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慫恿家人買房子!
楚韻從城外回家, 剛好趕上吃午飯。吃了午飯,收拾好帶回家的年禮,帶着王沐和王林去車站坐車。
他們走得早, 下車後走路回到楚家大隊, 才半下午, 離天黑還早。
李桂芳在大隊部和人烤火閑聊呢, 聽到外面有人喊, 楚韻姐回來了,她猛地站起來,麻溜兒往家裏跑。
楚韻到家, 放下碩大的背包,正和大哥大嫂有說有笑地說話呢, 看到她媽跑得太快, 進院子的時候差點被院門絆倒, 吓得楚韻心都差點跳出來了。
幸好反應快,李桂芳一把抓住門框,要不然這一下要摔結實了。
楚韻生氣:“你跑那麽快幹什麽?摔倒怎麽辦?”
李桂芳驚魂未定,拍拍胸口:“我那不是想早點看到你嘛。”
楚韻心酸:“想我了你不去北京看我?上次暑假的時候我給你寫信,還寄路費回來了。”
李桂芳怎麽不想去:“家裏忙,走不開。”
等了一會兒, 楚為民也回來了, 腳步有點急,楚韻忙勸道:“爸,你走慢點。”
“哎!”
楚為民仔細打量女兒:“這一年沒怎麽變。”
楚韻笑:“還是那麽年輕好看嗎?”
李桂芳嗔笑:“都三十的人了,盡說些惹人笑話的話。”
“三十怎麽了,我看起來年紀小,你們才不會老。”
嘴上說着俏皮話, 楚韻心頭感慨,一年不見,爸媽又老了許多,臉上添了好些皺紋。
不想那些不開心的事兒,說點開心的,楚韻給家裏準備好多東西,吃穿用都有。
向紅拿着一件紅色大衣試穿:“楚韻真會選,太合身了。”
楚衛東喜歡皮鞋:“嘿,皮鞋穿上腳,就是不一樣哈。”
李桂芳擔心:“你怎麽花這麽多錢?瞎浪費!”
“王建業買的,你們和公婆那邊都是一樣的,連人數都一樣,絕對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胡說,從文從武兩個人呢,你大伯家只有一個小閨女。”
楚韻無奈:“這您也要比?”
“本來嘛,你大嫂說不定心裏不爽快呢?”
“放心,她爽快得很,陳晶肚子裏又懷上了,等過年回去我再給一個大紅包,行了吧。”
楚為民皺眉:“你不在家裏過大年三十?”
“過啊,中午在家裏吃飯,下午回市裏,過了初二我就回北京。”
李桂芳心頭一想,女兒在家比在王家多呆一天,就沒什麽說的。轉而又覺得對不起親家,畢竟女兒都結婚了,在娘家呆的時間比在婆家還多。
楚韻提着吃的去廚房:“媽,你快來看看,晚上我們吃烤鴨,再做個什麽菜?”
李桂芳沒空胡思亂想,跑去廚房看,菜板上擺了兩只烤鴨,一只已經宰成兩半了,另外一只放在菜板上,楚韻正要動手,被李桂芳攔住。
“你這孩子,一頓一只鴨子還不夠你吃?這一只留着,等過年再吃。”
楚韻指着旁邊的大袋子:“這裏還有三只。”
李桂芳嘆氣,已經不想教育這個敗家子了,教育不過來,算了!
冬天農村吃晚飯時間早,他們一家熱熱鬧鬧地吃完晚飯,外面都還沒天黑,大隊上的楚家親戚這時候都來了。
李桂芳端了一個大鐵盆出來,一大盆各種糖果,給大家散一散,甜個嘴兒。
楚韻帶回來的烤鴨,李桂芳也砍了一只,砍得特別小塊,也給大家嘗嘗。
“喲,這就是北京有名的烤鴨?”
“啧啧,這個是烤出來的吧。”
“北京的鴨子真肥!”
大家都對北京有興趣,拉着楚韻問,北京是什麽樣的呀?北京的街道寬不寬?北京的人多不多?住在北京的人,是不是都能吃好的穿好的,什麽都不缺?
楚韻當年考上大學後,第一年回家過年,家裏也這樣熱鬧,大家對首都,心裏總有無數的想象。
楚韻說,北京就比咱們縣城路寬點,人多點,地方大點,他們聽了肯定不樂意,完全不符合他們內心的想象。
楚韻把王沐和王林叫出來:“你們兩個有空就到處跑去玩兒,你們來跟哥哥姐姐叔叔嬸嬸爺爺奶奶說一說,北京是什麽樣兒的?”
王沐和王林對視一眼,北京就那樣兒啊!怎麽說?
人家問什麽就說什麽吧,說得亂七八糟,前言不搭後語的,也沒人反駁。
等到天黑,楚韻看時間不早了,出來搭救兩個孩子:“天一黑就冷得不行,大家都回家睡覺,有事兒我們明天再來聊。”
一個大嬸一拍大腿:“好,明天來!”
