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牛車三人組

一如林立文說的那般,把一部分的配件分出去讓林家村的村民們幫着做後,制作打谷機的速度果真就快了許多。

原本需得一日半時間才能制作出一臺打谷機,現如今一日竟就能制作出三四臺來。再把其中付給村民們的工錢一算,一臺打谷機林家還是能掙到約三十文錢。這樣一來,也就相當于林家一日少說都能掙上一百多文。

這确實比林家獨制打谷機要更掙錢一些。

然這還只是開始,等到了後面,村民們的配件制作的越發熟練,每日交來的數量也增多了不少,林家制作打谷機的速度便也跟着快了起來,掙的錢自然也就更多了。

對于這個掙錢速度,林家衆人都特別的滿意。

但對林立文來講,掙錢是高興的,可同樣也感到唏噓和沉重。

随着打谷機制作的越快,出貨的速度也就越快。

可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家是沒有牛的,租牛也需要租資。只是抗個打谷機回去,是沒什麽人舍得花錢去租借一頭來拉。于是這段時間,在林家村的必經之路上,經常可以瞧見有那兩個漢子合力擡着一臺笨重的打谷機行走的場景。

除了過來拿取打谷機的,還有收到消息,也趕來訂做打谷機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擔着擔子,過來送配件的。

林家當初确實是只在村裏請人制作配件,但架不住消息傳開後,一些外鄉人也動了心。

一日村裏有一戶人家前來交付配件,林立文就注意到對方交來的數目有異。只見他家交來的數目,竟能抵得上往日的兩倍有餘。

林立文什麽都沒說,只是仔細瞧了瞧那些配件,在對方神情緊張的注視下,挑出幾個不符合收貨要求的後,面色如常的把其他配件與對方結了錢。

接過錢的那一瞬間,對方顯然松了好大一口氣:“多謝大郎,多謝大郎……”連着道了幾聲謝後,對方逃一般的離去了。

後面陸陸續續的,又有一兩戶出現這樣的情況。林立文對此心裏有了幾分猜測,卻還是照舊什麽都沒說。

一直到又過了幾日後,這日一早林楊氏去河邊洗完衣服回來,在家裏說了一件事:“今日有人與我說,咱們村有好幾家,把配件模具給出去了……”

這年頭老百姓除了種地,砍柴,打獵之外,基本是沒什麽多的掙錢來路的。可地裏的活是固定的,打獵需要技術,砍柴也看季節。

Advertisement

這時候給林家制作配件掙錢,還不用耽誤地裏的活,閑暇時間能做多少便算多少,很難不引起人動心。

村裏一些人也顧念着自家親人,少不得就把模具傳出去,再幫着交到林家來。

“他們交來的若是合格,暫時便都收了吧。”林立文看向林老頭提議道。

林老頭想了想這段時間的訂單後,便也點了點頭:“按大郎說的,都收了吧。”

只是收歸收,但林家也未把這口子直接放開。因為打谷機的市場說白了也就這麽大,除非林家能把打谷機賣出縣城,銷售到更遠的地方去。否則敞開了對外收後,吃不消的便是自家了。

也因着林家默許的态度,林家村這段時間亦如三月初那般,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

這就是這年代大部分老百姓的現狀,想掙錢都沒有門路。他們一日日掙紮在生存線上,艱難的活着。一旦看見一點生路,他們便拼勁了全力去努力。

這種忙碌的景象,一直到進入七月後才漸漸平靜下來。因為林家前兩日發出消息,說不再收配件了。

訂做好的打谷機也一一被村民們拿取走了,原本堆積着各種材料配件的林家一下子變空了許多。

這個時候,擺在堂屋角落裏的一個打谷機和麥钐便格外的引人注目了。

“大郎,這都七月了,怎的還沒人來取走?”林老大十分不解的問道。

“不知。”林立文也不解,因為照那天的情景來看,他是能看得出來牛車三人組對自己做的打谷機和麥钐的興趣是極高的。更甚至當時那個叫錢三的随從,還曾因為排隊時間需要較長,差點便把身份都暴露出來了。

這就更沒道理,對方會拖延至今還不來取貨了。便是他本人沒空,可瞧他的穿着,派個随從過來拿取總還是沒問題的。

林立文想不明白後,倒也懶得再在這事上糾結,見着林老大還在那皺眉,便安慰道:“許是有事耽擱了吧?我瞧着再有一月左右,稻谷便能收割了……我估摸着,在那之前應是會來取走的。”

這年代的谷種還未經過後世的改良,生長周期也長,在他們當地,一般情況下需得五到六個月的時間方能成熟。

三月初插秧,收割時間便是八月左右。

林老大一想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便不再糾結這事了。

又過了些時日,稻谷開始逐漸成熟。早些時日村民們找林立文訂做的打谷機,也終于派上了用場。

牛車三人組終于在這時候,駕着牛車出現了。

他們顯然是真不急着取走東西,到了這時還未有去往林家拿取東西的打算一般。這幾日沒少駕着牛車往外走,但卻是在各個村子裏打轉。一旦在路上有見着田地裏有村民們在使用打谷機進行脫粒時,竟還停了下來。把牛車栓到路邊的樹下,三人則下到田地裏去瞧人收谷。

當見着村民們只需腳踩着下面的踏板,雙手拿着家人遞過來的稻谷,往那打谷機的滾筒上來回這麽一番,谷子真就脫得幹幹淨淨的了!

