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道歉 盈兒看到林采之的時候,……

盈兒看到林采之的時候, 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一次見,還是在元宵節那天。

她跟楊陌正在小攤上吃着元宵柿子,她跑來橫插一杠子, 要吃那柿子, 被拒絕了。

那時,林采之還是潇灑清俊如男子,并無作出什麽哀苦委屈模樣。他們離開時, 她也未作半點兒糾纏。

但現在, 本來就瘦的她簡直瘦脫了相,眼睛無神, 眼下青黑, 嘴唇發白,臉頰凹陷。

兩世人, 無論發生什麽事,她都從未見她這般凄慘。

連林采之身邊那個向來趾高氣揚的丫頭秋雲也是一臉蠟黃,形容憔悴。

這些天她也讓筥兒外出悄悄打聽過。

官府宣布了此案結果後,便沒再禁止坊間議論。

只是楊陌手段果然厲害。

竟然沒有一絲關于此案牽連到林采之的傳言。

後來太子大婚消息一定, 民間立刻就轉了向。以至于,她甚至懷疑楊陌把婚期訂得這麽急,就是為了掩過此案。

那為什麽林采之會是這般形容?還跑來見她?果然楊陌還是在私下做了些什麽?

她看着林采之, 并不說話。

林采之站在地上,嘴唇扯動, 片刻後雙膝一彎,直直跪倒在地上,秋雲也随她跪下。

“姐姐,妹妹是來向姐姐道歉的。”

Advertisement

聽到這一聲姐姐,盈兒輕輕喘了一口氣, 心情放松了許多。

她将右手肘扶在八仙桌上,問:“為何道歉?”

*****

林采之低着頭,自然垂在身側的兩手緊緊揪住了衣襟。

心中苦澀難以言表。

她居然丢臉到跪在喬盈兒面前,祈求她的原諒和幫助。

無論如何,她都想不通,自己怎麽會栽了如此大個跟頭。

打小,她就比別的女孩眼界寬,心志穩,很明白自己要什麽。

若她是個男兒,自當科舉進身,為官為宰,做出一番事業。

可惜是個女兒身,一生事業都只能寄望于自己将來的丈夫。

這些年,她留心觀察過的少年男子怕是比女子還多,就沒見過能稍及楊陌的。

雖長相不是她在意看中的,可就單長相,楊陌也遠非尋常男子可及,更遑論那一身卓然的氣質。

她最看中的才幹,楊陌更是一騎絕塵,遠甚旁人。

還有那一份無人可及的尊貴。

除了楊陌,世間再無一男子配做她林采之的夫郎。

可文穆皇後替楊陌早就訂下了蔣寄蘭。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她就算能搞掉蔣寄蘭,這個位置也仍會蔣家女兒的。因為文穆皇後也姓蔣啊。

故而,她想着嫁給楊陌做個良娣。

她有耐心也有信心,只要入了東宮,假以時日,她必然會徹底贏得楊陌的心。然後找機會取而代之。

她一點兒都不急。

第一次見到蔣寄蘭時,她才十一歲,已經在家開始打理內院。

蔣寄蘭大她一歲,已經訂了親,出來見人時,一副清冷高高貴又嬌柔的模樣。又有未來太子妃的身份,自然是衆人追捧的中心。

與那些環繞在蔣寄蘭身邊的女孩相比,她的身世不算太好。為了引起蔣寄蘭的注意和好感,她刻意投其所好。

聽說蔣寄蘭愛蘭花,便特意重金請了極會種蘭的能手到家,精心培育出了一盆赤紅色的天彭牡丹,傳為奇談。她便遍請京中閨閣小姐妹們來賞,蔣寄蘭聽聞,自然也想一睹蘭芳,便結識了。