王沐和王林苦着一張臉,明天別來了吧。
過年了,這兩天家家戶戶在外上班工作的人都回來了,楚良、楚春玲他們也回來了,楚韻不用問就知道,這夥人肯定又拉幫結夥去南方倒貨去了。
不愧是她帶出來的學生,賺錢的思路都跟她差不多。
國家都在開始選對外開放的城市了,楚韻覺得,有些事是時候提上日程了。比如,勸爸媽和大哥大嫂去縣裏買房子,買不起房子就買地,自己建房子。
楚韻覺得,比起買房子,還是買地更劃算。買房子的話,不僅貴,房子還又破又小,位置也不好。
買地呢,不僅更便宜,到時候可以按照自己需要建房子,就建那種兩層樓或者三層樓的房子,一樓可以開鋪子做生意,二樓可以住人,後院修牆圈起來,還可以修個棚子堆貨。
靠種地是沒辦法發家致富的,只有靠做生意才行。
家裏爸媽和大哥大嫂都是老實人,楚韻也沒想他們做生意能發大財,就做一般的小生意就行了。
比如,開一家賣農産品的鋪子,賺個差價,這個容易吧。物資短缺的問題還沒解決,做這個生意,差不了。
楚韻說了半天,楚為民和李桂芳沒有吭聲,向紅和楚衛東有點心動。
楚韻:“我昨天聽他們說,隔壁大隊有個人,每天騎自行車把家裏的菜送到鎮上去賣,寒冬臘月的都堅持跑。能這樣就說明這個能賺着錢,要不然誰願意吃這個苦?”
李桂芳遲疑:“雖說現在不管我們養雞養鴨,但是也沒說可以做生意,到時候被當作割資本主義尾巴,我們一家就完了。”
楚韻點點頭:“既然你們不放心,不想當出頭那個,我們先說房子的事情。從文從武以後畢業了,肯定不會呆在農村,給他們在縣城修一座房子可行吧?房子修起來,就算現在自己不住,租出去,一個月也有不少錢,如果修兩層小樓,一年怎麽也能賺一百多塊的房租吧。你們種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房子嘛,确實可以,這個虧不了!一家人都有點動心。
主要是這幾天在外讀書工作的年輕人回來,他們聽了楚韻的話,有錢就早早買了房子,現在都說房子漲價了,劃算得很。
楚韻直接說:“爸媽,你們要是錢不夠,我先借錢給你們,我回來之前跟王建業說過了。”
楚為民文:“在陵山縣買塊地要多少錢?”
“不買城中心的,就買城邊上,幾百塊錢就能買一塊,具體多少錢,就看買的地大小。”
楚韻繼續誘惑:“爸,你想想,買一塊地,房子修起來,以後家裏的子孫就是城裏人了。”
這個誘惑确實大,現在城裏人三個字,意味着好日子。就算他能安心當個農民,有哪個長輩不想後輩子孫越過越好的?
楚為民沒有說話,下午,背着手去外面逛了一圈,晚上回家吃晚飯,楚為民就下定決心了。
要買地修房子!
買房子就不想了,大家都說,在縣城買房子太貴,不值當。
不僅他們家買,隊裏還有好多人家都要買。就像楚韻說的那樣,不買城中心的,就買城邊上的,大家一起去買地修房子,楚家人到時候還是住在一起,不會挨欺負。
下定決心就好辦了,在陵山縣,楚韻還是很吃得開。
第二天,楚為家帶上有買地想法的人,跟着楚韻去陵山縣,楚韻找人介紹了分管這方面工作的朋友,他們看中了縣城南邊的一長溜地。
這快地是荒地,再往前頭走幾公裏,就到村裏了。
那人也想賣楚韻一個好:“楚老師,這塊地有點荒,位置差了點。”
楚韻笑了笑:“位置差點就差點,但是價格會便宜不少吧。”
“價格确實很便宜。”
楚韻一聽他的報價,回頭跟她爸商量,價格實在太便宜了,不能浪費這個機會,多買點地。錢她有的是。
楚為民不會用女兒的錢,算了算家裏的存款,最後定下了四百平方的地,他們一家人住也夠寬敞的。
其他幾家人,最多的也買了四百平方,少的五六十平方也有。
楚韻帶着他們去交錢,領證,再把地方畫出來,等開春了再來建房子。
楚韻看她爸拿到買地的憑證,小心地放到包裏,一臉欣慰的樣子,好像幹成了一件大事。
說實話,楚韻其實更想爸媽去市裏買房子,不過想到最後,還是決定來縣城。市裏固然好,但是他們家的財力不足以支持這樣做。
楚韻也不想爸媽因為借了她的錢,心裏壓力太重,就這樣吧!
