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69.69.回到京城
69.回到京城
這醬肉沒出鍋, 院子裏已經來了不少人排隊等。大家都知道這醬肉最好吃的就是剛出鍋的時候, 所以都算好了時間來買。
等這醬肉一出鍋, 滿院子都飄着香氣。
醬肉店的貨早上就已經送去了, 現在醬肉店已經有了分店, 過年這兩天,一天能賣兩頭豬都不止,在縣城、市裏已經徹底打出來名氣。價錢雖然比其他家都貴一些,可是味道也遠勝其他家。
平時來買的人不算太多, 都是回頭客, 初次買的人總要琢磨一下才能下手,不然真舍不得, 可吃過一次了, 也就是回頭客了。
現在過年了, 大家都要買一些, 比平時的生意還好做。
張玉鶴特別叮囑大姐,那些便宜的幹豆腐卷、藕片海帶的他會多做一些, 都用來贈送。這大過年的圖個喜慶, 而且還能趁機多聚聚人氣。
這肉四五十塊一斤,過年時候就算打打折扣也是讓人覺得不便宜。反而是這标價十幾二十塊的鹵菜送上半斤八兩的, 就讓人高興的很了。
醬肉坊裏張長貴忙着一鍋一鍋的醬肉, 張玉鶴穿着皮襖皮帽子忙着稱肉。正房裏孫家姐妹忙着擇菜洗菜, 而孫翠芳也沒閑着。
俗話說得好,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 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今天已經是二十九了,孫翠芳正忙着一鍋一鍋的蒸饅頭。還不光是普通的大饅頭,還有各種的花馍。
面裏放了糖,還拿出張玉鶴買來的牛奶放了兩袋,等面發了之後做成各種樣子的,什麽小豬、老虎、金魚……還有放足了麻醬的花卷、大豆包。
粘豆包更是不能少,黃米碾成面,中間放上自家種的紅豆做成的豆餡。
外面的賣的豆沙太細也太甜膩。反而是自家用紅豆做的,豆子煮熟後放紅糖繼續熬,一直都軟爛成泥。
這種裏面有豆皮、有整豆的豆餡味道好的很,又香又糯,紅糖調味甜度也是剛剛好,用來做粘豆包最好了。蒸透後揭鍋,一個個粘豆包黃黃圓圓的,十分惹人喜歡。
張玉鶴都不用沾糖,熱乎乎的剛出鍋就能吃好幾個,這可是小時候過年時候最好的點心小吃了。
Advertisement
臨近過年三個公司早都陸續放假,工資和獎金,外帶過節費都發下去了,員工們都挺高興。工廠裏沒什麽事了,有事也不如過年的事大。
最主要的是張玉薇能騰出來手,回家幫着收拾收拾。
這一個月結餘,張玉薇負責的快餐配送中心和方便面廠純利潤加起來有十八萬,節能取暖器那邊收入更高,去掉成本,宣傳費用和分成之外,還有五十多萬純利。
醬肉坊那邊收入也不低,兩家店加起來每天的收入都破萬,一個月下來抛出進貨成本和人工雜費還有純利有十多萬,兩家對半分就是五萬多。
這還不算過年前這兩天。
對于趙一虎不算什麽,對于張家來說這錢就不少了。更何況這肉本來就是從他們家進貨,他們的利潤更高。
醬肉坊五萬收入,加上他們自己家的收入,這一個月賺的盆滿缽滿,樂得老兩口都合不攏嘴。
張玉鶴趁機說服父母将兩個姐姐的工資漲了上去,發了獎金,又塞給母親二十萬塊錢。自己身上還有七十萬左右,這些他打算去京城上學的時候順便投資點什麽。
老兩口沒想到這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兒子十二月份回到,到現在不過兩個多月,他們從手裏緊巴巴只有幾萬塊錢到現在手頭好幾十萬。這日子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
家裏有錢好過年,不光是張家今年人人都面帶喜色,就是隔壁孫家也收入不菲。孫福海年終工資獎金過節費加起來發了一萬多,再加上媳婦和閨女在張家幫忙也掙了好幾千,這個年難得的過的很寬裕。
三十晚上,大閨女帶着孩子還是跟着吳立德走了,這大過年的張長貴可不願意留出嫁的閨女在娘家,人家吳家也在等着兒子媳婦和孫子呢。
給大閨女将各種醬肉都帶上一些,粘豆包,凍秋梨……能帶的都帶,吳立德的車被塞得滿滿當當的。
張玉鶴也不擔心。
如今張家也不是之前的張家了,吳老爺子也早就看清他那老伴兒的嘴臉,真要再鬧,幹脆讓他大姐離婚算了,回娘家過舒心日子,他們張家又不是養不起。
送走了吳立德一家三口,張家清淨了很多。
不過清淨歸清淨,還是挺喜氣的。家裏好東西多,孫翠芳和一雙兒女将家裏好吃的東西擺了滿滿一桌子。
雞鴨魚肉,各種的好菜。
“老婆子我的大醬呢?”
“大過年的吃那玩意幹嘛?這麽多肉呢!”孫翠芳啐了一口。
“是啊爹,您看這小黃魚炸的多好,咱爺倆喝點。”
“好,喝點!”