她刻竟結交,蔣寄蘭便跟她漸漸成了閨中蜜友。

後來,楊陌出了意外,成親的事有了波折。

蔣寄蘭無奈退婚,哭成淚人時,她在旁。

蔣寄蘭最後不甘心就這樣失去從小就人人贊的鳳命,決定嫁給建王時,她也在旁。

在她看來,蔣寄蘭就是個有些清高的嬌嬌女,并無特別之處。所以才放心地一直與她交往,還時不時地從蔣寄蘭處套些建王府的閑話來,轉述給父親。

節前去青雲峰,卻是因為蔣寄蘭來信哭訴。

蔣寄蘭說過年時建王妃給後院所有人都做了新衣,發了節禮,偏克扣了她這院的。她一時沒忍住氣,去找建王妃理論,卻上了那賤人的套,反被污蔑為陷害,說新衣節禮一絲不錯地早就按時發了,是她自己管理下人不力,叫下人糊弄了去。

建王也不憐惜她,還把她送到了青雲峰的別院,命她思過。

她覺得自己實在丢臉,也不敢跟娘家人說這事。

也不知道要在別院呆多久,說現在正是春蘭盛開的時節,問她能不能送她幾盆花,讓她在別院解悶。

信尾又十分關心地說到,武安郡王府的大少奶奶喬盈兒的表姐也被人送到了青雲山別院,與她同病相憐。感嘆世事難料,說沒想到喬盈兒竟有這樣的福氣,叫人搶了親事,反成了太子妃。還讓她小心,說她從柯碧絲處聽來,喬盈兒不但容貌嬌美,性格也并非外界所傳的癡傻。

從頭到尾并無半字叫她前往青雲峰。

可她既聽到了柯碧絲消息,便起了想接近了解喬盈兒,以便将來時機成熟好取而代之的心。當下便跟她父親商議,回信說既知她遭了難,她自當親自送幾盆上好的蘭花去。

之後一切順利。柯碧絲一心想回喬家,她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誘得柯碧絲主動提出,願意向她提供喬家的消息,換取日後回王府的支持。

直到元宵節。

她想約了楊陌一起去逛燈,好一展長才,不想被幹脆地拒絕了。

她并不信楊陌不會出門,早早便在東宮後門外等着,果然看見楊陌便服出行。她遠遠地跟在後頭,想找個機會接近。

至于柯碧絲那邊,她也沒甩手不管,派了林家的侍衛早早暗中跟随保護。

不過是從她的秘密小院到喬家,小半個時辰的路程,又是元宵夜,人來人往如織攢動,怎麽可能會出什麽事?

那天她在元宵攤子強行跟楊陌搭讪,卻被氣得半死。怒沖沖滿腔郁悶地想去喬家看看柯碧絲是不是順利回去了,半路上就聽說出了事,只覺得自己是在做夢。

父親震怒,鎖了她三天。

三天後,冷靜下來的父親讓她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見太子一面,當面分說情由,就說她只是想着柯碧絲是太子妃的親表姐,想幫個忙,并無別圖。建王的人設下這個圈套,只是為了離間林家跟太子。

她去了東宮,靠着常夏的幫忙,倒是進了大門,可是卻連球場都過不去。

太子只讓常夏傳話,叫她回家,說事情總會查清楚的,她做過什麽事,不需要她自己來說。

她真沒想到,這麽多年的經營竟然就這樣毀于一旦,眼看離進東宮不過數月,卻恐怕自己再也邁不過那道門了。

而最讓她無法忍受的是,她甚至不知道,蔣寄蘭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算計她的。

細想起來,說不定,是說有人告訴她,蔣寄蘭喜歡蘭花開始。

不過,無論是她,還是她爹,都不是輕易就認輸放棄的性子。

聽到太子殿下一力壓下了所有不利于她的傳言,她便覺得,雖然她犯了一個大錯,可也許等太子調查清楚,便該知道,人不是她殺的,她只是想多了解太子妃的喜好而已。

不管太子信還是不信,她都可以有話辯解。

官府結案後,她聽說綠波已死,更是心中暗喜,以後這事再無對證。

可見太子雖不肯見她,可心裏還是護着自己的。

她心中甜蜜,索性親自動手繡起了出嫁時要穿的小衣。

可第二日,太子便招了她爹去東宮,據說只問了一句話:“你打算如何處置?”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是征詢她爹的意見,十分尊重客氣。其實,是讓林家自己拿出最能接受的最狠的手段來處理她。

又因為這手段是林家自己提出來的,林家日後無論如何都只能咽下去,怪不到太子身上。

她看中的才幹出衆的男人,用最狠的心最奸的手腕來對付自己。

根本沒有給林家半點讨價還價的餘地。

*****

見林采之只是一味直挺挺地跪着,盈兒有些厭煩。

有心機的人做事,總是這般不幹脆。

既然來認錯,來道歉,姐姐也叫了,就該老老實實真真誠誠,說說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麽。

這樣悶頭不吭氣,想激得她沉不住氣,有意思麽!

