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村長走後,秦無雙給十名養豬場的工人都發了工資,而且還每人割了五斤豬肉,兩斤白糖,兩斤江米條,兩斤糖果,一袋五十斤的苞米和兩個大洋過節。

“這些是送給你們的年禮。讓你們回去好好過個年。”

對于養豬最好的三名工人,她每人多發了五個大洋。

這麽豐盛的年禮還是頭一次見到,十名工人都看傻眼了,有的甚至要跪下來給她磕頭。

秦無雙發現民國雖說已經有了民主意識,但是百姓動不動就磕頭的習慣卻還沒有廢除。她忙阻止他,“你們年紀也不小了,明年蓋房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以後說不定還有用得着你們的地方。”

工人們拍着胸脯保證一定會好好養豬。

送走這些工人後,王虎四人帶着剩下的豬回了縣城。

秦無雙則是留下來賣豬。

43頭黑豬,40頭外三元,秦無雙分別賣給兩個豬販子。黑豬賣了63296,外三元賣了96530,兩樣加起來是159826。

賣完後,秦無雙統計一下,這次賺的錢,總共是1684939。

這次秦無雙沒有給村民們玉米,直接以大洋結算,她只需要買豬仔、羊糕和牛犢就行。剩下的錢可以留在卡裏。

因為張地主意外之喜,秦無雙改變原先的想法。她一開始打算從現代運玉米給村民們,但是這件事有點太冒險了。

要知道現代的糧食都是有數的。她不是糧食公司,一次買那麽多糧食,萬一被人盯上,她連糧食的下落都解釋不清。

她思來想去,覺得直接向民國的百姓兜售種子。這樣他們的玉米産量提高,她可以直接從百姓手裏收購玉米,這樣她沒必要執着于把大洋換成人民幣。

玉米種子就用美國先玉355,反正這也是美國研制出來的種子,路途遙遠,等他們發現,估計這種子都研究出來了。

至于水稻和小麥,她不打算插手。這些雜交還沒有出現,現在就出來很容易弄巧成拙。

Advertisement

秦無雙将雜交玉米種子的想法跟村長提了提。

村長昨天就從張地主口中得知這事,他有些遲疑,“真能有四五百斤?”

“真的。這叫雜交玉米,産量非常高,但是不能作為自留種。”秦無雙知曉他們不放心,于是就補充,“只要不是幹旱,畝産四五百斤肯定沒問題。”

村長低頭想了半天,“那我問問村民,如果他們願意用這個種子,我就記下來,回頭你幫我們買。”

秦無雙颔首,“離夏收還有好幾個月,這事不急。你們慢慢商量。”

村長點頭答應。

臨走的時候,秦無雙交待村長幫她照看養豬場。

村長自是欣然應允。

秦無雙回到鳳凰街,蘇錦繡聽到動靜,出來迎接。

秦無雙招呼幾個夥計,讓他們幫忙把豬給搬進去。

這些豬都是殺好的,就放在板車上。村民們負責送過來。

小華和小樂将豬搬到後面食堂,蘇錦繡也過來幫忙。

等搬好後,村民們就回去了,秦無雙則是讓陳掌櫃幫忙采購年禮。

陳掌櫃拿筆登記,問她要置辦哪些年禮。

秦無雙去年準備的年禮單子是每人一個後腿,兩斤白糖,兩斤江米條,兩斤糖果,一袋五十斤的苞米,每人兩個大洋過節。

今年收益不錯,她打算多給一些,“每人五斤豬肉,五斤白糖,五斤點心,五斤糖果,一袋大米和兩個大洋過節費。你看怎麽樣?”

陳掌櫃驚愕看着她,“這麽豐厚的年禮?”

“對。你們一整年都辛苦了。也該好好獎勵你們。”秦無雙對自己的員工是非常大方的,“你們幾位掌櫃當然不止這些。除了這些年禮,獎金每人一百大洋。蘇望亭要加倍。他今年幫我辦了不少事。”

提起這人,她突然想起來了,“對了,他回來了嗎?”

前段時間,蘇望亭從山西給她發了電報,一切順利。但是人一天不回來,她一天就不能安心。

陳掌櫃點頭,“前幾天就回來了,過來找你,你不在,他就負責看店。你給的豬頭也送給他了。”

秦無雙颔首,那就好。

正說着話,蘇望亭從外面走進來,看到他們正在談事情,他也沒有多驚訝,“東家,我正好找你有事。”

秦無雙颔首,領他到院裏說話。

蘇望亭将自己去山西的事情說了,老字號醬油廠答應到上海辦廠,也答應會給他們釀醬油。

秦無雙終于解決完一樁心事,“好,這事辦得不錯。等明年八月份,我就能收到第一批醬油,都是你的功勞。”

蘇望亭可不敢居功,“我這次過去,山西那邊亂得很,那醬油廠正處于風雨飄搖,我提出讓他們到上海辦廠,他們不怎麽樂意,一問才知,廠裏沒錢了。我答應他們由您出資,他們當廠長,您看?”

