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浴佛

之後陶氏姐妹又在車裏等了好一會兒,直到辰時将近,守在車外的杏兒才突然難掩激動地低低喊了一句:“姑娘,好像來了!”

臨坐在窗前的陶雲蔚聞言當即輕撩簾角,還未來得及側耳仔細聽去,便已隐隐嗅到了一陣随風飄來的香氣,逐漸由淡轉濃。

車裏的陶新荷揉了揉鼻子,用自己有限的見識判斷道:“這香聞起來就很貴,肯定不是陸便是崔。”

香車盈街,她們以前在北朝也沒有少見,與其說這是焚香之俗的延展,倒不如說是那些勳貴世家彰顯自己身份地位的方式。未見其車,先聞其香,然後路人紛紛便知來者是誰,該避讓的避讓,該豔羨的豔羨,總之,是為了“特別”。

也因着這個原因,所以能夠用得起“香車”的人家是絕不可能“撞香”的,每一個香方都是請專人調制,價值多少不好說,但絕對,也必須是世無其二的香品。

陶新荷這邊話音剛落,那頭馬家的車上就有了動靜,陶雲蔚見狀便輕“嗯”了一聲,說道:“看來是陸氏女眷先到了。”

片刻後,一列車馬出現在了山門前,當先的那輛馬車紋飾精美,檀木門前的兩角檐下各挂着枚镂空雕花的銀球香囊,正于風間隐隐萦繞着絲煙,其餘車駕則按序随行在後,沿着大道中間一路款款駛來。

經過等候在此的馬氏衆人時,陸家的馬車也并未停留,陶雲蔚只是見到有侍女特意落後幾步走過去對那邊說了句什麽,随後就見王大娘子等人靜候在原地,直到陸氏車隊從眼前過去,才起步尾随而上。

之後又有幾家車馬綴在後頭跟了上去,顯然都是沖着陸家來的。

陶雲蔚也不着急,靜等着風中香味淡去。

一直到“陸香”終于變得微不可聞,山門外才終于又傳來了動靜,幾乎是與此同時,一陣全新的香味也随風飄了過來。

陶雲蔚立刻領着兩個妹子起身下去,于車前候定。

“阿姐,你怎麽肯定這來的就是崔家?”陶新荷覺得挺好奇。

“崔氏到底是南朝本土第一世家,怎可能一再讓于人後。”陶雲蔚遠目道,“加上今日崔太夫人也要來,其他家也應得禮讓着。”

“還有這香,”一旁的陶曦月也道,“同那日在福安堂聞見的系出一脈,氣味沉郁,想必是崔太夫人心悅的類型。”

陶新荷恍然大悟地點點頭,滿足地道:“有你們在,我果然只需做只米蟲。”

Advertisement

陶雲蔚和陶曦月對視一眼,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

不出所料,來的這列車馬隊伍正是崔氏。只讓陶雲蔚等人有些意外的是,崔太夫人經過她們時雖也未停步,但卻遣了大侍女蓮追過來,後者行至陶雲蔚三人面前盈盈一禮,語氣波平如板地恭聲說了句:“太夫人說讓三位姑娘跟在十二姑娘的馬車後面。”言罷還特意留了個小侍女給她們引路,以便認清車駕。

陶雲蔚當然不會天真地認為崔太夫人這番安排是看中了自家三妹與崔十二娘之間的情誼——再說也談不上有什麽貴重的情誼。但很顯然,比起王大娘子她們在陸夫人面前的尋常待遇,崔太夫人這擺明了是要當着衆人面給她們陶氏女長臉。

莫非是為了以此向他人表明崔氏對待“有功投效之人”的回護?

