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早上起來,顧染在檢查冰刀的時候,發現位置有點偏,就去找他們的裝備指導調整了一下,弄完了才到餐廳吃早飯,就去得稍微晚了一些。
這家酒店接待了好幾支代表隊的隊員,三餐仍然是自助的。顧染去的時候人有點多,他剛取了餐正在找高梓逸他們幾個坐在哪兒。
在路過靠窗那一排桌子的時候,就聽到兩個人正發生争執。
一個端着餐盤要做下,對面已經坐着的那人毫不客氣的說了一個字:“滾!”
顧染看他們倆身上的運動服就猜到了,站着的那個是何楊,坐着的那個正是孟語喬。
何楊大概是看孟語喬一個人坐在那裏,想坐下跟他說兩句,哪知道對方态度這麽惡劣。
何楊也是個十七八歲的年輕小夥兒,他好言好語,對方上來就一個“滾”字,把他也激怒了:“自助餐,我想坐哪兒就坐哪兒,你讓我滾,我還偏坐這兒。”
孟語喬攔着他:“這兒有人了。”
“哪兒有人,我怎麽沒看見。”
孟語喬立刻指着後面過來的顧染:“他。”
“???”
顧染左手端一杯牛奶,右手拿一個餐盤,一臉懵逼的站在那裏。
何楊又說道:“我先來的,總得有個先來後到。”
孟語喬眼神冰冷的掃了他一眼,直接把顧染摁在了椅子上:“在我這兒沒有先來後到,我讓誰坐,誰就坐下。”
雖然大家不是一個隊的,但是一起比賽了這麽多場,也算個熟人。
顧染雖然跟R省其他兩個年輕隊員曾經有一些過節,但是跟這個何楊倒是沒什麽直接矛盾,見了面也能有個點頭招呼。
現在孟語喬把他摁在了桌子前面,但他并不想參與這兩人之間的恩怨,只能,埋頭吃飯。
何楊冷笑:“你也太霸道了,這酒店又不是你家開的。”
孟語喬挑了挑眉:“你上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平臺搜一下,看看這家連鎖酒店的法人姓什麽。”
“噗……”顧染正在喝牛奶,差點沒一口嗆死,“這是什麽爽文劇情???”
孟語喬順手扯了兩張紙巾給他,視線仍舊寸步不讓的盯着何楊。
正在兩人僵持的時候,那邊一位R省的隊員喊了一聲何楊,後者這才找了個臺階,端着餐盤走了。
孟語喬多看他一眼都嫌煩,趕緊坐下繼續吃飯。
顧染跟他不熟,這麽面對面的坐着也不知道該說點兒什麽,幹脆什麽也不說,專心幹飯。
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卻在琢磨,這兩人究竟有什麽深仇大恨,讓孟語喬對何楊這麽大的敵意。
如果是在比賽中有什麽沖突,那何楊為什麽要把姿态放得這麽低,難不成他曾經讓孟語喬受過嚴重的傷。
但是顧染曾經向隊友打聽過,大家對這兩人之間的事情都不清楚,那就肯定不是賽場上的矛盾。
顧染又擡起頭來看了孟語喬一眼,絕對不是他多想,但是孟語喬的長相,放在普通中學,那絕對是校草級的人物。
難道……他們倆是情敵?
顧染既沒有談過戀愛,也不看言情小說和電視劇,這方面知識,他是一點沒有。
孟語喬看向窗外,忽然問他:“這是什麽河?”
顧染聽出來了,這是沒話找話,但還是如實答道:“長江吧,或者長江的某條支流。”
孟語喬又問道:“你練習短道速滑多久了?”
這跟上面那個問題不能說沒有關系,簡直毫不相幹。
顧染答:“一年半吧。”
孟語喬一愣,清冷的神情微微動了動,有點意料之外,但又好像意料之中:“看出來了,你是個天才。”
顧染:“……”
沒等顧染問,孟語喬就主動說道:“我練了三年。”
這次反而是顧染有點意外了,他沒記錯的話,秩序冊上,孟語喬應該也18歲了,他才練了三年,就說明他是從15歲才開始練短道速滑?
顧染的啓蒙教練江岩曾經說過,對于短道速滑這項運動,6-10歲啓蒙是最好的,年齡再大一些,踝關節就定型了,沒那麽好訓練。
像顧染這樣的,13歲才開始啓蒙都已經算晚了,但他先天條件優越,進步神速,很快就能達到這個年紀的隊員平均水準,甚至在短時間內超越他們。
但是,15歲會不會太晚了點?