秦無雙懂了,山西太亂,他們舉家南遷,主動降低身份就是為了一份工作。

她一口答應,“我出錢當然沒問題。只要他們能夠保質保量。”

雖然她暫時沒辦法把大洋全部變成人民幣,但是直接花大洋還是沒問題的。

“他們人呢?”秦無雙看了眼他身後,“沒帶過來嗎?”

“已經帶過來了,我将他們安置到胡同裏,上回過來,沒有碰到人,我怕這次又碰不到,就沒将人帶過來。”蘇望亭問她有沒有找到地方。

秦無雙搖頭,“這事就交給你來辦。錢財我來出,地契也得寫我的名字。”

蘇望亭理所當然點頭,“那是自然。”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這事得早點辦,“那我現在就去找廠,回頭再帶他們過來拜訪你。”

秦無雙颔首,“沒問題。”

送走蘇望亭,秦無雙讓陳掌櫃把山西這家人也加上去。

陳掌櫃覺得東家大方過了頭,“他們還沒做事,您就給發年禮啊?這不合規矩。”

“人家拖家帶口幫我做事,怎麽能一點好處都不給。添上吧。有了這些年禮,他們心也能安了。”過年時要歇息好些日子,秦無雙擔心這些人會着急。送點年禮,能讓他們安心做事,何樂而不為。

陳掌櫃翹起一個大拇指,“東家,我老陳活了大半輩子,你是我見過最大氣的東家。”

秦無雙有些好笑,“再拍我馬屁,也不能多給你一些。趕快把東西采買齊全吧。”

豬肉、白糖不需要額外采買,但是其他東西還是需要的。臨近年關,可別買不到。

陳掌櫃最會察言觀色,雖說東家語氣有點嚴厲,但是态度非常好,說明她還是很受用他的馬屁,他怎能不高興。

秦無雙去了食堂,小華、小樂已經将豬肉放到餐桌,面對這麽多豬肉,他們有些麻爪。

秦無雙走進來,小華小樂一溜煙跑走了,他們還在上班呢,可不能一直待在後院。

蘇錦繡沒有離開,而是問她怎麽分豬肉。

這麽多豬肉肯定不是他們自己吃的。

秦無雙數了一下人,每人五斤豬肉還能剩下兩頭豬。于是就道,“多的部分就拿到福利院吧,讓那些孩子也跟着一塊過大年。”

看到那些孩子,秦無雙心裏就踏實。

蘇錦繡沒有意見,“那些孩子肯定會樂瘋了。”

秦無雙笑道,“今年我們去福利院過年吧。省得我們自己做飯。”

蘇錦繡看了她一眼,不明白她為什麽這麽做,但是到底沒說什麽,點頭答應,“好,聽你的。”

下午,秦無雙給員工們發年禮。

除了服裝廠和鉛筆廠的工人,還有兩個門店的營業員都有。

她親自将年禮用車運到門店,一一發給他們。

營業員們樂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給她道謝。

送完年禮,還剩下兩頭豬,她将福利院的幾個孩子叫過來,讓他們将豬擡到板車上面。

幾個孩子樂得一蹦三尺高,幾個孩子一起搭把手将豬肉一點點運上車。

小華小樂不放心他們,跟在後頭幫忙。

陳掌櫃帶着孫子拎着年禮回家了。

秦無雙和蘇錦繡收拾些東西,跟着孩子們一塊去福利院。

小華有些不敢相信,“東家,你要跟我們一起過年嗎?”

秦無雙故意逗他,“是啊,歡不歡迎?”

小華有些窘迫,還有些為難,“歡迎!但是福利院什麽東西都沒有,我怕怠慢了你。”

他天天在工廠吃飯,知道工廠生活水準有多高,跟工廠一比,他們福利院吃的跟豬食沒兩樣。東家這樣精細的人可能會吃不慣福利院的飯菜。

秦無雙嘆了口氣,“放心吧。有這兩頭豬,咱們就能過個好年。”

小華倒是忘了那兩頭豬,經她一提醒也想起來了,忙疊不疊道謝,“多謝東家。”

秦無雙搖頭,“不用謝我,這兩頭豬是你們應得的。”

小華撓撓頭,“那我們也得不到那麽多豬啊。”

每人五斤,他們就共才12個人,也才六十斤,東家給了整整兩頭豬,不一樣。

秦無雙摸摸他腦袋,沒說什麽。

到了福利院,還沒進門,小華等人就扯着嗓子往院子裏喊,“範媽媽,我們回來啦!”

他們這一聲吼,福利院的孩子們嘩啦啦全跑出來迎接他們。

将大門打開,孩子們看到板車上這麽多東西,眼睛都直了,幫着一塊推車,時不時還瞄一眼禮物。

等板車推進來,孩子們圍着這些禮物看個不停,“這些是什麽東西?怎麽那麽多豬肉?哪來的?”

