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4月(1)

油畫女子的灰燼變成了眼前枯敗老人的臉, 都有着類似的黯淡和衰亡。

易阿岚笑着對雷利·羅恩教授說:“我從三十二日回來了,我們順利登陸了您的小島,那裏真美啊……”

這個時候, 世界還照常運作着。夜半球在沉睡, 晝半球在建設, 共享同一個美夢。

噩耗抵達時,羅彩雲正好從補眠中清醒過來, 自從三十二日發生後,每到月末總是不能正常休息,通常淩晨才能找到空隙睡上小半天(這還是三十二日裏一切正常的時候, 否則一連好幾天也只能累積睡上幾個小時)。

她來到自己的辦公室, 很高興自己的任務逐漸輕松, 現在對三十二日的焦點都集中量子大壩島, 更好管理了。

她前腳到,後腳就跟來一個人,是三十二日物理化學小組的負責人。

羅彩雲看見他時, 幾乎吓了一跳,他看上去似乎好幾天沒睡過覺,雙眼血紅, 兩腮浮腫,臉上的表情灰暗得好像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李教授, 你怎麽了?多注意休息啊。”羅彩雲連忙起身迎接他,給他倒了一杯溫水,“你都這麽累了, 有什麽事之後再彙報也行, 現在去睡覺吧。”

李教授擡起那雙空洞的雙眼:“沒有以後了,羅組長。”

羅彩雲擔憂道:“怎麽了?你的身體?”

“我們人類, 完蛋了。”李教授凄慘一笑,“全完蛋了。全都要死。”

他顫抖着手遞出那份以最後的理智編寫的報告。這實際上是一份昭告世界末日來臨的宣言書。

最早的端倪來自于一些看上去并不要緊的地方報告,當時三十二日才出現不過四五次。某些區域出現了異常輻射現象,但是輻射的有效劑量很低,并沒有對人體産生傷害。而他們能發現這些還遠遠不成氣候的有害輻射,是因為當地大多都存有放射性物質或放射性武器,因此安裝了高精密的輻射檢測器。偶爾有些微洩露雖然會引起恐慌,但只要發現及時、維護得當很快就能解決隐患。

收到輻射檢測器的警報時,就有專人去篩查輻射源,但奇怪的是,所有可能洩露輻射的地方都完好無損。第一次只好不了了之,第二次異常輻射再出現時,任是誰都知曉了其中的規律,因為這種輻射都是在三十二日出現前後才會被檢測到,盡管有效劑量還是很低,相關主管還是将報告遞交給了三十二日緊急事務組,組裏又再分配給李教授領導的物理化學小組。

李教授感到十分奇怪,如果說三十二日在向外散發輻射,那他設在事務組圓形大廳裏的輻射檢測器沒理由沒有任何反應,他敢說,他的輻射檢測器比其他地方的要更精良,最差也是效果持平。

出于這種困惑,李教授在随後的一次三十二日發生時,更為關注輻射方面,增加了多種輻射檢測器(包括報告裏提及的那款輻射檢測器),并增派人手專門盯着,但始終沒任何發現。

更奇怪的是,這次三十二日之後,最先報告的地方再次傳來消息,他們這一次依舊檢測到了異常輻射。與此同時,又有另外一個地方遞交報告說他們也檢測到了異常輻射現象,也是在三十二日前後出現,并且有效劑量很低。李教授還特意深夜致電這處地方所用的檢測器型號,與他增添的其中一種是完全一樣的。

在相關報告陸陸續續呈遞了五份之後,李教授發現都是這五個地方都是極其重要的軍事中心。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是軍事中心,也沒有足夠精密的輻射檢測器能率先發現異常輻射現象。但問題在于,輻射檢測器性能出色的軍事中心也不止這五個,包括他現在多待的事務組也是有過之無不及。