孟語喬吃得差不多了,站起來準備離開,臨走之前給了他答案:“我是‘輪轉冰’。”
“輪轉冰”和“北冰南展”一樣,也是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之後,推廣冰雪運動的一種手段。
随着室內場館制冰技術的不斷提高,滑冰,尤其是短道速滑大大降低了場地限制,所以,國家冬管中心開始鼓勵練習輪滑的青少年轉練短道速滑。每一年還會舉辦輪轉冰的比賽,一些有發展潛力的孩子會選拔到專業隊。
顧染恍然大悟,雖然說孟語喬練習短道速滑只有三年,但是人家之前是有輪滑基礎的。
這次比賽的場地不是專業的速滑館,而是由別的體育館臨時改的,場館內甚至比場館外還要冷,坐在觀衆席上也不敢脫掉外套。
不出顧染所料,光是1000米幾組預賽成績就不難看出,對于這邊氣候的不适應的确影響了許多運動員的發揮。
但這種影響也是悠閑的,不會太過誇張,并且具有普遍性——大家都多多少少受了影響,那這個影響也就不算什麽了。
1000米預賽顧染小組第一,成功晉級。比賽結束之後,他特意留在場外,觀看了下一組的比賽,因為下一組有池朗。
池朗在這一組滑了個小組第一,顧染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小子留力了。
他滑得很輕松,甚至在最後的沖線時刻還減了速度。
短短一個月,顧染真是要對他的進步速度刮目相看。
忽然想起來,以前池朗三天兩頭就要給他發微信消息,沒什麽事,就是扔點奇奇怪怪的表情包,互相嘲諷一波。
周末,池朗還會拉着他打游戲,盡管大多數時候會被顧染以做作業的名義拒絕,但他還是每周都锲而不舍的邀請。
顧染回憶了一下,這個月池朗幾乎沒怎麽給他發過消息,更沒有拉他打過游戲。
原來池大力這是在偷偷努力,然後到賽場上驚豔所有人。
顧染專門坐在場邊的候場區等他,看到他走近就伸出腿絆了他一下。
池朗怒目瞪着他:“小短腿,不需要就砍了吧。”
顧染的腿可不短,就算他以前身高只有160厘米的時候,腿的長度也是非常不錯的。
現在長了個頭,大部分還都長在腿上,如果沒有什麽參照,光看他本人,還以為他至少170厘米以上,其實他現在淨身高還不到168厘米。
徐清和隊醫也有點發愁,一到冬天,孩子們就不愛長個子了。
顧染站起來,站在他旁邊:“雖然我個子沒你高,但是……”
池朗打斷他:“但是腿也沒我長。”
顧染推着他往前走:“差不多,差不多……”
池朗轉頭看着他,臉上的神情有點小得意:“我這次有什麽不一樣?”
顧染上下打量他:“長胖了吧。”
池朗屈肘,連體衣下隆起肱二頭肌飽滿的輪廓:“我這是又壯了。”
“是,比賽也自信了,最後還敢減速,你就不怕後面那人超了你。”
池朗不以為然:“超了我我第二名,一樣可以進半決賽。”
顧染好奇的問道:“你是受什麽刺激了?”
池朗嘴角斜斜的揚起:“是,受了你的刺激。”
“我?”顧染比他還得意,“我又變成你的對照組了嗎?”
池朗擡手,只想H省的教練區:“那是我們的主教練,劉指導,劉旭他爸。每天訓練必定提起你。”
“快快快!”顧染高興壞了,“說說,我就喜歡聽人家誇我。”
池朗學着自家主教練的語氣:“看看人家J省那個顧染,再看看你們,上百個人都找不出一個能跟他比的。”
顧染滿意的點評道:“說得不錯。”
池朗一把摟過他的肩膀,湊到他耳邊笑道:“劉旭都被訓哭了,說你人在J省,隔着好幾百公裏,都能給他造成巨大的心理陰影。”
“哈哈哈哈哈哈!”顧染要笑死了,“他的心理陰影難道不該是他哥嗎?”
“他哥也挨罵了,這不是上次沒滑過你嗎?”
