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過去,現在,兩代人的夢想

不知不覺,添力長高了,象一棵漸漸長大的小樹已初現挺拔的身姿了。比起剛來的時候,添力不再拘束,畏縮。他自信而灑脫。

轉眼,添力就要報考大學了。

添力報考大學志願的時候。肖平生竟然破天荒第一次由喬瀾陪同,去學校見了添力的老師。回到家後,父親珍重地宣布:“添力,你的第一志願就報Q大。”

Q大?添力的心裏一震。盡管老師曾經說過,憑他的成績可以報考國內的任何一個大學。但是他仍然沒奢望過Q大,那是全國最頂尖的大學,他從來沒有敢報那麽大的奢望去北京上大學。他的願望是讀一個省裏的重點大學就行了。離家近花費也小,再說Q大要上五年,比別的學校多讀一年。添裏希望早點畢業,獨立,掙錢,然後把媽媽和妹妹從農村接到城裏來一起生活。

“就報Q大吧。” 喬瀾說,“這是你爸爸年輕時的夢。現在,他希望你能幫他把夢圓了。”

添力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肖平生哭了。在添力的記憶裏,父親從沒有如此動情過。父親摟着添力的肩膀。和父親站在一起,添力才發現自己比已父親高出了半個頭。以前那個高大威嚴的父親這時候竟然只是一個漸漸老去的半大老頭了。父親這時在添力的心裏,已經不再象往日那樣的威嚴和冷峻,變得溫和柔軟的許多。

那天晚上,當肖平生平靜下來以後,他和添力做一一番認真的長談。顯然,肖平生為這次談話已經等了很久了。坐下之後,他沒有絲毫猶豫,直奔主題:“添力,你現在終于長大了。家裏的事情,我需要跟你有的交代。這些事是關于我和你娘,還有我和你阿姨的……”

這是添力第一次原原本本聽到他爹的故事:

肖平生象添力這麽大年紀的時候,也象添力一樣,有一個夢想:上大學,跳出農村,當一個城裏人。那時候,他是縣一中的高才生。他高中時的班主任曾經這樣鼓勵過他:“好好的學習,憑着你的聰明才智,你可以考上Q大。那是工程師的搖籃。以後你會成為中國最出色的工程師。”Q大是肖平生人生的第一個目标,肖平生一直為實現這個美好的願望而刻苦學習。

然而,肖平生他高中畢業的那年正是1966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全國的高考停了。肖平生唯一的一條跳出農門的路被突然間截斷了。他背着行李,從縣一中回到了鄉下的老家。站在村頭,想到今後自己就要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重複着自己爹娘那貧窮而勞累的一生時,肖平生心裏充滿了悲憤和絕望。回到家鄉過上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單調無望的日子。每日裏面朝黃土背朝天,做那他早已不熟悉的農活。一天天下來腰酸背痛,生命仿佛同着體力的一起一點點地消蝕。更痛苦的是那種揮之不去的沮喪無助的感覺。

肖平生的爹娘并不能理解他:既然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下來的,為什麽偏你要覺得委屈?身邊的鄉親們帶着嘲弄的神态看着他,就算你是個秀才那又怎樣?你那一肚子的墨水能當糧吃,還是當水喝?爹娘的認命,和鄉親的輕視,讓肖平生更加痛苦和孤獨。他無助絕望,但他依然不願意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鄉親。而他保持與衆不同的最簡單、也是他唯一能做的方式就是讀書。家裏的書籍缺乏,沒有別的書供他消遣。他就讀他的中學課本。課本裏的每道習題他都反複做過。直到那些題都刻在了他的心理。在他的鄉親面前他顯得固執、迂腐、可笑。

到了男大當婚的年齡,肖平生根本沒有興趣去追求愛情。在他看來,在那塊土地上男婚女嫁,只不過是過着和動物并無二樣的生活,所有的男歡女愛,也只不過是生命繁衍的需要。但是當時的大隊長卻看中肖平生,親自上門讓他當女婿。大隊長對肖平生許諾:如果當了他的女婿,他馬上安排肖平生當民辦老師。肖平生就不用在去田裏和大家一起勞作了。說起來大隊長在那時應該是獨具慧眼,看出了肖平生的與衆不同。而肖平生為了逃避勞動,回歸到教室裏,就真的娶了大隊長那毫無特色的女兒。結婚以後,肖平生如願以償地過上了他那與衆不同的讀書人的生活了。後來他們就有了兒子添力和女兒添香。他這一輩子,似乎都會消磨在那間鄉間破敗的教室裏了。

在肖平生回鄉當農民十一年後,他的生命再次出現了轉機。當年恢複高考的消息,給他帶來的巨大的沖擊和新的希望。久違了的命運之光終于照到了他的身上。他沒有絲毫的猶豫,沒有同任何人商量,就作出了這個決定:考大學。然後就是心無旁骛,頭懸梁錐刺骨的複習。然後是義無反顧、沒有一絲留戀地走出了鄉村,走進了大學,終于實現了十幾年前的理想。

在那時候,大學裏和有他相類似的家庭的人并不少。有的人一進大學就迫不及待地就要與“糟糠”們離婚。搞得“秦湘蓮”們鬧到學校尋死覓活的。但是,肖平生卻沒有提這件事。那時他是學生,沒有精力,也沒有條件去處理這件事情。他要首先在城裏站住腳。但是他心理很清楚,他是不會再回那個家了。他和添力娘本來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人,現在只不過是各歸各的路了。似乎為了彰顯自己的決心,在四年大學中,肖平生僅回過家一次。

