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有考評

◎科舉大業待興◎

沈長林還不知李童生對自己寄予厚望,他現在的生活很規律,上午去私塾讀書,中午喂雞,下午自習練字,傍晚練拳,晚上背書,然後熄燈睡覺。

很快三個月時間過去,在他和沈玉壽的精心照顧下,八只小雞仔全部健康長大,開始下蛋了,他們找來一個陶罐,将雞蛋存在裏面,沒多久就積攢了三十枚。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私塾會放假,這天正是十五,錢氏要去鎮上賣南瓜,沈長林和沈玉壽提着蛋跟她一塊出發。

但沒想到賣雞蛋的競争還挺大,在集市上蹲了半個時辰,連問的人都沒有,錢氏習以為常:“今天賣不掉的話,我明日再來。”

沈長林卻不想認輸,往後他還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呢,雞蛋沒有穩定銷路可不行,便提着籃子站起來:“奶奶,我上別處問問去。”

錢氏思索了一會,孩子們到鎮上來多很多次了,應該不會迷路,在叮囑他們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後允了。

倆個孩子手牽着手往前走,沈長林找了個更熱鬧的地方蹲下,吆喝:“賣雞蛋,新鮮的雞蛋。”

這次運氣好些,以一文一個的價錢賣出五個,接着生意又陷入低迷,沈長林覺得這樣還是不行,他和沈玉壽的主要任務是念書,可沒這麽多精力賣雞蛋。

“走,到別處看看去。”沈長林再次站起來,和沈玉壽一起走到了鴻輝大酒樓門前,酒樓食客衆多,每日的雞蛋消耗量應該很大。

沈玉壽見着人多就害怕,臉色都白了,但看弟弟鎮定自若,他被無聲的鼓勵了,鼓起全部勇氣問店小二:“請問收雞蛋嗎?”

“去後廚問問!”店小二忙着跑趟,急匆匆的給他們指了路。

沈長林知道沈玉壽怕生,方才故意給他鍛煉的機會,見他終于邁出那一步,豎起大拇指誇道:“你真厲害。”

沈玉壽害羞又開心的笑了。

後廚比前面更忙,他們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管事的問收雞蛋的事。

酒樓有自己的采購渠道,偶爾也收零散的貨,但雞蛋的庫存已經夠了,管事揮手:“出去吧,我們不要!”

Advertisement

沈長林嘆口氣,聳聳肩正準備出去,突然聞見一股洋蔥味,穿來快半年了,沈長林第一次見到洋蔥,他還以為這世界沒有呢,管事的見小孩看呆了,不無得意的說:“這是蔡老三從粵地來的新品種,燴羊肉燴豬五花特別好吃,那叫一個香。”;

原來是剛傳入的,難怪平時沒有見到。

再看切洋蔥的幫廚,一邊切一邊吧嗒掉淚,被熏的,沈長林大聲說:“你點支蠟燭在旁邊,就不熏了。”

幫廚半信半疑,點上蠟燭後,那股熏眼的刺痛真的減輕很多,管事的捏捏沈長林的臉頰:“你這小娃娃,真有兩下子,你是怎麽知道的?”

科學原理是蠟燭可以燒掉洋蔥揮發的刺激性物質,但這樣說古人恐怕不理解,沈長林一本正經的扯了個謊:“我猜的。”

這粵地來的新蔬菜味道好但辣眼睛,把幫廚們折磨的痛不欲生,沈長林随口的一句話就解決了他們的大難題,管事很高興:“你們的雞蛋我都收了,一文一個。”

驚喜來的很突然,沈長林收好二十五枚銅錢:“我們家有很多雞,以後還有雞蛋賣,下次還收嗎?”

管事的一愣,雞蛋這東西嘛,庫存多幾十個少幾十個沒多大問題:“你送來就收,前提是質量過關。”

“這是自然。”

沈長林找到錢氏,把三十枚銅錢交到她手上,錢氏眼睛都瞪大了,一個時辰不到就把三十個雞蛋全部賣光了?沈玉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錢氏邊聽邊點頭,沈長林可真是機靈,但那三十文錢她不能收,添了二十文後又塞到了沈長林的荷包裏:“上次不是說紙不多了嗎?去買點。”

兩個小的去買紙,錢氏繼續賣她的老南瓜,說來也怪,不知道是不是沈長林的好運感染了她,平日不大好賣的大南瓜沒一會兒就全部賣完了,并且價錢還不錯,錢氏已經好久沒做過這麽爽快的生意了,數着銅錢笑的嘴都合不攏。

明日再拿點東西到鎮上賣。

買紙的路上,沈長林還在惦記那個蔡老三,他有洋蔥種子并且種出來了,會不會還有其他種子呢?他腦中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和路人打聽後直接到了蔡老三家。

蔡老三五十多歲,是跟着商隊到處跑的人,喜歡搜羅各地的新鮮東西,種子、布料、動物等等,去年去粵地他帶回了很多植物種子,種了一茬,只有洋蔥長出來并且小範圍的推廣開,剩下的扔在角落早就忘記了,現在冒出個小娃娃想跟他買剩下的種子,蔡老三覺得很稀奇:“二十文,你全帶走吧。”

種子放久了會失去活性,他也沒興致再種着玩,不如給這個好奇的小娃娃。

回家路上,錢氏捏着那包黑漆漆的種子有點郁悶,少買半刀紙買這玩意,不知沈長林怎麽想的,但買都買了還有啥說頭,正好他親生爹給留了兩畝地,這些種子就種上吧。

“李先生,好消息呀!”

這日上午,裏正劉行滿臉喜色的來了大岩村私塾:“顧訓導向教谕提議,要聯合全縣的鄉村私塾舉辦一場學業考評,你的私塾有兩個名額,先初篩,全縣前二十去縣裏參加終試,李先生,我們鄉可就靠你的學生長臉了,哎,我們鎮已經二十年沒出一個秀才了,啊,李先生,我絕對沒有嘲諷你的意思,但這是事實,別的鎮都笑話我們鎮的人蠢笨。”

李童生何嘗不知,一鎮的人比秀才的數量,一縣的人比舉人的數量,他們鎮和縣最近百年氣運不佳,秀才總共七人,出舉人更是前十五年的事情了,聽說每一任縣令考評時,都會因為科舉人才不多而扣分。

“好,我知道了,這就去安排人選!”李童生有些激動,縣裏舉辦學業考評,說明對科舉事業重視起來,雪恥有望呀。

同類推薦