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2月(9)
“想想看, 一旦我們的設想成功,制造一艘航空母艦,就能收獲兩艘同等質量的, 擁有一百架戰鬥機, 眨眼的功夫還能翻個倍……不對不對, 這些東西,我指的是武器, 恐怕我們不會再需要了。我們不用再為了資源争鬥,所有人的吃穿用住都會被解決。我們可以與更多的弱平行宇宙産生聯系,就像孩子牽着許多氣球。資源會翻一倍、兩倍、三倍……”
“不用擔心人口過少, 因為只需要一半甚至更少的人工作就能得到與現在一樣多的成果。更不用擔心人口過多, 畢竟我們将會擁有不止一個地球。上帝啊, 我是頭一次看到這麽光明美好的人類未來。實不相瞞,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人類快要玩完了。”
“如果可以把三十二日的資源帶到我們的世界來,反過來推論,也能把我們世界的東西帶過去, 比如核廢料和大量無法處理和降解的垃圾!”
盡管資源搬運還只是一個口頭上的設想,但想想它能帶來的諸多好處就足夠讓人心頭發熱了,以至于衆多激動的領導者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商量行動規劃了。
首先, 明确無疑地是,量子大壩以及它記錄的信息是屬于全人類的財産, 絕不允許某一個國家或某幾個國家用任何理由獨占它。
至于發明者雷利·羅恩?
“哦,我想,他肯定更樂意看到他的遺産惠及全人類。”
“再說了, 屬于雷利·羅恩的那座量子大壩實際上已經被他自己銷毀了, 而三十二日的那一個嚴格來說并沒有主人。它就像我們腳底下的地球一樣,會無私地養育所有生靈。”
在這一個共識的基礎上, 如何進行利益分配就成了頭等要緊的事。
按照“多勞多得”原則,誰在該計劃中出力更多,例如前期将三十二日中量子大壩的技術數據和記錄信息帶回本宇宙、中期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後期相關機器設計建造、最後的人力搬運,綜合起來哪個國家貢獻更多就應該得到更多的話語權和分配權。但一些小國家生怕某些大國在這些過程中利用各種手段進行變相的技術壟斷,堅持要制定出一個公平公正同時又能兼顧人道主義的詳細協議出來,這将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工作。
而一些大國也在權衡思索如何使形勢對自己更有利。沒有人真的覺得擁有量子大壩,人類就能立即變成協同一心的共同體。他們更擔心全球最強大的那幾個國家中會不會有誰借此機會異軍突起,成為前所未有的超級強國并統領全球。
也許在遙遠的将來,完全統一的地球會更為和平美好、團結強大,人們都會忘記國籍只認同地球人身份而和諧生活。但此時此刻,每一個國家領導人都更願意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去争取利益。
關鍵環節在于,要怎麽将量子大壩那龐大的技術數據和記錄信息帶回本宇宙——可以說,誰能更快掌握這些信息、掌握更多信息,就是占據了絕對先機。
這個時候,他們終于想起先前簽訂過的科學家豁免協議,正好按照協議上的名單,将物理領域、機械領域的人才都加緊培訓一番,再運送到那座島上去,借由他們的記憶和理解慢慢将知識轉運回來。這期間,這部分人都得待在一起,每次從三十二日出來,就得第一時間在所有國家監督組的監督下将記憶中的內容複寫出來,進行信息共享。
随後會議中最大的一些分歧陸續出現了。
要派多少人去合适呢?僅僅看量子大壩的廢墟就知道這是一個龐大複雜的工程,自然是有多少人才就派多少人才,三十二日的人口那麽稀少,這些領域人才全都加起來也算不上多。
但問題是,有的國家相關人才多,有的國家相關人才少,有的小國家甚至一個都沒有,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僅僅是運氣而已(全是運氣也不使然,從概率上考慮,人口多、教育發達、科技水平高的國家被三十二日選中的相關人才會多一些),無論如何,如果從派去多少人才就開始算貢獻度,這對于國力稍弱、運氣不好的國家來說一點兒也不公平,他們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被排擠在圈子外面。但如果不算,對于出了很多人才的國家顯然也不公平。
要是換做別的時候,那些人才多的國家才不管公平不公平,多勞多得才是最公平的。但他們怕那些無法參與進來的小國家會抱着玉石俱焚的态度在三十二日針對量子大壩進行破壞,于是只好同意出一個“低保”措施,哪怕沒有人才委派也有一定的貢獻度,然後以這個數值為基礎,每多派一個人,就多一點貢獻度。而超過五個人,再每多派一個人的貢獻度就要減半,如同高收入要采取高稅收一樣,防止出現貢獻寡頭,盡量使貢獻趨于平均。
委派的人解決了,那如何對他們進行任務分配?一個先進理論和一項大型工程中蘊含的內容肯定有核心、重要、一般、細枝末節等幾個級別,因為人手不足而信息又十分龐大,只能讓他們進行分工合作,化整為零地将數據帶回來,但讓這些人分別記憶重要等級不同的數據對他們的貢獻度有影響嗎?
