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買糧
周郡回去後,幾個小孩子還沒睡,眼睛都亮晶晶的,路雲道:“大哥,那包子真好吃。我們什麽時候能再吃到?”
周嬌對于哥哥每次都把錢分給裏正爺爺一家不太明白,“哥哥,那花明明是我們發現的,也是哥哥賣出去的,我們已經給過爺爺了,為什麽這次還要給啊?”她真的不是小氣,只是想不明白。她們家真的很缺東西,路拾現在還沒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路雲和她穿的也是破破爛爛的。哥哥現在天涼了也只穿單一,鞋子還是她編織的草鞋。她覺得一下子給了裏正爺爺四百文是真的很多很多。
而且哥哥還給了路嬸子一床棉花被,這個她倒是覺得很好。路嬸子對她和路拾都很照顧,路拾的肚兜就是路嬸子用自己的舊衣布頭該作的。
周郡摸着周嬌的頭,細心地給她解釋,看着路雲還在木盆旁邊陪路拾玩,想了想把他也給叫過來,讓他也跟着聽。
“我們太弱了。要是沒有大福叔和裏正阿爺幫忙,我找不到借口去賣花,就算賣出了錢我也不能随意花。你想啊,要是我只有一盆花賣出了,掙回來的錢全花在我們身上,一分也不給別人,別人知道了會怎麽想,以後我們還要不要一起幹活一起吃飯了,他們會覺得我們不可靠,不願意再幫助我們了。再說我們那裏還有很多花,這個要是都能賣出去,這錢也不少了。不能自己獨吞,要給別人分一點。這樣別人才能更好地和你合作。”
“那我們變強了,就可以獨吞嗎?”路雲問:“就像裏正阿爺一家,他家除了小妮,剩下的都是厲害人,他可以把賣花的錢留着自家花嗎?”
周郡道:“可以。裏正阿爺可以,但是他不會。”周郡頓了頓,問兩個孩子,“你們覺得裏正爺爺為什麽不會獨吞?”
“我知道,阿爺是個好人。”周嬌率先回答。
“路雲,你覺得呢?”
“爺爺愛面子,怕別人知道了會說他。還有裏正爺爺想讓我們團結,他不想我們都被餓死,所以他就算有了錢,也會拿出來給我們買糧食。”
“你們倆說得都對。”周郡道:“最重要的一條是裏正爺爺要利益最大化,他如果只是一家人在這裏,他肯定不會顧及別人,但是我們有許多人在這裏,在別人看來我們流民是一個整體。裏正阿爺要是發現了花,肯定也會偷偷賣,但是他賣花的錢肯定會用來買糧食買棉衣,而且還會分給別人。他不會讓別人知道那花能掙錢,但是掙來的錢肯定不會只給自家花。只有我們三十個人的力量合在一起,村子裏的人才不會輕易來欺負我們。”
他摸了摸周嬌的頭,“嬌嬌,你們現在還小,有些事不用計較這一時得失。我給了裏正爺爺錢,他們就會幫着我們賣花,遮掩,而且一旦有事他也不會坐首旁觀。裏正爺爺比我們懂得多,多學學他,多讨好他,既是我們的孝順也是我們的回報。”
周嬌若有所思。
路雲道:“我懂了,等我們強大了,就有更多選擇權,到時候就是別人來讨好我們。”
周郡愣了下,路雲竟然想到這一層了,他沉默片刻,“等我空閑下來,你們就跟着我數數,背《三字經》。”這兩個孩子該啓蒙了。
路雲撓撓頭,“一定很難吧?”他也不是傻的,雖然讀書好,但他挺害怕。之前村子裏也有人去學堂念書,回來後都說學堂的先生好兇好兇,打他們手板子,作業好難好難的。他娘生前一直嫌棄他笨,說家裏有幾個雞蛋都數不清。
Advertisement
路拾此刻啊啊啊的,周郡去木盆裏把他抱起來,“路拾也想讀書識字?”
路拾揮舞着小手,似乎聽懂了,頭一點一點的,周郡一喜,還要說兩句,結果路拾頭點着點着一歪,竟然眼睛閉着睡着了。
周郡:……
白激動了。
第二天路嬸子來找他,周郡知道路嬸子是聰明人,所以路嬸子一進屋內就看到了他帶回來的物件,木盆已經從床底拿出來了,上面堆着那幾件衣物。路嬸子先是感謝他送了棉被,又問了問他當了什麽東西。
周郡含含糊糊的說了沒當什麽,但是也不說他從當鋪裏買來的東西是哪來的錢。路嬸子見他模樣,知道不好說,識趣地就不問了。
周郡道:“嬸子你一路上對我們很照顧,棉被我已經有一床了,那一床你就收着。你看我這幾件衣服有沒有能改成幾個孩子能穿的。當鋪裏并沒有他們的衣物。”
路嬸子她沒有刨根究底,順着周郡的話往下說,然後去看了看那幾件衣物,翻了翻,又着重去看那件棉衣:“這件可以改一件周嬌穿的外套,還剩一些布料可以給路雲做條褲子,裏面的裏子可以拆下來給路拾做一件裏衣。”
“那就麻煩路嬸子了。”周郡道,“我這裏有針線,周嬌也想學學針線活,嬸子有空教教她可好?”
