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這件事就壓在敏若心底,叫敏若總有些疑惑,不安倒是談不上——以二人如今的身份之差,太皇太後要對敏若使壞,不至于特地搭上她的親重孫女。

要說是為敏若謀好處,敏若是一點都不敢想的。

雖然她入宮後憑着自己這一身念經忽悠人的能耐與“禪心”成功獲得了太皇太後的好感,但敏若還沒天真到覺着僅是論幾回佛經,便能夠将太皇太後籠絡到她的陣營,一心為她考慮。

太皇太後身歷數朝、久經世故,如今對敏若親密是因為敏若對她無害,又叫她感覺是精神上的知己、能讨她喜歡。可一旦有一天敏若讓她感到威脅,哪裏可能會對她造成不利,她一定是斬草除根最利落的哪一個(雖然敏若好像也沒什麽必要和當朝太皇太後頂着幹)。

總而言之,敏若與太皇太後之間就是虛假的祖婆與重孫媳情、脆弱又牢靠的知己情——只要敏若不與太皇太後頂着幹,這份知己情大概能一直延續到太皇太後入土。

閑話不表,只說排除掉兩種針對敏若的可能性後,敏若便思索起了這件事是不是對太皇太後會有什麽好處?

她老人圖什麽?圖敏若把她的重孫女們培養得文武雙全再便宜了蒙古,還是圖敏若六親不認?

這倒不是故意在黑敏若,主要是敏若入宮直到現在,也沒召見舒舒覺羅氏幾回,更鮮少打發人回家去傳遞什麽話、賞賜什麽東西——宮內嫔妃想念娘家是常有的,位份高到敏若這個程度,便是一月召見舒舒覺羅氏三四回外人也無話可說,更不肖說傳話賞東西這些低位嫔妃也可以使喚自己太監去做的事了。

而為兄弟請宮請爵,更是從未有過的。

就是皇貴妃入宮之後都不可避免地與康熙提過幾次她的娘家兄弟隆科多等人,敏若卻是只有康熙主動與她提起法喀,而她從未主動與康熙提及過她的弟弟們。

便是常在慈寧宮與太皇太後、太後等人說話時,提起的也多是莊子上的事兒,法喀或還有兩嘴,餘人便極少了,甚至可說是從未提及過。

這種入了夫家門便減少為娘家利益考慮的行為是當世所推崇的,或許敏若當年獻上牛痘給康熙,而不是先告知鈕祜祿家由家族內部商量判斷利益做出處理的行為,在太皇太後眼中也屬于此。

——就是當世對女子的要求,事事以夫家利益為上,既出閨閣,則娘家也為“外家”。

在太皇太後看來,敏若的行為自然應該歸結于此。她當然不知道敏若不為鈕祜祿家的利益考慮、與舒舒覺羅氏感情生疏,只是因為那不是她的家、不是她的親娘而已。太皇太後只能以外人的目光看待分析敏若,又無法跳脫出時代思想的局限,所以最終只能得出那樣的結論。

其實敏若想到這已經純粹是在心裏胡亂想來抖機靈的了。

主要是她對太皇太後的用意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就決定不逼自己,開始抖機靈找樂子,但這一個機靈抖得她還沒一樂呢,忽然就感覺思路清晰起來了。

Advertisement

——這兩件事沒準還真有關聯。

便是敏若針對太皇太後利益的兩種猜測,其實也能連接到一起。

康熙的公主們長大了八成都是要撫蒙的,太皇太後作為流着蒙古血脈的愛新覺羅家人,又怎會不希望公主們嫁去了蒙古,便一心向着蒙古呢?

只有公主們學到了敏若的“六親不認”,嫁到蒙古去,才會從此一心為蒙古考慮,而不是身在蒙古心在京師,仍以大清國的利益為上而非以蒙古利益為上。

這是什麽路數啊!

