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二十三 (2)

感慨的默默看了眼巷子外吵吵鬧鬧的電視機。

再過一會兒,小江秘書就會來接他了。

今天來梁生家做客的行程對于一年到頭都在忙生意的他來說格外少見。

從前在梁生的印象裏,他這麽一個大忙人似乎從不需要休息,除了投資和那些忙不完事業基本也沒有什麽家庭觀念和人情味。

可此刻,眼看瞿大佬,再次和人聊起自己少年時的往事,意外地有幾分少年人的單純。

“我該走了,明天上午的飛機去北京,有事電話再聊吧。”

“嗯,出去當心點,晚上巷子裏黑,要不?我讓小江秘書把車開進來?”

“不用了,我自己出去,開進巷子裏喇叭太吵了,而且,以前就靠着這把拐杖,我一個人也過了那麽多年了。”

“……”

“你的家,你的家人還有你曾經站在我面前堅持着說一定要好好守着的弟弟我都見到了,我承認,他們确實像你說的那樣,比有些財富看上去更吸引人,所以,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吧,梁生。”

說着,輕輕搖搖手拒絕他的瞿朝喝完最後一口啤酒就這麽走了,江清泉和司機在巷子外頭按了喇叭,來接他。

目送着他離開的梁生坐在臺階原地,看着兩個空啤酒罐一個人走神。

背後是家家戶戶的爆竹聲,電視機聲,吃晚飯聲。

他想起了瞿朝剛剛的背影和兩人之間的那番話,他忽然覺得那個和他差不了幾歲,卻和他的人生閱歷完全不同的人可真是孤獨啊。

這麽想着,心情複雜地擡起頭,又攥了攥自己褲兜的梁生看到了巷子口賣面窩和豆腐花的張老太。

張老太這麽多年了也還在繼續擺攤賣豆腐花。

Advertisement

從2002年到2004年,關于梁生身邊的一切好像變了好多,又好像什麽都沒變,這麽想着,梁生也笑呵呵地走上去招呼了老人家一句。

“張姨,這是回家吃飯了啊?”

“是啊,哈哈,是大生,對,今天最後一鍋了,賣完回家家裏人還在家等吃飯呢……”

“行,那都給我吧,小聲愛吃,您也好早點回家……”

“哎喲,好嘞好嘞,當心燙啊孩子,回家和小聲一塊吃……”

而再等這位不靠譜的大哥拎着豆腐花和面窩回來,又沖小樓上喊了一句後,就得到了他家小少年的這麽一句話。

“我們家寶貝下學期明年就是高一生!看書累不累?吃自家親哥的愛心炸面窩和豆腐腦嗎!”

“不吃,我要看書複習,明天還要去薛老師那兒參加訓練。”

屋子裏,十六歲的梁聲的聲音明顯開始變聲了,沙啞成熟稍微有點粗的青少年嗓音從小書房裏傳了出來。

樓下的梁生聽到小孩一本正經回答後笑了,接着才搖搖頭回燈火通明,熱熱鬧鬧的屋裏去了。

真好啊,2004啊,就要過去了。

2005終于要來啦!

……

【2006年4月3日晴】

我叫梁聲,今年17歲。

明天是我第一次代表我的母校參加全國金牌聯賽,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裏,我的老師,我的家人和我自己都曾經想象過我親自站上這個賽場的那一刻。

而明天早上,他們所有人都将站在臺下看着我走上那裏。

我曾經沒有任何自信,因為家庭,父母的關系,我一度認為我會走上一條歧路,但很幸運,我在12歲那年,遇見了一個人,從而改變了我的命運。

我熱愛數學,熱愛科學。

是數學點燃了我少年時關于夢想,學業全部的熱愛,讓我從一個自卑怯弱的孩子走到了這一步。

而現在,希望我能夠用自己的全部努力去實現他,不僅僅是為了我在乎的人,也是為了我的家人,為了我自己。

……

【2007年10月27日陰】

我叫梁聲,今年18歲。

今天是我第三次作為G省的數學金牌聯賽冠軍得主來參加清華大學籌辦的冬令營。

這一個冬天,我可能不會回家過年。

冬令營裏的訓練很緊張,我有時候也會擔心我目前的狀态能不能走上全國更好的競賽舞臺,會不會辜負彭老師,薛教練他們對我的期待。

而且我有點想家,想我哥,想家裏的親人,也想林侗林奶奶他們,但今晚和我哥打過電話後,我又突然堅定了很多。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活着,是停下,亦或是奔跑,我應該好好想想清楚。

……

【2008年5月28日晴】

我叫梁聲,今年19歲。

今年中國北京即将舉辦世界級別的奧運會賽事,而有幸,我也将在這一年完成我生命最重要的時刻。

高考。

可就在16天前,在中國的一塊衆所周知的土壤——汶川,卻發生了特大級別的地震。

我沒想到,作為一個普通人會直面這一場災難,我也從新聞中看到了許許多多受災地區的同齡人遭受着何等的苦難。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發生在我和我哥身上的那件事,那時候,我們也是如此地害怕死亡,希望生機能降臨到我們身上。

而大概是因為這件事的影響,我哥他也在這個節骨眼放下了一切去往了汶川參與了為期多日的救援。

他從來是個好人,即便我快高考了,他又一次‘很不靠譜’沒有在我身邊,但我知道,我一直在,他也一直在。

我們都在為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着。

這一篇篇來自于少年人地的日記就這樣記錄下漫長的人生,記錄下流轉的光陰,無人知道,時間究竟過去多久。

直至——

那一個炎熱聒噪的夏天,林爸爸,還有彭老師一起在家中緊張地陪着孩子們在家裏電話裏前熬夜等着放榜,回憶三個月前的種種,直到教育局統一電話鈴一聲響,所有人呼吸屏住。

再緊接着,就聽到深夜通宵亮着等捷報的小院子裏傳來一聲興奮激動的高呼。

“什,什麽,兩個分數線都上了……考到首都去了,聲聲還成功保送了,清,清什麽……我的天啊!大夥都聽見沒!咱們老街道出了兩個狀元郎啊!兩個活生生的狀元郎!”

……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

“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死篇end

作者有話要說:

在此之前,我寫故事總喜歡用死亡來襯托生死這個命題

但其實,死亡和新生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随着我自己的年紀增長,我其實漸漸也開始明白,有時候關于生死這個命題,不妨用生來更多多展現一下,這也會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命運有時候在顯得更有希望,更有力量。

畢竟,活着是多最美好的事。

第三卷 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