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4.鑒定-01

接下來,葉懷睿簡單了解了一下案情,發現這果然是一樁十分神奇的case。

死者名叫王小伍,今年十四歲,在城西一所中學讀二年級。

這小孩念書不太行,家裏也不怎麽管,經常曠課逃學,認識了幾個社會青年,成日跟他們招貓逗狗,淨幹些惹是生非的破事。

簡而言之,王小伍就是個小混混。

昨天晚上,王小伍跟兩個“兄弟”到一間網吧打游戲,一直玩到淩晨四點多,三人覺得肚子餓了,于是打算出門吃宵夜。

既然是吃宵夜,那就得花錢。

三個小混混錢不夠了,就在半途盯上了一個落單的路人,想從對方身上搞點兒票子來花花。

被他們盯上的男人名叫班鐘,是從暹羅國來的務工者,在一家酒吧打工,本身也不是省油的燈。

班鐘見自己被三個人圍堵在小巷裏,領頭那人還帶着刀,竟然從外套裏抽出一把手槍,朝他們扣了扳機。

“砰”的一聲,三個年輕人吓得魂飛魄散。

年紀大的兩人扭頭就跑,而王小伍則大叫一聲,一頭栽倒在了地上,再也不動了。

男孩的慘叫聲驚動了附近一個路人,他立刻打電話報了警。

警車和救護車幾乎是前後腳趕到現場,距槍響不超過十分鐘。

警察在現場逮捕了守在王小伍身邊的班鐘,而醫生經過一番努力,也沒能救回少年的性命。

班鐘被捕後交代,他當時被王小伍的反應吓了一跳,連忙收起手槍,跑到少年身邊,将人翻了過來——就看到少年雙眼上翻,唇色發绀,再一探鼻息,已經斷氣了。

“槍擊死?”

Advertisement

聽到這裏,章明明忍不住開口猜測,同時将解剖臺上的屍體上上下下掃視了幾遍,“……可是,沒看到血跡啊。”

“沒錯,這就是最奇怪的地方了。”

黃警官回答:

“因為,班鐘身上帶的只是仿真玩具槍,裝4.6毫米BB彈的那種。”

章明明挑起眉,面露詫異,“玩具槍?”

“沒錯,就是玩具槍。”

黃警官擡手比了個“射擊”的姿勢,“BB彈打到眼睛或許會受傷,但直接打死人嘛……”

是的,4.6毫米的BB彈幾乎不可能一槍打死人,這是常識。

“現在小孩的家屬正在鬧呢,堅持說人是被槍殺的。”

黃警官苦笑着搖了搖頭:

“死者是未成年人,疑犯是外國人,死法又特別離奇,卧槽,完全就是媒體最喜歡的素材了!不趕緊弄清小孩的死因,事情會很麻煩!”

葉懷睿心下了然。

難怪一大早就把遺體送來給他們屍檢,畢竟警方什麽都不怕,就生怕案情未明就被媒體過度渲染,鬧大了不好收場。

“行吧,那咱們就動手吧。”

葉懷睿戴上手套,将手術衣的袖口掖進手套裏。

“來看看這位小哥到底是怎麽死的。”

&&& &&& &&&

躺在屍檢臺上的少年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藍色短袖T恤,一條過膝的七分闊腳褲,腳上的跑鞋掉了一只,衣服上沾了灰塵,雙側手肘和小腿肚上都有一些不規則的片狀擦傷,看上去是倒地時留下的。

葉懷睿和歐陽婷婷将死者身上的衣物全部移除,仔細地檢查屍表傷痕。

王小伍身高147公分,發育正常,營養中等,背部有暗紅色屍斑,指壓可褪色,與死亡時間吻合。

除此之外,死者的前胸還有一片淺淺的淤痕,同樣呈暗紅色,位于在胸骨中下部,大約半個巴掌的大小,形狀呈不太标準的漏鬥形,邊緣不甚清晰。

“這應該是搶救時胸外心髒按壓的淤痕。”

葉懷睿示意章明明拍照,“除此之外,屍表未發現其他外傷痕跡。”

接着他又檢查了屍體的其他部位。

死者膚色正常,睑結膜和球結膜蒼白,沒有出現黃染,也沒有看到出血點,頭顱、胸肋、脊柱和四肢長骨無骨折;最重要的是,并沒有在男孩身上發現任何一個彈孔或疑似被橡膠子彈擊中的痕跡。

“這麽看來,死因确實不像是中彈啊。”

歐陽婷婷說道:

“難道是猝死?”

其實,在法醫的屍檢工作中,最後證實是猝死的案例并不少見。

猝死的本質為內在疾病導致的自然的非暴力性死亡,經常因為死者貌似健康,沒有先兆的突然死亡而引起懷疑。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臨床和法醫學實踐證明,幾乎人體所有系統的疾病均可能引起猝死。

最常見的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其次是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病變,更罕見的還有感染、免疫、內分泌等等因素。

若死者疑似猝死時,法醫學鑒定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王小伍以前有生過病或者受過傷嗎?”