孫翠芳母女倆也倒了杯紅酒,孫翠芳喝了一口搖了搖頭,“這玩意我還是喝不慣,老閨女去把你爹弄回了的那個葡萄酒給我倒一杯。”
“爹,什麽酒?”張玉鶴好奇地詢問。
“是山裏那村的一個姓郎老哥送我的,這老哥擅長釀酒。白酒好喝,自己釀的葡萄酒也不錯,高的不比城裏賣的差,低度的和果汁差不多。”
“哦哦,是那位郎大爺的酒。”
“是啊,純正的糧食酒,好喝。就是他這幾年也不怎麽自己釀了,賣不出去,不賺錢。其實那味很正的。”
“嗯呢。”張玉鶴點頭。
這倒是個新思路,別人賣不出去,他未必賣不出去啊。而且就算差一點也沒問題,來點犀浦草一切都解決了,犀浦草什麽都能調味的。
不過這事不急,在張玉鶴看來,郎家的酒并不是味道不好,而是沒有銷路,現在這種個人小作坊釀的酒根本就沒出路,恐怕也就他們這些熟人才會去買。
張玉薇去給孫翠芳拿了酒過來,也順便拿了瓶白酒給張長貴兩人。
“你嘗嘗。”
以前張玉鶴年紀小,過年也就嘗一嘗,對于郎家的酒印象并不深刻。此刻一嘗,這酒的味道雖然不見得比什麽五糧液、茅臺的好,但是也是滋味醇厚,能喝出來确實是純糧食釀造的好酒。
“爹,這酒真不錯啊。”
“是吧?爹還能蒙你。你郎大爺家的酒好着呢,就是賣不出去。”
“那爹,你看咱們賣怎麽樣?”
“咱們?”
“嗯,郎大爺那邊賣得不好無非就是幾個方面,知道的人少,也運不出去,商店更是沒人來他這裏進貨。”張玉鶴抿了一口說道,“而且規模也太小,這麽小哪裏能賺到錢。”
“你說的沒錯。有辦法麽?你郎大爺家裏也挺困難的。小時候上山打獵還給咱們家送過肉呢。”
“是啊玉寶兒,你要是有辦法咱們就幫一把。”
張玉鶴一下就笑出來了。
他爹媽就是這麽善良,別人對他們一點的好,都能記上一輩子。哪裏像他似的,想的是賺錢。
不過這也不錯,大家一起賺錢,一起發財。
“回頭咱們投錢把郎大爺家的小作坊擴建一下,讓他能多釀點。還得去辦個正經的執照,這樣咱們才能往咱們店裏放,也一起賣。”張玉鶴笑道,“現在咱們店裏人氣可也不低了,絕對能推出去。”
“好主意,等過了年我就是去你和郎大爺說。”
大年初一,張家沒斷了來拜年的,張玉鶴也跟着他爹去挨家拜年。他們家是幾十年前搬來這邊住的,已經沒什麽親戚了,就剩下這些鄉鄰要拜年。
破五這天,趙一虎帶着張曼過來了,今天吃完了餃子張玉鶴就要坐飛機去往京城了,他們夫妻不光是來送別,也負責給張玉鶴送走。
一盤盤熱騰騰的餃子端上桌,張玉鶴卻沒有了往日的好胃口,勉勉強強吃了幾個。
“玉寶兒,到了京城別忘了打電話,多跟我們視頻啊。”
“多穿衣服,別着涼了,要愛護好自己身體。學習別太辛苦,累壞了媽心疼。”
“想吃什麽給媽說,讓你姐姐給你發快遞過去。”
孫翠芳準備了大包小包的吃食,囑咐的話一句又一句。張長貴坐在炕頭卻一句話不說,旁邊張玉萍和張玉薇姐倆紅着眼圈。
“爹,媽,姐,三姐我走了。”張玉鶴背上大包小包,拖着行李箱和爹媽告別。
“嗯,好好的啊。”張長貴看了兒子半晌,只悶悶地叮囑了這一句。
“知道了爹。”張玉鶴笑笑,在趙一虎的幫助下将大包小包運到車上,離開了家。
車子剛開出村口,張玉鶴的眼圈就紅了。在家強顏歡笑,那是不想爹媽擔心。
“弟弟,想哭就哭吧,這裏就姐姐在呢,沒人笑話你。”張曼陪着張玉鶴坐在後排安慰道。
“嘿,當我不存在啊。哭吧哭吧。”趙一虎貼心的給張玉鶴放了一首歌。
聽着劉德華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張玉鶴這想哭的感覺一去不複返,發而有點哭笑不得。這夫妻倆插科打诨的,讓他情緒倒是好多了。
到了機場,趙一虎兩口子進不去了,只能和張玉鶴告別,“弟弟放心吧,家裏有我罩着呢。好好學習!”
“謝謝大哥,謝謝……姐。”
送走了兩人,張玉鶴看看自己身邊的大包小包。這些東西都是爹媽給帶上的,可惜,絕大多數都是帶給容恣言的。
也不知道到底哪個是親生兒子了。
找了個不起眼的角落将東西一樣一樣小心地收到系統倉庫裏,只剩下一個背包,張玉鶴進了安檢。
幾個小時後,飛機在帝都機場降落,張玉鶴深深吸了一口氣。
帝都,我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