敏若被自己的猜測驚了一下,但想到那些年太皇太後源源不斷地往先帝後宮中安排嫔妃,康熙繼位後又先後安排了數位出身科爾沁貴女入宮待年,又覺着這個猜測并非毫無可能的。

當然,這也只是她胡思亂想的結果,敏若沒把這聽着就有幾分荒謬的猜測強往太皇太後頭上套,暫且将這一茬在心內帶過,在坤寧宮坐着受了歲,過交子,祭祖禮佛後,宮人奉了水饽饽——即餃子上來。

再過些年,宮內除夕夜宴的流程便已确定了,進湯膳羹品、每位分設席位、有樂曲歌舞助興,也不再拘泥于坤寧宮當中守歲。

但如今宮中還保持着在坤寧宮圍坐炕上分設小桌進除夕宴的舊俗,其實敏若覺得還是這樣好,至少炕上暖和,冬日裏無論外頭是多大的風雪,坤寧宮裏三面萬字炕,燒起來整個屋子都是暖烘烘的,坐在上頭能從腿暖到腳,比坐在椅子上舒服多了。

敏若近年來生活作息規律,幾乎亥時前後就會入眠,早上睡到多晚是她的事。上輩子晚睡早起多了,這輩子能夠自主作息,敏若多少有些報複性多睡的心理,日子長了也就成習慣了。

除夕一年一次,守歲是必須的,但對敏若而言實在磨人,尤其坤寧宮地方暖和,熱氣一熏她就更困了。吃過水饽饽,康熙起身與太後一同侍候着太皇太後離席,這是象征着守夜這一大“關”過了的信號,敏若立刻響應,迅速與同樣困倦不堪的嫔妃們辭別了,在蘭芳的攙扶下離去。

阿哥公主們得對着離去的妃母們頻頻道恭送,再分別由自己額娘牽走,太子跟着康熙走了,住太後宮裏的五阿哥同行,大阿哥、三阿哥回阿哥所,在殿內留到最後,與住公主所的三位公主一起恭送走了所有嫔妃,才互相行禮辭別。

——一個個都困得睡眼惺忪了,還得把禮數做周全,生在帝王家,可憐的娃。

敏若已經乘着蘭杜與迎春迎夏幾人擁來的轎子飛也似的回了永壽宮,宮內尚是燈火通明,早備下解酒的湯水與洗漱所需之物,宮女們服侍着敏若解了頭發寬了衣裳洗去妝容,折騰了好一番,敏若才能奔赴她心愛的床榻攬着一床錦被睡個囫囵覺。

這一覺也不能睡足,元旦①這日早晨是斷沒有賴床的道理的,嫔妃們一早就得折騰起來去慈寧宮,甭管你困不困、睡沒睡足,都得打扮得喜慶鮮亮臉上挂着笑去,恭恭敬敬地給老祖宗、太後拜年朝賀請了大安。

太皇太後年邁,精神頭不足,往往元旦也沒有大精神,便不會再折騰旁事,朝賀過後嫔妃們便可各散回宮。敏若從自己已經很模糊的記憶中想到第一世不知從哪看到的,說慈禧老太後尤愛看戲,元旦這日能從清早看到晚上還精神奕奕的,只苦了陪她看戲的嫔妃與站立陪侍的宮女太監們。

早起聽迷迷瞪瞪地迎春說今日的安排時,敏若真是打心眼裏感激太皇太後她老人家,也徹底不打算去想太皇太後是出于什麽樣的想法目的,安排她來教公主們了。

左右這差事她是接下了,也打算好好做,又何必去考慮那麽多。

敏若今兒換了一只與昨日的花色不同的钿口,亦是輕巧又不失華麗的款式。這些都是她入宮之前為了方便這種日子特意畫圖請人打造的,各種花色鑲嵌,足夠她戴過一年的節慶而不重樣子了。

待更衣整齊後,她又用了早點,方在前殿明間寶座上落了座,永壽宮內宮人齊齊向她行禮賀年,宮女們以迎夏為首、太監則以先後的心腹太監,也是康熙特許仍戴皇後身邊首領大太監方可領受的七品銜的永壽宮太監總管冬葵為首。

