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如果按照套路,這個叫陳婉的女知青這輩子很能作,作到一無所有衆叛親離,然後瞎了眼的老天就叫她重生了。重生後陳婉以補償的名義繼續禍害兵哥哥和利用先知考大學,經商做生意,走上人生巅峰。

如果按這套路來看,這個陳婉說不定這會兒已經重生了。或是正準備重生...好像也不對,也許他們是生活在陳嫁的上輩子呢?

那按這個說法,好多沒重生的人是不會作還是作的不到位?

越想腦洞越大,司南不得不強迫自己結束腦補回到現實。這裏是真實的世界,她不能一邊叫自己融入這裏的生活,還一邊總是以看客和讀的角度看問題和人。她必須明白她雖然是莫名其妙的來到這裏,但以後會不會再莫名其妙的離開都不是她現在應該考慮的。她應該做好長期抗戰而非短期旅行的心态。

…雖然這很難。

深吸一口氣,司南壓下心底湧上來的那點多愁善感的惆悵,開始笑嘻嘻的跟幾人說她所知道的随軍的标準。

“……随軍這事沒戲。”

當初司東就想帶司南随軍,可司南最後還是下了鄉。原因無他,直系親屬和妻子可以随軍,在條件允許下弟弟妹妹妹也可以随軍的。

但是弟弟妹妹必須是沒有其他親屬,并且是依靠其生活,年紀小,沒有生活能力的。很明顯,就算司東附和讓家屬随軍的資歷了,他那對只比他小幾分鐘的弟弟妹妹也不附和随軍條件。

筒子樓裏那些下鄉的知青經常寫信回來訴苦,說那些鄉下地方條件艱苦,生活艱難。下鄉的知青實在是養活不了自己或是吃不了苦了,就會想旁的招。男知青會娶當地姑娘為老婆,女知青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嫁給當地人和随軍。

嫁人吧,心高氣傲的人未必看得上只知埋頭苦幹的鄉下小夥。一來二去,嫁給當兵的,就成了不錯的選擇。

能随軍自然最好,離開鄉下後再不用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不能随軍,日子也會得到改善。雖然男人不在身邊,但每個月都有津貼補助,村裏人也會尊重她,照顧她。

只是這樣的婚姻好處明顯,壞處也擺在那裏。一旦做了選擇,就得守住那份孤獨和寂寞。更何況那份津貼也許只能提供溫飽……

旁的不提,如果不能随軍只一個人照顧老人,獨自撫養子女,料理家事這些事,就得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和一副強壯的體魄。

若非如此,憑什麽人家會受到所有人的敬重?

不過是等價交換罷了~

Advertisement

司東打心底就不想叫弟妹去鄉下插隊,所以他同樣也打了随軍的心思。在他看來,他妹妹哪都好,又有司爸的老領導和戰友幫忙,挑選能随軍的幹部真心不是難事。

若說難,難就難在年齡上。不熬到一定級別和年紀,家屬是不能随軍的,所以司東就特別擔心自家妹妹會嫌人家‘一把年紀’。

能不吃苦時,是沒人願意去吃苦的。但如果這些苦都是在能承受的範圍之內,誰又會真的願意拿自己的婚姻來換取只是相對安逸的生活呢?

至少司南不願意。

尤其是在她清楚的知道希望在哪裏,并且會在哪一天到來的時候。

……

司南給這些人說了一回随軍的條件,說者無意,但聽者卻入心了。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眼裏愚不可及的烏亮已經若有所無的打量了她好幾眼。就連柴簡都在不無意識中抿緊了雙唇。