“果真如林家大郎說的那般,這打谷機好使。”

“好使,是真的好使。”錢三也不住的點頭道。

另一人則細細的又瞧了一會後,才說道:“老爺,我瞧着今日這打谷機仿佛比之前見着的時候,來的還要好使些。”

“确實如此。”經過提醒,為首之人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那日林家大郎好似也說過,給稻谷脫粒才是這打谷機最好使之處?如今看來,林家大郎還真未曾誇大。”

……

一路上瞧見的類似情景越多,為首之人臉上的神情便越發的愉悅。

又這般的巡視了幾天,轉了幾個村子,都有在一些田地裏瞧見打谷機的身影後,巡視終于停下來了。

“足矣。”為首之人笑道:“明日上林家村去!”

聽他這麽說,穿着長衫的另一人便笑道:“還是老爺大智!如今這打谷機,我縣裏果然使用民衆多矣!”

原來這牛車三人組,便是如今他們衡縣王縣令以及許師爺和随從錢三。

那日在剛瞧見林氏割麥隊使用麥钐之時,他确實是只想要麥钐的制作方法。可到了林家村,正好撞見林家在售賣打谷機。

待知曉了打谷機的用法後,王縣令大喜。

至于為什麽當時沒有暴露身份,直接讓林立文把打谷機和麥钐的制作方法告知,反而在排隊訂做後遲遲不來取走,卻是因為王縣令瞧見了林家大郎在老百姓心中善制農具的名聲。

在一定情況下,好的名聲亦等同于信任。

百姓信服林立文善制農具,便會自願尋去購置農具。那麽王縣令便只需借着這一點,根本不需要官府再派遣其他的人手,便能初步完成在縣城普及打谷機。

而且縣城能用的人手也不多,因為在他們衡縣,整個縣衙在編人數加一塊也才五十餘人。但就這五十餘人的班底,卻需要負責整個縣城的各項事宜。

人數指定是不夠的,那麽勢必就會出現一些不在編制的人員。如一直跟在王縣令身邊的許師爺和錢三,便不算在其中。因此他們既沒有官職,也沒有俸祿。每月所得薪酬,是由王縣令發放的。

在這種情況下,王縣令不可能也沒能力去養過多的人手。

那麽這時候,王縣令放任林家去售賣打谷機可比他找林立文要到打谷機圖紙,再自行派人去各個村子要來得輕省又有效率的多了。

所以,饒是林立文想破頭,他也決計想不到牛車三人組遲遲不來取走打谷機,居然會是因為這麽個原因。

不過眼下,打谷機推廣初步取得成功,牛車三人組終于再次出現在了林家。

當然因着今日不單是來拿取打谷機和麥钐的,前來之人自是不止三人。

到了林家院子外,他們便瞧着林家好似又圍着不少人。

許師爺疑惑:“莫不是那林家大郎又想出一好使農具?”

聞言,王縣令眼睛頓時一亮,忍不住快步上前。

衆人瞧見後,也緊随王縣令其後。

就在這時,裏邊忽然發出一聲凄厲又尖銳的豬嚎叫,人群也跟着傳來一陣驚呼:“閹了!真閹了!”

“什麽淹了?”剛走近的王縣令好奇的接話問道。

驟然聽見聲音,站立在最外圍的幾個村民一扭頭,正要回答,卻突然驚道:“大,大人?”

王縣令今日來是有穿官服,縱使不少林家村民從未見過他,卻也是識得這身衣服的。

瞬間,呼啦啦的跪了下來。

王縣令毫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面帶笑容,語氣溫和的又問道:“你們剛剛在說什麽淹了?”

村民們是頭一次見穿官服的大人,面對王縣令的詢問,自是老老實實的回答道:“是大郎在閹豬。”

而這時,因為跪了不少人,王縣令前面的視線也開闊起來。就見着院子裏的林立文,一手拿着一把滴血的小刀,正一臉詫異的朝自己看來。

在林立文旁邊用稻草鋪着的地上,還躺着一頭因為少了某樣東西而還在嚎叫的小豬仔。

剎那間,王縣令覺得自己褲裆有點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