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014

翊坤宮裏沒有設膳房。這倒不是雍正的疏忽,也不是宮裏、內務府不盡心。

是皇貴妃身子不好,也就是雍正剛登基入宮時那會兒,在宮裏住過一段時間。

也沒在宮裏住多少日子,想着皇貴妃住到園子裏去于養病更有利些,雍正便同皇貴妃一道,搬到圓明園裏去住着了。

在園子裏,是一直住到皇貴妃去的。

園子裏自然也有膳房,但為了皇貴妃方便,在皇貴妃住的地方設了個小膳房,專門負責皇貴妃的飲食藥膳。

皇貴妃去後,雍正回了宮中,将六阿哥和四格格也跟着帶了回來。

園子裏沒再住人了,但園子裏小膳房伺候的奴才沒跟着回來,還留在園子裏。

六阿哥和四格格的吃食,是奶娘供着的。

奶娘的膳食先随在禦膳房,後來去了鐘粹宮,依舊是禦膳房負責的。

皇貴妃攏共也沒在翊坤宮裏住多少日子,這翊坤宮既沒有自己獨立的膳房。

此時雍正要留在翊坤宮同年嫔用膳,這膳食單子,還是開去了禦膳房。

雍正這些時日,心裏沉甸甸的裝着事,甚少有這樣準時準點用膳的時候。

雍正同蘇培盛說就在翊坤宮擺膳時,蘇培盛這心裏頭高興的不得了。念了好幾聲的阿彌陀佛,心裏竟還一萬分的感謝年嫔娘娘。

萬歲爺這些日子,吃不好睡不好的,每日裏幾乎只歇一兩個時辰。萬歲爺憂心國事,後宮裏頭的主子娘娘們又見不到萬歲爺,勸也無從勸,便是在跟前了,又有誰敢勸呢?萬歲爺的性子,便是連皇後也是不敢多說的。

蘇培盛一個貼身的奴才,便是伺候萬歲爺這些年了,也不敢深勸,心裏卻擔憂的不行,就怕這麽着熬下去,将萬歲爺的身子骨也熬壞了。

他和禦前伺候的奴才們這心裏頭都在發愁呢,可巧,正是瞌睡送枕頭來了。

年嫔娘娘一進宮,萬歲爺竟肯好好的用午膳了,甭管一會兒吃多吃少,那肯正點用了,便是要大謝年嫔娘娘的。

蘇培盛滿面春風的出了屋子,親自叫了人将開好的膳食單子送去了禦膳房。

再回來伺候時,這深鎖的眉頭都眼看着消解了幾分。

雍正見蘇培盛回來了,打發他去一趟養心殿,将年羹堯自西北送來的書信取來。

他還是拗不過小姑娘。

年嫔也沒說什麽,就是目光盈盈的望着他。

那雙大眼睛水靈靈的,眨呀眨的,清澈透亮,就跟一對小鈎子似的,輕輕勾着他的心。

沒法叫她等到晚上。竟舍不得叫她等。

蘇培盛答應一聲,又高高興興的出門了。

取信這事兒,原本用不着他。自有小太監可以跑腿。況且在禦前,蘇培盛還有幾個徒弟在,不拘叫哪一個去,差事都能辦的漂漂亮亮的回來。

可這是年大将軍的信啊。

年大将軍如今是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面上是奉着撫遠大将軍川陝總督的差事,可暗地裏,那可是領着皇上好幾樁秘密差事的人物。

萬歲爺在朝中重用怡親王,在外頭重用的重臣裏頭,這年大将軍便是頭一個。

這位人物來的信,裏頭說的話,哪能叫外頭的人知道呢?蘇培盛不放心,萬歲爺又叫他去,他自然是要親自去取一趟的。

年姒玉這裏和雍正說話,還瞧見了,蘇培盛走的時候悄悄瞧了她一眼。

那眼神熱切高興的,都讓年姒玉有點摸不着頭腦了。

這位蘇公公可真是挺有意思的,先前還好好的,怎麽突然就用這種眼神看她呢?年姒玉納悶,可也沒那麽心思繼續琢磨。

說起來,她和蘇培盛也是舊相識了。

當初雍正養着她,蘇培盛跟着主子行事,偶爾也會在雍正忙不過來的時候給她澆澆水什麽的。只是大約蘇培盛永遠不會想到,當初嬌養在四阿哥案頭的矜貴牡丹花,如今就是他眼前的年嫔了。

蘇培盛的腿腳挺快的,禦膳房的膳食剛送來,蘇培盛就将年羹堯的信取來了。

正事都已經說在密折裏了,雍正料想,這書信裏也沒有什麽不能看的。

何況,平日裏他們君臣溝通交流,都是在密折裏說話,什麽時候送過書信呢?