為什麽偏偏是這五個地方檢測到了?是地域原因嗎?但這五個地方的位置并不接近,檢測時間也有先後,沒有規律可言。

如果不是因為最高級保密要求,李教授以及這五個地方的輻射管理部門應該很快都能發現它們的相同之處,即,它們都在清除計劃裏,在三十二日裏,它們這些地方都已經炸彈銷毀成一片狼藉。

如果他們能把清除計劃的內容了解得更詳細一點,還會發現,一旦他們所在的地方在三十二日裏被執行清除計劃之後,他們才會開始檢測到異常輻射。

出于國家安全設置的保密措施,導致信息不對稱,成了他們追尋真相的制約。

再加上檢測到的異常輻射有效劑量低、無危害,也并不是所有處于清除計劃的區域都發現了異常輻射(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地方只配給了濃度達标才會進行提醒的輻射檢測裝置,沒有精确讀數的檢測器),因此沒有産生大的影響,也就沒有引起知曉內情的高層重視,只有研究人員在重點關注。

直到冬天,發現異常輻射現象的地點已增加到了六個,并且前五個彙報他們每次檢測到的輻射劑量看似一直很低,但其實在以緩慢的速度增長,如果不盡早查出原因、弄清原理,他們擔心終會增長到能危害身體健康的程度。

其中一個地點,正是西北空軍武器研發中心,主管因為憂慮和中心的總工程師宋銳提及了這件事。宋銳注意到輻射出現的時間不是三十二日第一次出現時,而是易阿岚他們來此之後的那個三十二日,認為可能和清除計劃有關。

該主管将宋銳的猜測告知給李教授,李教授随後向組裏進行了特別申請,确認了剩下六個地點的三十二日清除行動與發現異常輻射的時間完全吻合。

李教授又向羅彩雲提出要和清除計劃同步進行研究,因此得知了其他在三十二日被清除的機密要地。在下一次三十二日發生前,李教授向硬件配置不到位的衆多基地提供了精密輻射檢測器。無一例外,這些地方都在三十二日出現前後檢測到了那種異常輻射。

一開始他們以為是三十二日裏炸彈導致了基地內放射性物質的暴露,有微量輻射不知為何影響到了現實世界。但他們對檢測到的輻射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确定,這種輻射與他們已知的輻射并不相同,不屬于他們所儲存的放射性物質和放射性武器。

李教授對這個現象愈加着迷,他開始在各個地點盡量多地布置輻射檢測器,鬧市街區、荒郊野外、建築工地、地下、河底等等,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十分尋常的地方居然也有部分檢測出數值不一但相對較低的異常輻射。

李教授大為不解,将所有檢測地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一一歸納後,他很快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那些檢測到異常輻射的地點都有同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即和三十二日裏的相同區域之間會有很大的不同。極為典型的就是那些列入清除計劃的軍事重地,三十二日裏它們的信息儲存被格式化、建築群都被轟炸殆盡,而現實中它們還好好的。

再比如,後來檢測到異常輻射的建築工地,李教授了解到該建築工地是在三十二日出現後才開始動工的,這也就意味着,雖然現實中這裏一棟棟高樓的骨骼已經成型了,但在三十二日這只是一片長滿野草的荒地。

檢測到異常輻射的還有一條能見到河床的在冬天幹涸的河,它在三十二日的夏天裏河水豐盈。

由此可以推測,一個區域在三十二日與現實中的不同,或許是産生異常輻射的原因。

但另外一些檢測不到異常輻射的地點,要說和三十二日完全相同,卻也不盡然。

現實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四季輪換,沒有一個地點和七八個月前一模一樣。比如他們天天待着的事務組吧,事務組的所有建築雖然在三十二日前已經建好,本打算用作物理研究所,後來撥給了三十二日緊急事務組。

事務組用各種家具、電器、設備将建築填滿,進行日常和實驗活動。而三十二日裏,事務組只是一組空蕩蕩的建築而已。

這兩者之間當然也有很大的不同,但為什麽卻沒有出現異常輻射呢?

這種不同,與檢測到異常輻射地點與三十二日的不同,又有哪些本質區別呢?

