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修)

她自己回娘家送節禮沒毛病,可帶上小姑子就有點奇怪了。

老太太第一個不答應,宋嘉然早就想好了理由,“多虧前幾日太太提醒,皎皎已是到了要訂親的年紀,只是我想着,她去歲初次來了月事後,這之後的月事一直不調和,以前還是孩子就算了,可現在卻不能當小事了。”

這話是真的,皎皎這姑娘,有點月經不調。

“皎皎臉皮薄,這姑娘家的事也不好請大夫,傳出去了有損名聲,便是找那些關系親近的,可月事不調這種症狀,藥吃多了也不好。我想着我娘家二嬸嬸最善藥膳,不如讓我二嬸嬸給皎皎看看,若是能專門給她做個藥膳方子出來,日日吃着,既能調理身體,也不怕傳出去。”

老太太沉默了,宋嘉然的辦法完全沒有問題,既是她娘家人,肯定不會将皎皎的事傳出去的。她不喜宋嘉然,心裏還是疼皎皎的,“你既然回家,不若也讓宋家老太太替你瞧瞧!”奇了怪了,宋家子孫衆多,怎麽這個宋家女就生不出來呢?

“……”宋嘉然心想,還好大姐回了永昌伯府,要不然聽見這話指不定要跟着她一起回去呢。

老太太默認了,事情就好辦了。

想到要回娘家,宋嘉然還有點小激動。

她雖然到這個世界後還沒見過親人,但從原身記憶裏得知,宋家一家人關系還是很和睦的。原身爹娘也對原身很好。

她看了看公中準備的節禮,又拿了銀子出來讓水芹再去置辦一些。忙裏忙外的樣子讓鄭立晏發笑,“這麽期待回去?”

“那可不!我也是背後有靠山的人!”她還記得,兩人剛穿越時,這厮還嘚瑟他身份顯赫,她要跟着他享福了。

結果呢,兩人接收完記憶才知道原身兩人在家中的尴尬地位,剛來那段時間,他們倆連吃飯都得用銀針試試有沒有毒,日日膽戰心驚如履薄冰。

“是,夫人是有靠山的人,指不定為夫日後還得靠夫人過日子呢!”他樂意奉承。

“明日你們走時我還沒回來,下午些我再去接你們。”宋嘉然已經和他說了她的計劃,他覺得可行。

“嗯!”

第二天一早,宋嘉然去松鶴院給老太太請了安,就帶着皎皎一同出了門。

Advertisement

坐上馬車,宋嘉然還寬慰她,“你也別緊張,我家中長輩、兄弟姊妹人都挺好的。我母親你也是見過的,還有我那堂妹,喚作雅娴的,去歲林相府老夫人壽宴時,你們應該見過的。”

她這麽一說,皎皎也想起來了,那位雅娴,為人爽朗大方,她當時也是極有好感的。于是點點頭,“嫂嫂,我知道了。”

宋嘉然其實對她很放心,皎皎無論是禮儀還是品性都很好,只是性子有些許內向,可能是從小喪母,這些年也沒什麽玩伴的緣故。她其他幾個庶姐都比她大,早早出嫁了。侄子侄女年紀又太小,玩不到一塊去,所以這些年多是一個人。還是宋嘉然嫁給了鄭立晏之後,她自覺又有了親人,也多了一個可以說話的人,性子才開朗了一些。

馬車由東街駛向了南街,路上宋嘉然悄悄撩起一角簾子往外看,皎皎心裏偷笑,宋嘉然察覺了,尴尬地放下簾子,神色自然道:“等你哥哥放衙了,就來接我們出去轉轉,正好也讓你有機會瞧瞧。”

宋家人之前就收到了消息,一早就派人在街口守着了,聽到下人來報二姑奶奶回來了,宋大夫人立刻讓小兒子去接。

宋嘉然在她這一輩姊妹中行二。

一下馬車,就見門口站着一個比她高了半個頭面容青澀的少年,正是她弟弟宋時樓。

“時樓!”