年嫔前頭剛到宮裏,年羹堯的書信後頭就送到了。這信是寫給誰的,還有什麽不清楚的呢?說是送到禦前的書信,其實就是惦記剛入宮的小妹妹,是要借着他的手,把信送給年嫔的。

年羹堯要行這個方便,雍正也樂意給他行這個方便。

趁着奴才們擺膳,雍正便與年姒玉一道看信。

信上果然都是些家常話。年羹堯給雍正請安,又說西北的差事一向妥當。問雍正安好,請萬歲爺保重身體。又說小妹來的書信收到了,家裏的書信也收到了。問年嫔娘娘安。

信後頭還說:“西北倒是有好些湖北與京中沒有的東西。小妹喜歡的吃食,都收拾了許多,兩車的箱籠都運往京中去了。若萬歲爺允準,就送去宮中。若不允準,就收在家裏給大哥大嫂和孩子們吃。”

雍正瞧了前頭還不覺得什麽,看到後頭,忍不住笑:“你這是,問你哥哥要東西了?”

年姒玉給年羹堯寫信那會兒,還在湖北,是将要啓程往京中來。

她本來想着,放開手腳享受人生,知道年姒玉的哥哥年羹堯在西北當差,還想借着探親的名義,養好了身子就去西北玩一圈的。

結果進宮的旨意跟着就下來了。

去不成西北玩,只好給年羹堯去信,想要這位大将軍哥哥,将西北的吃食送些到宮裏來,她也能用嘴巴感受一下西北的風土人情。

果然做了大将軍的二哥就是靠譜,竟給她送了兩車的吃食玩意來。

年姒玉眼巴巴的望着雍正:“那哥哥送來的東西,皇上可準他們送到嫔妾這裏來麽?”

雍正瞧她這樣倒是好笑,瞧這小模樣可憐的,就好像宮裏短了她什麽似的。

從前年家也給皇貴妃悄悄送過不少的東西,這原也沒什麽。不讓迎來送往,那是位分低的小嫔妃。

年嫔這位分,他本來就覺得是委屈了她,怎麽可能還會在這種事上卡着不讓呢?

莫說兩車的箱籠,就是十車的箱籠,他也準了。

年姒玉高高興興的給雍正行禮:“嫔妾謝皇上。”

禮還沒行全呢,就被雍正牽着小胳膊扶起來了,順勢握着她的小手腕帶着她到膳桌跟前坐下:“跟朕,別這般客氣。”

“用膳吧。”瞧着小姑娘有些瘦,進宮後又跟着他忙到現在,雍正就怕她累着餓着,就讓她好好坐下來一塊兒用膳。

他心裏還琢磨着,回頭還是要讓太醫來翊坤宮,給年嫔瞧瞧身子,不管怎麽着,都要好好的把她的身子養起來的。

年姒玉瞧着雍正還沒動筷,她這裏就先看了一眼伺候在身邊的煙絨一眼。

銀紅春紅還沒反應過來呢,就瞧見煙絨笑了一下,福了福身,轉頭就出去了。

雍正注意到這動靜,問年姒玉:“做什麽呢?”

年姒玉笑道:“皇上知道的,嫔妾自小是在湖北長大的。這籍貫是安徽的,腸胃卻成了湖北的。嫔妾離開時,尋着府裏的廚子,做了好些小吃食帶在身邊,都是些易存放又帶着些湖北特色的吃食。這一路上京,消耗了一些,還剩下好些呢。”

“嫔妾就想讓煙絨去拿些來。嫔妾同皇上一塊兒嘗嘗。”

她只當雍正是舊相識,與他縱未曾說過話,卻十分熟悉了。

如今到了他的身邊,總覺得還和從前一樣,也不愛拘着自己的性子,她從新回來,心裏頭高興,便愛這麽着和他說說笑笑的。

她養傷那些日子,府裏上下精心照顧着她,天天精致吃食養着,她就特別喜歡湖北風味的飯食。

還沒離開湖北呢,心裏頭就惦記上了。就怕來了京中沒法時時吃到家中風味,就想了這麽個法子,把吃食做出來,然後封存起來,想吃的時候開一小包吃着。

成了年姒玉,這眼裏心頭,最喜愛的還是湖北的吃食。昨日到了家中,跟着關氏吃了飯,怎麽吃怎麽不是滋味。

哪怕家中照顧,這北方的廚子,哪做得出地道的湖北風味呢?

她就沒怎麽吃好。全靠這些吃食撐着的。

如今到了宮中,瞧着禦膳房的膳食,還和從前他那阿哥府貝勒府似的,都是些北方的炖菜蒸菜,也就是這鍋子稍稍惹眼些,旁的,年姒玉都不大愛。

雍正這個人呀,什麽都好,就是因着小時候的事,總是心重些。對待吃食不大上心,連帶着府裏女眷們都跟他的口味一致,不怎麽研究吃食,能過得去就罷了。

年姒玉可受不得這個委屈,她口腹欲重。況且,此番瞧着他就瘦了許多,跟皇貴妃還在的時候瘦多了,可見是不好好吃飯的緣故。

她既來了,就不能讓他這麽稀裏糊塗的過了。

他是皇帝,也是她的男人。她還指望着他的心他的愛呢,不能讓他年紀輕輕就熬壞了身子。

好好吃飯,身體好了,他身上的福氣就重。就能跟先帝爺似的,活得長久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