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章節

種幾不靠的主,她也未必如此絕決。

合同簽的很快,汪老爺急着脫手拿銀子,第二天就辦好手續拿了銀子。汪太太卻是向沈哭泣了一番,只求沈氏給她幾天時間讓她另外尋宅子好搬出,沈氏自然答應,但也說了期限,汪太太再可憐,也不可能這麽住着。

汪家的宅子買好,沈氏立即着人先去年家說了,買這處新宅本就是為了沈強婚事的。房子幾乎要全部翻修重裝,要是年太太,年小姐對于裝修有什麽看法要求之類的這都可以滿足。

年太太聽說沈家另買了房子,心裏十分高興,賞了婆子銀子,只說沈家怎麽收拾都行,親家這邊沒話說。轉眼到了三月,沈大嫂終于把京中事務交待完畢到了淮陽,沈氏和沈強兩個一并去接,也沒另收拾房子,只與沈氏一處住。

年太太得了消息,忙擺酒請了沈大嫂并沈氏,沈大嫂京中應酬多了,這點場面自然不在話下。席間說起話來,年太太細問起沈家的根基情況,沈大嫂也得一一說了。

年太太雖然以前就問過沈氏家中情況,不過要嫁女兒了,肯定要細細打聽,這時再問沈大嫂,果然句句都合,心裏十分高興。沈大嫂也是合氣之人,說話十分相投,末了走的時候,沈大嫂看一眼沈氏,忍不住半玩笑半真心的道:「這個小姑十分難得的好,但不知道要什麽樣的人家才配的起。」

年太太聽出來沈大嫂這是想她給沈氏說親,年太太倒是有意親上親,但這話不好張口,主要是不知道沈氏的意思。也半玩笑的道:「我家二子,三子都未成親,也想結個親上親。」

沈氏在旁邊聽着十分無語,不接這個話茬,只是笑着對沈大嫂道:「擾了年太太半日,酒也喝的不少了,我們這就回去了。」

年太太心下有幾分失望,沈氏這是完全無意,不過婚姻之事也确實強求不得,遂不再提起。

房子翻蓋裝修着,婚禮的儀式卻是開始走了,沈大嫂向來是個能幹的,過來的時候聘禮銀子都帶齊的。兩千銀子的聘禮,年家準備兩千銀子的嫁妝,就在淮陽來說這個數目己經相當大了,婚期訂在十一月,一是因為婚禮前期準備多,再就是也得等房子收拾妥當。

婚禮之事沈大事一人操辦,沈氏和沈強兩人多是關心店鋪生意,酒樓己經上軌道,沈氏的重點在布店生意上。計件算薪制确實很好用,至少讓夥計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沈氏甚至于開始想着,以後其他店裏也采用這個方案也不錯。

忙忙碌碌之間,新宅翻修妥當,連帶着老宅的大門也都改了。建到兩宅中間,上頭五間樓面,下頭才是大門。眼看着就要到十一月,生意再忙,沈氏和沈強兩個也都空出手來,再忙也得先把媳婦娶進門。

到了正日子,沈強身披紅裝,跨下白馬出門了,新娘子進門,拜了天地進了洞房,沈氏和沈大嫂心裏都松了口氣。

回門會親又忙碌幾日,一切落定之後,沈大嫂也終于清閑上幾天。沈氏依舊忙碌着,雖然都說年小姐也是個能算帳的,但總不好人家新媳婦進門就派差事,一應事務應該是沈氏料理,沈氏正盤算着要不要再盤下間店面。

晚間沈氏和沈大嫂同榻而眠,沈大嫂再次說道:「我知道姑奶奶是個有主意的,但臨來之時爹千萬囑咐一定要操心姑奶奶的婚事,你看小弟也己經成了親,另成一戶人家,姑奶奶也該想想自己才是,襯着現在還青春年少早為自己打算,不然一天天大了,以後要如何是好。」

沈氏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她想到了崔正均,但崔正均正守着孝,總不好這時提此事。只是道:「嫂子放心,我心裏有主意。」

Advertisement

沈強的婚事完了,沈大嫂也要回去了,馬上就要進入臘月,再不走路上就不好走了。沈氏和沈強還把兩弟簽下來的協議書讓沈大嫂拿走帶給父親,這事年氏己經得知,做生意的本錢是沈氏的,幕後操作也是沈氏的,沈氏只分五成,真不能說多。

新房收拾的十分俐落講究,要是沒有意外,沈家在淮陽不會再買房,再買最多就是擴建。以沈強的意思,新房兩進的落院小兩口根本就不住了,讓沈氏也過來一起住,沈氏卻是不願意,只推說自己一個人住的挺好。

