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釵頭鳳

001 釵頭鳳

傍晚,夕陽光影如綢展開,在路面鋪上一層淡金色。清風吹過楓葉林,片片紅葉輾轉凋零,宛若豔逸的蝶。

這裏是落葉山莊,背山臨江。

昔年連中三元的才子、算無遺策的首輔,盛極時潇然隐退的程詢,便是此間主人。

此刻,程詢坐在廊間的藤椅上,望着如畫美景。漂泊幾年之後,他留在了這裏。

這一年,他預感到大限将至。那預感是一種無形無聲的召喚,只自己可察覺。

浮生将盡,回首前塵,如觀鏡中水,所經的得失、浮沉洶湧流逝,最終歸于靜寂。

抱負已經實現,缺憾已成定局。

雲游期間,他看到天下迎來盛世,天子權臣秉承的治國之道,正是他退離前拟定的章程。

人們沒有忘記他,時不時談論他生平諸事。說他得到的功名富貴權勢,能有人比肩,但無人能超越。又說他為人子嗣夫君父親,缺憾與不足太多,有些行徑,甚至是冷血殘酷的。

局外人這樣的看法,是情理之中。

猶記得他辭官致仕當日,父親尋到他面前,歇斯底裏起來,“為了個女人而已,你竟瘋魔至此!”全忘了早就說過,再不想見到他。

母親老淚縱橫,“你跟我們置氣這些年,竟還嫌不夠。程家沒落,于你有什麽好處?”

父親痛斥他不仁、不孝、不義。

他大笑,拂袖而去。

鮮少有人知道,他無法彌補的缺憾,正是家族促成。

有些人幸運,兒女情只是兩個人的事;有些人不幸,被家族左右情緣。

他情牽一生的女子,是廖怡君。嫁給他近二十年終被休棄的女子,是廖芝蘭。

兩女子同宗,祖輩分家,城南城北各過各的。到了她們年少時,情分淡薄如偶有來往的遠親。

與怡君初見時,他正春風得意,她是城南廖家次女,一刻的凝眸相望、半日的學識較量,傾心、相悅。

他及時告知雙親,非怡君不娶。當時風氣開化,雙親也開明,允諾怡君長姐的親事落定之後,便為他上門提親。

可在後來,事态逆轉,兩家俱是态度強硬地否決這門親事,程家勒令他娶廖芝蘭,城南廖家則逼迫怡君代替長姐嫁入榮國公周府。

對峙、抗争、哀求,都不奏效。

到底是各自嫁娶。

再往後,知道了自己和怡君被生生拆散的原由:在他年少時,父親便因野心禍及朝臣子嗣,找的劊子手正是廖芝蘭的父兄。

城南廖家一度瞻前顧後,擔心程家在朝堂争鬥中落敗,認為世襲的公侯之家處境更平順。城北廖家則看準程家世代榮華,更清楚,不結兩姓之好,遲早會被滅口。他們并不只是對怡君橫刀奪愛,還賭上了前程和性命。婚事不成,兩家便是玉石俱焚。

怡君是在知曉這些之後,低頭認命。

“退一萬步講,你們就算抛下一切私奔,程家也會命各地官府懸賞緝拿。”一次,廖芝蘭與他起了争執,惡毒地說,“我注定要嫁給當世奇才,受盡冷落我也歡喜。廖怡君注定要嫁給品行不端的貨色,還要老老實實為婆家開枝散葉。誰叫她牽絆多,合該如此。”

人可以無情,但不能下作,可以殘酷,但不能龌龊。

恥辱、憎恨、疼痛沁入骨髓,倒讓他清醒過來,不再做行屍走肉,發誓要懲戒那些利用算計他和怡君的人。

光陰長,總覺煎熬。光陰短,總不能盡快如願。

十幾年過去,怡君經歷了長姐紅顏早逝的殇痛,一雙兒女長大成人。

再有交集,是她嫁的那男子和兒女先後行差踏錯。她聰慧,有城府,定能讓那男子自食惡果,帶兒女走出困局。但他出手的話,她便不會太辛苦,因此邀她相見。

他能夠無視繁文缛節,跨越歲月長河,将彼此身邊的人逐走、除掉,仍是不能換得團圓。

怡君曾悵然道:“孩子可以受傷,有形的如被人整治得灰頭土臉,無形的如陷入流言蜚語。但是傷到孩子的人,不該是母親。曾經犯過錯的孩子,母親可以一直是最親最近的人,也可以是輕易被遷怒怪罪的人。

“我一度長年累月渾渾噩噩,不曾盡心教導孩子。曉得有虧欠,便要盡心彌補。

“父母對兒女的影響,你了解。”

