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學堂(一)

鐘亦文将自己計劃的在村子裏設立一間學堂的事情告訴裏正他們的時候,果然立刻得到了裏正和村子裏幾個長輩舉雙手雙腳歡迎。

不過,在夫子的人選上,他們卻産生了巨大的分歧。裏正他們一致希望能夠由鐘亦文來做這個學堂的夫子。鐘亦文卻推薦自己家的編外人員何江海,那可是标準的一舉人啊,來給小孩子啓蒙,已經是大材小用了,還想怎麽樣。

何江海到底是什麽人,裏正他們不清楚,但是何江海當初差點抱走鐘亦文家中的小子,卻是被小寶他們幾個孩子傳得整個村子都聽說過的。有這樣的一個黑歷史在,裏正他們怎麽放心讓何江海來做先生,這不是教壞小子們嗎?再說,何江海不是鐘家村的人,裏正他們雖然看見過,但總覺得有點搭不上什麽話。這讓他做了先生,裏正他們怕是更難和讓進行交流,怎麽樣都沒有鐘亦文來的好說話不是。

鐘亦文沒想到自己還有一天會因為看上去好說話,而這麽受歡迎的,當下也不和裏正他們争論:“裏正大伯,各位長輩,我可以向你們擔保,何先生這個人絕對沒有任何問題,教幾個小子也是綽綽有餘。何先生可比我厲害多了,我現在還要跟着他學習。另外,我還要準備明天的科考,實在沒有精力再教其他人。”

裏正看到鐘亦文都這麽說了,他們也沒辦法再強求,但心中對何江海的疑惑卻沒減少。他們倒是更加希望從新找一個夫子回來,而不是直接用何江海。

“不如這樣,裏正大伯,我們先讓何先生先教幾天,你們幾個輪流來監督,看看情況,如果實在不行,就換人。”鐘亦文連試教的想法都提出來了,“到時候,不管花多少銀兩,我一定幫你們重新請一個夫子回來!”

鐘亦文這麽保證,裏正他們立刻沒了話說,當下應了下來。

孩子們的學堂用,暫時就征用了鐘家祠堂旁邊的一個單間,裏面的桌凳都是裏正找村子裏的木工連夜趕制出來的,倒是整齊的很。至于孩子們将要用到的筆墨紙硯書本這些,則是阿奎親自到鎮上幫忙買回來的。這些錢都是鐘亦文出的,孩子們只要花極少的一點束脩就行。那點束脩不提也罷,純粹是給夫子做面子用的。這個時代,沒有白白授徒之說,尊師重教,不比孝道來的輕。

第一天開堂授課,整個鐘家村的人都跑過來看熱鬧。

何江海身上穿着鐘亦文讓喜嬷嬷特地新做的素色長衫,站在學堂門口,等着小子們過來,倒是人模人樣的。

最先過來的是鐘亦文,領着家中兩個小子小辰和小生。

年紀大一點的小生先上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禮:“學生何晏生,見過夫子。”

這些日子下來,小生到底還是半推半就的認了何江海這個阿爹,現在正式有了名字叫何晏生,也算是讓何江海有了一點奔頭。

家中一副兒控的何江海,在外面倒是嚴肅的很,直接點點頭:“嗯,進去吧!”

等小生進了學堂,小辰才上前行禮:“學生,鐘青辰,見過,夫子。”

嚴格說起來,小生和小辰都不能進學堂,一個是下人身份,另一個還不到三歲。但架不住兩人有後臺啊,小生直接是夫子的兒子,小辰更是厲害,這書院就是他家資助的。這樣的情況,還能有誰敢有意見。其實整個鐘家村也未必會有人知道這個理。

小辰一進去,裏正就領着他家的小寶過來了。小寶原本還沒有大名,為了這個,阿奎還特地拎了東西上了鐘亦文家,讓他們幫忙給取個響亮的名字。鐘亦文把這個機會留給了何江海,這也是一個讓何江海和村子裏的人多多交流的機會不是。何江海細細思考了一會兒,直接叫出了“鐘寶玉”三個字,立刻讓正在喝茶的鐘亦文噴了。

“學生鐘寶玉,見過夫子。”小寶倒是還挺有架勢的,姿勢禮儀都沒有錯誤,估計家裏的人沒少教。

鐘亦文聽到小寶說到他的名字,就隐隐的感覺有點內傷。他要不要給講講紅樓的故事,讓大家也來熟悉一下那一位公子呢。

後面送過來的孩子都是比較大一些的。畢竟,當初何江海就通知,他只收六到十歲的小子,小哥兒暫時不收。另外超過十歲的孩子,如果沒有科考的準備的話,他也不會再教。當然要是準備科考,那束脩就不會是這個數目。萬一人家一學好幾年甚至十幾年怎麽辦,這也是為了不浪費鐘亦文的錢財。