敏若聽了一耳朵的吉祥如意歲歲平安,每人分賜荷包一個,裏頭裝了金銀锞子,永壽宮內灑掃使喚宮人每人也有一個荷包賞,然後便帶着吉祥話匆匆去慈寧宮了。

敏若住得近但起得晚,所以早上時間緊湊些是難免的,趕到時候佟皇貴妃已經到了,這叫敏若不由感慨佟皇貴妃真是至尊卷王一位。

昨天她撤的時候見皇貴妃也是一臉困倦,這會坐在這又不知是幾時來的,妝容精致姿态雍容,瞧着精神奕奕喜氣洋洋的,真是叫人一看進眼裏就覺着舒心。

這都是能耐、是修行啊。

敏若心裏啧啧稱贊,身上倒是不急不緩地向皇貴妃略微欠身,面上也含着笑,神情溫雅從容,瞧不出她心裏正想着什麽。

皇貴妃見她來了,笑道:“不必多禮。昨兒晚睡得可好?”

敏若想了想方才為了給她遮黑眼圈蘭杜使勁上到她臉上的粉,心道那是不可能好的,嘴裏還得客氣道:“還好,還好,多謝皇貴妃關心。”

其實她困得厲害,已經沒有什麽心情客套了,臉上的精神和從容有禮的應對都屬于靈魂本能,只有一顆還挂在寝殿裏床榻上的心是只屬于此刻的她的。

到時辰,太後與康熙先帶衆妃向太皇太後朝賀新年,然後又落座受康熙與嫔妃們賀,兩波各宮均有賞賜受領。

輪到給敏若的時候,太皇太後道:“有物件是給你的,權當是我替公主們給你的束脩,是我年輕時戴的。可不許嫌東西老。”

這話一出,嫔妃們紛紛側目——太皇太後賜的東西,又是她老人家親身戴過的,賞給在場的任意一個嫔妃都不可能嫌棄啊!且這些年來受過太皇太後賜下的她佩戴過的首飾的人有幾個,不過元後、先後、如今的皇貴妃與當初宮內最先有娠的馬佳氏即如今的榮嫔四人而已。

元後先後暫且不論,就如今的皇貴妃與榮嫔,哪一個不是将太皇太後賜下的首飾視為象征榮耀的珍寶,好生收藏,恨不得供奉起來。

敏若一不是後宮之首,二也并非如榮嫔當年那般意義特殊,只因領了教引公主們讀書的活便蒙受太皇太後恩賜,旁人怎麽可能不側目,又怎麽可能不羨慕。

便是一貫處變不驚的老資歷惠嫔都不免有些驚詫,略帶豔羨地看向敏若,何況旁人。

太皇太後戴過的首飾賜下,那就象征着在宮裏的體面。

敏若一時也難免詫異,連忙謝恩,太皇太後笑着道:“你可先別急着謝恩,收了東西就得好好教咱家的孩子們,不然豈不成了吃幹飯的了?公主們學不好,我可拿你是問。”

見她一力擡舉敏若,衆妃心中各有猜測。康熙笑道:“老祖宗說的在理,受了好處可得好生教公主們,不然老祖宗惱了,朕可不替你兜着。”

“臣妾定對公主們傾囊相授。”敏若行禮拜道,言罷又笑意吟吟地道:“絕不給皇上替臣妾兜着的機會。”

康熙道:“朕還沒說替你兜呢!”

太後在邊上只笑,太皇太後睨他一眼,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才道:“多大人了。”

倒也笑了,見她歡暢起來,佟皇貴妃笑着道:“皇上這是彩衣娛親呢,貴妃行事素來穩妥,公主們跟着她學,定然一水出落得才德兼備,哪能給皇上替她兜底的機會?”

