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高臨觀從英國回來後不久,他的自傳也終于正式出版了。這本書甫一上市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并非它的文筆有多精彩,而在于它的內核是如此真實。
高臨觀的職業生涯則繼續騰飛。在這一年的世錦賽上,他和老對手木崇嶺苦戰三局,于落後的險境中艱難地扳回比分,最後打到24:22,才驚心動魄地贏下比賽。在那一刻,很多人為他激動,瘋狂甚至流淚,而高臨觀卻愈發地沖淡平和。他不僅熱情擁抱對手,而且在賽後絲毫不吝對木崇嶺的欣賞之意、相惜之情。“我擁有的不只是對手,所以我收獲的也不只是冠軍。”
他的明星效應異常明顯,身價也越來越高。他的談吐中充滿了質樸的人生智慧、與從容的生活态度。他甚至已經能夠坦然傾吐自己最深沉的愛戀,談及時目光中全然是思念和希望。
“我一直在等待我愛人的回來。我想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羽毛球和我的家人了。我祈盼着他早點回家,和我好好地在父母膝下盡孝承歡。”
雖然他始終沒有吐露他的愛人是誰,但沒有人不為這樣溫暖濃烈的愛所感動。那一定是個非常美好的故事。
他的姿态越放越低。比賽時即使是對100名開外的選手也一定會嚴謹地打好每一拍,從不耍花活,并且在賽後會肯定和贊揚對手。狀态不好時一定會向觀衆道歉,請求他們相信他可以在不久的将來調整好自己。接受采訪時會更多地談及內心最真實的掙紮或喜悅,會表現出最平凡的一面,同時不加掩飾地表達自己對羽毛球事業的熱愛與期望。
他承擔的東西越來越多,并且樂于承擔這一切。他在自傳中寫道:與其說是上天賦予誰某種使命,不如說,能力越大,責任越重。有些事,就需我輩擔當。
就在高臨觀一步一步攀登更高峰的同時,喬雲和餘劍鋒也在踏踏實實完成自我的超越。自上次蘇杯突破申、李之後,他們一鼓作氣開始了對申、李的四連勝輝煌戰績,并且拿下了這一年的世錦賽。這也是他們世錦賽的三連冠和第四個冠軍。
喬雲面對媒體時說,“我們花了差不多七、八年的時間,才真正開始做到享受羽毛球這個運動的過程。現在打球還是想贏,但已經不再怕輸了。我打個比方,假如奧運會我們輸給申在成李勇登,我一點遺憾都不會有。真的,做到自己的最好就可以了。對于羽毛球,曾經我愛它,曾經我恨它,但現在我相信,我會永遠愛它。”
但人之不如意,十常居八九。待進入奧運會距最後時刻還剩半年的時候,一向身體健康的餘劍鋒突然開始傷病齊發,黴運不斷。
先是之前在蘇杯受的膝傷又複發了。由于腿上有傷不能發力,餘劍鋒只好不斷借助肘關節發力殺球。結果當腿傷痊愈之後,肘關節又不行了,隊醫只好給他打封閉。更離奇的是,餘劍鋒睡覺醒來伸個懶腰竟把頸椎抻裂了,弄得頭暈嘔吐,足足一個月沒有系統訓練。
餘劍鋒最痛苦時也向喬雲抱怨過,“為什麽年輕時候什麽毛病都沒有,偏偏趕在今年什麽都出來了?”喬雲鎮定地回答,“沒事,正常。好事多磨,這正是天将降大任的征兆。咱們還有什麽沒經歷過?”
就在這種頂着一口氣堅持到底的信念之下,他們不僅沒被傷痛擊垮,反而提前獲得了一個意外之喜——申在成退役了。
雙打和單打有很大的不同。單打的場子上,除開裁判教練工作人員,真正面對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你的對手。環境是孤獨的,但人都是渴暖的動物,這也就不難解釋單打運動員為何總容易對對手産生惺惺相惜的感情了。比如高臨觀對陶霏,對彼得,對木崇嶺,都是發自肺腑地欣賞和感激,他們是真的場上你死我活場下勾肩搭背。這是打出來的交情。
但雙打,因為有一個同你并肩戰鬥、最親密的伴侶,所以一般很難對對手有什麽感情,而只會和搭檔同仇敵忾。所以聽聞申在成退役,李勇登重組配對,喬雲他們多少還是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不過,慶幸之餘也還是會心生悲涼。申在成的肘也不好,每次打完比賽都可以看到他敷冰袋治療。他年紀還沒有喬雲大,卻因為傷病不得不退役,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只有運動員,才最懂運動員的苦。在這條長長的追逐角殺的路上,正因為有着那麽多不能避免的殘酷,所以我們的心才會那麽純淨和柔軟。我們才比常人更懂得珍惜生命,追求光明,擁抱溫暖。
Advertisement
愛讓我們勇敢,愛讓我們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