有些孩子們饞得直流口水,有些孩子比較機靈,跑去通知範媽媽。

沒一會兒範媽媽出來了,看到秦無雙和蘇錦繡,也顧不上禮物,将人往屋裏請。

秦無雙笑道,“我們在家太無聊,就想着到福利院一起過年。這些禮物是給孩子們的年禮,這一年辛苦他們了。”

範媽媽到底是個成年人,雖說她沒當過工人,但也知曉工人待遇有多差。過年年禮給個饅頭都算厚道的。哪有這麽多好東西。

她當即心領神會,将人往屋裏請,“那可太好了,跟着孩子們一起過年,才有年味兒。”

秦無雙笑着點頭。

昏黃的燈光下,每個孩子們都停止打鬧,坐在板凳上幫着一塊做飯。

有的擇菜,有的擀面皮,有的包餃子,有的燒火……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每個孩子都在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孩子們包好餃子,向大人們炫耀自己的成品。

秦無雙廚藝不行,負責擀面皮,孩子們特別喜歡到她面前獻寶,她好話不要錢似的一個勁兒誇贊他們。

孩子們被誇得小臉通紅,胸膛挺得高高的。

人多力量大,一會功夫就包了上百個餃子,秦無雙端着一蓋簾去廚房下餃子。

孩子們一邊包一邊伸着脖子往外看,顯然都在期待。

蘇錦繡瞧見這一幕,只覺得挺可樂的。

秦無雙下好餃子,餃子盛進面盆裏,再繼續下一鍋。

她将自己帶來的袋子解開,從裏面翻出幾個紅薯,放進竈膛烤烤。

小華負責燒火,有些遲疑,“煮紅薯不浪費。放進竈膛會烤糊的。”

秦無雙用過來人的口吻,“沒事兒,烤好了,快點将它翻出來就行。”她頓了頓又解釋,“每次都吃煮紅薯,你不覺得膩嗎?我想換個吃法。”

窮人家的孩子吃得最多的是紅薯。但是紅薯吃多了,容易燒心。東家想換個吃法那就吃吧。

小華也沒說什麽。

很快又一鍋餃子煮熟。

秦無雙盛好之後,讓小華把紅薯翻出來。

小華也沒有推辭,将竈膛裏的紅薯翻出來,倒是沒烤糊,但是他覺得大家應該不會吃紅薯,“今天包了那麽多鮮肉餃子,肯定沒人吃。”

“我吃。”秦無雙不想天天吃肉,她想吃紅薯。

将紅薯和餃子端上桌,孩子們不錯眼瞅着餃子,“好香啊。”

範媽媽負責打飯,秦無雙拿起一個紅薯問他們吃不吃?

孩子們頭搖成撥浪鼓,“不吃。”

秦無雙也不強求,蘇錦繡怕她尴尬,“我吃。我已經好久沒吃紅薯了。”

家裏倒是有紅薯,但那是秦無雙用來喂牲畜的。她沒怎麽吃過。

秦無雙分一個給她。這紅薯不是民國時期的紅薯,這是蜜薯。

蘇錦繡掰開蜜薯,色澤金黃,看着就有食欲,她輕輕吮吸一口,入口即化,甜如蜜,不像她在蘇州老家吃得那麽噎人,她眼睛一亮,“好甜!”

小華艱難地将視線移到她臉上,看着這紅薯,微微一愣,“這紅薯怎麽跟我們吃的不一樣啊?”

“這是蜜薯。”秦無雙吃着香甜軟糯的紅薯,惬意地眯了眯眼睛,“太香了。”

小華瞧着有點饞,但是對餃子的渴望占勝一切,還是沒有伸手。其實他心裏對東家的品味不怎麽相信。因為東家在吃的方面很怪。平時他們都愛吃肥肉,只有東家喜歡吃瘦肉。現在東家覺得紅薯好吃,打死他都不信。

秦無雙可不知道自己被小華質疑了,她正在被蘇錦繡追着問,這紅薯是不是從國外買來的,能不能買點種子在國內種植。

“我們吃的紅薯太噎人了,這種蜜薯産量不比本土紅薯差,但吃着更甜。多種些比較好。”蘇錦繡越想越覺得自己這主意不錯。

秦無雙點頭答應,“行啊。到時候我弄點讓金銀村的人種。興許他們也樂意種紅薯呢。”

蘇錦繡點頭,還提醒她,“這紅薯葉子還可以喂豬呢,一舉兩得。”

秦無雙眼睛一亮,“這主意不錯。”

她之前就聽金銀村的村長說過,水田種的是水稻,但是旱地種的是紅薯和玉米。而且這些百姓人均十畝,種的地特別多,肯定不能都種玉米,種點紅薯也挺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