李教授腦海裏幾乎是立刻就浮現出可以解釋這種本質不同的概念:熵。

熵是人類提出的一個物理概念,物理意義是對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一個封閉系統裏,熵值的高低代表着混亂程度。打一個簡化的比喻,如一個房間,如果房間裏東西擺放有序,那熵值就低,如果一片混亂,熵值就高。

與熵有關的熵增定律認為,封閉系統內熵只能增大或者不變,而不能變小,最終只能抵達熵最大的狀态,也就是系統最混亂無序的狀态。宇宙作為一個大的封閉系統,熵值始終在增加,秩序慢慢崩塌,最終走向毀滅。

異常輻射發生地現實與三十二日中的最大不同,就是熵的不同。軍事基地現實中運行良好,有序,熵值低,而三十二日裏基地信息丢失、一片混亂,到處是無效能量,熵值就高。而事務組,三十二日裏空蕩蕩的建築當然是有序的,熵值低,現實中雖然添加了很多物品,但依舊是有序的,熵值雖與三十二日裏的略有差別,但也很低。

不過熵是封閉系統、孤立系統裏的概念,而這些區域顯然都是開放的,地球也是一個開放系統,無時無刻不和外界交換能量。

但顯然弱平行宇宙和本宇宙這兩個相同的大型封閉系統,會有某種物理機制量化各自內部中的熵,并在疊加轉換過程中,因為某些區域的熵值差別較大而産生輻射。

按理說,熵本身不會對人産生直接的影響,哪怕一個人處于極度混亂的系統裏,讓他感到不便的是沒有有效能量可以使用而導致無熱能取暖、無能量飽腹、無動能行走,而不是熵這個概念直接對人類發動攻擊。

但現實中有些現象能提供借鑒和理解,如電勢差,一只小鳥站在高壓線上不會觸電,是因為小鳥體型很小、兩爪距離很短,兩爪之間的電壓也就是電勢差很小,因此流經小鳥身體的電流很小。換只大鳥如老鷹,或者人,碰觸高壓線就會立即觸電。

同理,人類處于充滿熵的宇宙中,也因為相對于宇宙而言尺度太小,熵不會對人類産生影響。但弱平行宇宙的存在,就如同多了另外一個導體形成電流回路,讓兩個宇宙的熵有了“勢差”,從而對小小的人類産生傷害。

因此李教授将這種因三十二日而起的異常輻射命名為熵差輻射。

目前檢測到的熵差輻射的有效劑量還很低,不會傷害到人類的身體。

但問題是,熵無時無刻不在變動。尤其在地球上,因為人類活動時常使得熵低的區域變得熵高,也會通過工業制造使熵高的東西熵值降低。花草樹木也在時時刻刻吸收能量、傳遞能量、消耗能量,這都在改變着熵。

地球上的熵如同一鍋沸騰的水,此起彼伏。

而三十二日,因為人口大大減少、時間流速不同、部分人的銷毀行為,使得兩個宇宙中地球上的熵差越來越大。

李教授通過對過往多次熵差輻射收集的數據建立了一個模型,發現熵差輻射的劑量是呈指數增長的,并且随着時間發展,熵差輻射出現的區域越來越多。現在,随便哪條大馬路上也能在三十二日出現時檢測到低劑量的熵差輻射,部分熵差較大的地方,應該要立即安排人撤離那片區域,否則将會被熵差輻射影響。

按照他的模型估計,大約再過四五次三十二日,熵差輻射就足以對人體産生致命傷害——全地球的人類。

所謂的弱平行宇宙,從來不是予取予求的資源倉庫,而是不動聲色的死神。

作者有話要說:

熵的定義其實還有點複雜,不像我說的那麽簡單。我記得有本書用了很形象的房間的例子來解釋,但我翻了好幾本沒找到,只能按照我的記憶和理解舉了一個簡化的例子,意思就大致是那個意思,小說裏需要用到的理也就差不多是這個理,有序無序的差別,大家理解就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