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從紐約到巴西的郵輪叫費迪南親王號,比泰坦尼克號小多了,設施也比較簡單,畢竟走這條航線的多數是商人和平民百姓,鮮見達官顯貴。
船的目的地是巴西的裏約熱內盧,途徑卡爾他們要去的中轉地亞馬遜河的河口城市貝倫。說起來他們的運氣還不錯,費迪南親王號每月花半個月時間從紐約開往裏約,再花半個月時間返程,一來一去間隔就是一個月,如果錯過了時間,只能坐其他的貨輪,條件就比較差了。
費迪南親王號途經的有一半是熱帶海域,還有百慕大群島、巴哈馬群島這些風景不錯的度假勝地,如果不是因為擔心老霍克利先生的情況,真算得上是一次度假航程了。
剛上船的時候卡爾很低調,不想引人注目,無奈他和蘿絲的身份地位擺在那,還是有人認出了他們。在冷淡地對應了幾次那些湊上來攀談的人之後,打擾的人終于越來越少了。
白天蘿絲就在甲板上散散步、看看風景,或是看書自學西班牙語,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問翻譯先生。令她驚訝的是卡爾也略通西班牙語,好吧,鋼鐵大王的繼承人也不是好當的,她知道卡爾還會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和愛爾蘭語。
由于不久前那次可怕的經歷,回到船上蘿絲就開始睡不踏實,常常被噩夢驚醒,不敢關燈睡覺,睡前必須要把逃生要帶的東西比方救生衣、哨子以及自己的小行李箱手袋都放在床邊才肯睡。
卡爾只好搬到蘿絲的房間陪她睡覺,不過——說是照顧,實為揩油。自從半個月前的那次歡好之後卡爾有點食髓知味,需求越來越強烈了。但蘿絲又不好拒絕他,因為只有卡爾睡在她身邊時,她才能睡得安心踏實。
船在海上行了七日,終于到達巴西的北部城市,亦是亞馬遜河的入海口貝倫,貝倫的市區不大,除了一些宏偉的教堂和西班牙建築還算有看頭,其餘便是嘈雜的木材市場、魚貨市場和破舊的貧民區,通體白色長腿細脖子的水鳥在河道和碼頭邊覓食,倒有一種截然不同的熱帶城市風情。
未及細看,卡爾和蘿絲一行人便換乘率先趕到此地彙合的霍克利公司在巴西的業務代表拉波孔先生租下的輪船繼續朔大河而上。亞馬遜河從秘魯的源頭到巴西的河口落差不大,相對平緩,是一條非常繁忙的內河航道,尤其是中下游,運送着雨林豐富的出産物,橡膠、木材、魚貨等等。雖然租用的小輪船舒适度更差,蘿絲還是對沿途的風光意趣盎然,即使急着趕路,沿途遠遠觀望下雨林的風光也好啊。
卡爾這些天則忙着和拉波孔先生商量怎樣找人。根據拉波孔先生的介紹,老霍克利先生在游歷了南美洲東部幾個國家後對印加文化産生了興趣,便和助手兩人又去了秘魯,按照約定他會每隔幾天時間拍電報給拉波孔先生告訴自己的方位報平安,同時接收拉波孔先生發給他的各方面的重要消息并做一些指示,比方生意事務,比方小霍克利訂婚。這次卻不知為何失去聯系了,拉波孔先生托秘魯當地的朋友找尋,得到的答複是老霍克利先生和助手都失去了蹤跡,他們最後一次發出電報的地點是秘魯中部小城庫斯科。
庫斯科曾經是古印加帝國的王城,不過當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的時候把這裏破壞殆盡,廢墟上重建的小城都是西班牙風格的建築,印加時代的遺跡零星間或其中。此時,古印加文明還沒有像古埃及文明那樣為世人所熟知,這個被殖民者摧毀又沒有文字記載留存的文明尚在學者和探險家們的探索之中。所以小城都是當地人,看不到後世蜂擁而來的游客和研究者。經歷水路轉陸路的長途跋涉終于抵達這裏的蘿絲很希望這是一次旅行而不是來找人,可惜不是。
已經先一步到達這裏的拉波孔先生的朋友說已經報了警。
“但是不要指望當地的政府能提供什麽幫助,沒有證據證明老霍克利先生遇到了什麽事,而且當地政府很官僚,效率低下,也不如自己找。”朋友先生如是說。“我倒是從旅店老板那裏得到了一個消息,可能有用。”
“半個多月前,老霍克利先生有一天突然很高興,對旅店老板說他發現了了不起的印加文明遺跡線索,就在那之後幾天,他和助手在沒有退房的情況下出了門至今未回。他們的部分行李都還保存在旅店老板那裏。”
“那我們先去旅店老板那裏看看我父親有沒有留下什麽線索吧。”卡爾道。
作者有話要說:寫南美洲是為了我自己過過幹瘾,古印加文明、瑪雅文明遺址什麽的,俺口水好久了,就是沒假啊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