可若是如此,又何必一開始只想着與陶家做一錘子買賣呢?陶雲蔚有些想不通,但眼下這短短片刻也不容她去細想,想着反正長臉總比丢臉好,她也就從善如流了。

于是姐妹三人很快轉身回車入座,在崔家侍女的指引下,從容尋到崔十二娘所在的位置,彙入大部車流,一路徑直駛入了大慈悲寺專供貴人車駕進出的側門,同那連接着長長山梯石階的寺院正門不同,這條路可謂前所未有的平坦,同陶雲蔚當初在北朝時聽聞的差不多,都是一樣暢通無阻地直通到了寺院廣場。

女眷們在車廂內整頓停當後,相繼步履款款地走了下來。

崔十二娘乍見陶新荷,眼中便明顯流露出了兩分親切之色,随後與陶家三姐妹見過禮,又問候陶新荷道:“陶三姐姐近日可好?”

陶新荷知道人家這是委婉地在關心她被牛吓到了的事,便也回以親切一笑:“謝十二姑娘關心,我都好着,你也還好吧?”

崔十二娘剛要說話,身邊的嬷嬷就提醒道:“姑娘,太夫人和夫人都已出來了。”

崔十二娘立時收斂了神色,打住尚未出口的寒暄話,邀了陶氏姐妹一道過去。

而經由崔十二娘的指引,陶雲蔚三人于今日也正式見到了崔家除崔太夫人外其他有身份的女眷。

似今日這種場合,一般家裏規矩松些的,妾室也會随行在側,特別是在北朝,她們早就見怪不怪。但很顯然,建安崔氏不是這樣的人家,所以陶雲蔚連問都沒問崔十二娘的生母是哪位——當然,她也無需去問。

比如那日家中會見,崔太夫人今天的裝扮就顯得頗為隆重惹眼了,光是頭上那頂蓮花冠便足以吸引目光,只看工藝就知非凡品。而站在她身旁的另一位貴婦身着細簡裙,頭戴珊瑚翹,面相端淑中透着幾分莊嚴,陶雲蔚直覺她便是崔氏宗婦。

果然,崔十二娘便介紹說那位就是她的嫡母,崔夫人。

陶雲蔚等人上前去一一見過了禮。

崔太夫人笑着喚了陶曦月近前,轉頭對兒媳崔夫人說道:“這就是我與你說過的陶二娘,瞧瞧,可是個天生玉琢的人兒?”

崔夫人的目光亦落在陶曦月身上,端雅的眉目間随之微微浮起幾分客氣的淺笑來,略略低眸垂首,似是認同婆母的話,但卻并未開口說什麽。

崔太夫人似乎也已習慣了身邊人只需默然附和的反應,于是徑自又道:“正好有樁事同你說。前日我用那玉顏膏擦手時被宜陽郡主給瞧見了,她頗感興趣,你便再制一盒,過幾日親送去安寧郡公府上吧。”

她這話說的語氣尋常,旁邊人也無甚面色波瀾,然而字字句句落在陶家姐妹耳中,都是猝不及防的受寵若驚。

陶雲蔚很快反應過來,立刻朝着自己二妹點了點頭,陶曦月暗撫了撫心中忐忑,盈盈禮回了聲喏。

之後便再沒多說什麽,衆人随在崔太夫人婆媳身後,靜默有序地朝着大雄寶殿的方向行去。

陶新荷覺得奇怪,低聲問旁邊的崔十二娘:“怎不見你其他姐妹上來說話?”雖說是來觀禮,可到底是節慶,在她看來這就是出門游玩,哪有游玩不玩樂的?這也太冷清無趣了!

崔十二娘先是看了眼走在側後方的嬷嬷,然後才微微傾首來低低回她:“祖母素不喜行路無矩,女子在外,沉穩端莊為要,說話自有說話的時候。”言罷,又忍不住用更低的聲音補了句,“就算是祖母最喜歡的五叔母,在外時也得收斂巧舌。”

陶新荷聽着來了勁,當即問道:“你不喜歡你這位五叔母?”

崔十二娘面色一紅,似意識到自己出言不妥,于是忙搖了搖頭,随即閉口不再言語。

陶雲蔚與陶曦月稍落在後面并排走着,此時亦正在低聲私語,後者道:“阿姐,你說崔太夫人要我親自去郡公府上送膏,會不會是在試探咱們家的忠心?”