年氏倒是挺合氣,但沈氏更願意自己一個人住,姑嫂一起住容易的事非,再者他們新婚燕爾的,她也沒必要插過去。年氏陪嫁了四個丫頭,兩房家人,也一并在新院裏聽年氏使喚,廚房仍然在一處,家中一應事務沈氏早立了帳本,年氏來了,沈氏直接把家中帳本交于她打理。沈氏單管兩間鋪面的帳目,兩間店鋪沈強一個人忙不過來,酒樓生意多是男客,沈強繼續招呼,沈氏常去布店看看,多是太太媳婦之類,倒也容易搭上話。

又是新年到來,家裏的事務有年氏料理,沈氏不管不問也輕松許多。但今年與往年不同,鋪面開了兩家,兩間店生意紅火起來,除了回本之外,己經有不少贏利。以沈氏的意思,去年只顧着盤店安宅,手裏無錢,今年既然有錢怎麽也得拿回京中敬順父親,還有沈家大嫂一年辛苦,也得送上幾件頭面衣服。

沈強和年氏也覺得該如此,因為帳本上兩姐弟的贏利都己經劃分,現在要往送家裏東西,也是一并分開。

拿了東西銀兩,沈強打發了一個小厮,又派了個夥計,兩人一起上路。兩人腳程快,年前就回來了,沈大嫂帶走的書信,己經在族內公證過又拿了回來。又有沈父的家書一封,沈大嫂回京之後把姐弟倆的情況一說,沈父也十分高興。

要是沈家有足夠的錢和權,也不至于讓兒女到外地吃行商的苦。現在得知兒女過的很好,兒子還娶上一房媳婦了,心裏寬了許多,現在只擔心沈氏的終身。

信裏沈父又把沈氏的婚事提了一遍,沈強看過信之後,也不由的為沈氏着急。女子青春沒幾年,休出再嫁也是常有的事,像沈氏這樣一直不嫁,看着總是不大妥當。不由的道:「我知道姐姐是個心氣高的,平常人家入不得眼,但女大當嫁,姐姐總是在家也并不妥當,還是該襯着年青早定下終身大事。」也不是沒有媒婆上門,沈氏見都不見就打發了。

沈氏聽得半晌沒言語,沈強剛想開口再勸,只聽沈氏突然道:「今年年後,我定有個主意,其餘的你就別管了。」

沈強雖然不知道沈氏的主意是啥,但聽沈氏這樣說了,也就不再問。

結了門好姻親,沈家的這個年過的越發熱鬧起來,跟淮陽的大戶門也開始行走交際。年前準備工作,年後就開始自家擺酒兼出外吃酒,沈強的院子是重新翻蓋着,十分體面,沈氏把酒擺在此處,又讓自己的丫頭婆子調過來幫忙收拾。

轉眼到了正月十五,正是元宵節看燈的好時候,沈家擺了酒席,請了店裏夥計和媳婦一起吃酒。想到外頭的花燈,沈氏倒是有幾分興趣,去年節下她正忙碌的時候,如何能想到去燈,今年好歹清閑些,賓客有沈強夫妻招呼着,便笑着道:「來淮陽也有兩,三年了,卻不曾看過燈,正好今日清閑,我去街上看看,誰與我同路?」

沈氏如此提議,年氏也有幾分興致,還有幾個夥計的媳婦也都有意。如此一來,廳裏女人們盡走了,只留下男客們盡情喝酒。

丫頭們拿來大毛衣服穿好,前頭兩個小厮挑燈開路,身邊丫頭婆子,一行十幾個人,走到街上也是浩浩蕩蕩一群。旁邊行人雖然不知道來的是誰,但看架式也知道是某家太太出游看燈,怕惹事非的遠遠避開了。

煙火奪目,街燈誘人,時不時的還有小女孩推銷着手裏的花燈,這一切的熱鬧繁華都是在京城看不到。京城是個好地方,但也就因為是個好地方,所以規矩太多了,女人太累了。

有時候讓沈氏想,她或者還會感激韓三爺,要是當初她嫁的是個平平凡凡的男人,沒有太大的問題,也沒有太多的優點,或者她的一輩子也就那樣過去了。跟命運争實在太累,走錯一步也許就要萬劫不複,從某方面說她也是幸運的,好歹還有一個弟弟能給她扛起門戶。只憑她一個女人,名下財産記挂在哪裏都會有問題,如何能開鋪行商。

「是崔家大爺,沒想到他也出來了。」夥計們的媳婦都是認得崔正均的,前東家嘛,見他今天也出門,也不算很意外。崔正均是讀書人,但也不是死讀書,很多娛樂活動他都參加。而且孝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