“二姐!”宋時樓見她走下來,連忙上前見禮。

“幾月不見,你個子又高了。”原以為見到原身親人會尴尬不自在,結果不知怎的,一見面就有那種熟悉感,仿佛這些的确是她的親人。

“嘿嘿,”時樓傻笑,他今年也才剛滿十四歲,還是個憨憨少年郎。“這位就是姐夫的妹妹吧,你略長我一歲,喚我一聲表弟就行。”他對皎皎見禮道。

“時樓表弟。”皎皎從善如流。

“二姐,快随我回家,母親祖母她們都等着你呢。哎呀你別管那些了,他們會拿進去的!”宋時樓讓小厮幫着拿東西,自己拉了宋嘉然往宅子裏走。

宋家自然是沒有國公府大的,只是一個三進的宅子,而且她家人口多,所以屋舍靠得比較緊密。但整個宅子裏的庭院錯落有致,加之各種精心設計的巧思,也別得趣味。

皎皎好奇地打量着,別家院子裏種的都是些名貴草木,宋家的庭院裏卻很是開闊,只是走廊兩邊的花壇裏種着些東西,她看了幾眼,心裏訝然,這些都是她沒見過的。

宋時樓粗中有細,和他二姐說着話也沒忽視了這位客人,見她好奇便笑着道:“我家裏人只對藥草感興趣,那些壇子裏種的都是一些尋常藥草,像是紫蘇、薄荷一類,即便是種花,也多是栀子、忍冬等能入藥的花。”

原是如此,宋家世代行醫,家中如此倒是很符合。皎皎點頭表示受教了。

他們一路沿着回廊走到最裏面,正是宋家老太太的院子。

一進屋,宋嘉然就叫人,“祖母、母親、二嬸嬸、三嬸嬸我回來啦!”

屋子裏坐了一堆人,宋嘉然的祖母、母親等人都在,連同她那堂妹雅娴、文丹都在。

見到宋嘉然,大家都歡歡喜喜地問她在國公府過得怎麽樣,吃得可好日子可舒心,話裏話外都是真心實意盼着她好。

宋嘉然一一答了,又給她們介紹皎皎。

“這是立晏他妹妹,小名喚作皎皎。我尋思她也許久未出門了,就趁着今日帶她出來走走。”

皎皎立刻上前見禮。

宋大太太笑着道,“上次見你的時候還覺着是個孩子,如今已經出落成大姑娘了。”說着就褪下了手中的镯子給皎皎帶上。

皎皎紅着臉并未推拒,她第一次上宋家來,宋家長輩會給小輩見面禮,這是規矩。

其他幾位太太也跟着誇贊,順手将見面禮給她。

皎皎一邊道謝一邊趁機記住宋家長輩的臉,心裏也有些奇怪。以前在各種宴會上也曾遠遠見過宋家的長輩,這還是第一次這麽近距離且這麽齊全的見,這一見就發現了不尋常,她瞧着,宋家這幾位太太的年紀,和其他府裏的太太們比起來,似乎大了一些?

她心裏的疑惑,在走到宋家老太太面前時更深了。

國公府的老太太今年不過六十出頭,但宋家老太太,她瞧着她滿頭白發,這得七十不止了吧。

宋老太太年紀雖然大,但老态龍鐘,精神頗好,拍着她的手笑着道:“是個好孩子,去和雅娴、文丹玩,啊!”

知道這是她們有話要說,雅娴立刻走出來抱着皎皎的胳膊,“祖母,你放心吧,皎皎表妹交給我就是了。二姐姐,那我帶皎皎去我房裏玩?”

宋嘉然用眼神鼓勵皎皎,“你們去吧。”

這下,屋子裏就只剩宋家老太太,宋嘉然母親和幾位嬸嬸還有兩個嫂嫂了。

老太太叫宋嘉然坐到她身邊,低聲道,“那丫頭沒什麽大問題,待會叫你二嬸給你個方子,吃上幾個月,就好了。”

宋嘉然先前就遞了話給家裏,說帶着皎皎一起回來,順道給她看看月事不調之症。老太太剛剛抱着皎皎,正是借機給她把脈呢。

“行。那就麻煩二嬸嬸了。”宋嘉然向二嬸道謝。

宋二太太笑罵她,“跟我有什麽好謝的。”

宋老太太也順手給宋嘉然把了個脈,“你那藥沒吃了?”

