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四個願望

距離高鐵停止檢票時間僅剩十五分鐘。

餘葵明知此時應當催促他過安檢,但不知為什麽,她不由自主地注視他,眼球一動不動,似乎試圖用意念把他的模樣拓印下來。與他赤忱的眼神交彙,她只覺靈魂裏有翻騰的愛意在燥熱地湧動,情緒夾在瘋長的滿足和不舍間來回飄忽。

他終于在眼前站定。

丢開行李,隔着軟隔離帶,俯身把她緊緊擁入懷中,唇邊溢出一聲嘆,不舍地輕喚她的名字。

“小葵。”

“嗯。”

“小葵。”

“我聽到了。”

時景力道很大,餘葵感覺自己的骨節快要咯吱作響,但她絲毫察覺不到痛感,閉眼聽着他胸腔處傳來略重的呼吸聲,輕輕搭上他的腰。

微不可查的回應。

但她明顯能感覺到,她觸碰到的那塊肌肉隔着襯衫細微跳動了一瞬,他領着她的手移到頸部環緊。

下一秒——

時景托着她腰,毫不費力把她從隔離帶對面抱過來。

餘葵現在明明也是近一米七的個頭,在他懷裏卻依舊嬌小細瘦得像個小女孩。

他沒立刻撒手把人放回地面,單手抱着她,鼻梁抵在她細白的頸窩,右手指尖一下下撫摸、摩挲她的後腦的頭發,聲音低沉晦澀,“真想把你帶走。”

他說罷,偏頭,在她雪腮輕吻。

Advertisement

又改口,“我真不想回學校。”

餘葵措手不及,無處安放的長腿,只能纏上他腰肢穩固重心。

臉頰的觸感餘溫尚未消失,她緊緊摟着他,感受着彼此身體嚴絲合縫的貼合,無力地任憑男性的氣息、他的言語和心跳将她淹沒。

路過的旅客都朝兩人看來。

餘葵明明是個害羞極了的人,但此時,她無暇顧及任何人的眼光和看法,迷失在這樣的劇烈的快樂裏,享受被他情緒中巨大而急切的占有欲包裹吞噬。

看不到他的眼睛,她終于問出口,“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你說。”

“如果這些年,我交男朋友了,甚至如果,那天結婚的人真的是我,你酒醒後要怎麽辦,祝我幸福嗎?”

僅僅聽她假設,時景有種瞬間被拉回那時刻的窒息感,心髒條件反射泛起細密的絞痛。

“我不會。”

他沒有任何猶豫,壓低聲重複:“我不會祝你新婚快樂。我沒有那麽高尚,甚至卑劣自私。我不想在你最幸福的時刻打攪,但我祈禱你婚姻不幸,又不至于太受傷,這樣我才能順理成章出現,讓你知道,他們當中任何人,都不會比我更愛你。”

“餘葵,我從來沒有說過你對我的意義吧。”

他的聲音一字一句傳抵她耳朵,“我不是個樂觀的人,親緣淡薄,孤僻、冷漠,相處很多年的朋友,偶爾還會指責我跟塊石頭沒有區別。”

餘葵不想聽他這麽形容自己,欲言又止。

時景卻堅持繼續往下,“可是,在你身邊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活得并不孤獨,很有趣,很幼稚,很真切。”

他把埋藏在17歲少年心尖的告白一股腦吐露幹淨。

“我想跟你一起上學,就每天早上假裝路過你家路口很多次;2014年附中拍招生手冊,我和參加競賽的女生商量,拜托她給我跟你合照的機會;你在光榮榜櫥窗裏的證件照,是我偷偷撕走的。我無法自控地注意你,看你每天穿什麽顏色的衣服,關注你換的新發型,在你打過飯的窗口點同樣的菜,每次在超市門口假裝等人,其實都在等你。”

“去軍校這些年,我每天都想你,越難過的時候越想。”

“我反複問自己,這輩子還能不能再遇到一個讓我心甘情願做這些傻事、讓我覺得快樂、覺得自己不再像塊石頭的人,回北京見到你的時候,我知道,不會再有了。”

“如果可以,我想永永遠遠地把你和我綁在一起,填滿我生命的空缺。”

時景從不對人剖析自己,鮮少說煽情話,講到此處,似是覺得真實的自我實在無所遁形,狼狽羞窘地偏過頭。

“總之,我就是想讓你知道,你對我很重要,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餘葵震撼地從他身上滑下來。

呆滞無措地仰頭,凝視他,感受着那深沉漆黑的雙眸裏,洶湧澎湃的愛意襲來。頭一次,在公共場合,她開心滿足到想要捂臉大哭。

她覺得自己一生都從未有過這樣的幸運。

距結束檢票不到十分鐘。

不願讓時景瞧見她哭得那麽兇,餘葵吞咽眼淚,強壓下酸澀的鼻尖,推着他往安檢口走,“我送給你一件禮物,在你包裏,你先快點上車,上車再看。”

高鐵呼嘯進站。

時景走進車廂,哪怕戴着口罩,所經之處,走廊兩側旅客還是不由自主擡眼,朝他投去視線。

他盡力喘勻呼吸,目不斜視徑直找到自己靠窗的座位,落座前打開行李,只見折疊好的衣物上方,不知何時放了一個陌生的筆記本。

很厚。

那是餘葵漫畫日記的下冊。

從初一到高二,她的上冊畫了四年,時景睡前無數次翻閱,熟知每個手工标注的頁碼上所記錄的內容和故事,但他從未想過,日記竟還有後續。

從高二到清華,下冊畫了六年。

時景在上冊中反複認識的餘葵,是童稚爛漫,懵懂可愛的,從來不識愁滋味,她會跟校門口書店老板,那個圓墩墩、打蒲扇穿汗衫的老頭,蹲在檐下逗翠鳥,喂烏龜,一起商議未來繼承他攤子的偉業。

