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十月。
國慶假期是放一個禮拜。
但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三天是最多的了。
經過那個晚上的泡面宵夜,兩個人的關系,已經變得緩和起來。
雖然北歸的話照舊不是很多,面色平和。
發呆的時間,多于跟人交談。
但應疊給她的一些照顧,比如說給她溫牛奶那些,她都有接受。
應疊照舊是個話唠,喜歡絮絮叨叨跟她說很多話。
剛開始是會在意她怎麽不回應自己啊什麽的,時間久了,就習慣了。
她說十句能夠被回一句。
也覺得還算可以,不會太糟糕。
心裏想,至少現在是有回應的。
總比一開始,被忽略的要好。
或許是因為應疊這樣的好脾性吧,北歸跟她相處的時候,還算覺得舒服的。
最起碼她沒有在自己不想說什麽的時候,硬要自己回應。
而且她很尊重自己生活習慣。
Advertisement
從不過多幹涉。
這是北歸所沒有想到的。
之前和奶奶住的時候,雖然奶奶很疼她,但是老一輩的人,總喜歡将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在下一輩的身上。
最常見的就是他們覺得你冷,或者是覺得你餓。
北歸跟奶奶住在一起的時候,其他都還好,這點是最要命的。
有時候下晚自習晚了,她白天吃的也不是很多,奶奶就會覺得她餓。怎麽樣都得給她準備宵夜。
但其實,她根本就吃不下。
可有時候,為了不讓奶奶失落。
還是會硬着頭皮去吃。
吃了後一時半會消化不了,最後就只能躲在衛生間裏,把吃的東西全部都吐出來。
晚上才能睡一個好覺。
跟家裏人住在一起的時候,北歸無法拒絕家裏人給她的安排。
所以在學校的時候,她會隔絕所有。
盡可能的不和其他人接觸,不讓旁人影響到她。
可一些根深蒂固的影響,還是會在不經意間顯露出來。
這是北歸非常讨厭的。
關于對自身這點的認知,她沒有跟任何人說過。
甚至以前意識到這點,也不知道該如何總結。
可在跟應疊相處後,她在某個夜裏,恍然間意識到了。原來,跟人接觸和相處,也并不是什麽讓人特別惶恐的事情。
之前北歸總覺得,跟別人熟了之後,就會被要求做一些自己不太喜歡做的事情。而她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怎麽拒絕。
所以才會本能地排斥跟別人接觸。
應疊當然不知道這些。
她這個人看事情很簡單的。
只要自己确定了想去做這件事情,就去做。
就跟當時決定要外出實習一樣。
多少人勸她說,在本校實習多好。
都是本校的老師,随便走一個過場。
這是運動員才有的權利,其他同學都要接受學校的安排。必須要實習,而且在實習結束的時候,還要拿到實習學校蓋的章。
才算是可以有實習的分。
不會影響畢業。
但那時候的應疊心裏想的完全不是這樣的。
她要的不是一張實習證明的紙,而是她想要體驗一下,不同于眼前單一的生活。
她在試圖尋找。
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這些,應疊也沒有告訴北歸。
就連學校領導都不知道。
他們就是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了。
放棄了訓練和比賽,去一個高中實習。
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而且,還會影響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
嗯。
對于這點,應疊沒有反駁任何。
她不需要和誰解釋。
就連她的父母,都不會過多去束縛她的人生。
何況是旁人。
帶了她三年多的教練。
也沒說什麽。
他肯定偷着樂吧。
本來就覺得她是刺頭。
現在自己主動退出,多好的事。
每個睡覺前的晚上。
應疊都會想這些事情。
她嘴上說,不帶稀罕的。
心裏到底還是有些在意的。
畢竟那是她以前的習以為常的生活呀。
應疊每次想到這裏,都會戛然斷掉。
她看着是個話唠,愛碎碎念。唯獨這件事情,她沒有和任何人商量。
也從未跟人抱怨一句。
她始終記着。
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國慶假期對比北歸的三天,應疊可是擁有了一個禮拜的時間。
本來是打算外出旅行的,這些年,她是去過不少地方。但每次都是因為參加比賽,從來沒有單純地玩。
但問了小孩的課程,還是決定回家一趟。
應疊的家在本省,不在本地。
跟北歸的家比起來,還是有點距離的。
從前訓練忙,放假的時候,只想躺着,壓根不會去想回家的事情。
現在停止訓練了,感覺一下子多了好多時間。
回家前應疊問北歸,要不要去自己家玩。
北歸愣了愣。
應疊解釋,我們家應太後說,跟你媽媽是好朋友,雖然以前咱們兩家都沒有怎麽走動,但現在情況不是不一樣了嘛。
那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回家?
