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文會(下) 那雙顫抖不已的手,突……

那雙顫抖不已的手, 突然被一只手穩住。

女子手如柔荑,似白脂凝玉,這天底下有多少年輕女子或有此皮囊, 但與她這般能給予他人鎮定沉着的, 少有。

“哥哥。”沈芷寧的手搭在沈安之的腕袖上,語氣輕柔且堅定,“你莫要氣, 我來與他們說一說。”

這話說完, 沈芷寧偏過頭,朝向張亭、居長修等人, 那柔和的目光頓轉為如劍之銳利:“我現在算是明白了, 靖國苦明國久矣,你們這群口口聲聲稱之為文人的讀書人, 難逃此咎。”

“你說什麽?!”

“胡言亂語!”

“你這小姑娘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

這一句話,激起千層浪,在場除居長修等人,都開始面紅耳赤地大聲呵斥。

明靖兩國結怨已久, 更有深仇大恨,靖國上下有愛國之心者無不痛恨,而其自然是以文人為首。

自以當年朝廷有意要簽下潭下之盟的意願, 文人學子皆痛罵、痛斥,甚有出血為墨, 拆骨為筆,悲憤所出之檄文,京都上下乃至江南兩岸,城牆、官府、貴宅或貧舍,無不貼滿, 血書漫天。

此狀此舉,堪稱慘烈,也因此逼退了朝中不少親明派,盡管後來還是阻不住潭下之盟的勢頭,且如流星一瞬即逝,卻在不少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甚者,自此之後靖國文人更為激憤,提及靖明兩國之事,無不熱血上頭。

如今沈芷寧竟在當衆說出‘靖國苦明國久矣’‘文人難逃此咎’這些話,豈不是就在他們心裏捅刀子、往他們身上潑熱油,就算本來都是在看戲的學子都恨不得要上前,若不是看沈芷寧是一個女子,恐怕都要上前直接扭打起來。

連張亭都沒想到眼前這小姑娘直接說出了這句話,一愣之後,血氣上頭,怒容滿面:“你他媽說的什麽話?”

張亭這般,居長修面容也極為不善,其身後那群人更是惡狠狠地盯着沈芷寧,除此之外,整個長春仙館的學子都齊齊往這裏聚了過來,視線一一掃過去,其面容、其神色、其眼神,無不充斥憤怒。

Advertisement

氣氛焦灼、劍拔弩張之極。

沈芷寧面色平靜,語氣從未有過的冷靜,就如她所穿之白袍,随風而行、随心而動:“我說的有錯嗎?”

女子聲音向來清脆、此時更帶幾分冷冽。

“一群沽名釣譽、狂妄自傲之輩,自仗着家有薄産供上讀書,未學所成,偏就生得一顆妄大自尊之心,自擁着祖上積德可入科舉,未有功名,憑借優越之身來欺壓、羞辱他人,你們本就天生站于巨人之肩膀,卻以此來蔑視出身貧瘠之人,無絲毫憐憫之心,無任何仁愛之舉,聖賢書上字字句句仁愛禮智信,敢問在場各位,有誰做到了?”

沈芷寧一指張亭:“書中有言,仁者,人人心德也。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為恻隐之心,寬裕溫柔,仁也。你今日所作所為,嘲我哥哥殘疾,諷我哥哥不配讀書,罵天下殘疾人晦氣之身,你可配一個‘仁’字?”

話如刀劍,直刺心,張亭臉色慘白,唇瓣微抖,竟一句話都駁不出。

沈芷寧二指居長修身後群人:“義者,宜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以人發為羞惡之心,發為剛義之氣,義也。你們随居長修而來,跟張亭之後,可當真如他們所想?你們自有分辨之心,可偏就随波逐流,更是在他人無任何緣由嘲諷我哥哥之時,哄堂大笑,而不出聲阻止,你們可當得一個‘義’字?”

未等衆人說話,沈芷寧三指居長修:“居長修,傳言你是驚才絕豔之人,今日所見,不過如此。”

居長修狹長的眼眸微壓,面色沉下。

“禮者,處事有規,以正為本。你帶人前來,他們以你為首,你認為哥哥違反規定,你并非請示龐園主人、文會先生,而是徑直過來任由底下人欺辱謾罵,這可稱之為‘禮’?再說智,智者,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就今日而言,我甚覺你不明是非、不懂曲直、不分邪正、不辯真妄!連你都可稱之為驚才絕豔之人,是我江南無才?還是我靖國無人?竟讓你橫行于世,推以衆首?!”

這番話一出,衆人嘩然。

這小姑娘言語好生犀利!

語如寒冬凜冽,言似鋒芒頓現。

而居長修何曾被人這般對待過?先不說哪有人有這膽子指着他的鼻子,更別說用這麽狠厲的言辭在衆人面前痛罵他!