看她們是不是急功近利,三心二意。

陶雲蔚道:“莫管她意圖如何,左右你這趟差是替崔太夫人辦的,宜陽郡主便是要記功也會先記着她,你辦好了差事,崔太夫人也自會記得你這份功勞。咱們家左右是不會虧,你切不必多想,無論對象是誰,平常行事便是——原本這就是你的長項。”

陶曦月點點頭:“那這膏我既不好制得太慢,卻也不好制得太快了。”

陶雲蔚了然笑道:“你說得是。”

待行至殿後茶室,果然毫不意外地遇上了先到一步的陸氏女眷們。

陶雲蔚終于見到了那位陸夫人——她不免暗下有幾分感慨,覺得心中閃過的這“終于”二字,也是頗得這些日子經歷的精髓了。

她不由朝陸夫人注目看去。

或許是貴婦們大多保養得宜,陶雲蔚也看不真切對方的年紀,只覺得一股與崔太夫人等人板正端肅的氣質截然不同的柔和溫婉撲面而來,一身萱草色配繡琉璃藍底金纏枝牡丹紋的衣裙穿在她身上,明媚華貴又不失溫柔穩重,雲髻上壓着玉珑璁、簪了金爵釵,雖不似崔太夫人的蓮花冠隆重惹眼,但也絲毫不輸那份精致貴氣,可見是專針對這位“老輩子”做的設計。

然後陶雲蔚就發現陸夫人也在看她們,雖然很快、很短,幾乎難以察覺,但她還是知道,對方注意到了她們姐妹的存在。

兩邊家族最高位分的女眷見過禮,崔家人這邊便要按序落座,陶雲蔚早就注意到馬氏女眷等人都坐在陸家人的後排及末尾,便正想着也退到後面去,就聽見崔太夫人狀似尋常地吩咐崔十二娘道:“你陶家姐姐尚不太習慣這種場合,你多照顧着些。”

言下之意竟是仍讓她們與十二娘待在一處。

這回不止陶雲蔚感到愕然,她發現對面除了陸夫人,其他都或多或少帶了些詫異之色朝她們打望來,尤其是王大娘子等人,尤以于五娘子臉色最為不佳。

姐妹三人就這麽在第一排靠前的位置落了座。

之後陶雲蔚又依次見到了康陵江氏、扶風林氏、安岳周氏等數家甲姓士族女眷,其中以康陵江氏身份最貴,與建安崔氏一樣都是華腴世家,也不知是不是錯覺,她隐隐覺得江夫人今天似略有些拘謹——雖然她并不知這位平時是什麽樣。

至于其他同樣依附而來的小姓士族則不必細提。

因浴佛禮尚未開始,一衆士家女眷便都聚集在後殿茶室內品茗敘話,這種場合陶家姐妹自然是只能做聽衆,陶雲蔚正端着茶盞在潤口,忽然只覺手肘被身後一股突如其來的力道一沖,當即猝不及防地失了衡,将茶水潑在了裙面上。

瓷器搖晃碰撞的聲音霎時間吸引了其他人的目光,饒是陶雲蔚也不由倏地紅了耳根。

她也不可能去責怪送茶的沙彌不小心,只得迅速站起向崔太夫人等人道了聲歉,然後問明偏室位置,由杏兒服侍着去換了準備好的複裙。

剛換好衣服出來沒走幾步,她就見一容貌明麗的年輕女子朝自己行來。

“請問可是汝南陶氏家的大姑娘?”對方見了她也沒有施禮,話語做派都十分随意。

陶雲蔚看她不像是士家女眷,便問道:“女郎是哪位?”

“區區賤名,陶大姑娘不必在意。”女子笑道,“我只是來替家君送個信——小國舅請姑娘觀完禮後前去滄浪園中說話。”

陶雲蔚起先還沒反應過來,茫然了兩息,方陡然意識到小國舅這三個字指的是誰。

——陸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