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章節

起來更得心應手。

不過如果刨除題目誤導性的錯誤方向,他們的答案倒是可圈可點。

只是這樣的答案卻極其危險。

戚玥本不願多說,只是看到答案的瞬間有些擔憂。

目前完全沒有實驗數據支持加納波紋不穩定性能對機甲傳動造成影響,但是珂和烏雲卻似乎認定了,認為其影響确實存在,并且要用他們的理論解決這個問題。

這本沒有什麽。

打個比方,一個運動員跑八百米,幫助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能力和訓練,其場地和當天的風速可能有些影響,但是影響并不太大。現在,組委會為了保證運動員獲得更好的成績,打算拿一臺巨大的吹風機對着風吹,希望能抵消自然風的阻力。

如果做得好了,可能确實幫助提高一點成績,但是更多的情況下是不會影響每個人的最終排名。

但是如果這臺巨大的風扇除了吹風以外,還往外噴水,就非常可怕的。很可能會導致運動員的摔倒,或其他意外情況發生。

如今烏雲他們的解,就是那臺荒謬的往外噴水的電風扇。

也就是說,除了解決不穩定性之外(其是否能成功也是未知),它會對機甲造成損傷。

根據戚玥的推算,這種損傷并不是一時能立刻看到的,而是一種累積因素。他們每一次啓動反加納波紋不穩定性系統,就會在系統內的扭轉參數上造成億分之一的誤差。

一臺機甲如果平均一次戰鬥做一百次的扭轉,就會累積千萬分之一的誤差。直到有一天,誤差的累積使得機甲解體……

如果發生在宇宙中,那就是機毀人亡。

她心知肚明,也覺得很多人心知肚明。畢竟他們只是學生,這個學校還有大把的老師、教授、碩導、博導。就算學生們都年紀太小,那這些老師總記得二十年前的事情吧?可是仍舊沒有人站出來說話。

戚玥很困惑。

Advertisement

百般思索之下,她終于決定注冊一個馬甲站出來提出自己的意見,以防止将來可能釀成的慘劇。

若是平時,她在提出意見的時候應該會非常的委婉,也很注意用詞。

但是今天晚上,被邢天和影響到心情的戚玥卻化身了網絡上的戰神,連續三個帖子,從問題的歷史、解題的正确思路、以及最後烏雲機甲隊的解可能造成什麽樣的問題三個方面連番出擊。

她使用ID【日光之下】在帖子裏口氣強硬,毫不留情,絲毫沒有想到将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23被讨厭的人

戚玥的三篇長貼每一篇拿出去,都絕對有發表級別。第一篇着重歷史,可以成為頂級科普雜志的主打文章;第二篇分析解答,完整詳實,引用規範推倒嚴謹,格式清晰整潔,完全能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而第三篇,則可以作為期刊的讀者來信欄目,作為引起反駁讨論之用。

很多的用詞句子都是純科學論文中的才會出現的典型,若是圈內人來看恐怕早要看膩,但是對于外人來講,尤其是普通的非純理科學生來講,則是有點雲裏霧裏了。想要看懂,說不得要花點功夫。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她的帖子剛剛發布的時候,并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太長、太深、太晦澀,就算是做相關學術研究的人要讀完也需要點時間,更何況是普通學生?

戚玥的帖子前幾個回複甚至有珂的粉絲,比如第二篇的第一個回帖,赫然就是:“大大好厲害!又有一個學術大牛來支持珂寶貝了!”

直到夜很深的時候,戚玥這三篇文章的威力才漸漸展現出來,被無數的頂貼和謾罵蜂擁着,成為了論壇上無可争議的焦點之一。

對這些,戚玥當時并不知情。

三篇文章寫完,她就已經相當累了。尤其是當受到影響而煩躁的心情,随着發洩性的行動漸漸平息之後,戚玥更覺得渾身上下都有一種脫力的感覺。

在吩咐了麥兜處理各種信息,登記今天的進度之後,戚玥很快解決完個人問題,歪倒在床上一覺睡到天亮。

這一夜她睡得并不平靜,總是會夢見金黃和紅色相間的色塊漂浮在眼前。有一個眼神,一個她曾經見過的眼神,一個她曾見過一面的人。

面孔是模糊的。她只能看到他高大的身影,聽到他朦胧的聲音。感受到他傳遞過來的嚴肅和冷峻。但在這些表象之下,似乎又隐藏着關懷和溫柔,讓夢中怎麽也無法思考只能被動接受的她感到困惑。

夢中的戚玥努力靠近,用心傾聽,終于在最後聽到了——

“小朋友,你叫什麽名字?”

