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致讀者
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好呀。
《瘋子酒》這個故事,從出現到我腦海中到如今完結,已經過了将近半年。半年其實并不算短了,我們這些本毫無交集的人,能因為這個故事生發出讨論、偶爾聊上幾句,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想說給你們的話放在後面,我先聊聊這個故事吧。
實際上它來源于我的夢境,一個很小的片段而已:舞蹈家在空無一人的劇院獨自起舞,無休止地旋轉,一個人走進來,注視良久之後叫住她。
朦胧之中我聽見她說:“你為什麽不能停下來看看我。”
我為臺下這人的虔誠而動容,為舞臺上那人的回眸而驚豔,我告訴自己這個故事絕不能放走,所以我坐起來就開始打字,就形成了現在的文案。
我寫下來之後立即就發給了朋友看,我知道它很模糊甚至意識流,我就是在嘗試看別人能否從這樣的只言片語裏讀出這個故事來。
(在此感謝一下我的不願透露姓名的劉姓朋友,她雖然剛午休起來,還是用不太清醒的大腦給我講了“讀後感”,我問她會有人喜歡嗎,她說你寫吧,寫出來就一定會有的。)
糾結再三我還是把它直接放上來做文案了,我期盼有人能懂得我不着邊際的語言背後的畫面,事實證明好像真的收獲了這樣的知音。
我開始記錄這個故事了,從此的每一天裏,我在文中的世界和真實世界中往來。我沉醉于故事裏的那份感覺,沉醉于她們之間的暧昧,和那種靈魂之間的碰撞。
我一開始覺得她們之間的矛盾在于“在一起”,在于宋辭不能面對愛意,這是我最初的想法,也就是最初be之處所在。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覺到,我整篇文章的語言似乎都有種末日之美的感覺,每一句話都搖搖欲墜,是因為它在我腦海中成型的時候,就帶着上述這種be.
但我眼睜睜地看着她們在一起了,我突然也覺得很合理,我就此打算寫he了,我讓她們沉溺于相濡以沫的愛情中,我讓陳若安把宋辭帶回家過年……
物極必反,是這麽說的嗎?
我随意地寫,除夕的早晨,我沒想到宋辭起床之後的第一件事是鑽進窗簾裏看向外面。
我的視野是同她一樣的,我和她一樣看到下面鋪着雪的草地,看到燈籠頂着雪被風吹得一搖一搖。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明白為什麽寫這幾章的時候總有種宋辭要從我筆下飛走的感覺。溫暖的年夜飯固然是幸福的,可宋辭并不屬于這裏。
換句話說,我覺得這反而像她的一個牢籠。
她們去看海了,山海的交界,那天宋辭爬上去完全是潛意識,她生來如此,行走在死亡或者黑暗的邊緣。所以她看到那裏就不由自主地過去,無所謂地坐下。我和陳若安一起仰視她,發覺這樣的人怎麽會安居在哪裏呢?
後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但我想尚有留白。陳若安拿走的黑啤宋辭真的沒發現嗎?她後來真的不知道陳若安也發現這一切了嗎?她們中一定要有一個人撒謊,誰多發現一層秘密,誰就是保守了真正秘密的人。
她們就是在這樣巨大的漩渦中,獲得煙花般絢爛瑰麗的一段時光。
文章叫《瘋子酒》,(對了,不是酒瘋子!),這三個字連起來似乎毫無意義,但我知道你們懂得它的意思。實際上我寫了太多毫無意義的東西,包括這些标題還有一些呓語,但我更喜歡《瘋子酒》整篇文中濃濃的氛圍,我覺得如果這些“無意義”的詞語或短語能和這種氛圍契合,那就是一種正确。
酒,這個東西貫穿全文,放在她們的故事中,這似乎是一種必然。但有件事正相反,她們如果能找到更好的精神寄托,就一定不會選擇酒。(舉個例子:十四章,今晚也許是不需要酒的。)
所以醉酒到底是不是她們的一種無奈呢?我還真沒有答案。
—————— ———————————
我有些話想要說給你們,第一件事就是感謝。寫作是我的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它和我的本職工作毫無關系,卻花去我大量的時間精力。
小說和散文是不一樣的,小說需要人一直去想,我更是如此。沒系統學習過這些的我,似乎只能走“感受型”寫作這一條路,讓自己走進故事裏,讓自己變成一個說不上來在哪兒的旁觀者。
至于做這些的原因,我想真的是因為,有些故事湧入我的腦海,不分享出來讓我感到痛心。
這條路必然是孤獨的,首先是我的文風,它并不是什麽合适于網絡小說環境的東西。我之前寫的短篇小說拿給我父親看,連他都覺得晦澀難懂。我承認這是我的弱點,我好像給讀者一個很高的要求:翻來覆去地去琢磨句子、對話,才能想明白這背後究竟想說什麽。
可晦澀并不是一個好的評價,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我父親說只是沒有找到懂我、願意潛心看我作品的人。可我只覺得我要改一改,你們現在看到的我,已經是在這之間自以為找到平衡的我了,但還是有些晦澀對吧。