盈兒伸了個懶腰,站起身。

她一動,林采之這才終于動了,擡頭有些錯愕的看着她。

可盈兒懶得看她,扭扭腰,朝次間走去。

筥兒趕緊上前打簾子。

筐兒狠狠地瞪了林采之主仆二人一眼,道:“你們既無話說,便回去罷!”

“姐姐留步!是妹妹錯了!妹妹嘴笨心糊塗,見了姐姐,心中慚愧,一時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林采之跪在地上,向前步行幾步,哀哀懇求。

筥兒小眼珠一轉,放下簾子,笑道:“姑娘,好話賴話,你也聽聽罷,就當解悶子了。”

盈兒知她是個包打聽的性子,瞪她一眼,轉過身來,坐回椅上,瞧着手上的寇丹色笑道:“最多給你一柱香的時間,不管你說得完,還是說不完。”

筐兒立刻便去點上香。

那一縷袅袅輕煙升起時,林采之終于開口道:“我與蔣寄蘭自來交好,根本沒想到,她會害我。我見到柯氏,想的也是,她是姐姐的表姐,就算是看上姐姐面上,王府也不該如此磋磨她。既然見了,我豈有不伸手幫一下的道理?”

盈兒聽了,心裏嗤笑一聲。林采之這性子,還真是夠韌的。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了,她還想把自己洗得白如蓮花呢。

她不會以為她喬盈兒真那麽傻,會信了這些鬼話吧。

她垂下眉,慢慢地喝着點了木樨清露的香茶。

“姐姐,那日我替她送信。本想着跟姐姐說的,可是因為妹妹莽撞沖動,一時說茬了,便賭氣沒說。都是我不夠穩重。”

“可綠波說你與她們達成了共識,要她們替你盯着我的一言一行呢。”盈兒實在是懶得聽林采之繼續編些胡話,她說得不尴尬,她聽得都尴尬了。

林采之似乎早料到有這一問,随即答道:“這是她們誤會了。我并非要她們盯着姐姐的一言一行,只是想多了解些姐姐的性情喜好,日後入了東宮,才能更盡心地伺候姐姐。”

“噗……”筥兒又沒規矩地笑出了聲。

盈兒十分無奈,這丫頭确實是叫她寵壞了,回頭真得好好說說她。

“算了,反正綠波已死,也沒了對證。我且問你一事,五年前重陽節,你可是去了蔣家別院?”

林采之臉上一驚,旋即想了想,道:“去了。蔣寄蘭說她家新買了個別院,叫我們去賞秋游玩,順便幫着想想如何布置。”

看她臉上的表情倒不像是做賊心虛。

也是,如果林采之也是重生而來,就不會對蔣寄蘭毫無防備,以至于輸得這麽慘。

蔣寄蘭那時候怕就把林采之當了替死鬼。只是謀害她的那件事,被柯碧絲說服她身邊的丫頭婆子瞞了下來,蔣寄蘭才沒用到這一步棋。

她想了想,便道:“我看你不是來道歉而是來辯解的。只是我不明白,你這樣做有何意思?”

林采之又朝前爬了幾步。

筐兒忙上前一站,攔住她,一副怕她狗急跳牆傷着盈兒的模樣。

卻見林采之從懷中掏出一封舉起,道:“妹妹也知道姐姐不會信我。可姐姐若肯替妹妹将這封信交給殿下,妹妹便任由姐姐處置,絕無二話。”

筐兒皺眉伸手阻攔,同時扭頭用眼神問盈兒該不該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