加上王鐵柱,五個人一邊閑聊,一邊幹活,自留地和菜園子的這點活不到一上午就幹完了。王鐵柱扛着農具回家後,柴簡仨個就開始挖地窖。

王鐵柱剛走沒多久,桂芝嫂子就來找司南了。說了兩句話,兩人又一塊去了村裏能孵小雞的人家。

一番介紹後,桂芝有事就先走了,留下司南和那位被桂芝嫂子喚老嬸的老太太一塊挑雞崽。

老太太指着那一窩小雞崽告訴司南,母雞崽的價錢貴一些。

一只1塊錢。

以如今雞蛋6分錢一顆,老母雞1塊3一斤的價錢來看...反正司南不覺得貴就是了。

不過付錢的時候,司南才猛的想起來,她手裏就剩下幾十塊錢了。

司南摸摸口袋,當初十幾塊錢一碗的麻辣燙想吃就吃,三十塊錢的披薩還能挑剔說一句便宜沒好貨。如今全部家産只有幾十塊錢,腫麽辦,突然有些心慌。

幹什麽能掙錢又合乎時代特色呢?她空間裏...也就一些不太甜的果子能賣,要不采一籃果子拿到縣裏的供銷社賣掉?

不行,縣裏離村子太近了,未必安全。要不挺到冬天,去市裏賣果子?

而且果子到了冬天,說不定價錢還能高一些。

買了十顆雞蛋,又買了三只母雞崽,司南交了錢就離開了。

出門轉了一圈,見路上沒人,司南一邊将雞蛋和母雞崽送進空間,一邊找了塊幹淨的地方坐在地上。

等再起來時,衣服和褲子上都是土。

腳尖一轉再回到那老太太家,哭喪着臉說路上摔了一跤,雞蛋碎了,雞崽也被她壓死了。

老太太聽了一臉的心疼,到是沒多說什麽。一邊接過司南重新遞過來的錢,一邊給司南遞了塊毛巾,叫她撣撣身上的土。

等司南在門口撣幹淨身上的土時,老太太已經給司南裝好雞蛋和母雞崽了。遞給司南時,老太太還一再囑咐司南小心點。

原本司南是想要‘養死’雞崽的,但想到她那還沒開始營業的獸醫工作,這養死就不如摔死更穩妥。

帶着第二份雞蛋和母雞崽回家,男知青的地窖已經挖了一米多深了。

“不能将房子挖塌了吧。”司南笑着問了這麽一句,便着手侍弄小雞崽去了。

新買來的小雞崽黃黃嫩嫩,軟呼呼的,有點嬌軟的萌。

書上說,小雞崽最嬌弱的是出生的第一個月,只要挺過第一個月,小雞崽養不活的概率就會直線下降。不過一般情況下,雞崽要長到四個月左右才能産蛋。

之前去的那戶人家,是将小雞崽養在人住的炕上。但司南...看了一眼小夥子們挖出來的土,眼珠子轉了轉,決定給這些小雞崽在院子裏蓋一間小屋子。

帶炕的那種。

不過這會兒時間已經中午了,司南就先将小雞崽放到一旁,去做午飯。中午用兩顆雞蛋蒸了碗蛋羹,又用臘肉炒了一盤芹菜,最後又煮了一鍋玉米面糊糊,四人就着早起蒸的饅頭,仍舊在院子裏吃午飯。

飯畢,男知青繼續挖地窖,司南則将挖出來的土都倒騰到院子裏。

倒水和土為泥,司南花了兩個多小時,用自己去海邊玩沙子時練就的技術将自己弄得渾身是泥時,才給小雞崽們弄了一個不算大的面包窯。

哦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雞窩。

畢竟這個雞窩不同于面包窯的地方是它下面點火保暖,而面包窯是上面烘燒。

雞窩不算小,等小雞崽都長成下蛋的英雄母雞時,仍能住的下。不光如此,司南還在土窯前弄了一塊平坦的地方給小雞做院子。然後又抱來一捆玉米杆子,将葉子去了,又專門留了中間順溜的地方,折成長短一致杆子,用針線穿成一個門簾子。

司南有些童趣,她搭出來的雞窩,雖然醜了些。但如果忽略下面那層燒火的區域,只看上部分,還真有些像動畫片裏貓頭鷹博士的小屋子。

休息的小屋子,給動物們講課的小平臺。

剛搭出來的土窯還濕呼呼的,好在時值夏天,又有大火烘燒,傍晚時司南搭的雞窩就哄幹了。而男知青們挖的地窖…挖出個一米見方,三米多深的坑後,就不敢向周圍挖了。

怕塌呢~

→_→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