有點突然。
北歸反應了幾秒鐘,才回:“我……”
應疊看出了她的猶豫,讪笑着說:“也沒事,我家沒你家那麽近。你現在學業重,還是別那麽來回折騰比較好。”
好吧。
北歸想說的話,又噎了回去。
應太後應該是她媽媽吧,她想要邀請自己去她家,肯定也是因為她媽媽要求的吧。
她說不定是不願意帶着自己這麽一個不愛說話的拖油瓶吧。
北歸低着頭,回了房間。
之後一直到國慶假期。
兩人都沒怎麽說話。
假期開始的那天,應疊還特地問:“真的不要我送你回去嗎?”
北歸搖頭回應。
那行吧。
應疊要趕最近一班回家的高鐵。
拎着行李先走了。
她走後,北歸一個人窩在沙發上。
突然感覺渾身的力氣被抽空。
她打開手機。
又點開看了看前兩天奶奶給她發的語音。
奶奶跟她說,這個國慶,她要回一趟老家。
北歸問她要不要自己跟着一起去。
奶奶說,不用。
你大伯來接的,你好好上課吧。
爺爺走後,奶奶搬離了老家,住到了城裏來。
但每年有一段時間,會回老家住一陣。
那段時間,在鄉下的大伯會負責照顧起居。
雖然大伯一直在鄉下,跟北歸家不太走動,但對于贍養老人這一塊,兄弟倆都各自盡孝心。
這也是奶奶願意兩頭跑的原因。
奶奶不在家。
父母跟着項目全國各地跑。
家裏一下子就沒人了。
在應疊問她要不要去她家的時候,北歸就想跟她說這事的。但怎麽也沒想到,應疊覺得她不願意去。
本來是兩個人的生活。
突然間,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
孤獨感湧上心頭。
北歸縮在沙發上睡了過去。
覺得孤獨了,又不想社交,躺着睡覺,便是最佳解決方式。
應疊接到應太後的電話時,正在檢票大廳候車。
電話裏應太後知道應疊要回家,就問有沒有把小北歸一起帶回來。
應疊回:“沒有啊。她好像不太願意唉。”
應太後:“什麽叫不太願意?”
應疊不知道要怎麽形容。
反正她也是憑直覺猜測的。
應太後:“你知道她現在是一個人吧?”
應疊:“她應該是要回她奶奶家的。”
應太後:“你又在那放屁了。”
應疊:???
應太後說:“她媽剛給我發語音,說她小北歸的奶奶前兩天跟着她大伯去鄉下了,現在家裏沒人。”
啊?!
“我不知道這事啊……”
應太後吐槽:“是你壓根沒問吧。”
應疊:“……”
應太後:“你負責把小北歸給我帶來。要是她不來,你也別回家了。”
應疊:“……”
天地良心。
真想去醫院做個檢查,她到底是不是她媽媽親生的。
心裏雖然有些郁悶。
但應疊還是乖乖出了火車站,打車回家。
打車回家的路上,應疊一直在想那天她問北歸要不要去她家的場景。
那天好像的确是她有些急了。
還沒等北歸把話說完,自己就先否定了。
這點不好。
跟小孩子溝通,要有耐心一些。
嗯。
說服好自己後,應疊開始重新訂票。
但她也不知道那小孩的身份證號,買不了票。
想了想還是把票給退了。
等見到她,再一起買吧。
應疊性子急,這是很久以前她就知道的。
不僅是她,她媽媽也是這麽一個急脾氣的人。
還有周圍的隊友同學啊,都挺急的。
要做一件事情,就必須立刻馬上去做好。
一刻都不能耽擱。
這跟平常對自己要求比較高離不開關系。
應疊周圍的隊友和同學都很優秀,能進莫大本身就有一個很高的門檻。要進體育系,更要有一個自己擅長的專業。
總之,每個人都是經過篩選的。
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該要往哪裏走。
甚至有的同學,從大一踏入校園,就已經開始為考研或者保研資格開始做好準備了。
讀研不讀研,應疊倒是沒想那麽多。
她想的就是好好訓練,認真對待每一場比賽。
僅此。
所以有時候,也會忽略一些現實。
比如說,她有一天,也會被別人篩選掉。
盡管她很努力。
也無法避免。
呼。
說好了不想這些事情的。
應疊扯出笑容。
很快就回到了家。
門打開的時候,她瞧見了一個身軀,跟她上次一樣,縮在沙發上,沉沉睡着。
不同的是,那個身軀很小。
小到完全貼在沙發上,不仔細看,根本就無法察覺,沙發上還睡着一個人。
倏地。
應疊心裏湧出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她想走上前。
給她一些溫暖。
比如說,一個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