所以我本就沒期待會有多少讀者,你們的出現讓我很驚喜。我想寫作這件事是需要人陪伴的(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我是相當需要反饋的人,或許是來自非科班的“不安全感”,又或許是害怕我看到的人物太過片面。
逐漸有人和我分享感受了,你們說宋辭像風像火像日落,說她永遠清白,我看到的那時真的被啓發到,對我來說她也一下子立體起來。
因而我要說一句感謝,謝謝你們陪伴我、陪伴她們到現在。
在寫作的路上能走多遠呢?我真說不上來,散文和詩歌暫且不談,我覺得一個小說家随時都可能死亡。這是很現實的事,如果沒有滿意的故事找上我,我便不會動筆,我覺得靈感枯竭随時可能發生。
我像是個完美主義者,在別人看來似乎到小題大做的程度。因為小說的第一要義是講好故事塑造好人物,沒有第二要義。
但我又苛刻地追求語言的美感,追求遣詞造句,追求修辭,句子表達清楚它的意思之後我還要它裹着某種氛圍,甚至追求讀出來的美,有些韻腳放在一起實在不好聽,我就會努力替換掉它們。
我不知道它們最後呈現出來究竟如何,但我在發每一章出去之前都要斟酌半天。你們看到有些章節明明過審了卻又在審核中,那就是我看到某個地方忘記換行或者很要命的錯字,又立即去改掉了。(其實現在也還有些錯字,“的地得”的錯誤居多,這實在是我的疏忽,我會找機會全文檢查一遍的。)
我希望文章呈現出來是這樣的:語言美而故事又引人入勝。
這太難太難了,還是那句話,就算我現在只能摸到山腳,我也會努力地一步步靠近山峰。
關于描寫,我想說我熱愛那種感覺,幾句話描摹出的場景,然後它們在你們腦海裏同樣呈現。我覺得真正的畫師是這樣的,在人們心裏作畫,把一幕又一幕印在人們心裏。
關于悲傷,《瘋子酒》的确是be(某種意義上),但我不覺得它有能讓人落淚的地方。我向來不以寫哭讀者為目的,比落淚更宏大的是跟着人物一步一步走,然後束手無策地看着她們隕落,而這是自己早就想到的結局。我相信這種可能性你們早就想到了,不懂她們的話,你們不會從濃烈的幸福中看到悲傷的影子;讀懂她們的話,你們就一切都明白了。
關于留白,或許是沒學過寫作的原因吧,我自己有些寫小說的原則。我認為如果一段時光是讀者完全能夠想到的、或者可以留給讀者自己去想的,那就大可以留白。我常說小說是讀者和作者共同創造的産物,我想就體現在這裏。
關于……還能關于什麽呢?我有寫作的習慣其實已經很久了,在這個過程中常有覺得恍然大悟的感悟,或者某些感受,寫着寫着會覺得如獲至寶。但真讓我系統地去說這些,一是覺得乏味,二是覺得難免龐雜。
所以就暫且說到這裏吧,畢竟來日方長。最後請允許我拜托你們兩件事:
如果喜歡《瘋子酒》和故事裏的她們,能否寫些讀完之後的感受?能否幫忙向別人推薦一下它?介紹一下她們?
先在此謝謝各位了!
—————— ——————— ——————
下面說一些文章的引用和彩蛋還有一些簡單解釋:
第五章 :人體姿态估計任務參考文獻:Associative Embedding: End-to-End Learning for Joint Detection and Grouping,Alejandro Newell,Zhiao Huang.
低分辨率人體姿态估計方法研究,汪晨,電子科技大學,2022。
第七章 :“活着的事死之前是想不完的”化用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第八章 :本章犯花第一次出現。“犯花”的釋義:犯花是指瓷器燒成後呈現陰黑色、褐灰色、灰白色等病态現象。喻犯花的美其實并不是世人常說的美。
另外,“花犯”是一個詞牌名,周邦彥有宋詞《花犯·小石梅花》。我個人對這首宋詞的理解是詞人寄身世之感和對生活的感想于梅花,(很具主觀性,并不專業)。喻宋辭守着花而生的各種思考。
第九章 :《弦斷聲》的故事從這裏開始提起,這整個舞劇的內容靈感來自嚴歌苓《金陵十三釵》。
一個小彩蛋:陳若安這章給宋辭準備了三種早餐,宋辭選了豆漿油條加一個包子,下次陳若安就只準備了豆漿油條和一個包子。她就是這種思維,認為每件事都有标準答案,那時的她尚未想過人這種生物是不存在标準答案的。
第十章 :李成河看的書是《大國大城》,他喜歡看這類的書,他從社會、現代史的發展去思考,和宋辭的方式是相反的。一個從大往小了想,一個從小往大了想。
第十一章 :本章引子裏“世事漫随流水,算來一夢浮生。”引自李煜《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十三章:有關密碼學的那本書,包括“紫金”等等,靈感來自麥家《解密》。
十七章:标題“無聲奔去”,靈感來自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十八章:宋辭的夢話說“你別進去……”,是夢到陳若安也要進手術室。
十九章:标題“式微式微”引自《詩經·邶風·式微》。喻如果不是用生命在熱愛,又怎麽會拖着已經不堪重負的身體起舞不停?
