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五塊銀牌(一更)(修)
金氏要和柳樹根說的是家裏打井的事。
家裏要打一口井, 這是早就商量好了的,但由于銀錢不湊手,所以一直沒有什麽進展, 如今柳家還是要挑水喝。
“二丫前陣子賣山貨得了差不多十兩銀,她給了我一些, 說讓家裏把井打起來,不要等到過年了。當家的, 你覺得怎麽樣啊?如今大丫、二丫都在家裏,有人挑水,可等她們嫁了人, 家裏的活就忙不開了。”
而且挑水是個累腰的活, 金氏腰不好, 也不知道自己能幹幾年。
“如今家裏有多少銀錢?”
柳樹根問道, 他雖然把錢都拿回來了, 但家裏用錢還是金氏做主,所以他如果不問也不知道金氏具體攢了多少錢。
金氏早就算好了,馬上就說了出來。
“除了原本要給二丫的嫁妝, 還剩二十兩。打一口井是夠了的。”村長家的兩個兒子合起來打了一口, 才十五兩。
柳樹根吃了一驚,“這麽多?”
也難怪柳樹根驚訝,上回兩人說這事的時候, 家裏的銀子只有十三兩,如今不過才過去了大半個月竟然就變成了二十兩。
“二丫這麽能掙錢啊?”
“可不是。”
金氏笑道:“二丫上次回來之後又和銀子去了山上幾次, 得的東西都托她賣了,給了我整六兩呢,我們二丫有出息了!”
“就是現在好一陣子沒下雨,山雞抓不到菇子也沒得撿, 她才不去了。不過啊,她們姐弟倆又搗鼓起兔子來了。”
“在後院那養了一窩兔子。”
“還說又要去抓呢。”
Advertisement
“兔子嬌氣,可不好養。”柳樹根道,以前村子裏也不是沒人嘗試把抓到的兔子養起來,但多半養着養着就死了。
在那後面就沒人養了,寧願宰了吃肉。
金氏也明白,不過她不是那種死死盯着兒女,非要他們做什麽都按照自己吩咐來的人,所以對二丫和石頭養兔子這事看得很開。
“養得費勁,他們就不養了。”
“萬一養死了也能殺了吃肉,不礙事。”
柳樹根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于是不說這個了,他欣慰道:“那既然這樣,等二丫的婚事定下,我們就把井給打了,有一口井她的婚事也能辦得好看些。”
“還有啊,我在縣城看到那些小姑娘們都穿得好看,你回頭也給二丫做兩身,我們二丫可不比縣城的姑娘差。”
金氏自是答應下來。
柳樹根定的銀牌做好之後,他取了就想往家裏趕,不過走了幾步又返了回去,回家之後他讓金氏搓了幾根紅繩,給家裏的人都帶上。
“二丫,你帶好,不要弄丢了。”
柳二丫開心地摸着胸口,“知道了,娘。”她把刻着她名字的小銀牌和之前娘去給她求的護身符都貼身帶着呢,丢不了。
柳樹根也把另一件東西拿給二丫,“二丫,這是銀樓那邊送的,說是什麽銀丁香耳環,姑娘家的小玩意,你拿去戴吧。”
今天他去取東西的時候,銀樓的小二彎腰喊他柳老爺,然後把銀牌和這這銀耳環給他。銀牌自然是他定的,而銀耳環則是對方用剩下的下腳料做的,送給他結個善緣。小小的耳環用紅紙包着,不到米粒大,估計連一錢都不到。
柳樹根當時打開看的時候險些弄丢。
如今給了二丫,他也不忘叮囑,“二丫,這銀耳環你好好收着,別弄丢了,這東西細得很,一眨眼就沒了。”
“丢了都沒處尋去。”
柳二丫有些驚奇地看着,“娘,這就是銀耳環嗎?”