而下冊裏,只因十六歲那年機場的驚鴻一瞥,少女更改原本的人生志向,走上截然不同的軌跡。

她會在男主角看不見的地方面紅耳赤,歡欣雀躍。

她不厭其煩地在人群中尋找他的背影,樂此不疲地路過樓梯口,制造與他擦肩而過的偶遇,背誦一班的課程表,了解他的生活軌跡、愛好作息。

整個高中,她送給過很多同學速途和人像刻章,卻從未送過一幅給時景,不是沒畫,恰恰是畫得太多。

她不吝筆墨地把他描進日記本裏。

圖書館裏垂頭吸煙的剪影,課桌前專注看題的側顏,籃球場上跳投伸展的肢體……從機場到公交站臺,從樓梯間到塑膠跑道,還有他離開昆明前最後幾小時,握緊她的,溫暖幹燥的掌心。

從年級九百七十名到第五名,

從十六歲到二十二歲走出象牙塔,

餘葵一遍遍陷入迷茫和低谷,又一遍遍用拼湊出的雀躍和甜蜜,堅定不移将自己點亮。

北京至長沙的高鐵五個小時,他就這麽目不轉睛看了五個小時。

脊背僵硬,脖頸酸痛。

25歲的時景已經足夠冷靜,在成年人的世界穿行游刃有餘、進退自如,卻仍然無法避免被少女寫在日記裏笑亦帶淚的起伏牽動。

是他喜歡的女孩啊。

無數個瞬間與镌刻在他腦海中的記憶重疊,故事截然不同的版本在這一刻交織融合,逐漸壯大形成一團深刻具體、熱烈灼人的東西。

它在胸口盤踞,起先橫沖直撞,又都随着離京的裏程漸遠,無聲發酵沉澱,沉甸甸占有他全部的情感。

漫畫臨近尾聲,餘葵找了個半個空頁,将從上冊剪下來的四葉草貼穩,旁側用水彩勾勒了一幅時景夾着煙,低落失神的臉,許下她的第四個願望——

“各路救苦救難的佛祖、菩薩大人:

(這是時景在學校操場上找到的四葉草,所以願望送給他。)

信女收回這些年對他的全部抱怨。

希望時景寬恕、憐憫自己,步履輕盈地重新上路,不焦慮過去、不壓抑自我,未來每天都堅定快樂。”

高鐵提示進站的語音響起。

時景心髒的一角脆弱得險些融化,若非肩上已經扛了軍人肩章,他真想不顧一切坐上回程的火車。

竭力按捺住如野草般蔓延瘋長的念頭,他擠在喧嚣的人流裏下車,一刻不停撥通餘葵的手機號。

那邊隔了很久才接起來,她說話帶着濃重的鼻音,“背景真吵,進站了麽?”

時景點頭。

後知後覺她看不見,又低低“嗯”一聲。

“日記也看完了吧。”

“看完了。”

餘葵從枕頭上起身,四顧環視空蕩的客廳,吸了吸鼻子,“這樣,就是填滿的了吧?你現在知道了,你在或不在,都從來沒有缺席過我人生的任何重要時刻。”

時景恍然意識到:

這是一句隔着時空的回複。

餘葵回應的,是回京第二天,他背着她走過斑馬路口時的茫然自問。

她羞怯含蓄,卻仍鼓起前所未有的勇氣告訴他——

無論分開的六年是長是短,他在她心裏,因而從未缺席。

長沙又落了場春雨,今年雨量似乎格外豐沛,恰到好處的汽車鳴笛,恰如其分的熙來攘往,球鞋避開水窪,再擡頭時,恰好透過薄紗般的霧幕,入眼滿街鮮嫩醉人的綠。

肅殺的冬天結束了。

他握緊手機貼近耳朵,“小葵。”

“嗯?”

他說,“你真好,抵得我見過所有的春天。”

情話入耳,餘葵擦幹挂在腮邊的眼淚。

洗手間的鏡子映出她忍耐上翹的唇角,她終于想起來,“那你告訴我,2016年寒假,那個在火鍋店門外親你的女孩是誰?不準說你忘了!我日記裏應該畫的還算清楚吧。”

“死刑犯人都有抗辯的權利,這個問題,你當年就該直接問我的。”

時景氣極又好笑,“那是我室友。期末話劇表演,隊裏沒有女生,他被選中反串唯一的女角,被教導員批評欠缺女人味,晚上剛好出來買衣服和假發,第二天就表演,他說提前穿上适應,改改走路外八的毛病。”

什麽?

餘葵的臉丢光了。

她使勁回憶腦海中那個令自己耿耿于懷多年的大波浪卷發背影,敲打自己腦袋,不敢相信,她竟然連男人女人都沒分清。

不甘心地弱聲追問到底,“可他為什麽逮着親你……”

時景頭疼地扶額,盡量避免記起那段可怕的回憶,“教導員命令我演男主角,在軍校,服從命令是學員天職。”

餘葵徹底沒聲了。

讓時景這麽冷淡自持的人上臺和反串女角表演,确實挺為難他的,片刻後實在忍不住好奇,“你們排的什麽話劇?”

“《告別娜塔莎》。”

餘葵忍俊噗嗤一下,意識到自己笑出聲了,趕緊憋住捂嘴,她全然忘了自己曾為這一幕怎樣撕心裂肺,不太有誠意地安慰,“我不是笑你跟男生接吻哦,為藝術獻身不丢人。”

時景執着糾正。

“不是接吻,是告別的時候親下臉頰,我只跟你接過吻。”

餘葵撓了撓額角,用掌心鎮住發燙的臉頰。

“好吧,你說什麽都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