顧染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他不是滑不過我,他故意在我後面跟滑,最後想要超我的時候已經晚了。”
他拍了拍池朗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記住了池大力,短道速滑從來就不是一項單純比速度的運動,你得用腦子。”
說到這裏,他又皺起了眉頭:“噢,我忘了,你沒有。”
池朗把拳頭捏得咔咔作響:“顧小染,你是不是皮又癢了?”
顧染說:“趕緊轉項目吧,兩年之後可以參加夏季奧運會拳擊比賽。”
池朗說:“我先拿你練練手。”
顧染趕緊推開他:“比賽開始了,這組有劉旭。”
劉旭的進步也不可謂不大,跟何楊一個組,還拿了個小組第二,也進入了下一輪。
不久之後大屏幕打出所有運動員的預賽晉級名單,按照成績進行四分之一決賽分組,劉旭正好又跟顧染分在了同一個組。
池朗扶額:“我這師弟,回去又要被罵哭了。”
顧染大笑:“我可不會手下留情。”
雖然劉旭實力不如顧染,但其實年齡還比顧染大了一歲,個頭也比顧染高一些。
不知道是不是總挨他爸和他哥訓的緣故,他看起來并不那麽自信。
四分之一決賽在下午進行,顧染在第一道,何楊在第二道,劉旭在第三道。
站在起跑線前的時候,顧染特意轉頭看了劉旭一眼,但對方并沒有看他。
發令槍剛響,裁判的哨音就響了起來。顧染還以為何楊搶跑,這是他們R省的老傳統了。
然而,搶跑的人是劉旭。
前兩站比賽他都沒能拿到積分,看來是真的很想進半決賽。
比賽重新開始,顧染雖然起跑反應時間最快,但是他的疾跑階段并沒有用全力。反倒是旁邊的劉旭和何楊跑得很兇。
他們要搶就讓他們去搶,顧染也不着急,在第三的位置上跟着。
前面劉旭和何楊競争很激烈,雖然何楊排在第一,但緊随其後的劉旭一直有想法。
顧染跟在他倆後面,竟然還能騰出空來觀察他們的技術特點。
說句實在話,何楊這技術還真挺一般的,比起孟語喬差遠了。
忽然,他腦子有什麽東西一閃而過——既然孟語喬是‘輪轉冰’三年前才開始練短道速滑,何楊說曾經他們倆是很好的隊友。
那麽,說不定何楊也是“輪轉冰”。
現在一個在R省,一個在WE俱樂部。難道……
比賽進行到第三圈,劉旭終于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超了何楊,排在了第一。
這時候,顧染開始連續蹬冰提速。
他的個人能力比起同組其他三個人高了那可不是一星半點。根本不用考慮什麽技巧什麽時機,他就從外道靠自己的速度硬吃對手,先是從直道超了何楊,又從彎道超了劉旭。
從劉旭身邊滑過去的時候,他左手背在身後,右手甚至扶了一下自己的護目鏡。
不僅如此,他還用眼角餘光看了一眼劉旭,不出意外地,看到了對方見鬼一樣的表情。
沒錯,他又又又被顧染從外道超了。
比賽結束之後,劉旭實在忍不住,過來問了他一句:“我怎麽樣才能不跟你分到一個組。”
顧染一把摟過他的肩膀:“不要在意細節,你進了半決賽,開心一點。”
劉旭開不開心顧染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挺開心的。
關于這次比賽,在出發之前,徐清曾經找他單獨聊過:“我希望你能将目光暫時從獎牌上挪開。”
“哈?”顧染好奇,“比賽不就是為了拿獎牌嗎?”
徐清搖搖頭:“這是聯賽,聯賽的最終目的是讓你們這些小隊員拿到足夠的積分,在你幾分足夠的情況下,就不用太過在意最終的結果。”
“你應該更注重比賽本身,比如你或者你的對手技術的體現,路線的規劃,應變能力以及整場比賽節奏的把控。”
所以,這次比賽,顧染并沒有什麽心理包袱,給自己定下的目标既不是進決賽,也不是拿獎牌。
他甚至不在乎會跟誰分在一個組,又或者決賽中的對手會是什麽樣的表現。
他給自己的目标只有一個——和上次比起來,成績有所提高,這就夠了。
第二天在500米的半決賽,他和兩名L省的隊員分在了同一個組,也就是任永傑和那個41號。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最終的結果卻并非他所預料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