若沒有不影響不傷害兒女的把握,她便不會嘗試改變。前半生為情所困,後半生要為兒女殚精竭慮。

偶然相見,喝一杯茶,對弈一局,敘談片刻,彼此都要拼盡全力克制心緒。回首已是百年身,都不能道盡焚心的痛苦。

她一生的苦,因遇見他而起。已不能給她歡欣,便讓她少一些磨折。

所以他離開,退到遠處守望。

落霞庵位于燕京城外二十裏,附近臨江的渡口,是程詢離開時登船之地。

自他走後,每月下旬,廖怡君都會來落霞庵上香,小住三兩日。

這日剛住下,丫鬟呈上四幅畫,“是黎郡主的心腹送來的。”

待到晚間,燈光下,廖怡君将畫軸逐一展開來看:婉約的江南杏花煙雨,蒼涼的塞北落日黃沙,寂寞的西嶺千秋冰雪,磅礴的東岸蒼山雲海。

新舊不一的畫上,不落一字。但她一看便知,是他的手筆。

走過的地方,看過的風景,他畫給她看。

整夜未眠。清晨,她行至渡口。

江上彌漫着薄霧,飒飒秋風襲來,如輕紗微動。

與他相關的舊事浮上心頭。

年輕時的他,至情至性和敏銳缜密奇異地融于一身,不論出現在何處,俊朗的面容似在發光,不容人不矚目。

對家族絕望的時候,他決意帶她走,說我會對你好,你相信我,離了家族,我也能謀到出路,給你安穩。聽着便已心碎,只能狠心拒絕。

各自的兒女談婚論嫁時,她得知他娶妻育有兩女的真相:一直與廖芝蘭有名無實,長女是廖芝蘭從娘家抱回,次女是他早逝的故人之後。

如刀的歲月,把他的率性飛揚、傲氣霸道變成深沉內斂與冷漠。

他的孤獨,難以想象。

訣別的時候,他說此生是我虧欠你。

她搖頭。不是,真不是。

他說我會記得你,若轉世相逢,我只是程詢,你只是廖怡君。

她說我等,等相逢。

每隔一個月,來看看他離開的路;每隔三兩年,可收到他的畫作。餘生便是如此了,人前強作歡顏,人後相思相望。

秋日将盡,落葉山莊有客至。

來人是唐修衡,當今第一權臣,與程詢齊名的新一代奇才。他的發妻,是邵陽郡主黎薇珑。

在朝堂時,程詢與唐修衡惺惺相惜,江湖廟堂相隔,二人成為知己。怡君與薇珑結緣始于門第争端,一來二去的,成了隔輩的摯友。

當初,唐修衡送他離開京城。這一次,陪他走最後一程。

忘年知己攬下身後事,是幸事。

程詢着意留下的,不過一箱書稿,一箱畫作。書稿于修衡、薇珑有用處。畫作需得薇珑保管,每隔兩年,按他排出的次序,送到怡君面前。

人在,哪怕相隔再遠,也是無言的相伴;人走,哪怕無挂無礙,也會勾起無盡心酸。是以,他不久之後的死亡,不能讓怡君獲悉。

這些對修衡來說,倒非難事。

當晚,二人離開山莊,登船遠行。就此,程詢完全離開世人視線。

在塵世的最後一夜,程詢的夢中,重現着他們的過去。

那一日,她不肯跟他走,末了說:“來日,懲戒那些左右你命途的人。”

他握住她的手,緊緊的。

她凝視着他,眼中有淚,目光黯漠,“比起跟你受苦受難,我情願尋短見。想想就疲憊。就這樣吧。”

是唯一的一次,她對他說謊。不要他在短時間內連遭重創。

就這樣,他們有了漫長的離散。同在一座城池,有他在的場合,她從不出現。

他道別時,她無聲的哭了。

明明是通透堅韌的女子,沾上他的邊兒,就躲不開淚或累。

他滿心悵然地醒來,看到她笑盈盈站在門邊,凝眸再看,不見蹤影。

這幾日常常見到她。知道是幻象,只願多一些。

程詢緩緩坐起來,推開舷窗。

江水悠悠,皓月當空。

他與她,恰如這江與月。

江水映月,月照江心。人不得團圓,心不會離散。

作者有話要說:  程閣老和廖怡君的故事,正式開啓日更模式。

下章明晚八點送上。

開新文慣例發紅包,作者也酷愛發紅包^_^本章留言随機選擇80%發放100JJ幣的紅包,其餘發放小紅包。

感謝:

我愛你們(づ ̄3 ̄)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