宋嘉然心裏一頓,“嗯……”

老太太眯着眼,“停了也好,你現在年紀也差不多了,你嫁進鄭家幾年都不曾有孕,再不懷上,你那祖母怕是得來真的了。”

“老大家的,你去收拾幾副利孕養胎的方子,給嘉然帶回去。”

宋大太太答應了。

宋嘉然紅了臉,“也不急的,我和夫君,就是順其自然。”她和鄭立晏覺着是藥三分毒,所有就沒喝那藥了,反正他們可以用積分買那玩意,也不用擔心懷孕。她哪知道宋家老太太醫術這麽了得,只把個脈就知道她停了藥。

“順其自然也好。你和立晏身子都沒問題,懷上孩子不難。”

祖孫幾代人又坐着說了好半天話,直到老太太有些累了,才散了。

宋嘉然跟着母親回了大房的院子。

宋大太太從內室抱着一個錦盒出來,邊找方子邊和宋嘉然說話,“要我說,你再等兩年也來得及,你如今也才二十一,還是早了些。”

宋嘉然吐了吐舌頭。

宋大太太苦口婆心,“這女兒家,生孩子就是走鬼門關,自己都是個孩子呢,怎麽能生呢?你瞧瞧那些十五六歲就生了孩子的,不是自己身體垮了,就是孩子先天體弱。你那前頭兩位婆婆,早亡難産未免不是生孩子太早的緣故。”

不得不說,宋家不愧是醫學世家,要不這覺悟高呢!

原身夫婦不是因為身體有恙所以一直懷不上孕,那是兩人一直故意避孕着呢,怎麽避呢,就是喝的宋家專門配的藥。

宋家一向認為女子年紀太小是不适合有孕的,過早懷孕對母體對孩子都不好,所以宋家的女性,一般都是過了二十才開始備孕。

像宋嘉然母親,二十四歲才生了他大哥,三年後生下二哥,然後是她,生了她之後,又過了七年,三十七歲的時候生下的她弟弟宋時樓,為此,宋嘉然他爹還被祖母給揍了一頓。

因為宋家還認為,高齡生子對女子也不好——這是她祖母用親身經歷得到的一條結論。所以,她祖母就責怪兒子沒做好防護,讓兒媳婦三十多了還懷上身孕。

因此,宋家人口雖多,可各個康健,從沒有孩子早夭,幾位姑姑嬸嬸也都挺好,連婦科疾病都很少有。

老太太今年快八十了,身子還硬朗得很。

宋嘉然知道母親是擔憂她,連忙保證,“女兒知曉的,我和夫君也不是急着要孩子,只是想着順其自然罷了。”

知道女兒不是心急,宋大太太勉強放下了心,“立晏是個好的,我知道你們在國公府也不好過,罷了。”她還是很滿意這個女婿的,當初和女兒成了親回門時,就和他說了兩人年紀還小不必急着有孕的事,若是那些只顧自己的男人,哪管生孩子是不是對女子不好,只想着快點有兒子傳宗接代就是。但女婿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還主動幫着瞞着。

這幾年,兩人在國公府,承受的壓力也不小。

“喏,這幾道方子你收好,都是家裏世代傳下來的,我都做了标記 。”宋大太太将盒子遞給她,“有藥房子,也有藥膳方子,有你吃的,也有女婿吃的,都是沒壞處的。”她鄭而重之。

宋嘉然鼻子一酸,這些都是家人對她的愛啊。

作者有話說:

保養身體藥方子:get!

哈哈哈鋪墊的差不多了,大概下下、或者下下下章就準備開始流放啦!(希望可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