殿內氣氛一時和樂非常,敏若注意到榮嫔、兆佳常在兩位有年歲稍長的公主的嫔妃都悄悄打量着她,郭絡羅常在這會也暗暗看她,昨天晚上被她排揎了一頓的宜嫔更是一臉別扭卻又三五不時就觑看她一眼。

敏若知道這會前三位的打量是為了什麽,更知道宜嫔這會別別扭扭地是為了什麽。

前三位無非是為自己的女兒忍不住打量敏若,後頭那位怕是看太皇太後與康熙的态度,知道公主跟她學習已成定局,怕她因為她們間的不睦而對四公主不好。

想來此後宜嫔是得跟她客客氣氣的了,便是宮內的妃嫔們,多半也不會想要與她交惡。

無論從前是怎樣的立場想法,誰能保證自己日後沒個女兒呢?

這宮裏的女人人人盼着生孩子,得了阿哥就是自己和娘家往後的底氣依靠,若是位公主,好歹也是一份寄托。

宮中嫔妃衆多,得過子嗣的卻算不多,因而大家心裏都很期盼未來能有一分自己誕下的骨血,便是公主也好,倒是沒有各個鑽牛角尖想要個阿哥——畢竟孩子不是自己使使勁就能生出來的,不是受寵的嫔妃,偶然能有了身孕便是萬幸了,雖然心裏都會悄悄期盼是個阿哥,但也不會有什麽挑揀的心。

公主也好,至少也是一分血脈、一份依仗、一點希望。

所以在敏若即将成為公主們的老師的情況下,沒有嫔妃會再和她交惡了,反而會盡量與她交好,再不濟也做個見面三分笑的點頭之交。

太皇太後與康熙這忽然從天而降的安排,倒是直接促進了敏若在後宮交際道路上的目标的達成。

敏若:我是不是要謝?

但是我真的不想謝,我只想為我即将逝去的每天鹹魚躺平無所事事的人生一大哭。

慈寧宮裏的宮人都是手腳麻利的,很快将太皇太後要賜給敏若的頭面呈上,打開瞧裏頭是一套的首飾,一只四季景嵌碧玺珊瑚的垂珠钿口,一對金錾花嵌珠镯,亦是同樣花色寶石,四季青嵌珠花簪兩支、金嵌珠滿池嬌花簪兩支、金碧玺耳墜成對,整齊擺放在頭面匣子裏。

太皇太後瞧了一眼,道:“是有些年頭的東西了,這些年,偶爾瞧着這些年輕時候的東西,又戴不上了,心裏空落落的。給你們年輕人正好。老祖宗這好東西多着,等你們出閣了,都等着領添妝的首飾匣子吧——”

後頭那句話是對着公主們說的,幾位公主連忙謝恩,敏若這邊也領賞謝恩。太皇太後今兒精神不濟,故而也沒多說幾句話,康熙便請辭了。

待人都退下,太皇太後才看了眼太後,問:“知道我為什麽叫毓貴妃教公主們嗎?”

太後茫然地搖頭,太皇太後見狀輕輕一嘆,“你這個樣子,叫我怎麽放心得下啊。……毓貴妃與母家不甚親厚……或者她雖與姐弟親厚,卻不甚在意、挂念家族。沒入皇宮便已一心向着皇帝了。

你瞧這段日子,她身在宮中,皇帝頗寵她,也沒見她為娘家争取什麽體面好處。雖然鈕祜祿一門出了一位皇後、一位貴妃,已是光耀至極,可誰家會嫌錦上添花不好、嫌自家得的好處多呢?

便是佟家的那個,對皇帝多真心誠意,也未能免俗。這個不開口,可見是真不在意。公主們随着她,耳濡目染性子上總會有幾分相似。學學識是其一,要能學到幾分她這性子對咱們才是真好處……罷了,這些不是能強求來的,你就當我做癡夢賭概率呢吧。這件事情,往後你要牢牢地藏在肚子裏,對誰也不能說出來。

記住,這事情千萬千萬不能露出端倪叫皇帝知道。我之所以不敢用明面上的手段,而是這樣婉轉地安排、賭運氣能成與否,便是因為這是皇帝最見不得的事情。如今我還或者,日後一旦……你再也不要摻和這些事情,就将這些年我告訴過你的所有話都爛在肚子裏,什麽都不要饞和、什麽都不要管、什麽都不要做——咳咳……”

她說得太急,一時不住地咳嗽起來,太後慌了神,連忙給她端茶拍背,太皇太後用茶水順了順氣,擺擺手,閉目半晌方緩過氣來,道:“你知道了嗎?”