他許久都未将人放在眼裏了,此時才正視了眼前這小女子,壓着即将噴湧上來的狂怒,陰沉着臉:“好,甚好。那我且問問你,你口說真妄與是非,你怎知你所說便是真,你所認便為是?你所痛罵的文人,是以當年明靖兩國開戰為國抛熱血,是以千萬人之軀阻潭下之盟,你今日生于此、長于此,未經那等殘酷歲月,未見那等先烈前輩,便口出妄言說我靖國苦明國久矣,我靖國文人難辭其咎,你黃口小兒,膽子是真大,若是那時,你可有那膽子将這些話再說一遍?你明是為你兄長辯駁,反而推錯于我們身上,是你私心頗深,何必冠冕堂皇!”

沈芷寧笑了,笑之後,眼神清明:“我是為我兄長辯駁,那也是你們先針對我兄長。居長修,我告訴你,就算到了那時,我也敢說,我不僅說,我還要大聲說。當年文人自是讓人敬佩,可就因着有此功德,便要封人嘴、便要被你以及你們,拿此當盾牌阻一切言語,你可當真就代表了他們?要說冠冕堂皇,你可莫不是第一人?”

“笑話!”居長修冷聲道,“是你兄長先以殘疾之身入龐園,誰不知殘者、疾者缺陷之身辱聖賢之門,污國家之名聲,何談針對一詞?倒是你,因他是你兄長,事關己,便伶牙俐齒、颠倒是非說在場衆人憑借家世、祖輩、站于巨人肩膀蔑視他人,無任何憐憫之心,還以仁義禮智信攻擊謾罵我等,若照你所說,那寒門之輩也屬他人之類,可為何寒門不阻攔,偏就阻攔你兄長呢?”

衆人聽了居長修這話,原本覺得沈芷寧之前那番話确實說得有一番道理,可心底又不爽,但被居長修這麽一說,算是痛快了。

“是啊!憑什麽說我們蔑視他人,我們偏就不阻攔寒門!”

“是因着殘疾辱國之門面,失我聖賢之容,才不準進文會!何必為一己私欲,破了這規矩呢!”

“是啊!”

“……”

沈芷寧掃視一圈,看着被居長修言語挑起來的混亂,笑道:“原來我方才那番話的意思,你們還真當不知其意。當真好一套圈地為王,故步自封,稍就給了一點甜棗,就要感恩戴德了,妙,真妙!”

“何必陰陽怪氣!我看你就是為了自己的兄長來鬧事的!”有人立即道。

沈芷寧視線立刻掃向他:“方才以寒門當令箭,那這位公子所讀的書院可對寒門開放?”

這位躲躲閃閃,避開沈芷寧的眼神。

沈芷寧順着下去問下一位:“那這位公子的先生可是對貴族與寒門子弟一視同仁?”

“你們呢?你們自持身份,與他們交往時可以真心對待?”

衆人皆躲避,沈芷寧接着道:“以上都未有,偏就與人辯駁時以此為令箭,可不就妙極了。況且,你們既然說不阻攔寒門,可殘疾與寒門有何區別,寒門乃身世之上的缺陷,殘疾乃身體之上的缺陷,為何要偏頗對待?”

張亭聽這話,明顯一愣,細細一思索。

思索中,又聽沈芷寧慢聲道:“不過歸根結底,我的意思是,讀書并非文人的事,而是天下人的事。”

這話一出,本有些混亂騷動的人群都漸漸安靜了下來。

“身份貴重之人可讀、身份卑賤之人也可讀,富貴可讀、貧寒可讀,身體完整之人可讀,身體缺陷之人也可讀,男人可讀、女人亦是,應當是不論貴賤、不論貧富、不論性別,不論一切,而不是分三六九等,是以衆人平等之包容,才有思想之綿延,以培育靖國之重才。”

全場安靜了,目光皆聚于長春仙館臺階下的這白袍女子身上,無人再出聲。

“我也知天下文人以明國為首,殘疾之人不得進科舉,不得上朝堂,也是從明國傳至各國,各國效仿,才有今日之荒誕。可并非明國如此,我國便要如此。我且認為,殘疾之人可進科舉,可上朝堂,若與他國往來之際,使臣拜訪之時,見我國朝臣真有殘者,當真會覺得有損我國顏面與尊榮嗎?”

“非也。”

“是殘者與常人平等,殘者都能進科舉、上朝堂,封侯拜相,可見我靖國善待賢士如此,前所未有。衆國賢能之人聽聞,又當真回覺得我國不識規矩、有辱聖賢之門?”

“非也。”

“是我靖國求賢若渴,看中才華而非出身,看中智能而非外表,若有真才學之人來此必會禮待上賓,畢竟殘者都能上朝為官。真到那時,何愁我國還像如今,上下求索摸黑找尋出路,許是天下能者、強者、才者就如螢火之光,彙聚可與皓月争輝!”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