這一回入學的總共有是十一個小子,加上小生和小辰兩個不算在名額內的,加起來就是十三個學子。學堂內總共放了二十張桌凳,小子們坐進去之後,後面還空了好幾個位置。

何江海等所有人都做好之後,就開始授課,這個時代啓蒙教學最初教的也是基本的三字經千字文這些,倒是沒有百家姓。何江海也不例外,先教起了三字經,他讀一句,下面的小子們跟着念一句,同時外面看熱鬧的人也是一樣同小子們一起念一句。這倒變得和集體大教學差不多了。

何江海倒是沒趕人,也沒有生氣,只當外面的人不存在,只顧教學堂裏的小子們。這倒讓外面的人群學習的興致越來越高,站在那裏都不嫌累的,也不肯走。

鐘亦文看了一會兒就沒了興致,他已經和何江海說好,讓他放學的時候直接将兩個小子一起帶回來,所以,幹脆先離了那裏,讓其他人去看吧。

鐘亦文不知道的是,他剛走一會兒,那邊就有人求到了裏正那裏,打起了後面幾張空着的桌凳的主意。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家中有小子,但是已經超過了十歲的,只恨自家小子早生了幾年,沒能遇上這樣的好機會。現在看到有位置有空,就想幫家裏的小子争一回。也有一兩個是家中小子不滿六歲的,看到小生和小辰居然在裏面,就想走走後門将自家的小子也送進去。

裏正沒有答應,但是也沒有立刻拒絕,倒是跑到鐘家來詢問鐘亦文的意見。

鐘亦文今早看到學堂內沒坐滿,外面的人又學得津津有味,就已經猜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他畢竟不是何江海,不能幫何江海直接做決定,畢竟規定在那裏。

“裏正大伯,這事你應該直接去問何先生才是。他才是學堂內的夫子?”鐘亦文直接推得一幹二淨。

裏正有點讪讪的:“這不是,我們都感覺何先生不太好說話的樣子,村子裏的人臉皮薄,怕被何先生拒絕。這些小子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是知道讀書的機會來之不得,肯定會更加努力不是。說起來,也是我們這些長輩沒本事沒能力,否則怎麽會讓村子裏的小子們沒書讀。這次要不是由你出錢出力,我們村還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出一個讀書人?”

鐘亦文也知道,裏正大伯說的是實話,農家子能夠有讀書的機會實在是不易。

鐘亦文已經有點被說動,但還是沒直接應下來,而是提議:“裏正大伯,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這事我是真的沒辦法直接做主。這樣,等何先生中午回來的時候,我先問一下他的意見,下午我再告訴你結果,怎麽樣?”

“好,好。秀才公,你肯幫忙就行。”裏正也知道他們的要求有點強人所難。夫子也有夫子的脾氣,聽說有的地方的夫子,嚴厲又古板,說一不二,這個何先生還真不知道是什麽樣的脾氣。

鐘亦文送走了夫子,回自己的書房繼續溫書。最近有了何江海的幫忙,鐘亦文的算學是慢慢的入了門後突飛猛進。現在即使沒有何江海在,鐘亦文也能自學個七七八八。有疑問的就先留下,等何江海回來之後再請教。其實,這些算學,只要鐘亦文能夠讀懂題目,解答出來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問題的。現在他學算學,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記詞,記得那個話是什麽意思。能夠看懂題目,能夠用古文回答,這就是鐘亦文的目标。

何江海第一次教鐘亦文算學的時候,直言讓鐘亦文放棄了明年的科考算了,就他現在的算學水平,能考上才怪。不過,僅僅教了半天,何江海就有點傻眼,不是鐘亦文學的不好,而是他學得太好太快。人家十天半個月也不一定能學會的地方,鐘亦文半天不到就學會了,這速度也太誇張了。何江海最後看鐘亦文的眼神都不太對勁。

另外,何江海還發現鐘亦文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在算學問題旁邊,畫上一堆他看不懂的圖案。鐘亦文說過,那是他的解題思路,何江海還真沒看出來這思路是什麽,但鐘亦文學習算學的速度卻是實實在在的非常驚人。

現在的鐘亦文已經學完了算學的基礎。何江海表示,如果鐘亦文現在去考秀才,就算選擇算學的話,肯定也沒問題,就算是對鐘亦文的一種肯定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