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孟鏡望着從面前開過的重型挖掘機,揚起的塵土迫使她不得不捂住口鼻,耳邊是轟隆隆的牆倒聲,震的本就灰蒙蒙的現實支離破碎。終于,這片她從小長大的地方還是免不了拆遷的命運。
別人家的孩子揚起的笑臉,在她這裏沒有。
早幾天的時候她便已經搬離這裏,但是心裏挂念着老家的她還是偷偷從新家溜了出來,好在她還認識路,也慶幸公交車師傅沒有關心小學生一個人出門的習慣,兜裏揣着爸爸媽媽給的錢來到了老家附近。
老家在鎮上比較靠邊的地方,她算準了拆遷的時間,等面前這棟原本屬于她們家現在屬于國家的房子完全倒下後,這裏大片的土地都會變成荒涼的地皮,用作交通發展。從爸爸媽媽口中得知,這是件好事,不然現在的她也不會如此平靜的站在這裏,孟鏡身上有着不同于同齡人的嚴肅和成熟,老态的瞥看了一眼最後一面牆的倒塌,轉身離開。
孟鏡的新家距離這裏約莫一個小時的車程,是不久前剛剛變成城市中心的一處住宅,因為老家那塊地方是政府必須拿下的一塊地,所以拆遷後的賠償便也豐富了許多,除了拆遷的補償款之外,房子是可以自行的選擇的。這個小區是為了安置拆遷戶所建,分為兩個部分,小區的前面是別墅型的房子,大約每棟房子有350平方米,後面是高樓小戶型,每戶大約150平方米,政府的拆遷分配有兩種方案,一種是住在前面的別墅裏,這樣生活就能像以前在鎮上一樣,獨門獨院,樂得清閑,适合老人家養老享福,可以說考慮的十分周到,還有一種是選擇兩套樓層戶型,乍一看選擇兩套的面積沒有別墅大,但這卻是大部分人的選擇,需要和父母分開住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更何況還有男孩子需要娶媳婦的,兩套房子是最合适的選擇,當然,為了彌補這種不平衡,政府的補貼款項也會比別墅的稍多一些,而剩下為數不多選擇前面別墅的人家裏就有孟鏡他們家。
這些都是孟鏡通過與媽媽打電話得知的,搬家和轉校的那段時間媽媽沒有回來,是托鎮上一個好人阿姨過來幫忙的,孟鏡不喜與人過多交談,好在好人阿姨也沒有跟一個十一歲孩子拉家常的習慣。
說起孟鏡,她可是以前鎮上有名的小孩,今年六年級的她要比同齡人小上兩歲,按照她小學畢業的時間來算,她讀完小學僅僅花了四年的時間,是所有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這是其一。其二,孟鏡的父母時常不在家,小小的孟鏡多數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住,對于父母放任這麽小的孩子獨自在家生活,鎮山的人衆說紛纭,要問孟鏡有什麽感想,沒什麽感想,這是她從小便習慣的一種生活方式,爸媽告訴她的是工作需要,經常出差,為了給她更好的未來。
孟鏡從以前的鎮上回到家時,天已經黑了一半,太陽只剩下窄窄的一道弧邊露在外面,像極了困倦的人眯着眼睛,新小區的路燈已經亮了起來,不知道比以前鎮上那條一到天黑就黑乎乎的水泥路好了多少,她家在小區第一排的左側最裏面一戶,所以從小區大門進來後,她可以看到沒有被人選擇的別墅牆面窗戶上漆黑的玻璃,一直往裏走,終于在倒數第二家看到了燈光,透過玻璃,孟鏡瞧見了三個人,她不記得小鎮上有過這麽一戶人家,一男一女帶着一個好像比自己大一些的女孩子在餐廳吃飯,臉生的很,她有聽說這裏也是可以通過買房子住進來的,可能這一戶就是。
路過鄰居家,孟鏡小小的手在寬大的衣服口袋裏摸了一會兒,才找到了一小串鑰匙,爸爸媽媽搬完家就出差了,留給她的只有這一串冰涼的鑰匙,打開後是幽黑一片的客廳,司空見慣的場景,她甚至不着急第一時間去開燈,站在門外等眼睛适應了黑暗才走進去,咔嚓門一關上,隔絕了外界的所有光亮,偌大的空間只剩下她一個人。
熟練的從冰箱裏拿出冷凍的牛排,放入微波爐解凍,平底鍋倒油,全熟,加一個雞蛋,番茄切片,開始晚餐,這是她覺得最方便又最有營養的晚餐,像這樣的晚餐她不知道吃過多少遍,冰箱裏又不知有多少塊這樣的牛排。
學校沒有像她們鎮上的人一樣搬到了這裏來,而是直接搬空,所有的學生都轉移到了小區附近的一所小學,她明天要以新同學的身份去新學校讀書,鎮上搬來的孩子中,在新學校六年級一班裏的學生只有她一個。
勤陽小學幾個顯眼的打字映入眼簾,孟鏡早晨出門上學的時候看到了隔壁女孩的爸媽送她上了黃色的校車,上面寫着一樣的字,可惜,她要以新生的身份進入學校,開學的第一天,無法享受校車接送的待遇,于是她便自己叫了計程車過來,等她環視完整個學校大門的時候,校車姍姍來遲,孟鏡搶在大堆學生湧出的部隊前進了校門。
從她記事起,父母便沒有送她來學校的習慣,即便是學校報名也都是她自己一個人過來,今天也是如此,連跳兩級現在已經是六年級生的她能認識幾乎所有的常用字,至于班主任的辦公室,更是好找的很。
孟鏡禮貌的敲了敲辦公室的門,在得到請進的回應後向裏走去。
這是一間有八張辦公桌的辦公室,裏面坐滿了手裏拿着東西的老師,孟鏡分不清哪個是她的班主任,走到靠門第一個女人的桌前問道:“老師你好,請問哪位是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
老師笑了笑回道:“我就是。”從學校安排那裏得知,郊區鎮上拆遷後搬到這裏的學生都會來她們學校上課,而作為六年級重點班的班主任,她只從衆多學生中分得一個學生,拿到□□看到上面寫着11歲,小小吃驚一番後便開始期待起開學,而現在看到面前站着的這位身高明顯不足六年級學生平均身高的小女孩時,她才意識到學校并沒有跟她開玩笑。一剎那的思緒後,問:“你就是要轉到我們班級的孟鏡嗎?”