葉懷睿問坐在一旁的黃警官:

“他死前精神狀态怎麽樣?有沒有跟同伴提過自己有什麽不舒服的地方?”

“沒有。”

黃警官回答得十分迅速,顯然也是早就了解過情況的:

“他爸媽和兩個姐姐都說孩子平常挺健康的,連感冒都很少有。他那倆‘哥們兒’也沒發現他在死前有什麽不對勁的。”

他比了個“倒地”的姿勢。

“據說當時這孩子大喊一聲就嘎嘣倒了,一點預兆都沒有。”

黃警官頓了頓,接着補充道:

“而且急救車趕到時,王小伍就已經沒有心跳和呼吸了。根據嫌疑人的說辭,人倒下就不行了。”

“好吧。”

葉懷睿點了點頭,自嘲道:

“現在壓力又回到我們身上了。”

在死者的親朋好友甚至醫務人員都沒法提供可靠的病史,唯一的目擊者又正好是嫌疑人的時候,法醫的屍體解剖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就是明确是否猝死的關鍵了。

好在王小伍剛死不到六個小時就送上了解剖臺,屍體新鮮,保存情況也很好,死後組織自溶和腐敗對組織學所見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藥物和毒物等相關檢驗的準确性也會更高。

疑似不明原因猝死的屍體,屍檢的過程尤其漫長而繁瑣。

因為它必須在全面且系統的檢查之後才具有公信力。

尤其死者是個活潑健康的十四歲小少年,要說服家屬孩子死于突發疾病,就必須拿出足夠有力的證據。

但偏偏老天爺也要為難他們,要确定王小伍的死因竟然出奇的艱難。

一開始,葉懷睿和歐陽婷婷打開了死者的頭顱。

皮下及帽狀腱膜沒有損傷或是出血,顱骨完整,沒有骨折痕跡;硬腦膜、蛛網膜、軟腦膜,大腦、小腦、腦幹、垂體表面都沒有發現病竈或是出血竈;腦脊液也是澄清的。

雖然因為腦組織要用甲醛溶液固定,還沒做切開,但憑葉法醫的經驗,應該不是腦部的問題。

接下來,他們又打開了死者的頸部、胸腔、腹腔和盆腔。

葉懷睿一個一個系統地排除着那些常見的猝死原因。

他仔細地檢查王小伍的肺動脈和冠狀動脈的開口、走行與管腔情況,看心髒瓣膜、心肌和主動脈有沒有病變或是畸形,還注意了窦房結的大體結構有無異常。

然後他又檢查了少年的呼吸道。

喉頭沒有水腫,氣管和支氣管內無異物,咽後壁幹幹淨淨,雙側肺葉完整,沒有破裂的肺大泡,也沒有肉眼可見的包塊、炎症、滲出或是出血。

接下來是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統……

黃警官枯坐在解剖室裏,眼瞅着指針一圈一圈地轉,從剛上班一直走到午休,又直接走過了飯點兒……

“唯一的陽性體征。”

葉懷睿終于宣布了他的屍檢所得:

“死者的胸腺增大了。”

黃警官:“‘胸腺’?”

他是金城本地人,習慣說方言,普通話口語完全就是“你有沒有理由死(你有沒有旅游史)”的水平,加之“胸腺”對非醫務工作者的警察來說,并不是個經常能接觸到的名詞,所以他甚至不确定自己聽到的是哪兩個字。

“什麽是‘胸腺’?”

“胸腺是人體的一個免疫調節器官,大概在這裏——胸骨柄的後方。”

葉懷睿用食指在自己的心口正中點了點,向一臉茫然的黃警官解釋道:

“胸腺在新生兒和嬰幼兒時期比較大,青春期時最大,成年後會逐漸萎縮,到老年時就差不多全被脂肪所替代了。”

他又指了指托盤上那一塊游離的灰紅色肉塊,接着說道:

“在王小伍這個年紀,胸腺組織一般為25到40克左右,均值30克,而他的胸腺卻有足足55克,明顯超過了平均值。”

黃警官連連點頭:

“所以呢?胸腺增大會讓人猝死嗎?”

“很遺憾,我只能回答你,不确定。”

葉懷睿笑了笑,“因為,這是一個很有争議的問題。”

黃警官:“???”

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睜大雙眼,一臉震驚地盯着葉懷睿。

“Dr.葉,求求你了。”

等了好幾個小時,就等來這麽一個回答,這位警官大哥簡直都想來個失意體前屈了:

“這案子可是家屬和媒體都盯着的,你就不能給我個肯定些的答案嗎?”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的案例改編自《法醫學雜志》2008年第24卷 第3期,李建梁法醫報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