等以後發展起來,在小縣城養老,日子也過得很安逸。
辦完這件事,很快就過年了。
大年三十這一天,楚家一早就忙活起來,今年的年夜飯挪到中午,楚韻吃完午飯,就要帶着孩子趕車回城裏。
楚韻:“爸媽,大哥大嫂,明年你們估計事情多,也忙,等年前忙完了,你們來北京過年吧。看看北京,也看看我在北京的家。到時候你,我托人給你們買卧鋪火車票。”
楚為民朝她擺擺手:“我知道了,到時候再說。你好好工作學習,你說你要考那什麽研究生,我們也不懂,你自己努力,多讀書總是沒錯的。以後你在大學教書,也要好好教,多為國家培養人才。”
李桂芳淚眼婆娑地拉着女兒的手:“不要操心家裏,我們都好好的,只盼望着你也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
“嗯。”
楚韻走了,老兩口望着女兒越來越遠的背影,這一走啊,要等到明年這時候才見得着了。
李桂芳:“老頭子,明年我們真的去北京?”
“去!”
楚從文和楚從武開心道:“那我們也要去。”
“去,都去!我們去***,去爬長城,還有吃烤鴨!”
楚從文:“姑姑說,現烤出來的烤鴨最好吃。”
李桂芳:“別一天到晚只知道吃,要記得努力學習,以後跟你姑姑一樣,考上北京的大學,以後就能過上好日子。”
楚從文和楚從武兩兄弟重重地點頭,他們會努力的。
楚韻回到市裏,剛走到樓下,就聞到了家家戶戶飄出來的飯菜香。
王沐和王林一人背着一大包幹蘑菇,跑在前頭:“爺爺奶奶,我們回來了。”
王琴琴給開的門:“你們回來得正好,我媽猜你們差不多就這個時候回來。”
王勤幫着把背上的東西卸下來:“看着挺大一包,一點都不重,包裹得這麽嚴實,你外公外婆給的啥?”
“都是幹蘑菇,都是我媽喜歡的見手青。”
王沐放下手裏的東西,去樓下接楚韻:“媽,把你手裏的紅薯幹給我。”
楚韻順手遞給王沐:“有點重!”
“我知道!”
紅薯幹是她大嫂專門給她曬的,選的都是沙地裏長的紅苕,又大又甜,煮熟後切成條,曬得軟噠噠的,特別好吃。
劉翠聽到外面說話的聲音,招呼了楚韻一句:“趕車累着了吧,快坐下歇一歇,馬上吃晚飯了。”
“哎!”
這一天吃得真好,中午吃了一頓好的,晚上又接着吃一頓,王沐跟爺爺奶奶說:“嘴巴真是享福了。”
王傑笑呵呵的:“多吃點,等明年回來,長得壯壯的。”
王林說:“爺爺,我們明年不回來。”
“不回來?”劉翠看向楚韻。
楚韻給王林夾了一塊芋頭:“對,明年我們不回來,每年都讓建業一個人在北京過年,挺不是滋味的。我就想啊,請爸媽和大哥大嫂,還有王勤兩口子和琴琴,明年一起去北京過年。”
“去,一定去!”劉翠也想小兒子了,算上明年,這一走都三年沒見到人了。
王建國和張素芬也想去,張素芬問:“家裏住得下嗎?”
“住得下,我把我們家後面和左面、右面的院子都買下來了,家裏寬敞。”
“花了不少錢吧?”
楚韻點點頭:“我和王建業這麽多年的積蓄,基本上都花在房子上了。”
劉翠安慰楚韻:“還是很值得,有個房子才有家。”
楚韻點點頭:“我和王建業也是這樣想。再說了,王建業工資不低,我明年留校當大學老師,也馬上有收入了。我還想多存點錢,到時候再買點地囤着,現在啊,回城的人越來越多,房子越來越緊俏,你們看看,這一年,房子價格漲了多少?”
