個幹淨,水生跟着接待的人去登記自己将要參賽的作品,路上就忍不住打探起情況。
“大人,來比賽的人多不多?”水生說話時帶着他們當地的口音。
Advertisement
接待他的人回道:“不敢稱大人,我也只是做事的。來報名的人是不少,洛城附近的幾座城來的比較多,像你們這麽大老遠過來的還是頭一個,之前家最遠的也就是定州那,濱州來的,你們可是獨一份。”
水生道:“之前家裏也不同意我過來,後來也是看我那物件好才改口,就是不知道那些家離得遠的人都住哪,我和老爹正為這住處發愁呢。”
“王莊廠子那邊正在建房呢,現在還沒整頓好,雖能住人,但是也只能遮風擋雨,條件簡陋,勝在不需另外花費,你們要是有意,我可以幫你們申請。”
水生大喜,“還有這麽好的事?那可要麻煩先生幫忙了。”他見接待人會寫字,又不讓稱呼大人,于是直接就叫了「先生」。
“這個不慌,等給你報名登記完,就去給你申請住處,那裏都是前來參賽的人,衛大人也是真心為你們考慮的。
若是想趁比賽還沒開始,想找份營生的,衛大人也會讓人幫着安排,只要有把子力氣在,總之是餓不死的。”
他們登記結束之後,接待人道:“為免出現抄襲,你得将參賽作品交由我們保管,之後會給你一個牌子,在截止日期之前都可以憑借牌子取出作品進行修改,若是發現有抄襲別人作品的現象,會直接取消參賽資格。”
水生想不到這比賽這麽嚴格,有些忐忑地問道:“那我現在也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的東西相似,萬一有差不多的,那算抄襲嗎?”
“這個你放心,确實有相似的東西,但大部分人來報名時就将作品呈交了,只要被我們登記在冊的,即便是相類似的也不算做抄襲。畢竟這比賽我們也是第一次辦,大家對這情況了解不多,後面到截止日期後,還要進行考核的,會要求現場制造,以保證沒有冒名頂替參賽的。”
接待人說了這些規則之後,水生反而安心不少,能看得出來王府确實是在認真準備這次天工大賽,這樣他就放心了,即便只是一個優秀獎,那他這次也不算白來。
之後接待人給水生父子二人申請了住處,被安排在離鉛筆廠不遠的住宿區,他們收拾了自己帶着的兩床被褥就被領了過去。
住宿區并沒有水生父子想的差,在他們看來,這磚瓦蓋的房子簡直好的不能再好了,只不過裏面确實空空蕩蕩的,連把椅子都沒有。
但父子二人也不是挑揀的人,就算是地上鋪層稻草那也是睡得的。倒是領他們來的那人非常不好意思,言說來報名的人有點多,之前準備的東西不太夠,讓他們再等兩天,新一批的床椅已經在做了。
水生又說起想找份工先做着,不知有沒有什麽講究。
“沒什麽講究的,你也看到了,咱們這裏到處都在修路建房,你們都是來參賽的,都會些木工什麽的手藝活,你要是想做,可以領些活計回來,我現在就能帶你去王承奉那邊,他管着這些事的。”
水生自然欣喜萬分,連連答應下來,跟着那人就去了。這附近顯然都是和他一樣來參賽的人,一路上不少人都跟他們打招呼。
“李管事又帶新人去領活呢?這次來的人有點年輕啊。”
“正要去呢,這是來參賽的水生,他新來的,大家平常都住一起,相互照應着點。”
他們二人寒暄幾句,水生也跟着打了招呼,等二人走遠了,李管事看水生年輕。
于是提點道:“這邊住的都是要參賽的,平常可以結識一二,但與自己參賽作品相關的現在要少說,等比賽結束大家就可以盡情交流了。”
水生點頭表示受教,過後他去拜訪相鄰的幾人,從他們那裏才得知,這裏住的都是些窮手藝人,那些有錢的都是自己出錢住在城裏的。
“所以啊,依我看那一百兩的得主必定屬于城裏那幾位,唉,當初也是昏了頭了,覺得自己本事很大,真來了才發現自己啥也不是,幸好這邊的管事給找了活計,最近還賺了點,倒也不白來。”
晚上幾人圍坐在一起閑聊,就有人如此說道,水生聽了不免感慨:“我本以為這王府的人應該是看不起咱們的,沒想到他們這麽和善,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我之前聽商隊的人說起達官顯貴,那都是眼睛長在頭頂的,看來他們都說錯了。”
和他一起的幾人哈哈笑開了,“你看這孩子,到底是經的事少,你以為這世上所有貴人都和這王府的一樣啊?老頭子活了一輩子,也是第一次見這麽和善的貴人管事,能碰上那也是你運氣好。”
“這話可就說錯了,你沒見這些王府的管事都一樣和善嗎?所以啊,不是運氣的事,是上面的人吩咐下來的,不然人家能為咱們這些工匠忙前忙後?”另一人反駁道。
“這話在理,之前我在家那邊聽到說書的講王爺如何如何好,還以為都是編的話本子呢,現在這麽一看,那裏面起碼有七分是真的。”
衆人七嘴八舌說起來,這才發現原來大部分人都在家鄉聽過忠王的傳奇故事,于是各自說起自己聽到的都是什麽故事,一下子都親近不少。
宴雲河還不知道,當初自己為了名望值請說書人作的話本已經傳播這麽遠了。
一開始艱難以「量」取勝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的他有了一定基礎。
反而更重視「質」,為此他除了種田大業外,也時時記得要關注民生。
劉春統計各季節常見多發病已經一年了,雖然他這裏只是一年的數據,但他也在洛城各醫館取過經,如今整理成冊,正好拿給宴雲河過目。
當初規劃廠區的時候,宴雲河就将醫館考慮在內了,王行那邊日前禀告過醫館已經建成,所以他才問起劉春的進度。
“學有學院,醫也要有醫院。你拿着孤的手令去吳長史那,和他一起主管醫院聘請醫者一事,盡快将醫院需要的人手聘齊。”
宴雲河說完這個,又想到一事,“還有各工廠那邊的工人體檢不能落下,尤其肥料廠、水泥廠、制堿廠要嚴格檢查,凡是身體有不适的,報給各廠長知道,着其立刻調離。”
劉春一一應下,拿了宴雲河的手令就去了吳餘聖那裏,吳長史現在主管人事,大部分人的任命都要經過他的手,可以說是王爺面前的第一紅人。
學院那邊剛培訓結束,這就又來活了,吳餘聖打起精神應對,現在府內出來了不少人,但進去的卻沒幾個,也不知道王爺那邊是個什麽章程。
之前周玉就和宴雲河提過此事,宴雲河正好也在問清荷的意見,這王府現在的人手夠不夠用,還是每日安排府內事物的清荷最清楚。
作者有話說:
感謝小天使随便吧昵稱太難想了灌溉的營養液,哈哈哈,這昵稱也是可可愛愛,給小可愛比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