大學畢業以後,他順利分到了省城的某國家機關工作。這時,他向添力娘正式提出了離婚。添力娘自然不同意,尋死覓活。鬧得不可開交。這時候,他當大隊長的岳父已經去世了,岳母家,現在是小舅子當家。肖平生便收買小舅子,讓小舅子幫他說服了添力娘。添力娘不得不同意離婚。她只有一個條件:不管什麽時候,肖平生都不能丢下這兩個孩子不管。孩子,他當然要認。他們也是他的骨肉。他不能讓他們在這個窮鄉僻壤窩一輩子。但他那時剛在城裏腳站穩,沒有條件。離婚的時候,他們就達成了協議。添力娘先帶着孩子們,肖平生每月寄錢給他們。等孩子長大了,他接孩子們到城裏去,接受好的教育。然後象他們的爹一樣上學,跳出農門。

肖平生在與添力娘離婚一年後,經人介紹認識了喬瀾。那時喬瀾從師大畢業以後就留校當了老師,是一個單身母親,帶着豔陽住在師大的單身宿舍。他們的結合平淡無奇。兩個平凡的人,都希望有個安定的家。彼此覺得合适,就走到一起了。不能說他們之間沒有愛情。但與其說那種愛情是戀愛時所産生的激情,不如說時以後家庭生活中漸漸産生的那種相濡以沐的依戀。肖平生很感謝喬瀾的善良和寬容,更感謝她為添力的成長所做的一切。

Advertisement

添力和父親交流以後,對父親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可以體會父親大學夢破滅的時候那種絕望的心情。當初添力決定放棄上高中的機會時,應該和父親當時的心情是一樣的。添力雖然理解父親,不對父親再報有那麽深的偏見了。但是,在感情上,他和父親并沒有走得更近一些。和母親相依為命的那幾年,在添力的心理已經烙上了磨不掉的烙印。在感情上他永遠站在母親這一邊的,沒有辦法把那幾年心中對父親的怨恨一下子就抹去。

說起來,添力和父親已經同住三年了。但實際上,他和父親相處的日子不超過一年。父親這幾年官運橫通。去年在基層挂職鍛煉了一年,今年就被提拔到一個重要的部門當了副廳長。他在家的時候不太多,即使在家,和添力也很少有交流。添力和阿姨倒更是親密一些。從喬瀾的眼裏,添力經常能看到那種母愛的光芒。這是以前在自己母親的眼裏很難看到的。那愛憐,欣賞和期盼的眼光讓添力感到十分溫暖。添力非常感謝阿姨,沒有她,就不可能有添力的今天。

這年夏天,添香在鄉下也初中畢業了。添香的成績不太好,初中畢業已是“趕鴨子上架”了。所以她沒有報考高中。肖平生覺得:添香的潛力不大,即使将她接到城裏來,也不太可能會考上大學,還不如留她在鄉下。和她娘做一個伴。

添力在心裏為妹妹難過。他知道父親其實有些傳統的想法。女孩子終究是要出嫁的,出嫁以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所以,父親對妹妹不報太多的希望。但是妹妹如果不繼續上學的話,她就只能回到家裏到地裏幹活。過幾年找個人家嫁了。一輩子就這樣交待了。象娘一樣窮苦勞累地過一輩子。可是添力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時的他,還只是一個未來的大學新生。根本沒有能力幫助妹妹改變她的命運。

但是,喬瀾卻提出來:“如果添香自己願意,還是讓她到城裏來讀書吧。她要是讀不了高中,就讓她複讀。豔陽馬上就上初三了。她可以和豔陽一起再讀一個初三。明年初中畢業的時候,讓她争取考上中專。去讀護士學校或是師範學校。今後出來以後當個護士或老師,對女孩子來說都不錯。鄉下還是太苦了。女孩子還是別讓她留在鄉下了。”喬瀾自己有過當知青的經歷。她知道女孩子在鄉下的命運。她們就象一朵朵鮮花,還沒來得及開放,就在命運的重壓下枯萎了。

添力聽了阿姨的話感動得幾乎要哭了。他謝謝阿姨的善良。阿姨的這個決定将會改變妹妹的一生。

那年的夏天,添力帶着他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回鄉下了。三年前,他跟着爹滿心迷茫從這條路上走過的時候,怎麽會想到自己有今天?

在田裏操勞的人們看見了添力,朝他喊道:“嘿,添力,大學生回來了。”

自從添力去城裏後,每年假期他回村裏看娘和妹妹,村裏的人就以大學生來稱呼他。今天的添力終于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大學生了。添力朝地裏的人揮揮手。大聲問道:“我娘和添香在哪兒?”

“她們好象是在村南吧。”地裏有人回答。

添力果然在村南的地裏找到了娘。娘看上去又清瘦憔悴了許多,添力看到娘高興地喊道:

“娘,我考上大學了。”

“噢,”對于添力娘來說,兒子能回來看她,比考上大學更值得高興。

“哥。”添香從田地的那頭跑過來。和三年前的那個小女孩比起來。添香長大了成熟了,已經象個大姑娘了。田裏農活的磨砺讓她失去應有的俏麗而多了一份成熟。

回到家裏,添力把他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拿出來告訴娘和妹妹他要去北京上大學了。

“北京?那是不是很遠啊。”娘更關心的是他的兒子長大了。

“哥,你去北京了,就到□城樓上照張像,給我們寄回來。”添香興奮地叫道。

“對了,添香你這次也跟我一起去城裏吧。”添力對添香說。

“我不去。我要在家裏陪着娘。”添香搖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