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冬至
臨近冬至, 諸城內外都喜慶一片。溫善接到驿使快馬加鞭送來的書信, 眉頭終于舒展了些許。
信是小郡主送來的,不過裏面的內容卻看得出是兩個人的措辭,其中一個便是賀顧。賀顧趁着小郡主在溫宅晃悠的機會, 與之坐在一起琢磨着如何給溫善去信,她借小郡主之手寫了家書, 還給她送來了不少冬衣,怕她在淮南道冷着了。
而小郡主則邀功似地說了她間接地幫溫家多添了幾口人, 溫善笑了, 對柏伶道:“用我的俸祿養仆役,倒是她的功勞了。”
柏伶卻道:“郡主這是為夫人着想呢, 否則娘子也不想想,這大冷的天裏,夫人卻也得拿着掃帚打掃,得多幸苦。”
“是我這個做女兒的不孝,也是我這個當主子的不撫恤你們, 回去後,讓娘升一下你們的工錢如何?”
柏伶拿着算盤“劈裏啪啦”敲打一番後颔首道:“以娘子的俸祿而言, 在多加的幾個家仆的基礎上再升些工錢,倒也還夠。”
溫善搖了搖頭,笑罵道:“你跟我這麽久, 什麽都沒學會,這算賬倒是學的快!”
以溫家的家底而言,莫說養十幾個仆役, 養三四十個都是不成問題的,畢竟溫家除了溫善有俸祿以外,還有田租以及朝廷對于宜春郡公的遺孀、遺孤有諸多撫恤的賞賜。
溫善想了想,讓柏伶研墨準備回信,順帶趁着空暇去備了些禮一并送回去。她本想送些文房四寶給小郡主,畢竟如今她師承明熙學士,在學問上便少不得花時間專研,筆墨紙硯也是少不得的。可想起自己當初送她的那套慶賀她通過宗正寺考試的禮物,被她吐槽了一番的往事,便打消了這種念頭。
葉明珠得知她的打算,便道:“郡主身為千金之軀,出身皇室,如今又備受榮寵,要什麽沒有?唯缺一真心爾!”
溫善笑了笑,道理她都懂,可她似乎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後來在街上看見了一枚印章用的石頭,覺得這塊石頭純淨細膩、溫潤柔和,便買了回去刻了一枚印章送給小郡主,而印章上的字正是小郡主的表字“幼寧”。
除了印章,她還買了幾本在洛陽沒有的揚州名士所題注釋的時務策,希望小郡主能有更多不同的見解。
她也沒忘了給賀顧以及葉芳等人送節禮,諸如蘇繡、揚州高郵酒、淮陽瓊液酒、綠楊春茶等。
适逢各地的秋米要轉運至洛陽,所以為避開繁忙時期,溫善及早地将這些禮物讓人送了回去。
邺嬰之收到溫善送給她的印章,初時覺得印章上的字似乎刻得并不好看,可随之一想,溫善那等嚴謹的人,又豈會找個不專業的人來刻印章?所以她很快便猜測這是溫善親手所刻。
溫善在書信中并無細說這枚印章是何人所刻,只是輕描淡寫地囑咐她要好好學習。這典型的“溫善措辭”盡管沒有什麽露-骨的相思之意,可仍舊讓小郡主喜悅了許久,畢竟這書信文字細致又貼心,正如溫善不顯山不露水的愛意。
Advertisement
她對此枚印章很是喜愛,時常帶在身上,除了正式的牒件、文書需要用宗正寺派發的印章外,她平日所用的俱是這枚印章。
近來許王也對她上了心,贈了她一套珍藏多年的文房四寶。這是她收到來自許王為數不多的禮物,也着實開心了好一陣子。
而邀她相聚、參加各種文會的帖子也漸漸多了起來,更是有人主動打聽她的終身大事。許王沒有透露她為了入仕而不打算先完成終身大事的消息,而且還讓邺純之帶她去接觸多一些世家子弟,好讓她改變想法。
邺嬰之自然不知道許王的打算,邺純之也沒有主動向她說明,偶爾會帶她去參加對她有益處的文會。餘下的時間,她除了接受明熙的教導外,要麽去溫宅陪賀顧,要麽自己看書。
很快便到了冬至,洛陽城內外白雪皚皚,寒風呼嘯。可寒冷卻冰凍不了百姓那顆慶賀冬至日的火熱的心,而朝廷的祭天儀式更是為此節日的熱鬧添了一把火,讓氣氛愈加熾熱。
京官在冬至也有七日假期,其中有五日是休務的。一年中不亞于正旦的日子裏,他們也紛紛更易新衣、享祀先祖,攜帶妻兒出門到各大寺廟焚香祭拜,與親友互相道賀。
冬至的首日,邺嬰之自然沒有閑暇的時候,她不僅得準備賀詞呈送給女皇和太上皇,還要參加祭祀。
翌日還得随許王等去祭拜孝明皇後、祖父以及上個月薨逝的叔祖父。祭拜叔祖父在民間認為是多餘的舉動,可在許王等人看來,卻是加強和凝聚他們跟別的皇族的關系的重要舉措,為此不得不去。
直到第三日,她才得以輕松一些。