金氏也沒戴過,她猶豫道:“應該是吧。”
雖然和村長媳婦耳朵上戴的不一樣,但一樣是銀的,一樣是戴在耳朵上,應該是銀耳環沒錯了。
旁邊的柳大丫嗤笑一聲。
“這哪裏是耳環,就是一根銀棍,和娘用來塞耳洞的茶梗是一樣的。縣城的銀耳環貴得很,哪怕只是銀丁香,也要五六百文一對。至于更好看的金丁香那就更貴了,得一兩銀子呢。”
柳大丫以前也是有銀耳環的,還是一對銀丁香,那是生了兒子後二郎給她買的,她天天戴着,後來二郎死了之後就被婆婆拿走了。如今看到二丫有一對銀耳環,雖然比不上她的銀丁香,但也讓她冒着酸水。
柳二丫不以為意。
自從姐妹倆吵過幾次架之後,柳大丫就經常怪裏怪氣的,尤其是知道她有了私房錢之後,更是十句裏有八句泛着酸。
如果二丫理會她,兩個人不久之後就會吵起來,而如果不理會,反倒能把她氣得吃不下飯。所以這回柳二丫打量着手裏的這兩根細銀棍,開心地收了起來,連句話也不跟她說,把柳大丫氣得咬牙。
她張了張嘴,想要罵一下柳二丫,但看到旁邊柳樹根的冷臉後就不敢了,最後灰溜溜地到廚房做飯。
柳樹根看着她的背影嘆了口氣。
他在家裏吃過了飯,然後就拿着自己手裏的那塊銀牌來到了老宅。老宅裏,迎面遇上的是他三弟的媳婦張氏。
對方看到他手上空空,頓時就皮笑肉不笑地道:“他二伯,怎麽這會兒過來了,可是有什麽事?上次大姐回來的時候沒見你,聽二嫂說你還在城裏幹活沒回來呢,怕是掙大錢了吧?”
“有什麽好事,可別忘了爹娘啊。”
柳樹根向來看不上三弟媳婦的尖酸,板着臉道:“能填飽肚子罷了,三弟若是想去那我等下就和爹說一聲。”
這下張氏就不說話了。
在碼頭上幹苦活,她可舍不得當家的去,沒看大伯每次回來都沒個人形嗎?春生如今在黃家村的村塾讀書,他們家以後就是讀書人的家了,哪有讀書人他爹跑去給人幹苦活的道理?
“爹,娘——”
張氏沖着裏頭大喊,“春生他二伯從城裏回來了。”
李氏正在屋內和柳大河說話,柳大河明年初就六十了,按照村子裏的習俗,六十大壽都是要大辦一場的。
老兩口正在商量呢。
“豬家裏有養,到時候殺一頭,雞鴨家裏也有,我讓老大媳婦前幾個月就開始養着了。到時候殺幾只,一桌半只就很體面。至于老二,也不用他出什麽,就讓他給你做一身衣裳,再給二兩銀子。”
“聽樹樁說,他今年掙錢了。”
說完了宴席,李氏又遺憾道:“就是春生媳婦,黃家那邊不肯讓他們提前成親,非要等到年底,不然照我說的年初那會成親,沒準曾孫都有了呢。”
到時候當家的抱着曾孫過壽,雙喜臨門,體面得很。
柳大河眯起眼,咳嗽了兩聲,“不礙事,黃家那姑娘還小呢,家裏想要多留一年也正常,當初定親的時候也是說好了的。”
柳家長孫,柳春生今年十八,從前幾年開始就在黃家村的村塾讀書,一年前定下了黃家村村塾先生的獨女。因為當時對方剛剛及笄,所以兩家說好了再過一年,也就是今年年底再成親。
“十五歲就能嫁人了!”
李氏不滿,“我們家的招娣、來娣都是十五歲就嫁了的,嫁出去之後也不耽誤生孩子啊,來娣現在都生了兩個了。”
“偏他們家事多。”
要按照她說啊,春生應該早早的就成親,最好十五歲就娶媳婦,然後給她生兩個曾孫。當然,生三四個,四五個她也不嫌多,家裏有的是地方。至于曾孫女,一個就好了,不要太多。
曾孫女和孫女一樣,都是賠錢貨。
說起這個,李氏又想起了家裏剩下的三個孫女,一個寡婦回家再嫁的柳大丫,一個是嫁不出去的柳二丫,另外一個則是整天陰陰沉沉的柳盼弟。
哪一個都不讓人省心。
柳大河也想起了幾個孫女,他想了想道:“大丫回來也有大半年了吧,老二家的有沒有跟你說她的親事定下了沒?”