二十章:标題“亦既觏止”引自《詩經·召南·草蟲》。“喓々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觏止,我心則降。”
二十三章:标題“生生長流”,靈感來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執導的電影《生生長流》。人們生活的熱望,死亡與毀滅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科勒托這個病在本章第一次出現,但這個病完全是我捏造的哈,沒有任何現實依據和醫學上的合理性,我僅僅能在這上面自圓其說而已。
二十四章:标題“海市蜃樓”靈感源自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海市蜃樓》。
二十六章:小顧調的名為什麽“炸彈”的酒,是用的野格加紅牛。這種酒極容易醉,後勁很足(一個小彩蛋,野格又叫“瘋狗酒”)。
二十七章:标題“沉默羔羊”靈感來自托馬斯·哈裏斯《沉默的羔羊》。“當羔羊安靜下來,你是否聽到心靈最暗處的吶喊和低語?”我自己也說不上來這和本章內容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很多标題和章節內容之間都沒有必然聯系,但我着迷于它們背後那種自由的連接線。
二十九章:标題“生如夏花”,引自泰戈爾《飛鳥集-生如夏花》。“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這件事無論是陸望瞻還是莫謙還是宋辭那時都已經想明白,無論生命如何,且讓它絢爛地開放。
四十章:宋辭一開始不讓陳若安進卧室是因為她需要時間準備。她在裏面聽見門響就知道陳若安回來了,其實就是在拖延時間。
陳若安說求婚用的無人機和機器人,但最後只剩無人機了,是因為她的計劃裏機器人是送戒指的,後來不用求婚了就去掉這一環。
四十一章:泡溫泉喝酒會導致血液流速加快等問題,這是宋辭臉紅的原因。(身體健康至上,建議別輕易模仿)
四十三章:“引子”化用自汪國真《跨越自己》。
文中“我不能停歇我的跋涉,我決心飲盡生命之杯”引自丁尼生《尤利西斯》。
四十五章:陳若安旁邊坐着的姑娘關于位置的讨論,這很主觀,就是她自己的看法而已,大家如果有一天去看舞劇了千萬別把這兩句話當回事。
這章有句話說“最堅硬的盾似乎已經有了,下一步就是熔化她,然後鑄成最鋒利的矛”,這句話其實是在比喻陳若安,她原來的工作是密碼設計(相當于盾),接下來去做密碼分析(相當于矛)。
四十六章:本章“引子”引自餘光中《碧潭》。我讀到這首詩裏“就覆舟,也是美麗的交通事故了”,覺得和這時她們的狀态很契合。
四十七章:宋辭的信裏“那只是因為我曾擁有過一個以茶代酒的冬天”,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年夜飯那天宋辭喝的是紅茶。所以我說或許某些時候酒對她來說是一種無奈,就體現在這些地方。
有關NH-6的參考文獻:Xiaoyun Wang, Hongbo Yu, Wei Wang, Haina Zhang, Tao Zhan,Crypt□□ysis on HMAC/NMAC-MD5 and MD5-MAC,Advances in Cryptology-Eurocrypt 2009.
Keting Jia, Yvo Desmedt, Lidong Han, Xiaoyun Wang, Pseudo-Crypt□□ysis of Luffa, Inscrypt 2010, LNCS.
三點說明:
1、 引用只說對我很有啓發性的,一些單純用以描寫的引用不再贅述。
2、 對文章內容的簡單解釋,這裏說的都是和文章主線、故事發展沒有直接關聯的。反映角色情感變化或者推進故事情節發展的隐喻和劇情,關于我是否要對它們作出我的解釋,這一點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3、 雖然有參考文獻,但文章涉及的計算機和密碼學領域的東西也都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參考文獻對我來說就是讓我編的時候別太空,用詞和邏輯能顯得“專業”一些,不至讓你們讀來感到出戲而已。
--------------------
作者有話要說:
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