她猛地坐起身來,保持恒溫的房間裏舒适又安靜,可她的臉色卻白得好像生了病,額頭還有幾滴冷汗。

戚玥伸手去抓桌子上那條鏈子。将那紅色和金色相間的細長閃爍之物拿在手中,仔細觀察并慢慢地摩挲着。

“原來是他。”

戚玥終于想起來了。

十年之前,在她來到這個世界嶄新,陌生,并神奇的世界的第一天,她曾經見過的那個特種救援隊員就是邢天和。

十年過去了她長大了,邢天和也長大了。他的樣子發生了變化。歲月使當時還略顯青澀的臉龐變得成熟,并充滿了威嚴和氣勢。五官也變得開闊起來。

兩張臉在腦海中重疊。尤其是當時年輕的邢天和脖頸上紅金相間的鏈子,比他留給她的粗一些,張揚一些。此刻想來竟然那樣清晰。

時光倏忽而過,竟然将那個場景,那個人刻在了她的腦海裏?戚玥覺得不可思議。

而昨晚好不容易平息的心情又開始起伏躁動。

“戚玥,還有三十分鐘星際材料科學的課就要開始了。”麥兜提醒道。

“知道了!”戚玥深吸一口氣,從床上爬了起來,胡亂收拾了一下便往教室趕去。從這裏走到機械理論系的大樓如果是走路需要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吃早飯恐怕是來不及了。

她實在沒想到,自己一下子睡了這麽久。

三千年後的教室和原來在地球上也沒有太大不同,只是空間變大,桌子變大,人和人之間距離變大,不會顯得擁擠,束手束腳。

桌椅的材料不是木頭而是合成材料,舒适結實,不會因為汗液而黏住隔壁。冬暖夏涼。

教室都非常大,老師站在講臺前,如果坐的比較遠就會不能直接看到他的臉。但是教室裏有非常完整的轉播系統。不但可以将老師的聲音傳達到各個角落,還能在每個同學的課桌上轉播老師的畫面。

拍攝機位一共有三個。一號機追蹤老師的動作表情,二號機顯示背景屏幕上的教學內容,三號機則會根據提問同學的位置轉動。

每個同學可以自助選擇哪個機位的畫面,以到達自己最想要的聽課效果。

這些機位其實都不需要智能控制,只需要老師佩戴定位儀器,并且學生的座位上安裝聲控和紅外線控制,來判斷學生是否處在提問狀态。

整個系統已經相當成熟,效果也不錯。

戚玥喜歡這套系統。她每次都會坐在教室比較靠後的位置,一個人默默地聽講。有時候覺得老師講得無趣時,就做點自己的事情。

可是今天,她卻聽得格外認真。

并且越聽越不爽。

星際材料科學與其說是理論課程不如說是一堂星際天文課。

自從人類進入了星系時代,天文就成了新的地理。曾經的天文學意味着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虛無缥缈。但是如今,天文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衣食住行,吃穿用度都需要依賴于它。

材料學也不例外。

當傳統材料學經歷了星系時代的變革,脫胎于基礎化學的嶄新的亞原子,乃至亞原子核級別的新型材料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突飛猛進的改變。

新的材料學,若從古早的科學分類上講,應該是屬于的核物理範疇。曾經,只有物理學家才了解的誇克、輕子等概念,卻如今成了材料工人和從業者口頭上經常提起的東西。

戚玥第一次深切體會到時代的進步,就是當她在參觀一個采礦場的時候,聽一個連大學都沒有上過的礦工大談誇克的“味”和自旋等概念。當時她幾乎愣在原地。

但是這些概念性的東西,是由一門叫做《極限粒子》的課程提供的。星際材料科學并不涉及它們,而是專注于不同材料、粒子、元素、礦産在星際中的分布,以及什麽樣的地方更容易挖掘或找到什麽樣的礦産。

涉及的基本科學,更類似專業科學分析。

也就是根據數據分析當地會否有礦産出現的可能。

現在開學剛一個月,老師還沒有講到這麽深入的東西。他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