永安宮出來後,她沒有立刻回許王府,而是讓馬車從皇城取道打算去溫宅。不過經過應天門街時,她特意從馬車上下來,到司農寺的門前轉了一圈。
盡管在洛陽的官員都休務五日,可各衙署也還是得有官員輪流當值的,一些官奴婢更是沒得休務,此時在衙署內外清掃着積雪、以及處理別的雜務。司農寺的門前便很是幹淨,只有一些雪融化後留下的水漬。
她和溫善已經五十多天不曾見過面了,其間只有兩次書信往來,也不知溫善何時才能回來。
溫善曾說在年關之前能回來,可是她剛從別人那兒聽到一些消息稱溫善似乎發現黃州的歷比較原始,記錄粗糙繁雜,黃州官府并未嚴格執行朝廷的政令,故而在嚴查黃州官吏的同時,又需要溫善留下幫忙。
溫善何時才能回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溫善在此事上是否會被人所記恨而招惹什麽麻煩,她的安危才是值得關心的。
想到此,相較于讓溫善在外奔波,邺嬰之更樂意溫善待在司農寺。每日卯時過來當值、申時散衙,處理一下司農寺的事務,偶爾到許王府來尋她……
楊傑打着呵欠從判事院裏走出來,打算到外面吃頓午食。
他并不喜歡在這樣喜慶的日子裏輪值,畢竟當值的官吏少,廚院準備的飯菜便不比往日豐盛,一日兩日這般吃倒無所謂,可吃久了,他覺得嘴巴裏能淡出個鳥來,不得不冒着嚴寒到外頭吃頓好的。
剛跨出司農寺的大門,便見天上飄起了雪花,正打算轉身回去帶一把傘,卻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從雪中走來。
少女一張清麗白嫩的臉龐在寒冷中被凍得兩頰紅撲撲的,一雙清澈的圓眼睛使之看起來美麗可愛。她身上套着層層大袖衫,配着一條墨綠色的裙,腰上系着香球、玉佩,一雙翹頭履在裙擺間若隐若現。
“這是哪一位女官?”楊傑心中的疑惑一閃而過,只是他很快便想到,若是女官當值,不可能穿如此衣裳。可能出現在皇城內的,也絕不會是尋常人家的女子。
他只覺得眼前的少女有一些眼熟,想了片刻,見那停在邊上的馬車處走來一個婢女,為少女帶來了一件立領的鬥篷。
“下雪了,郡主快些系上鬥篷回府裏去吧!”
楊傑瞳孔一縮,他認出來了,這竟然是懷寧郡主邺嬰之!
“這樣秀麗絕姿的小娘子怎麽會是那個相貌平平又不懂禮節的懷寧郡主?!”楊傑心裏頭翻江倒海,他對此難以置信。可眼前秀麗的少女又确實是邺嬰之,雖她清減了許多,五官卻是沒什麽變化。
邺嬰之裹上鬥篷,頓時覺得暖和多了,正待離去,便察覺到了一道目光。歪頭看去,便見一個身穿深綠色官袍的男子正呆呆地望着她發愣。
邺嬰之蹙眉,楊傑回過神來,按捺住心中的驚詫,忙不疊地上前行禮:“臣司農丞楊傑見過懷寧郡主,郡主萬福金安。”
“溫善的同僚啊!”邺嬰之嘟哝了一聲。
楊傑回想起溫善與懷寧郡主交情甚篤的傳言,對此又确信了幾分。
“是,不知郡主前來司農寺,所為何事?”
邺嬰之本想說無事,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眼睛骨碌一轉便改變了主意,道:“我來轉轉,可是不準?”
“郡主要進去轉轉,自然是可以的。”楊傑微笑道,在他自己也沒察覺到的時候,他又殷勤道,“此時正值吃午食的時辰,司農寺的廚院都備着熱乎乎的飯菜,郡主若是不介意,不妨與臣一同到廚院去吃些熱乎飯菜?”
邺嬰之确實有些餓了,不過她的本意是要到溫家去蹭吃的,不過既然自己還有事,辦完再去溫家時,怕已經晚了。
“這主意不錯。”她喜道,她可是一直都記得司農寺來自福建的奴婢所做的糯米糍呢!
楊傑果斷地打消了到外頭解決午食的打算,盡管廚院的飯菜算不上多美味,可好歹能解決溫飽不是?而且若懷寧郡主嫌棄飯菜不好,那更好,若能通過她的口讓女皇知道司農寺的飯菜不好,那改善夥食就大有可能了!
邺嬰之不知楊傑心中所想,她來到廚院後東張西望了一下,楊傑看在眼裏,問道:“不知郡主在找什麽?”
“你們司農寺有個官奴婢叫田蕙,她可在廚院?”
楊傑哪裏記得一個官奴婢的名字?當下便喊來典事打聽,那典事道:“田蕙她在竈房忙着。”
邺嬰之眨巴着眼,臉上閃過一絲糾結:“讓她過來,我找她有事。”
作者有話要說: 鬥篷是明末才有的。
小郡主開始逆襲了_(:з」∠)_
猜猜小郡主找田蕙啥事??
感謝幾位小夥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