誰又去記憶更重要的一些內容,而另一些人去記憶不那麽重要的內容呢?是按照學術水平嗎?由于派去的人才擅長的領域重合率并不高,所以肯定還要針對量子大壩涉及到的知識出一個新的可量化的能力衡量标準。這個标準的制定對于所有國家來說又将是一場持久戰。
更要命的是,從三十二日出現伊始就陰魂不散的信任危機又一次籠罩了會議中的所有人。他們無法保證每一個記憶數據的人都能如實地将他所知道的東西都公開,你甚至不能判斷他的隐瞞是出于主觀意願還是他所聲稱的不小心記漏、記錯了。
如果負責記憶核心數據的人從自己國家領導那裏得到授意,刻意隐瞞或者誤報部分內容,然後回家關上門告訴自己人一起埋頭研究,如此一來他們的研究進度喜人,其他國家遇到技術瓶頸還以為是自己家的學者水平不夠。
所以為了保證公正公開,對一些數據的搬運是否是需要不同陣營的人一起記憶相互對照呢?需要幾個陣營才能保證這些人不會狼狽為奸呢?為了公正,對同一部分數據重複記憶的人員太多,大大地拖慢轉運效率是否是得不償失?搞不好等這一批三十二日者都老死了,也沒辦法将全部信息給記憶過來。
這些問題都迫在眉睫亟需解決,否則根本無法開展下一步的工作。但問題的複雜瑣碎、影響深遠、操作空間之大,導致短時間根本解決不了。下一次三十二日卻又要馬上開始了,這個2月只有28天,如無意外,三十二日将會持續29日、30日、31日、32日四天。
這麽漫長的時間,足夠三十二日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了。
他們只得把細節商議工作放在随後的一整個3月,當務之急是保護好三十二日裏的量子大壩。每個國家都會派人在量子大壩所在的那座島附近逡巡進行護衛,但任何人都不準登陸,以免有人藏匿物品。考慮到各個國家到島嶼的路程不同,他們共同約定了一個時間,只有在這個時間之後才能使用各種交通工具靠近島嶼十海裏範圍之內,在這之前的靠近行為都視為背叛人類聯盟。
一個離那座島較近的國家因此發了一筆小財。持續四天的三十二日,意味着除開船只,這些國家的人使用的直升機、戰鬥機需要經常補充燃料,讓他們往返自己國內補充燃料顯然不現實。正好這個國家有一處機場,儲存着大量航空燃油,并有一名地勤人員,可以提供加油和維護服務。當然,價格比現實中的翻上千倍都不止。
華國負責護衛量子大壩同時監視其他國家人員的任務自然要交由周燕安執行。
羅彩雲再三強調這次任務的重要性和危險性,因為這是頭一次在三十二日将大量不同國家不同立場的人聚集在一起,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就算一開始沒有,各個國家也會物色合适的有潛力的,有大半年的時間供他們培訓),他們可能會開軍艦、直升機以及戰鬥機,每種交通工具都會配有危險至極的熱武器,并且很難說這些人是否真的會嚴格服從命令而不滋事尋釁或故意搗亂。四天的對峙裏,如果有誰不夠冷靜謹慎,極容易發生摩擦。
周燕安常用的戰機是雙座的雨燕10,不過這次任務需要更好的機動性,哪怕有智能軟件輔助也很難完全發揮雨燕10的威力,于是改用單座戰鬥機矛隼,可以進行空中懸停可垂直升降,更為靈活。
還有一個好消息,華國與B國私下裏結為盟友。B國明面上會派一人駕駛直升機飛往那座島嶼,但同時會暗地裏讓一艘核潛艇走海路悄悄靠近。首先,兩國派去的人可以交替休息,其次,B國希望如果真的發生沖突,華國的戰鬥機能幫忙掩護他們的直升機和核潛艇,相對的,如果周燕安遇到困難,需要棄機跳傘的話,他們的核潛艇也會派救援船将周燕安接到潛艇裏去。類似形式的結盟在其他國家之間也非常普遍。
出了會議室,回到宿舍,周燕安對易阿岚說:“這次三十二日我們就要單獨行動了,羅組長讓我把你送到無人機基地後就去量子大壩島。”
易阿岚感到遺憾:“要是我對無人機能更熟一些就能至少操控一架無人機陪你一起去了。”
周燕安說:“沒關系,我還有其他盟友。”
“這一次要在三十二日裏待四天了啊。”
“獨自一人會害怕嗎?”
易阿岚搖搖頭:“要是以前可能會多少覺得有點焦慮吧,現在不了。”
周燕安好奇:“為什麽?”
“因為現在那個世界是可以被理解的,我們能用科學解釋它、描繪它。真實不一定能被科學解釋,但能被科學解釋的一定是真實的對不對?”
易阿岚的眼睛裏幾乎在發光:“所以三十二日是真實的,而不是一種随時會破滅的幻影。你知道嗎?一些電影小說都會講一些時空穿越、重生的故事,我看到的時候覺得能改變遺憾、重活一世實在太好了,但深入想想,要是真的發生在我身上,我恐怕更多的是抗拒。因為這意味着如果我過去所經歷的一切都會被改變、都不存在,那我現在所做的一切也可能再次被改變、被抹殺,我就找不到我存在的依據了。
“最開始三十二日給我的感覺就是這種無法形容的虛無,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又怎麽會冒出這樣一個東西?就好像當你發現一只蟑螂時,其實你的家裏已經有成百上千只蟑螂了;當你遇見一個分不清真假的存在,那麽其他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不确定的了。”
易阿岚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周燕安的手,溫熱的觸感是真實的,這個世界是真實的,三十二日也是真實的,短暫的分開并不會讓他感到煎熬,因為他已經知道,三十二日不會突然消失,正如它的出現一樣有理可循,他和周燕安的相遇從來都不是脆弱的可以被抹殺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