太後忙連聲應“知道了”,太皇太後目光複雜地看着她半晌,沒再言語,将頭輕輕向身後的靠背上靠了靠,擺手道:“你去吧,我也累了。”

太後吶吶應下,蘇麻喇送了她出去,回來與太皇太後道:“太後吓壞了,您又何必說與她知道呢,反正算是要……”

爛在她們肚子裏,帶到棺材中的事。

太皇太後喃喃道:“她但凡争氣兩分,我也不至于到今日還在謀算這些……可也罷了,誰知道她若争氣了,我是不是還要替她操心呢?”

蘇麻喇看着太皇太後,眼中帶着憂色,輕聲勸道:“不妨歇息一會吧,昨兒鬧到好晚,回來後聽您斷斷續續地咳嗽,也沒睡好。這會子人都散了,眯一會吧。”

太皇太後搖搖頭,吩咐蘇麻喇服侍她寬了大衣裳,換上家常服飾,仍持起素日用的念珠,靠在炕上喃喃念了起來。

蘇麻喇注視着太皇太後,眉心不自覺地微蹙着,眼中盛滿了憂色。

太皇太後宮裏的事情先後在時也不敢輕易探聽,敏若自然無從得知太皇太後與太後、蘇麻喇的私密交談,所以她尚不知半夜那會她胡思亂想抖機靈的想法還真踩到正點上了。

知道也沒什麽,太皇太後打算落空的可能一半一半吧。

她會教公主們為了自己考慮,不是為愛新覺羅家,也絕不是為未來的夫家。她們只有多為自己考慮,才會在遠離故土的陌生之地平安紮根、順利地煥發生機。

這一點從一開始,敏若就清楚明确。

不過如今還在年裏,教育公主的事論起尚早,皇貴妃說的幫忙布置場地也是十五之後的事了,敏若心裏盤算着各種事情使勁拖一拖,真到開班怎麽也得出了正月。

公主們學業大可不必如康熙給皇子們搞得那麽狠,寓教于樂甚至還可以按照她的習慣安排假休。她這又不是尚書房那等正規教育機構,不領錢糧沒有業績要求,一切可以由她随心安排,課程自然無需安排得十分緊湊,上課的氣氛也未必需要十分嚴肅,每天讀書、背書地授課,她一想就覺着累。

她也琢磨出來了,康熙想讓她教給公主們的恐怕還是所謂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種種風雅事,子史經書倒是其次的——這男人該死的虛榮心。

子史書敏若不打算落下——她并不打算教出來一群空有一身風雅技能卻不通史事智慧不明的“盛世王朝的妝點”,點茶插花、挂畫焚香也可以跟上,陶冶情操的興趣課,多學學以後還能拿出來裝。

康熙只以為她好煮茶,卻不知她也會點茶。

凡是後世網絡上能查出來的風雅事,她上輩子都被迫親身體驗學習了一番(原因當然是那個糅雜歷朝歷代風俗觀念恨不得各種體系大戰的架空王朝),所以說康熙請她教他的女兒們,絕對是物超所值。

如果形容賣東西的黑心叫“挂羊頭賣狗肉”,那她應該叫什麽呢?“挂狗肉賣羊頭”?

我可真是這浮躁黑暗的世界上少有的良心人吶。

敏若拍拍剛從箱子裏翻出來的書,掐着腰如是想到(日常一嘚瑟)。

作者有話要說:

①:古時稱除夕之後的新年第一天為元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