路陽媳婦聞言一笑,“你都這樣說了,嬸子還能說什麽。”按理說周郡應該喊她嫂子的,但是他跟着路雲一起喊她嬸子,平白低了她一輩。周郡自己不介意,路陽媳婦聽着卻有些別扭,不過此刻她沒指出來,只是拿着那件棉衣出了屋子,“這件衣服我先拿去洗洗,拆了後再說。”話說完,她又轉身回過頭來,又把木盆和剩餘的兩件衣服拿上了,“我一起給你洗洗好了。木盆借我用用。”
“嬸子,你真是太好了。”路雲此刻進來了,歡呼着,“我和周嬌洗不動這樣的厚衣服。”他們倆就算洗了也擰不幹,還要哥哥回來幫忙。
路陽媳婦這兩天要和周大福一起在村裏收糧食所以她有空在家裏做活計。她走出去沒多久,王寡婦又送來三百文錢,求她收些白面,她自己想藏起來放着。路陽媳婦答應了,但之後還是和周裏正說了一聲。這種事情提前說比較好。
最後買了五十斤的粗糧和五斤細面和十斤豆米。這些糧食聽着挺多的,要是他們三十口人敞開了吃,估計最多吃三天。下營村最富有的除了鄭村長一家就是趙家那幾兄弟的了。但是路嬸子和周大福他們并沒有從這兩家買糧食,而是找了趙嬸娘問清楚後,選了三家,一家姓馬,一家姓楊,一家姓趙,都算是村裏的中等戶,家裏有些餘糧不多,但是手裏沒有銀錢可花的。
路陽媳婦能說會道,和她說話她都能讓你喜笑顏開的,買糧食一兩天,她就和人家熟悉了,還說了一些她們家以前的養生和各種針線繡花花樣,還幫着一些人剪了好些花樣。買完糧食後,路陽媳婦還和他們打聽下周邊村子裏嫁娶婚俗如何。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他們從平縣老遠跑到這裏來,當然要打聽楚本地習俗。這是王虎媳婦一直念叨着的,說她家二妞馬上就十三歲了,三年後家裏要納稅了,肯定要找好婆家,到時候也好有婆家幫襯着。
大家笑她想得遠,但仔細一想王虎媳婦說得有些道理。他們逃難來的好幾個年輕人,比如周立周明周林周郡哪個不是該娶親的年紀了,就算耽擱,能耽擱幾年。可不能像王家溝的兩個萬年老光棍一樣,活的那叫個糙。
他們倆的屋子明明是新蓋的,但是走到門口就能聞到一股腥臭味。她們幾個媳婦私底下懷疑兩人在屋子裏尿尿,反正也沒見過他們洗臉洗腳洗澡洗衣服的,整天都是那一身,那衣服啊髒的沒眼看。
“楊大嫂子啊,你要不是說你四十歲,我肯定覺得你才三十,所以不敢喊你嬸娘,我這臉皮厚一聲,就喊你嫂子啊。”
姓楊的這一家住在河邊上,靠着水源,家裏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的,兒子都成家了,女兒和二妞大兩歲,已經說好親事了。聽到路陽媳婦問起這些,楊婆子很熱情,說她上地幹活的時候見過他們家小夥,說他們家的幾個小夥子長得都不錯。等着地開荒出來,奮鬥幾年有了家業,肯定好說親。要是沒人介紹,她就幫着忙說道說道。
路陽媳婦當即謝過啊,然後又趁機提出,問她有沒有多餘的茅草。雖然是問,但是她老早就瞄好了,這家人院子裏可是堆着不少的茅草,她家還養了一頭羊,聽說是小兒媳婦懷孕了,怕沒奶,特地找人買來的。
楊婆子聽說她們要買茅草,一笑,“買什麽買啊,你拿兩把回去。妹子,我和你聊着開心,你看我那大兒媳婦半棍子悶不出一個屁來,小兒媳婦又大着肚子,我這老婆子啊在村裏也沒幾個看得上眼的,你這妹子和我合得來,特別是你這針線活,可真好。你家婆婆真是好眼光,得了你這麽個好媳婦。”
路陽媳婦恭維道:“我婆婆可沒您有福氣。你大兒子和媳婦那一看就是孝順的,我來了兩次,見他們對您噓寒問暖的。還有那小兒媳婦,我看她肚子尖尖的,這一胎肯定是個兒子,你快要抱大孫子了。我呢,逃難而來,身體差的,現在也沒一男半女,您要是不嫌棄,我可要蹭蹭你小兒媳婦的福氣。您看你這雙手這張臉,可是寫滿了福氣。”
“妹子,你這嘴真甜。”楊婆子被恭維的臉上樂開了花,讓路陽媳婦走的時候免費帶走了一把茅草。其餘兩家,路陽媳婦也用很少的錢買到了茅草,順便得知了許多風俗和村子裏的八卦。東家長西家短,唠嗑唠着人家就和你親近起來,還得了兩包菜種子。
茅草很快買完了,之後又讓周大福周二貴王虎幾個人上了房頂,把屋頂又加固一下。接下來她又抽空和小周氏一起把周郡帶回來的衣服改成了三個孩子能穿的,周郡得了一件厚裌衣,周嬌和路雲也各得了一套棉衣,最富有的是路拾。得了兩套衣服和一套裏衣,剩下的布頭也被路陽媳婦做成了兩雙小襪子給他。
這些改裝過後的衣服送回來到周郡手裏的時候,他真的都驚呆了。他竟然看到這改過的衣服上還有刺繡,雖然花樣很簡單,但是看着就好看。
周郡仔細一瞧,路陽媳婦是用了半尺布,把補丁和破損的地方縫在一起,把補丁變成了刺繡,粗粗一看竟然像新的衣服一樣路嬸子真是太厲害了,這一床棉被給的真值啊。路嬸子道:“別急着給我戴高帽,周嬌的衣服是你小周嬸做的,你可要好好謝謝人家。”
“這是當然。”周郡一口答應。之後把衣服分給了三個孩子,三個孩子樂翻了天,一開始還不舍得穿,最後天氣冷了,才開始穿,但每次上地幹活的時候都要把以前的破衣服套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