“沒呢!”
李氏煩躁,“上回我問她,她還在推脫,說是上門來提親的都不合适,她和老二要再看看。有什麽好看的,再過幾天那張二郎就除服了,我到時候親自過去一趟,一定要讓他們把大丫給嫁了!”
不然等春生年底辦喜事的時候,家裏還有一個守寡的姐姐,那算什麽事?
要不是已經分了家,他們這裏的規矩是爹娘不好管分了家的兒女的家事,李氏早就随手把丢人現眼的柳大丫給打發了。
守寡再嫁的,有人要就不錯了。
哪裏還讓她挑揀?
至于柳二丫雖然也沒嫁,但她比春生小,是妹妹,所以李氏就沒提,不過她也在心裏嘀咕着,不知道鳳英給說的是什麽人家。要是差不多,明年也要催着老二夫婦把二丫的婚事給辦了。
至于柳盼弟,家裏的活沒人幹,得多留幾年。
柳大河也是贊同,點頭道:“既然她不想在張家守寡,想要回來再嫁,那還是早點嫁了的好,免得後面做出什麽醜事來。”
正說着,門外傳來了張氏的大嗓門。
“爹,娘——”
“春生他二伯從城裏回來了!”
“老二回來了?”李氏一喜,然後對柳大河道:“當家的,正好老二過來了,你得好好說說他,讓他趕緊把大丫給嫁了。”
柳大河唔了一聲。
然後老兩口還沒來得及開口呢,就被柳樹根說的事情吓了一跳。
李氏瞠目結舌,“你說,你說二丫得了知縣老爺的賞銀?”
知縣老爺,那可是知縣老爺,是本地父母啊!前任知縣老爺剛來的時候,還給村子裏八十歲以上的長壽老人送過米糧。當時全村都圍上去看呢,不知道多少人羨慕,柳大河和李氏就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有這福氣。
沒想到他們沒等到,二丫這小丫頭片子卻等到了?
一袋米糧多少銀錢?
有二兩嗎?
肯定是沒有的!
感受到他們的震驚,自幼不得爹娘疼愛,更是因為生了個‘不詳’的女兒而被早早分家出去的柳樹根,心裏有着隐隐的快意。
他心想:看到了嗎?我們二丫是有福氣的!知縣老爺給的賞銀呢,誰家能有?看以後誰還敢說二丫是掃把星是鬼娃娃。
誰要是敢說,他就敢上門去問問她們家有沒有知縣老爺賞的東西!沒有?那就把話吞回肚子裏,不然他就去找族長和村長說理去。
一時間,他的腰杆都挺直了幾分。
柳大河和李氏面面相觑,李氏更是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二丫,二丫真的得了知縣老爺的賞銀?”
柳大河雖然沒有說話,但他的目光也是緊緊盯着二兒子。
柳樹根見狀,就從脖子上扯出那塊剛戴上沒多久的小銀牌,伸過頭去給二老看,“爹,娘,你們看,這個就是二丫得的賞銀了。二丫這孩子孝順,她知道知縣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有福氣呢。”
“石頭說讓她把銀子戴在身上辟邪的時候,她就說打成福牌,讓家裏人一人一塊,都得些福氣。”
“就是這塊了。”
看着上面寫了個‘福’字的小銀牌,柳大河的呼吸都重了幾分,他想着有這麽一塊福牌,那過兩個月的六十大壽豈不是附近村子的獨一份?