孟鏡認真點頭道:“是的,老師。”
雖然心裏一直告訴自己,能在這個年紀就學習到六年級課程的孩子絕非池中之物,但是在看到面前這個小人兒嚴肅認真的态度是還是暗暗的驚訝,兩人對話間,已經有不少老師的目光看向這裏,在驚嘆小小孩子居然這麽聰明的同時也是暗自惋惜為什麽好的學生都去了一班。
“這樣吧,你在這裏等老師一會兒,待會老師帶你去班級好嗎?”在老師的眼裏,不論幾歲的學生,那都是孩子,尤其是在面對11歲的孟鏡,班主任更是放輕了跟她說着話。
孟鏡面無表情,兩頰的嬰兒肥倒是壓下了不少冷漠,聽完老師的話後,淡淡的回道:“老師你忙,我坐一會兒。”說完走到老師旁邊的椅子上,雙手撐着坐了上去,眼睛一直盯着班主任看,好似在詢問她什麽時候能忙完。
班主任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不怕老師的孩子,孟鏡的眼睛裏沒有一絲絲的畏怯,甚至理所當然的找了地方坐下,現在又明目張膽的無聲催促,作為班主任,她還是第一次這麽有壓力的做上課前的準備工作。
能夠在不開口的情況下随時随地的隐匿在環境中的孟鏡,一聲不吭後變得幾乎沒有存在感,辦公室裏有老師談論開學的聲音,也有想着今天結束後好久不見的聚會,小學裏的老師大多是年輕人,不再像以往年紀稍長中年人那般沉悶,孟鏡還是那副表情,但所有老師的話都一字不落的進了她的耳朵。
等班主任老師真的忙完準備帶孟鏡去新班級報道的時候,她才意識到這麽小的孩子居然是一個人來學校的,出于老師的關心,她問孟鏡為什麽爸爸媽媽沒來,而孟鏡給她的反應則是淡漠的,大大的眼睛緊緊的盯着老師,似乎老師問出的這個問題并不合時宜,不過老師還是在耐心的等待着,于是她回答道:“爸爸媽媽工作。”
班主任老師見過不少孩子家長在送孩子來學校上學的時候恨不得搬個小板凳坐着陪讀的,像孟鏡這般家裏人一點都不在意的倒是頭一個,更何況她還那麽小,即便足夠聰明但不夠強大。
六年級一班的同學自然不知道在六年級的最後一學期裏還會迎來新的同學,只是在大家都準備着遞交寒假作業的時候,老師領着一位矮矮的可愛小女生走進教室,教室裏原本還有些嘈雜的環境頓時安靜下來,大家都目不轉睛的看着老師領進來的這位小姑娘。
所有的學生在班主任進教室後瞬間坐好,孟鏡站在講臺的地方,身高不夠但也居高臨下瞥看了一眼教室裏所有的學生,只一眼便看到了一位眼熟的人,那是鄰居家的孩子,現在可以确定的是,她是姐姐沒錯。
班主任和孟鏡在講臺上稍緩片刻,這才開口向同學們介紹道:“同學們,很高興能夠在新學期跟大家再次見面,新學期新氣象,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班主任牽過面無表情的孟鏡,熱情的說:“這位是我們班級新來的同學,雖然小學只剩下短短一學期的時間,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夠和新同學友好相處,相互學習,好嗎?”班主任說的話聽上去有些幼稚,不過對這些孩子還是很吃這一套,紛紛回道好。
因為六年級一班是重點班,必須成績達到能夠進入它學習的分數線,所以這裏的學生并不是很多,後面兩排的座位有很多都是空着的,中間也沒有完全坐滿。
之後,班主任詢問了孟鏡想坐在哪裏,孟鏡伸出自己的小手指指了指最後一排的座位不說話。班主任瞧見後半蹲着身子同她說:“孟鏡,老師覺得你可以挑選一個靠前一些的座位,你坐在後面會被前面的同學擋到視線,影響學習就不好了。”老師的世界裏,認為許多的事情必須得循循善誘,就像現在這樣的情況,她得跟學生講明白為什麽換個座位更好,班主任在這點上做的很好,可是孟鏡偏偏是個例外,她收回放在座位上的目光看向老師,遲疑道:“老師,沒關系,六年級的課程我已經全部修完了,坐在後面對我比較有利。”班主任聽後微微皺眉,沒想到這孩子不僅沒聽進去反而還跟自己振振有詞起來,不過她也不能強小孩所難,暫時先應了她的要求。
于是,孟鏡在同學們的目光中走向了自己挑選的座位,坐下後,眼睛便一直盯着前面那人的背影看。
她與自己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