楚韻又跟公婆和大哥大嫂說起娘家的事,楚家大隊的人集體去陵山縣買了塊便宜的地,以後在上面修房子,到時候自己做生意,或者把房子出租都能掙錢。
公婆和大哥大嫂,跟她娘家不一樣,他們都是有正經工作的人,手裏也有存款,不過楚韻還是想未雨綢缪,提醒他們一下。
特別是大哥大嫂,別等到時候下工潮來了,沒有工作、沒有資産、沒有收入,一大家子人,到時候日子就難過了。
楚韻對公婆這邊,不像對娘家那邊,公婆這邊她只是點到即止,聽不聽她的勸就看他們自己了。
楚韻說的話,多少還是在張素芬和王建國心裏落下了印子。
家裏存的錢放着也是放着,換成房子也挺好。需要錢的時候把房子賣了,不需要錢的時候,自己不住還能收房租。
兩口子把買房子的事情放在心上了。
比王建國和張素芬行動更快的是王勤和陳晶,特別是陳晶,那簡直就是楚韻的腦殘粉,楚韻說什麽她都覺得說得有理,小嬸說得對。
吃完年夜飯回家,兩口子清點了他們存下的錢。雖說他們工作沒幾年,但是平時生活中有雙方父母幫扶,再加上他們結婚的時候,娘家那邊給的嫁妝,零零散散加起來,也有将近兩千塊錢。
陳晶:“錢收好了,我們年後就去看房子。不買家屬樓,最好買那種樓上樓下的那種樣式,樓上住人,樓下的門面還能做生意的那種,小嬸說這種好出租。”
王勤也是個妻管嚴:“都聽你的,我沒意見。”
陳晶笑眯眯的:“我們以後一定會過上好日子的。”
“嗯。”
第二天大年初一,不少親朋好友上門拜年,和往年一樣,李香蘭和周勉也來了。
李香蘭看到楚韻,特別驚喜:“你怎麽回來了?”
“想你呗!想你就回來看看!”
李香蘭才不信呢,哼哼一聲:“就會哄我玩兒。”
楚韻笑:“這一年過得怎麽樣?”
“過得挺好,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我還在讀電大,提升自己的學歷。”
“不錯嘛,過得挺充實。我今年畢業了,明年留校當老師。”
李香蘭瞪大眼睛:“那可是清大呀!真有你的!”
楚韻笑了起來:“我不僅留校任教,還要繼續讀研究生。”
李香蘭激動地一巴掌拍到楚韻大腿上:“你厲害!你是真厲害!”
“還行吧,這只是個過渡,等這幾年過了,我還是會從學校出來。”
楚韻拉着李香蘭去房間,小聲跟她說了南方要開放的事情,可能就是福建和廣東這兩個地方。
“真的?”
楚韻點點頭頭:“八九不離十,其中一份文件還是我寫的。”
李香蘭看着楚韻,激動得都說不出話來。這時候,她才真的理解,當初爸媽為什麽要一致推崇楚韻,讓她要抱緊楚韻的大腿。
這樣厲害的朋友啊,還在讀書呢,就能參與到這樣的大事中去了。
楚韻:“你別懵啊,還記不記得我跟你說的事情。”
李香蘭:“有機會就往南方去。”
“機會很快就要來了。”
李香蘭撓頭:“我現在,有什麽優勢?”
楚韻罵了她一句:“你傻呀,你忘了你是怎麽出頭的?”
“稅務改革?現代財務知識運用?”
楚韻朝她點頭:“有空啊,針對這方面,再結合一下當下實際,弄一篇文章出來,弄好一點,到時候我幫你投稿到人民日報!”
理想頭心頭一顫,連忙抱着楚韻:“快讓我抱抱你的大腿!”
楚韻哈哈大笑:“別貧嘴了,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不然我也幫不上!”
“知道知道,你放心,我肯定努力,我還讓周老師幫我一起努力!”
說完正事兒,兩人閑聊了一會兒,時間不早了,楚韻留他們兩個在家吃午飯,等下午她去李香蘭家拜個年。
畢竟,她也收過李香蘭媽媽的手镯,作為小輩,上門拜個年是應該的。
下午楚韻帶着兩個孩子去李家,李勇和趙豔紅看到楚韻特別高興,直接豪氣地掏了兩個大紅包給王沐和王林,楚韻也給了兩個給李香蘭大哥大嫂的兒子。
李家上門拜年的客人也多,楚韻沒有多留,呆了一會兒,借口有事兒就先走了。
走之前,楚韻跟李香蘭說,她初三就要走,有事兒聯系她。
李香蘭擺擺手:“你放心,你這麽粗壯的大腿,我肯定不會松手的。”
楚韻哈哈一笑,帶着孩子回家。
王沐和王林不想回家,剛走到教師家屬院外面,碰到幾個認識的朋友,約着出去玩兒。
楚韻也有事兒,交代他們注意安全,下午早點回家,她就轉身去桂花巷。
剛到桂花巷,裏面人來人往的,人多得就跟趕廟會一樣。
楚韻問了一句:“在幹什麽呢?”
給楚韻帶路的那個小年輕笑着說:“還不是因為五爺從您那裏倒騰來的東西,一傳十十傳百,大年二十九開始,我們桂花巷就熱鬧得很。”
“那點東西夠賣?”
“賣了一半了。”
主要是東西實在太好賣了,比如收音機、電視機這樣的大件,還不要票,你說說,能不搶破頭嗎?
五爺這個人不算笨,看到東西好賣,趕緊提高價格了,提高價格一樣好賣得很。無論是娶媳婦兒還是嫁女兒,能有一件電器,全家面上都有光。
看到楚韻,五爺笑得牙不見眼,楚韻就知道,這人賺着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