那是再多的豬肉、雞鴨都比不了的體面。
李氏更是眼前一亮,知縣老爺給的賞銀打成的福牌啊,那豈不是比吃了就沒,不吃放着會變壞的米糧好多了?沒想到二丫這丫頭還有這樣的用處,好在她當年想要摔死她的時候,老二出來攔了一攔。
不然豈不是錯失了這樣的福氣?
她正想問二兒子她和當家的福牌在哪裏,快拿出來看看,還有春生是家裏的長孫,他也得有一塊。就聽到二兒子道:“爹、娘,二兩銀子不多,一共只打了五塊福牌,我、金氏、大丫、二丫和石頭五個人正好一人一塊。”
“你們看兒子的這塊,上面還寫着兒子的名呢。”
“柳樹根!”
柳大河:“”
呆滞的李氏:“”
李氏不死心,問道:“樹根,你就只打了五塊福牌?”她的呢?當家的呢?沒有福牌,豈不是沒有了知縣老爺給的福氣?
“是五塊啊。”
柳樹根一副不解的模樣,“爹,娘,我家就五口人,正好一人一塊,銀樓還幫忙把各自的名字寫上了,福氣正好一人一份。”
柳大河和李氏齊齊沉默了。
這時候他們想起老二一家已經分了出去,一旦分了家,爹娘對兒子媳婦的管控就大大降低了,老宅這邊的戶主是柳大河,地契上也是寫着他的名,有地契和孝道在手,柳大樹和柳樹樁兩個兒子就不敢不聽話。
但村西邊的新宅寫的卻是二兒子柳樹根。
他們分家了。
一分家,就是兩家人,除了二老的壽禮、當初分家時約好的六百文孝敬銀以及将來可能有的藥錢之外。其他東西,老二夫婦想給就給,不想給就可以不給的。
更何況這二兩銀子還是孫輩,柳二丫那丫頭掙來的,他們只給自家人分,說出去也占理。如果他們二老硬要,反而要被罵不知羞。畢竟李氏當年想要摔死這個孫女的事,村裏的人都還記得呢。
當然,最重要的是,老二把名字都刻上了。
這是怕他們搶啊!
當家的若是拿了老二脖子上的這塊福牌,等六十大壽的時候別人翻過來一看,嘿,上面居然寫着‘柳樹根’!
李氏頓時就覺得一口氣堵在了胸口,咽不下去又吐不出來,難受極了。老兩口黑着臉沉默着,連後面柳樹根提到已經給大丫找好親事,讓他們下個月空出閑和親家見一面吃頓飯的事都沒仔細打聽,随口就應下了。
柳樹根走後,李氏遲疑着道:“當家的,這事”
柳大河悶悶地道:“都分家了,随他吧。”他們兩個再不滿又能怎樣?都已經分家十幾年,想管,也管不了了。
就比如上回,家裏的聽老三媳婦說老二在縣城掙了大錢,想着現在春生買紙筆要不少錢,于是就起了心思,要把六百文的孝敬銀漲到八百文。
結果鬧騰來鬧騰去,老二就是不給。
最後還是六百文。
相反,老大沒分家,他掙的銀子就得一點不少地交給他娘,不然就是不孝。分了家就不一樣了,老二不給,他們也沒法子。
柳樹根不知道在他走後,他爹娘更堅定了不給剩下兩個兒子分家出去的心思,不過即使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因為他一出了老宅的門,就笑了起來。
只覺得多年郁氣在今天一掃而光!
“爹?”
柳二丫剛從山上下來,手裏還抓着兔子耳朵呢,看到柳樹根走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嘿嘿笑,頓時奇怪地問道。
“爹,你不是去找爺奶了嗎?”
怎麽笑得這麽開心?難道老宅有什麽喜事?可是柳二丫想了又想,都沒想出老宅有什麽喜事值得爹這麽高興。
柳樹根回頭,看到柳二丫手裏提着的兩只兔子,高興道:“又抓到了一只兔子?二丫真能幹,走,二丫啊,爹帶你買肉去!”
“今天家裏吃肉!”
柳二丫也高興起來,“爹,是買一斤嗎?”
柳樹根呵呵笑,“不,買兩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